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關燈
門外一徑如飛而去。

    當有左右近臣因問梁主道:“陛下不遠千裡而迎聖僧,渴求一見,今至而如此慢之,卻是為何?”梁主道:“此番僧也。

    相貌非佳,胸無實學,隻不過竊了幾句禅門口訣誇眩于人,朕不喜對之。

    ” 卻說這日寶志公在道林寺中與衆僧在溪前掬水洗手,好去拈香拜佛。

    寶志公掬起水來,忽聞得水中一陣香味撲鼻,不勝歡喜道:“聖僧已入朝中矣。

    使他二人不可錯過因緣。

    ”說罷,連忙望朝中趕來。

    衆僧見了,隻不知志公是何緣故,隻得在後面尾着。

    志公入了東府門,走五鳳樓前,見許多官員在那裡說達摩入朝,梁主不敬之事。

    志公聽了,慌忙徑入,朝臣不敢攔阻。

    此時梁主尚未退殿,正與近臣說笑達摩無實際。

    尚未說完,忽見志公走到面前,梁主忙笑臉相迎道:“千聞不如一見。

    ”便将達摩問答之言一一述知:“朕見其淺薄浮詞,由他去了。

    ”志公便頓足歎息道:“來而無成,又費我功。

    陛下曾識他是甚麼人?”梁主道:“不識。

    ”志公點頭歎息,隻得說道:“他今是觀音大士傳佛心印,特來度陛下耳。

    何當面無緣而失之也?”梁主聽了似信不信,想了半晌大悟道:“朕錯矣!料他去亦不遠,可遣人請來。

    ” 志公道:“彼以急隐,我以緩誘。

    隻此一去,莫說遣人請,即阖國人去請他,他亦不來。

    ”梁主聽了一發着急說道:“既是如此,朕親自去迎他。

    ”忙傳近侍跟随,同志公出了朝門,來請達摩。

    使人一路訪問,有人指說道:“方才有一怪異僧,踉跄飛走,已上幕府山去了。

    ”梁主大喜,遂登上幕府山,臨江一望,但見水面茫茫,并無舟楫往來。

    梁主道:“此是大江,他無舟楫,諒不能飛渡。

    ”還着人四下找尋,衆人去了。

    隔不半晌,忽見一人自正邊蘆葦中走來,手折着一支蘆葦放在水面上,随即将雙足上蘆葦立着。

    梁主定睛望去,恰正是方才的達摩,大驚,忙趕至途中招手說道:“弟子有眼不識,望吾師慈悲轉來,求度愚蒙,功德無量。

    ” 達摩在蘆葦上舉手說道:“道兄道兄,修在于己,何須望人。

    非不慈悲,魔盡成佛。

    我有偈言,道兄聽着:千古萬古空相憶,休相憶,清風市地有何極。

    因茲暗渡江,免得生荊棘。

    ”那達摩在蘆葦上說罷,趁着順風,頃刻飄過江岸而去。

    這緣是達摩祖師過江也。

    梁主見了大驚,複又大喜道:“原來果是一尊活佛。

    ”複又頓足大恨道:“惜乎,當面錯過!”又忙傳旨意,着人過江去趕。

    梁主同了志公忙快回朝,梁主不勝歎道:“終日求佛,佛已當面,而又失之。

    奈何,奈何!”志公道:“他雖已去,然佛還在,隻須檢點機關,因緣到日而佛自見也。

    ”梁主遂堅意修行不題。

     卻說太子有一内監叫做鮑邈之,自幼在東宮服事。

    太子見他殷勘服事,說話靈變,待他與衆不同。

    凡有事與他計較。

    一日太子因母親生忌,太子必要如生前一般,到臨雲殿中捧觞慶壽。

    先一夜,使内監到殿中打掃值宿。

    五更太子先來朝拜。

    到日間與王妃引着王子進觞拜壽,在殿中盡歡一日,乃是年年舊例。

    到了這庚戌年,太子已于先一日分付鮑邈之同衆監進殿值宿。

    鮑邈之亦照常料理。

    到了夜間,鮑邈之想道:“此禮雖是太子一點孝心,然亦不消如此太過,值宿似乎可免,何不到五更再來伺候也不遲。

    ”因與衆監料理一番,便将殿門掩好,自去宮内與一般宮女們飲酒作樂。

    不期事不湊巧,合當有事。

    太子夜間看書正欲思睡,立起身來,因在案架上偶揭起一本書看時,卻是一本《周禮》。

    太子看到中間忽然有觸,要來尋鮑監說話。

    便叫内侍掌燈親自走到臨雲殿來,隻見殿門掩着,便使内侍推開,進入卻不見有一人在殿中值宿。

    太子大驚,忙對内侍說道:“你快去尋鮑監來見我!”内侍去不多時,便扶了鮑監來見。

    太子因含怒說道:“我使你值宿殿中,實有深意。

    卻為何誤事如此!”鮑監已飲得酕醄然酣酣然,忘其所以,隻白瞪兩眼,看着太子颠頭播腦的說道:“人死之後魄遊魂降,散入無形,此乃渺茫之事,何必如此認真。

    ”太子聽了一發着急,欲待發作,卻見他醉得不堪,因叱之道:“豈不聞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因叫内侍推他出去。

    自此太子不悅鮑監,不許他服役。

    鮑監因而見疏,常懷怨恨,隻得漸漸混入内宮去服特梁主。

    太子見他去了,亦不查問。

     卻說梁主自從達摩去後時常追悔,隻覺心神不暢。

    忽一日駕幸芳樂苑中,與宮娥妃子遊樂散悶,遊樂了一會又嫌繁雜,即命散去。

    遂同幾個内監到了太液池中觀魚遣興。

    坐了一會因對左右說道:“朕素常善于調攝,不為六情擾害。

    近來隻覺得心中忽忽,氣抑不舒,未知何故?”有一妃子說道:“聖躬未安,何不着太醫院來看視。

    ”梁主道:“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