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崇祖傳
關燈
小
中
大
有憂慮,便令崇祖接受指示,把家小托付給皇甫肅,帶領數百人将入虜境,等待命令。
趕上廢除蒼梧王,太祖便召崇祖率領部下回京來,授他為遊擊将軍。
沈攸之事件平定後,垣崇祖被任命為持節、督兖、青、冀三州諸軍事,先後遷任冠軍将軍、兖州刺史。
太祖做皇帝後,對崇祖說:“我剛剛統治天下,夷虜不懂得天命已經歸我,必然會興師動衆,以送劉昶為借口前來擾亂。
而賊方的第一個攻擊目标必然是壽春。
而能夠對付他們的,非你莫可。
”于是崇祖移任使持節、監豫、司二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将軍仍舊。
封為望蔡縣侯,食邑七百戶。
建元二年(480),虜方派遣僞梁王郁豆眷和劉昶,率騎兵步兵号稱二十萬人,來寇壽春。
垣崇祖召集文武人員商議說:“敵衆我寡,隻能出奇制勝。
應當修築外城以待敵,城既廣闊,沒有水便不堅固,現在準備築堰肥水,然後把城淹成三面之險,諸位認為怎樣?”衆人說:“當年佛狸入侵,宋南平王士卒充足,由于郭大難守,便退保内城。
今天的情形,難度十倍于前。
自古以來守此城者之所以不築肥水之堰,都是考慮到地形不便,積水也沒用呀。
如果一定要這樣,恐怕不會合适的。
”崇祖說:“你這是隻見其一,不識其二。
如果放棄外城,賊方必然占據着,他們可以外修樓橹,内築長圍,而我們四周沒有屏障,表裡受敵,這等于自己坐等着被擒。
因此,守郭築堰決策已定,不允許任何人谏阻!”于是在城西北立堰堵塞肥水,堰北又築起小城,周圍挖掘深塹,使數千人在那兒守着。
崇祖對長史封延伯說:“敵虜心貪而欠考慮,必然全力攻打小城,企圖破壞此堰。
看到此塹狹城小,便以為可以一戰而克,便會像螞蟻一樣圍着攻打。
我放水一激,水急超過三峽,等他們無處逃奔時,便自然沉溺水裡。
這豈不是小勞而大利麼?”虜衆由西道集中在堰南,分軍從東路肉一搏攻小城。
垣崇祖頭戴白紗帽,乘肩輿上城,打着手式指揮。
到天黑時,便扒一開了小史埭。
水奔瀉而下,敵虜攻城之衆,漂附到塹中,淹死數千人,剩下的都退去了。
當初,崇祖在淮陰,見了皇上(蕭道成)便自稱是韓信、白起,别人都不信,隻有皇上稱許他,崇祖便再拜接受他的指示。
等到破虜的啟文送到京師,皇上對朝臣們說:“崇祖曾答應為我對付敵虜,果如其言。
他一向自比韓信、白起,今天看來真不愧是啊!”于是進崇祖為都督号平西将軍,增封食邑為一千五百戶。
崇祖聽說陳顯達、李安民都增加了軍儀,便上啟皇上要求鼓吹橫吹。
皇上說:“韓信、白起怎麼能不特别優待呢!”于是配給他鼓吹一部。
垣崇祖考慮到敵虜還會來寇掠淮北,便請示皇上把下蔡戍區移到淮東。
這年冬天,敵虜果然要攻打下蔡,聽說内移了,便聲言要蕩平下蔡城故城。
衆人以為敵虜會在故城建立據點,崇祖說:“下蔡離我的鎮所近在咫尺,敵虜豈敢設立據點;他們其實是要除去故城。
我正擔心他們逃走不能讓我把他們斬盡殺絕呢。
”虜軍果然來掘平下蔡城,崇祖親自率衆渡過淮河與敵決戰,大破敵人,又追殺數十裡,殺死和俘虜了數千人。
皇上派的使者入關了解敵情回來彙報了崇祖的戰況,皇上下敕給崇祖說:“你看我是那種隻守江東一隅的君主麼?我現在最缺的南齊書是糧食,你隻管給我努力經營田地,到時候自然會把殘敵收拾了。
”指示崇祖整治芍陂一帶田地。
世祖(蕭赜)即位後,調崇祖任散騎常侍、左衛将軍。
不久又下诏讓他留在本任上,加号安西将軍。
随後遷任五兵尚書,領骁騎将軍。
當初,豫章王有盛一寵一,世祖做太子,崇祖并不主動去巴結。
後來破虜,世祖诏他還朝,并與他密議,便開始懷疑他,于是對崇祖特意禮待,酒後對崇祖說:“外邊有些流言,我也幹脆挑明了,從今以後,我的富貴就指望你了。
”崇祖拜謝。
崇祖走後,皇上又派荀伯玉口頭傳達命令:由于邊地有事,要他連夜出發,不得和太子辭别。
世祖便以為崇祖心不誠實而懷恨在心。
太祖死後,世祖怕崇祖有異心,便調他回來任職。
永明元年(483)四月九日,下诏說:“垣崇祖兇诟險躁,少無行業。
過去由于軍國麻煩很多,便讓他出些武力。
随着皇運上升,他也不斷受到提拔封賞,但他貪得無厭。
去年在西邊,和外國勾結,其無君之心,已昭然若揭。
但朝廷對他特别優待,希望他能改悔。
豈料他野心更甚,要謀反作亂,又與荀伯玉同謀不軌,企圖互為表裡、内外呼應。
這些罪狀已由甯朔将軍孫景育調查清楚,報告了皇上。
除惡要除根,垣崇祖罪在不赦。
殺了後便把他埋掉,以嚴肅法紀。
