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關燈
小
中
大
分起敬,遂傳旨備宴與志公宴食。
又使宮人們奏樂搬跳故事。
搬跳到熱鬧之處,隻見志公愁眉苦臉絕無笑容。
梁主便向志公說道:“朕敬我師,特設此以佐歡,不識吾師所見所聞而生歡喜心麼?”志公道:“目未所見,耳亦不聞,歡喜何來。
”梁主驚問道:“适才筵前歌舞無外,笙簧好醜具陳,吾師豈獨不聞不見?朕謂僧家不打诳語,吾師今日诳朕乎?”志公道:“吾豈诳言。
特陛下不覺悟耳。
如陛下不信,可取獄中死犯試之,以釋其疑何如?”梁主依言傳旨,因着人到獄中取了重犯二十名,不時俱到。
此時歌舞已停。
志公使人取出二十個大盆,盆内俱滿滿貯水。
因吩咐衆死囚道:“皇帝好生,欲赦汝等之死。
但無空赦之條,今罰汝等各将此水頭頂一盆,我着人押汝繞着殿壁各走十轉,若是盆中之水不滴出一滴,便見你小心奉法,赦汝之死。
倘頂得歪斜,漏出一點,便立刻枭首不饒。
”衆死囚聽了俱各大喜,以為有得生之路。
及将水盆頂在頭上,因見那水盆又大又滿,恐怕頂偏了走急了溜滴出來,便驚驚吓吓,戰戰兢兢将雙手護定水盆,随着押人繞殿慢慢走轉,唯恐水滴出來不得赦死。
志公見衆兢持之際,便使人依舊搬跳作樂,又吩咐俱要做得分外熱鬧。
衆宮人一時樂音齊動,真是歌的喉頭高揚,舞的繡帶飄搖,十分熱鬧。
志公見衆囚頂着水盆将走十轉,便吩咐宮人住樂。
又不一時衆死囚走完十轉方走到梁主與志公面前,輕輕将水盆從頭頂上放将下來,幸喜不曾滴出一點,因哀求饒命。
梁主因問衆死犯道:“死固赦汝,但汝等适才頂水走時可曾看見殿中做甚事來?”衆犯答道:“死犯等頂水隻愁滴出,并不曾看見甚事。
”梁主又問道:“眼或低頭不見,難道耳朵也不聽見?”衆死囚又答道:“耳朵并不曾聽見。
”梁主聽了,十分驚異。
忙問志公道:“這些人不聾不瞽,為何不見不聞?朕實不解。
”志公合掌說道:“彼畏死心切,心隻知水,焉知有樂。
求道者亦當如是。
”梁主聽了心下方才大悟,遂将衆犯釋放還家,自此梁主益堅心向善,求佛開釋,作避死關頭。
過了些時,又下诏大修長幹寺阿育王塔。
梁主親入寺設無礙大會。
是日起工穿至四尺深淺,忽見一大深窟,窟内俱貯滿金寶。
衆工人見了大驚,忙報知梁主。
梁主親自走來細視,見旁有一石碑,方知是昔人所舍金銀以及簪钗環钏諸雜寶物,約有九尺餘深。
再掘下去,方至石磉。
石磉下又有一石函。
函内有鐵壺盛着銀坩,内有金镂罂,盛着不知何物。
梁主因命僧人開看。
隻見罂中盛着三顆舍利,如粟粒大,圓正光潔。
石函内又有琉璃碗,碗内有四顆舍利及發爪,爪有四枚如沉香色模樣。
梁主見了大喜,命取金缽盛水泛舍利子于其中。
其最小者隐缽不出,梁主朝着金缽拜了數拜。
忽舍利子在缽中放出毫光,周圍旋轉,轉了半晌,方停止當中。
梁主見了大驚大喜,因向志公說道:“今日方見不可思談之事。
”志公道:“法身常住,湛然不動。
”梁主道:“朕欲請一舍利還台城供養,不知可否?”志公道:“在在處處,何一非可。
