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則傳
關燈
小
中
大
吃虧,所以導緻廣大人民的窮困。
解救民衆拯救弊政,最好的辦法是減少賦稅。
風調雨順天下太平的年頭,老百姓尚且緊巴巴的,如果碰到水災旱災将會怎樣?豈不值得深思?況且,西京的強大,的确是依賴于三輔,東都的鞏固,實在是憑着三河,曆代同樣,古今一理。
如今石頭以外的許多府州能自我維持,而方山以東,又關系到朝廷的根本。
對于關及朝廷命運的重要地區,不能不考慮予以同情和優惠,這一帶應該實行寬松政策,少加優養。
放掉眼前的小利,就能夠獲得長遠大益,這樣就不必擔心老百姓兜裡沒錢,國庫裡不充實了。
作為宗室大臣,我有責任為國家利益着想,以上這些看法,不知是否合适。
這些意見皇上沒有采納。
永明三年(485),王敬則進号征東将軍。
劉宋的廣州刺史王翼之兒子的妾路氏,作風剛暴,多次殺死奴婢,翼之的兒子王法明報告給王敬則,王敬則便把路氏交給山陰監獄殺掉了,路氏家裡人上訴。
有關部門奏知皇上,山陰令劉岱因此事被判棄市之刑。
王敬則入朝,皇上說:“人命關天,是誰的意思把路氏殺了的?也不上啟給我說一聲?”王敬則說:“是我的意思。
我知道她犯了法,而我手裡持有朝廷的符節,便覺得應該把她殺了。
”劉岱也承認有罪,皇上赦免了他。
王敬則因此被免官,隻以公爵的身份做郡太守。
次年,王敬則遷任侍中、中軍将軍。
不久便和王儉一樣都在本号上開府儀同三司,王儉既然多次辭讓,王敬則也就沒立即接受。
永明七年(489),王敬則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豫州、郢州的西陽、司州的汝南二郡軍事、征西大将軍、豫州刺史、開府仍舊。
又進号骠騎将軍。
永明十一年(493),遷任司空,常侍之職仍舊。
世祖(蕭赜)駕崩,遺诏改加王敬則為侍中。
高宗(蕭鸾)輔政,暗中有廢立君主的意思。
隆昌元年(494),讓王敬則出任使持節、都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五郡軍事、會稽太守,其他本官仍舊,海陵王立為皇帝後,王敬則進位太尉。
王敬則雖然名位顯達,但并不沉湎富貴,仍然小心謹慎,勤勉不息。
和士人平民接談時都用吳語,态度很是殷勤周到。
當初任散騎常侍時出使北虜,在對方的北館種楊柳樹,後來員外郎虞長耀出使北方回來,王敬則問他:“我當年種的楊柳樹,現在有多大了?”長耀說:“那邊人都稱它是甘棠。
”王敬則笑而不答。
有一回世祖禦座賦詩,讓王敬則拿紙筆作記錄,王敬則對着紙筆說:“我差點落入這東西的限制裡。
”世祖問:“這話是什麼意思?”王敬則說:“我要是懂得書本寫字的話,不過做個尚書都令史罷了,哪有如今的職位?”王敬則雖然不大懂得書本文字什麼的,但他天一性一機警,在州郡處理公事時,往往讓身邊辦事人員讀辭,他就下指示作處理,一般不失道理。
明帝即位後,王敬則進位大司馬,增加食邑一千戶。
中央派使者拜授的那天,下起傾盆大雨,王敬則身邊的文武官員都神色改變,但有一客人在旁邊說:“公(敬則),從來都是這樣的,當年拜授丹陽、吳縣之職時也是如此。
”王敬則聽了大喜,說:“我命中該有雨。
”于是列出羽儀,穿上朝服,在羽儀引導下出廳來拜受。
還是覺得不如意,吐了半天舌頭,直到儀式進行完。
明帝不斷地殺害大臣,王敬則知道自己也是太祖、太宗和武帝的舊臣,心懷憂恐。
明帝對王敬則雖然表面上禮遇優厚,但内裡卻有疑備,多次打聽王敬則的飲食和工作情況,聽說沒什麼出格的地方,又聽說他已經衰老,并且在内地做官,才稍稍放心。
建武三年(496)中,明帝派蕭坦之率領齋仗五百人,往武進陵。
當時王敬則的幾個兒子都在京城,聽說後都憂怖無計。
皇上知道後,便召王敬則世子王仲雄入東宮來安慰他,仲雄善于彈琴,但當時剛剛斷了琴弦。
東晉時流傳下一部蔡邕的焦尾琴,放在主衣庫裡,皇上指示五天一次送給仲雄彈。
仲雄便在禦前彈奏《懊侬曲歌》道:“常歎負情侬,郎今果行許!”明帝于是更加猜忌慚愧。
永泰元年(498),明帝病重,幾次出現生命危險。
便任命張瑰為平東将軍、吳郡太守,并設置兵佐,秘密防備王敬則,朝廷内外都在傳說要對東邊有特别動作。
王敬則聽說後,暗道:“東邊現在還有誰?這是要搞掉我呢。
