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臣得保全也。
”太子聽了這些議論,似乎确然有理,遂躊躇了半響,因複走上墓頂四面審視,果見右高左低,便驚驚疑疑,同陳羽生回到宮中,便細細與他商量說知葬後身子多病,今欲奏知父王遷葬。
陳羽生忙止道:“此穴是聖上獨出精鑒,臣子焉敢拂之。
”太子道:“然則不利于孤,奈何?”陳羽生道:“有所解耳。
據臣愚見,莫若容臣使太乙正法以壓之,則轉福成祥。
殿下又何慮焉。
”太子聽了大喜,便留他在宮中住下,一面使人置辦所用禮物。
到了次日,陳羽生結起壇場,作法行事。
太子又分付宮人,隻說與丁後作善事。
這陳羽生在壇中踏罡步鬥,念咒書符,忙了一日。
到了夜間黃昏将諸般祭物移在墓間,又将一件法物向着虎踞山頭擺列在地。
然後披發仗劍,左手掐訣,腳分八字,圍着壇前走步。
走得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口中念動真言,頻噴法水,直念到半夜子時,将諸般祭物及臘鵝一隻,使人在墓旁南方掘開泥土,将諸物放入其中。
陳羽生灑上法水,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遁”,疾忙使人掩上泥土。
陳羽生又仗劍喝道:“我乃玉皇門下掌風雷水火正乙法官,奉九天玄女急急如律令,敕敕敕敕!”太子見他如此施行,滿心歡喜。
到了次日,陳羽生辭了太子,自回觀中不題。
卻說王珍國出封了泰、梁二州刺史,當日到任。
見是重地要害之所,便日下教場訓練士卒。
見聞金鼓當進不進、當退不退者重處,以緻軍威大振。
不期鎮守多年,魏無侵擾。
他因無故不敢弄兵,以緻銳氣消亡。
又聞得梁主日信佛法,政事弛張,屢上書勸止,皆留中不報。
遂憂郁了數年。
一日忽報說柳軍師已死,又見同事之人前後繼沒,不勝傷感,未幾得病,大叫而絕。
時年五十六歲。
報入朝中,梁主哀戚,贈車騎将軍,給鼓吹一部,赙錢二十萬、布二百匹。
谥曰威。
蔭其子。
後人有詩贊王珍國道: 分爵秦梁是有勳,練兵從來未忘君。
太平無事将軍死,留得英名千古聞。
卻說達摩自入中國遍處開釋僧衆,忽現身,勿藏相,來去無所。
你傳我說,遠近人民皆稱活佛。
你請我供,争奪無休,便驚動了廣州刺史蕭昂,具禮迎供,接入寺中。
蕭昂志心拜見達摩道:“弟子欲向西方求佛,去路甚遠。
不識吾師有捷徑否?”達摩道:“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不遠。
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
今請先除十惡,後去八邪,念念見性,常行平直,便睹彌陀。
”蕭昂聽了大喜,遂盡心志誠供養,又細述梁主與志公廣行善事,開大法門:“乞吾師入建康共成因果,不識肯否?”達摩點首。
蕭昂便即日上表,遣人到建康奏知梁主。
梁主見表中稱說達摩是一位活佛降世,因不勝喜歡,遂遺使赍诏,敦禮迎請來朝,不日到了廣州。
蕭昂接诏畢,便禀知達摩,并起請行。
達摩即與使臣望建康而來。
卻說呂僧珍出使持節平北将軍南兖州刺史。
到任後見幹戈甯息,因念家鄉,遂上表請給假歸鄉拜墓。
梁主欲榮其身,即敕為本州刺史三年,然後複任。
呂僧珍接旨大喜,遂将兵馬交與親信偏将,攜了家眷回鄉。
到了家中光輝門第,祭掃墳茔,又做了本州刺史,十分榮耀。
嘗宴會親朋說道:“昔日兒曹皆長大,向年親友半凋零。
正為下官今日而言也。
”在本州三年毫無詞訟,即或有之,亦必勸息兩家作調停而已。
居民深感其德,限滿複任。
不覺過了數年,見梁主信佛不勝驚駭,屢上書不發,心中怏怏。
未幾,聞軍師柳慶遠、馮道根、王茂、昌義之、曹景宗、王珍國陸續皆亡,他不勝感傷,因而得病身亡。
時年六十五歲。
報入京師,梁主甚哀,贈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常侍,鼓吹如故,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
衣一襲,喪事所須,随地備辦。
襲其子。
谥曰忠。
後人有詩贊他道: 西來東蕩掃煙塵,爛鐵雙錘泣鬼神。
今日試看青史上,誰人不慕呂僧珍。
梁主見呂僧珍死了,兖州重地必得親信之人守之方乃萬全,遂以邵陜王綸出鎮攝南兖州事。
不日旨下,奉命而行。
這邵陵王是梁主的第六個兒子,丁克華所生。
小時聰穎博學,長而自負,漸入狂态。
初時出使甯遠将軍,琅邪、彭城太守。
未幾遷輕車将軍、會稽太守,又征為信威将軍。
大通元年領石頭戍軍事,尋為江州刺史。
今又出鎮攝南兖州事。
到任之後,綸自以王位之尊,便恣行不法,每日帶一班家将跟随,到市井之中強取貨物,或到鄉村