”梁主聽了大喜,遂即還朝,到了九月五日,梁主複至寺設無礙大會,命皇太子、王子,公侯朝貴俱來奉迎舍利,是日風景晴明,建康人民知梁主迎請舍利,一時觀者有數十萬人,各帶金銀镯钏,來施金投入新修塔下,約有一千餘萬。
到了十五日塔修成,梁主至寺又大設無礙會,先以金罂,次以玉罂重盛舍利及爪發,納七寶塔下。
是日王侯妃嫔以及百姓富貴之家,各舍金銀環钏珍寶在塔下藏之。
以為今世金财,來生必獲厚報。
一時争舍之人唯恐不及。
既而貯滿塔成,見無藏貯,人皆浩歎而歸。
十二月八日,梁主入寺講《般若經》,曉谕不論軍民人等皆令聽講。
這一夜,寶塔上層層門戶之中,俱放出萬丈的毫光來,直透九霄,真當世稀有,人生所未觀者。
一時君民大悅。
梁主勉鎮東将軍邵睦王綸,制長幹寺阿育王寶塔大功德碑文不題。
且說這長幹寺寶塔放大毫光,一時照見萬國九州之地,中國州郡尚然不覺,早驚動了海外信佛修行的國土諸王,一時皆驚說道:“當初相傳大漢時有聖人在位,信心好佛,以緻阿育王塔放七種寶光,照滿大千世界。
今天放出光明,中國定有大聖人治世,敬重我佛。
我等不可不去進貢,願見聖人并瞻寶塔。
”于是各備寶物,遣人而來,到了交界地方,通事人說知來意,地方官不敢攔阻,連夜報入建康。
梁主大喜,傳旨有司準備迎接款待之禮。
不一日各國使人皆到,梁主率領文武齊出南郊,立壇受請邦貢獻。
隻見一國國的使臣頭頂表章,手捧貢禮,俱到梁主案前獻納。
你道那幾國? 林色國、扶南國、盤盤國、丹丹國、于陁利國、狼牙修國、婆利國、
又使宮人們奏樂搬跳故事。
搬跳到熱鬧之處,隻見志公愁眉苦臉絕無笑容。
梁主便向志公說道:“朕敬我師,特設此以佐歡,不識吾師所見所聞而生歡喜心麼?”志公道:“目未所見,耳亦不聞,歡喜何來。
”梁主驚問道:“适才筵前歌舞無外,笙簧好醜具陳,吾師豈獨不聞不見?朕謂僧家不打诳語,吾師今日诳朕乎?”志公道:“吾豈诳言。
特陛下不覺悟耳。
如陛下不信,可取獄中死犯試之,以釋其疑何如?”梁主依言傳旨,因着人到獄中取了重犯二十名,不時俱到。
此時歌舞已停。
志公使人取出二十個大盆,盆内俱滿滿貯水。
因吩咐衆死囚道:“皇帝好生,欲赦汝等之死。
但無空赦之條,今罰汝等各将此水頭頂一盆,我着人押汝繞着殿壁各走十轉,若是盆中之水不滴出一滴,便見你小心奉法,赦汝之死。
倘頂得歪斜,漏出一點,便立刻枭首不饒。
”衆死囚聽了俱各大喜,以為有得生之路。
及将水盆頂在頭上,因見那水盆又大又滿,恐怕頂偏了走急了溜滴出來,便驚驚吓吓,戰戰兢兢将雙手護定水盆,随着押人繞殿慢慢走轉,唯恐水滴出來不得赦死。
志公見衆兢持之際,便使人依舊搬跳作樂,又吩咐俱要做得分外熱鬧。
衆宮人一時樂音齊動,真是歌的喉頭高揚,舞的繡帶飄搖,十分熱鬧。
志公見衆囚頂着水盆将走十轉,便吩咐宮人住樂。
又不一時衆死囚走完十轉方走到梁主與志公面前,輕輕将水盆從頭頂上放将下來,幸喜不曾滴出一點,因哀求饒命。
梁主因問衆死犯道:“死固赦汝,但汝等适才頂水走時可曾看見殿中做甚事來?”衆犯答道:“死犯等頂水隻愁滴出,并不曾看見甚事。