”他的幾個兒子很恐懼,第五子王幼隆派正員将軍徐嶽秘密把情況報
解救民衆拯救弊政,最好的辦法是減少賦稅。
風調雨順天下太平的年頭,老百姓尚且緊巴巴的,如果碰到水災旱災将會怎樣?豈不值得深思?況且,西京的強大,的确是依賴于三輔,東都的鞏固,實在是憑着三河,曆代同樣,古今一理。
如今石頭以外的許多府州能自我維持,而方山以東,又關系到朝廷的根本。
對于關及朝廷命運的重要地區,不能不考慮予以同情和優惠,這一帶應該實行寬松政策,少加優養。
放掉眼前的小利,就能夠獲得長遠大益,這樣就不必擔心老百姓兜裡沒錢,國庫裡不充實了。
作為宗室大臣,我有責任為國家利益着想,以上這些看法,不知是否合适。
這些意見皇上沒有采納。
永明三年(485),王敬則進号征東将軍。
劉宋的廣州刺史王翼之兒子的妾路氏,作風剛暴,多次殺死奴婢,翼之的兒子王法明報告給王敬則,王敬則便把路氏交給山陰監獄殺掉了,路氏家裡人上訴。
有關部門奏知皇上,山陰令劉岱因此事被判棄市之刑。
王敬則入朝,皇上說:“人命關天,是誰的意思把路氏殺了的?也不上啟給我說一聲?”王敬則說:“是我的意思。
我知道她犯了法,而我手裡持有朝廷的符節,便覺得應該把她殺了。
”劉岱也承認有罪,皇上赦免了他。
王敬則因此被免官,隻以公爵的身份做郡太守。
次年,王敬則遷任侍中、中軍将軍。
不久便和王儉一樣都在本号上開府儀同三司,王儉既然多次辭讓,王敬則也就沒立即接受。
永明七年(489),王敬則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豫州、郢州的西陽、司州的汝南二郡軍事、征西大将軍、豫州刺史、開府仍舊。
又進号骠騎将軍。
永明十一年(493),遷任司空,常侍之職仍舊。
世祖(蕭赜)駕崩,遺诏改加王敬則為侍中。
高宗(蕭鸾)輔政,暗中有廢立君主的意思。
隆昌元年(494),讓王敬則出任使持節、都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五郡軍事、會稽太守,其他本官仍舊,海陵王立為皇帝後,王敬則進位太尉。
王敬則雖然名位顯達,但并不沉湎富貴,仍然小心謹慎,勤勉不息。
和士人平民接談時都用吳語,态度很是殷勤周到。
當初任散騎常侍時出使北虜,在對方的北館種楊柳樹,後來員外郎虞長耀出使北方回來,王敬則問他:“我當年種的楊柳樹,現在有多大了?”長耀說:“那邊人都稱它是甘棠。
”王敬則笑而不答。
有一回世祖禦座賦詩,讓王敬則拿紙筆作記錄,王敬則對着紙筆說:“我差點落入這東西的限制裡。
”世祖問:“這話是什麼意思?”王敬則說:“我要是懂得書本寫字的話,不過做個尚書都令史罷了,哪有如今的職位?”王敬則雖然不大懂得書本文字什麼的,但他天一性一機警,在州郡處理公事時,往往讓身邊辦事人員讀辭,他就下指示作處理,一般不失道理。
明帝即位後,王敬則進位大司馬,增加食邑一千戶。
中央派使者拜授的那天,下起傾盆大雨,王敬則身邊的文武官員都神色改變,但有一客人在旁邊說:“公(敬則),從來都是這樣的,當年拜授丹陽、吳縣之職時也是如此。
”王敬則聽了大喜,說:“我命中該有雨。
”于是列出羽儀,穿上朝服,在羽儀引導下出廳來拜受。
還是覺得不如意,吐了半天舌頭,直到儀式進行完。
明帝不斷地殺害大臣,王敬則知道自己也是太祖、太宗和武帝的舊臣,心懷憂恐。
明帝對王敬則雖然表面上禮遇優厚,但内裡卻有疑備,多次打聽王敬則的飲食和工作情況,聽說沒什麼出格的地方,又聽說他已經衰老,并且在内地做官,才稍稍放心。
建武三年(496)中,明帝派蕭坦之率領齋仗五百人,往武進陵。
當時王敬則的幾個兒子都在京城,聽說後都憂怖無計。
皇上知道後,便召王敬則世子王仲雄入東宮來安慰他,仲雄善于彈琴,但當時剛剛斷了琴弦。
東晉時流傳下一部蔡邕的焦尾琴,放在主衣庫裡,皇上指示五天一次送給仲雄彈。
仲雄便在禦前彈奏《懊侬曲歌》道:“常歎負情侬,郎今果行許!”明帝于是更加猜忌慚愧。
永泰元年(498),明帝病重,幾次出現生命危險。
便任命張瑰為平東将軍、吳郡太守,并設置兵佐,秘密防備王敬則,朝廷内外都在傳說要對東邊有特别動作。
王敬則聽說後,暗道:“東邊現在還有誰?這是要搞掉我呢。
”他的幾個兒子很恐懼,第五子王幼隆派正員将軍徐嶽秘密把情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