陳顯達傳
關燈
小
中
大
兵反叛朝廷。
他命令長史庾弘遠、司馬徐虎龍給朝中高級官員們發去公開信: 各位朋友,我們的太祖高皇帝天賦睿哲,超凡為聖,趕上宋朝末年政治腐敗,便順應天意民心,受禅為帝,建立了這份基業。
世祖武皇帝謀略遠大,繼承大業,使天下進入升平。
郁林王、海陵王,雖然很不稱職,但明帝比較英明,造成一時的中興局面。
至于後主(東昏侯),悖逆天地人倫,整天吃喝玩樂,一婬一犯先宮,弄得後宮穢亂,皇宮大院成了集貿市場,雕房畫樓成了制造戰争的源地。
高級人才得不到重用,寒微小人反而受一寵一。
江仆射兄弟,忠言耿耿,屢次發表正确意見,竟然因此遇到滅族的誅戮。
到處都在施極刑,在京城裡制造家門之禍。
蕭、劉二領軍,是一起受遺诏提拔起來的輔弼大臣,宗戚之苦且不去說了,而甥舅關系也無辜受害。
徐司空一向忠誠有功,清簡聞名,對他的輔佐之功未予表彰,反而遭到滅門之禍。
沈仆射年逾七十,正是要絕影朝門,安享晚年的時候,忽然遭到極刑,令萬古傷心!于是造成缙紳大臣都被清除排擠出朝廷,而那些顯要職位都讓一群小人竊踞了。
這一切引來天怒人怨,乾象改變。
去年三州流血,如今五州自動。
當初漢池異色,胥王因之被南齊書廢,吳郡暫震,步生以為一奸一亻幸。
何況東昏侯給國家造成的災難,有倍于以前,這樣的君主如不廢除,那麼誰都可以起來做皇帝。
王仆射、王領軍、崔護軍,中維簡正,一定能夠理解我的真誠。
蕭衛尉、蔡詹事、沈左尉,都是深懷良策、共憂時險的人。
我們都是先帝舊臣,有志于樹立名節,既然同被紅筆列入名單,就應該舉義。
建安(王)殿下秀德沖遠,實在是皇帝的最佳人選。
廢除昏君擁立明君也是合乎聖人的教義的。
我現在正帶着軍隊肩負着這個使命,特别希望你們為我掃清道路。
等京城一旦安靜,就西迎大駕,歌舞太平,這豈非大好事!裴豫州早表示過忠誠,滿懷慷慨,估計他的勁兵,已經在向淮河一帶進發;申司州志節堅明,我們所見略同,他正率領偏師,随我而來,蕭雍州、房僧寄,也都上路,即将趕到;南兖州司馬崔恭祖壯烈超群,不斷有消息傳來,他正等待行動,互相支持;荊、郢行一事蕭、張二賢,也都按劍橫戈,等待立功;其他關畿蕃守之地,誰不是我們的義侶呢? 我太尉公(陳顯達)體道合聖,杖德..文,在軍事上有神武,在政治上有雄略。
這一次發揚英雄作風,來挽救國家社稷。
本來打算和平解決,但估計忠于東昏侯的人會進行頑抗。
于是很短時間,便聚衆十萬。
九派三川,都是我們的旌旗戰船,憑這勢頭來對付幾個死一黨一,真如捧海澆螢,烈火消凍。
各位請好好擇善而從,千萬不要贻笑于曆史和後人。
朝廷派遣後軍将軍胡松、骁騎将軍李叔獻率水軍占據梁山;左衛将軍左興盛假節、加征虜将軍,督前鋒軍事,駐軍新亭;輔國将軍骁騎将軍徐世扌票領兵屯杜姥宅。
陳顯達率衆數千人從尋陽出發,與胡松戰于扌采石,大破胡軍,京城震恐。
十二月十三日,陳顯達到達新林構築城壘,左興盛率衆軍作抵抗的準備。