”梁主又問道:“眼或低頭不見,難道耳朵也不聽見?”衆死囚又答道:“耳朵并不曾聽見。
”梁主聽了,十分驚異。
忙問志公道:“這些人不聾不瞽,為何不見不聞?朕實不解。
”志公合掌說道:“彼畏死心切,心隻知水,焉知有樂。
求道者亦當如是。
”梁主聽了心下方才大悟,遂将衆犯釋放還家,自此梁主益堅心向善,求佛開釋,作避死關頭。
過了些時,又下诏大修長幹寺阿育王塔。
梁主親入寺設無礙大會。
是日起工穿至四尺深淺,忽見一大深窟,窟内俱貯滿金寶。
衆工人見了大驚,忙報知梁主。
梁主親自走來細視,見旁有一石碑,方知是昔人所舍金銀以及簪钗環钏諸雜寶物,約有九尺餘深。
再掘下去,方至石磉。
石磉下又有一石函。
函内有鐵壺盛着銀坩,内有金镂罂,盛着不知何物。
梁主因命僧人開看。
隻見罂中盛着三顆舍利,如粟粒大,圓正光潔。
石函内又有琉璃碗,碗内有四顆舍利及發爪,爪有四枚如沉香色模樣。
梁主見了大喜,命取金缽盛水泛舍利子于其中。
其最小者隐缽不出,梁主朝着金缽拜了數拜。
忽舍利子在缽中放出毫光,周圍旋轉,轉了半晌,方停止當中。
梁主見了大驚大喜,因向志公說道:“今日方見不可思談之事。
”志公道:“法身常住,湛然不動。
”梁主道:“朕欲請一舍利還台城供養,不知可否?”志公道:“在在處處,何一非可。
”梁主聽了大喜,遂即還朝,到了九月五日,梁主複至寺設無礙大會,命皇太子、王子,公侯朝貴俱來奉迎舍利,是日風景晴明,建康人民知梁主迎請舍利,一時觀者有數十萬人,各帶金銀镯钏,來施金投入新修塔下,約有一千餘萬。
到了十五日塔修成,梁主至寺又大設無礙會,先以金罂,次以玉罂重盛舍利及爪發,納七寶塔下。
是日王侯妃嫔以及百姓富貴之家,各舍金銀環钏珍寶在塔下藏之。
以為今世金财,來生必獲厚報。
一時争舍之人唯恐不及。
既而貯滿塔成,見無藏貯,人皆浩歎而歸。
十二月八日,梁主入寺講《般若經》,曉谕不論軍民人等皆令聽講。
這一夜,寶塔上層層門戶之中,俱放出萬丈的毫光來,直透九霄,真當世稀有,人生所未觀者。
一時君民大悅。
梁主勉鎮東将軍邵睦王綸,制長幹寺阿育王寶塔大功德碑文不題。
且說這長幹寺寶塔放大毫光,一時照見萬國九州之地,中國州郡尚然不覺,早驚動了海外信佛修行的國土諸王,一時皆驚說道:“當初相傳大漢時有聖人在位,信心好佛,以緻阿育王塔放七種寶光,照滿大千世界。
今天放出光明,中國定有大聖人治世,敬重我佛。
我等不可不去進貢,願見聖人并瞻寶塔。
”于是各備寶物,遣人而來,到了交界地方,通事人說知來意,地方官不敢攔阻,連夜報入建康。
梁主大喜,傳旨有司準備迎接款待之禮。
不一日各國使人皆到,梁主率領文武齊出南郊,立壇受請邦貢獻。
隻見一國國的使臣頭頂表章,手捧貢禮,俱到梁主案前獻納。
你道那幾國? 林色國、扶南國、盤盤國、丹丹國、于陁利國、狼牙修國、婆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