”死時四十四歲。
兒子垣惠隆,被流放到番禺,死在那裡。
趕上廢除蒼梧王,太祖便召崇祖率領部下回京來,授他為遊擊将軍。
沈攸之事件平定後,垣崇祖被任命為持節、督兖、青、冀三州諸軍事,先後遷任冠軍将軍、兖州刺史。
太祖做皇帝後,對崇祖說:“我剛剛統治天下,夷虜不懂得天命已經歸我,必然會興師動衆,以送劉昶為借口前來擾亂。
而賊方的第一個攻擊目标必然是壽春。
而能夠對付他們的,非你莫可。
”于是崇祖移任使持節、監豫、司二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将軍仍舊。
封為望蔡縣侯,食邑七百戶。
建元二年(480),虜方派遣僞梁王郁豆眷和劉昶,率騎兵步兵号稱二十萬人,來寇壽春。
垣崇祖召集文武人員商議說:“敵衆我寡,隻能出奇制勝。
應當修築外城以待敵,城既廣闊,沒有水便不堅固,現在準備築堰肥水,然後把城淹成三面之險,諸位認為怎樣?”衆人說:“當年佛狸入侵,宋南平王士卒充足,由于郭大難守,便退保内城。
今天的情形,難度十倍于前。
自古以來守此城者之所以不築肥水之堰,都是考慮到地形不便,積水也沒用呀。
如果一定要這樣,恐怕不會合适的。
”崇祖說:“你這是隻見其一,不識其二。
如果放棄外城,賊方必然占據着,他們可以外修樓橹,内築長圍,而我們四周沒有屏障,表裡受敵,這等于自己坐等着被擒。
因此,守郭築堰決策已定,不允許任何人谏阻!”于是在城西北立堰堵塞肥水,堰北又築起小城,周圍挖掘深塹,使數千人在那兒守着。
崇祖對長史封延伯說:“敵虜心貪而欠考慮,必然全力攻打小城,企圖破壞此堰。
看到此塹狹城小,便以為可以一戰而克,便會像螞蟻一樣圍着攻打。
我放水一激,水急超過三峽,等他們無處逃奔時,便自然沉溺水裡。
這豈不是小勞而大利麼?”虜衆由西道集中在堰南,分軍從東路肉一搏攻小城。
垣崇祖頭戴白紗帽,乘肩輿上城,打着手式指揮。
到天黑時,便扒一開了小史埭。
水奔瀉而下,敵虜攻城之衆,漂附到塹中,淹死數千人,剩下的都退去了。
當初,崇祖在淮陰,見了皇上(蕭道成)便自稱是韓信、白起,别人都不信,隻有皇上稱許他,崇祖便再拜接受他的指示。
等到破虜的啟文送到京師,皇上對朝臣們說:“崇祖曾答應為我對付敵虜,果如其言。
他一向自比韓信、白起,今天看來真不愧是啊!”于是進崇祖為都督号平西将軍,增封食邑為一千五百戶。
崇祖聽說陳顯達、李安民都增加了軍儀,便上啟皇上要求鼓吹橫吹。
皇上說:“韓信、白起怎麼能不特别優待呢!”于是配給他鼓吹一部。
垣崇祖考慮到敵虜還會來寇掠淮北,便請示皇上把下蔡戍區移到淮東。
這年冬天,敵虜果然要攻打下蔡,聽說内移了,便聲言要蕩平下蔡城故城。
衆人以為敵虜會在故城建立據點,崇祖說:“下蔡離我的鎮所近在咫尺,敵虜豈敢設立據點;他們其實是要除去故城。
我正擔心他們逃走不能讓我把他們斬盡殺絕呢。
”虜軍果然來掘平下蔡城,崇祖親自率衆渡過淮河與敵決戰,大破敵人,又追殺數十裡,殺死和俘虜了數千人。
皇上派的使者入關了解敵情回來彙報了崇祖的戰況,皇上下敕給崇祖說:“你看我是那種隻守江東一隅的君主麼?我現在最缺的南齊書是糧食,你隻管給我努力經營田地,到時候自然會把殘敵收拾了。
”指示崇祖整治芍陂一帶田地。
世祖(蕭赜)即位後,調崇祖任散騎常侍、左衛将軍。
不久又下诏讓他留在本任上,加号安西将軍。
随後遷任五兵尚書,領骁騎将軍。
當初,豫章王有盛一寵一,世祖做太子,崇祖并不主動去巴結。
後來破虜,世祖诏他還朝,并與他密議,便開始懷疑他,于是對崇祖特意禮待,酒後對崇祖說:“外邊有些流言,我也幹脆挑明了,從今以後,我的富貴就指望你了。
”崇祖拜謝。
崇祖走後,皇上又派荀伯玉口頭傳達命令:由于邊地有事,要他連夜出發,不得和太子辭别。
世祖便以為崇祖心不誠實而懷恨在心。
太祖死後,世祖怕崇祖有異心,便調他回來任職。
永明元年(483)四月九日,下诏說:“垣崇祖兇诟險躁,少無行業。
過去由于軍國麻煩很多,便讓他出些武力。
随着皇運上升,他也不斷受到提拔封賞,但他貪得無厭。
去年在西邊,和外國勾結,其無君之心,已昭然若揭。
但朝廷對他特别優待,希望他能改悔。
豈料他野心更甚,要謀反作亂,又與荀伯玉同謀不軌,企圖互為表裡、内外呼應。
這些罪狀已由甯朔将軍孫景育調查清楚,報告了皇上。
除惡要除根,垣崇祖罪在不赦。
殺了後便把他埋掉,以嚴肅法紀。
”死時四十四歲。
兒子垣惠隆,被流放到番禺,死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