當天夜裡,陳顯達設置許多屯火在岸邊,暗中渡軍奪取石頭北上襲宮城,遇到大風天亮也沒成功,十四日天明,數千人登上落星橋,新亭守軍看到岸邊火堆,以為陳顯達還在那邊。
後來發現上當,又跑回來援救京城,屯兵城南。
宮裡大駭,閉門守備。
陳顯達挺矛縱馬帶步兵數百人,在西州前與禁衛軍交戰,第二次交戰時大勝,親手殺死數人,矛也折斷了,官軍趕到,陳顯達不能抵抗,退到西州後烏榜村,被趙潭擲矛刺落馬下,并斬首于籬邊,鮮血噴一湧濺灑到籬笆上,像是淳于伯受刑的情形。
當時他七十二歲。
陳顯達在江州時,生病不治,不久自己好了,但心情很不好。
這年冬天連下大雪,但朱雀門上挂着的陳顯達的人頭,卻落不住雪。
他的幾個兒子都被殺了。
本史作者認為:漢光武帝的功臣們之所以能夠享受名利到最後,是因為他們不僅不擔任職事,而且繼續侍奉明、章二帝,心尊正嫡,于是在上君主安心,在下臣僚習慣。
王、陳二人迅速騰達,是趕上了建元、永明的時運;達到最高軍職時,是在建武、永元時期。
因而功勳不如過去,而職位高于以前,雖然禮遇很優厚,但情分不親密。
加上君主猜忌,政治混亂,擔心危亡,便随便殺人,人人都在企圖自保。
一旦使用武力,又被視為犯上作亂,同舟共濟的人尚且會成為敵人,又何況關系不到這個份上的呢? 贊語:英武的王敬則,臨難時仍很清醒。
他的功績完成于宮殿裡,但是以反賊的名義被誅殺。
陳顯達根基孤弱,在南邊響應起義,終于揚威天下,富貴一寵一盛。
王敬則吃虧在河、兖,陳顯達受挫于襄、樊。
他命令長史庾弘遠、司馬徐虎龍給朝中高級官員們發去公開信: 各位朋友,我們的太祖高皇帝天賦睿哲,超凡為聖,趕上宋朝末年政治腐敗,便順應天意民心,受禅為帝,建立了這份基業。
世祖武皇帝謀略遠大,繼承大業,使天下進入升平。
郁林王、海陵王,雖然很不稱職,但明帝比較英明,造成一時的中興局面。
至于後主(東昏侯),悖逆天地人倫,整天吃喝玩樂,一婬一犯先宮,弄得後宮穢亂,皇宮大院成了集貿市場,雕房畫樓成了制造戰争的源地。
高級人才得不到重用,寒微小人反而受一寵一。
江仆射兄弟,忠言耿耿,屢次發表正确意見,竟然因此遇到滅族的誅戮。
到處都在施極刑,在京城裡制造家門之禍。
蕭、劉二領軍,是一起受遺诏提拔起來的輔弼大臣,宗戚之苦且不去說了,而甥舅關系也無辜受害。
徐司空一向忠誠有功,清簡聞名,對他的輔佐之功未予表彰,反而遭到滅門之禍。
沈仆射年逾七十,正是要絕影朝門,安享晚年的時候,忽然遭到極刑,令萬古傷心!于是造成缙紳大臣都被清除排擠出朝廷,而那些顯要職位都讓一群小人竊踞了。
這一切引來天怒人怨,乾象改變。
去年三州流血,如今五州自動。
當初漢池異色,胥王因之被南齊書廢,吳郡暫震,步生以為一奸一亻幸。
何況東昏侯給國家造成的災難,有倍于以前,這樣的君主如不廢除,那麼誰都可以起來做皇帝。
王仆射、王領軍、崔護軍,中維簡正,一定能夠理解我的真誠。
蕭衛尉、蔡詹事、沈左尉,都是深懷良策、共憂時險的人。
我們都是先帝舊臣,有志于樹立名節,既然同被紅筆列入名單,就應該舉義。