”太子聽了這些議論,似乎确然有理,遂躊躇了半響,因複走上墓頂四面審視,果見右高左低,便驚驚疑疑,同陳羽生回到宮中,便細細與他商量說知葬後身子多病,今欲奏知父王遷葬。
陳羽生忙止道:“此穴是聖上獨出精鑒,臣子焉敢拂之。
”太子道:“然則不利于孤,奈何?”陳羽生道:“有所解耳。
據臣愚見,莫若容臣使太乙正法以壓之,則轉福成祥。
殿下又何慮焉。
”太子聽了大喜,便留他在宮中住下,一面使人置辦所用禮物。
到了次日,陳羽生結起壇場,作法行事。
太子又分付宮人,隻說與丁後作善事。
這陳羽生在壇中踏罡步鬥,念咒書符,忙了一日。
到了夜間黃昏将諸般祭物移在墓間,又将一件法物向着虎踞山頭擺列在地。
然後披發仗劍,左手掐訣,腳分八字,圍着壇前走步。
走得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口中念動真言,頻噴法水,直念到半夜子時,将諸般祭物及臘鵝一隻,使人在墓旁南方掘開泥土,将諸物放入其中。
陳羽生灑上法水,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遁”,疾忙使人掩上泥土。
陳羽生又仗劍喝道:“我乃玉皇門下掌風雷水火正乙法官,奉九天玄女急急如律令,敕敕敕敕!”太子見他如此施行,滿心歡喜。
到了次日,陳羽生辭了太子,自回觀中不題。
卻說王珍國出封了泰、梁二州刺史,當日到任。
見是重地要害之所,便日下教場訓練士卒。
見聞金鼓當進不進、當退不退者重處,以緻軍威大振。
不期鎮守多年,魏無侵擾。
他因無故不敢弄兵,以緻銳氣消亡。
又聞得梁主日信佛法,政事弛張,屢上書勸止,皆留中不報。
遂憂郁了數年。
一日忽報說柳軍師已死,又見同事之人前後繼沒,不勝傷感,未幾得病,大叫而絕。
時年五十六歲。
報入朝中,梁主哀戚,贈車騎将軍,給鼓吹一部,赙錢二十萬、布二百匹。
谥曰威。
蔭其子。
後人有詩贊王珍國道: 分爵秦梁是有勳,練兵從來未忘君。
太平無事将軍死,留得英名千古聞。
卻說達摩自入中國遍處開釋僧衆,忽現身,勿藏相,來去無所。
你傳我說,遠近人民皆稱活佛。
你請我供,争奪無休,便驚動了廣州刺史蕭昂,具禮迎供,接入寺中。
蕭昂志心拜見達摩道:“弟子欲向西方求佛,去路甚遠。
不識吾師有捷徑否?”達摩道:“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不遠。
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
今請先除十惡,後去八邪,念念見性,常行平直,便睹彌陀。
”蕭昂聽了大喜,遂盡心志誠供養,又細述梁主與志公廣行善事,開大法門:“乞吾師入建康共成因果,不識肯否?”達摩點首。
蕭昂便即日上表,遣人到建康奏知梁主。
梁主見表中稱說達摩是一位活佛降世,因不勝喜歡,遂遺使赍诏,敦禮迎請來朝,不日到了廣州。
蕭昂接诏畢,便禀知達摩,并起請行。
達摩即與使臣望建康而來。
卻說呂僧珍出使持節平北将軍南兖州刺史。
到任後見幹戈甯息,因念家鄉,遂上表請給假歸鄉拜墓。
梁主欲榮其身,即敕為本州刺史三年,然後複任。
呂僧珍接旨大喜,遂将兵馬交與親信偏将,攜了家眷回鄉。
到了家中光輝門第,祭掃墳茔,又做了本州刺史,十分榮耀。
嘗宴會親朋說道:“昔日兒曹皆長大,向年親友半凋零。
正為下官今日而言也。
”在本州三年毫無詞訟,即或有之,亦必勸息兩家作調停而已。
居民深感其德,限滿複任。
不覺過了數年,見梁主信佛不勝驚駭,屢上書不發,心中怏怏。
未幾,聞軍師柳慶遠、馮道根、王茂、昌義之、曹景宗、王珍國陸續皆亡,他不勝感傷,因而得病身亡。
時年六十五歲。
報入京師,梁主甚哀,贈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常侍,鼓吹如故,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
衣一襲,喪事所須,随地備辦。
襲其子。
谥曰忠。
後人有詩贊他道: 西來東蕩掃煙塵,爛鐵雙錘泣鬼神。
今日試看青史上,誰人不慕呂僧珍。
梁主見呂僧珍死了,兖州重地必得親信之人守之方乃萬全,遂以邵陜王綸出鎮攝南兖州事。
不日旨下,奉命而行。
這邵陵王是梁主的第六個兒子,丁克華所生。
小時聰穎博學,長而自負,漸入狂态。
初時出使甯遠将軍,琅邪、彭城太守。
未幾遷輕車将軍、會稽太守,又征為信威将軍。
大通元年領石頭戍軍事,尋為江州刺史。
今又出鎮攝南兖州事。
到任之後,綸自以王位之尊,便恣行不法,每日帶一班家将跟随,到市井之中強取貨物,或到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