建安(王)殿下秀德沖遠,實在是皇帝的最佳人選。
廢除昏君擁立明君也是合乎聖人的教義的。
我現在正帶着軍隊肩負着這個使命,特别希望你們為我掃清道路。
等京城一旦安靜,就西迎大駕,歌舞太平,這豈非大好事!裴豫州早表示過忠誠,滿懷慷慨,估計他的勁兵,已經在向淮河一帶進發;申司州志節堅明,我們所見略同,他正率領偏師,随我而來,蕭雍州、房僧寄,也都上路,即将趕到;南兖州司馬崔恭祖壯烈超群,不斷有消息傳來,他正等待行動,互相支持;荊、郢行一事蕭、張二賢,也都按劍橫戈,等待立功;其他關畿蕃守之地,誰不是我們的義侶呢? 我太尉公(陳顯達)體道合聖,杖德..文,在軍事上有神武,在政治上有雄略。
這一次發揚英雄作風,來挽救國家社稷。
本來打算和平解決,但估計忠于東昏侯的人會進行頑抗。
于是很短時間,便聚衆十萬。
九派三川,都是我們的旌旗戰船,憑這勢頭來對付幾個死一黨一,真如捧海澆螢,烈火消凍。
各位請好好擇善而從,千萬不要贻笑于曆史和後人。
朝廷派遣後軍将軍胡松、骁騎将軍李叔獻率水軍占據梁山;左衛将軍左興盛假節、加征虜将軍,督前鋒軍事,駐軍新亭;輔國将軍骁騎将軍徐世扌票領兵屯杜姥宅。
陳顯達率衆數千人從尋陽出發,與胡松戰于扌采石,大破胡軍,京城震恐。
十二月十三日,陳顯達到達新林構築城壘,左興盛率衆軍作抵抗的準備。
當天夜裡,陳顯達設置許多屯火在岸邊,暗中渡軍奪取石頭北上襲宮城,遇到大風天亮也沒成功,十四日天明,數千人登上落星橋,新亭守軍看到岸邊火堆,以為陳顯達還在那邊。
後來發現上當,又跑回來援救京城,屯兵城南。
宮裡大駭,閉門守備。
陳顯達挺矛縱馬帶步兵數百人,在西州前與禁衛軍交戰,第二次交戰時大勝,親手殺死數人,矛也折斷了,官軍趕到,陳顯達不能抵抗,退到西州後烏榜村,被趙潭擲矛刺落馬下,并斬首于籬邊,鮮血噴一湧濺灑到籬笆上,像是淳于伯受刑的情形。
當時他七十二歲。
陳顯達在江州時,生病不治,不久自己好了,但心情很不好。
這年冬天連下大雪,但朱雀門上挂着的陳顯達的人頭,卻落不住雪。
他的幾個兒子都被殺了。
本史作者認為:漢光武帝的功臣們之所以能夠享受名利到最後,是因為他們不僅不擔任職事,而且繼續侍奉明、章二帝,心尊正嫡,于是在上君主安心,在下臣僚習慣。
王、陳二人迅速騰達,是趕上了建元、永明的時運;達到最高軍職時,是在建武、永元時期。
因而功勳不如過去,而職位高于以前,雖然禮遇很優厚,但情分不親密。
加上君主猜忌,政治混亂,擔心危亡,便随便殺人,人人都在企圖自保。
一旦使用武力,又被視為犯上作亂,同舟共濟的人尚且會成為敵人,又何況關系不到這個份上的呢? 贊語:英武的王敬則,臨難時仍很清醒。
他的功績完成于宮殿裡,但是以反賊的名義被誅殺。
陳顯達根基孤弱,在南邊響應起義,終于揚威天下,富貴一寵一盛。
王敬則吃虧在河、兖,陳顯達受挫于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