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忙使哨馬探來說道:“不好了,來的盡是梁兵,并無自家兵将。
”二人見報大驚道:“如此看來,主将休矣。
”二人面面相觑,正欲退回,王國珍、馮道根早殺到面前,蘇全、趙勇無法,隻得上前迎敵。
怎奈手下兵将聞了此信,各各驚慌,皆無鬥心,漸漸敗逃,競被梁兵圍裹。
蘇全、趙勇見勢頭不好,隻得下馬投戈,叫軍士納降。
王珍國雖準其降,卻将他二人配在後軍,依舊埋伏。
卻說王茂領着軍馬從下邳星夜到了雎陵,将及五鼓,使軍士到城下高叫道:“長孫将軍被梁将戰敗逃回,快開城門。
”此時城中已得蘇全、趙勇的信息,知道長孫稚戰敗,蘇、趙二人已領兵去救,先已着驚,成景俊等已督兵守城,防禦甚嚴。
今忽有守城兵卒報說長孫稚領敗卒逃回,在城上叫門。
參軍楊侃忙傳令道:“黑夜中不辨真假,俟天明放人。
”成景俊道:“參軍此言差矣,今長孫稚黑夜逃回,後有追兵,前無去路,若閉門不納,是緻其死也,豈為将互相救應之道也。
”楊侃再三攔阻道:“梁兵詭詐多端,黑夜開城幹系非小。
”成景俊道:“吾自有主意。
”遂上城來斟酌。
當不得守城兵卒聽見長孫稚敗回,内中俱有父兄在内,巴不得開城相見,今聽楊侃不得放入,正在抱怨,将欲鼓噪,今見成景俊上城,使一齊哭告道:“我等父兄跟随主将在外,若戰死的各聽天命,幸得逃回,焉有坐視其死?望将軍仁德,速放入城,吾等明日願與梁兵死鬥。
”成景俊道:“自家兵卒焉有不放入城之理,隻恐黑夜難分真假,是以遲疑,既爾等有父兄在外,可呼其名以辨真假。
”衆軍卒聽了一齊歡然,俱伏在城垛邊,向外呼張三,叫李四。
城外王茂已依了軍師之計,扮作魏兵在火光之中,忽現忽藏。
今聽見城上叫名叫姓,知是夜間不肯放入。
便忙使人向城上亦以張哥李爺,兩下互相答應。
城上魏兵信以為實,也不等主将之令,遂一哄開了城門,放下吊橋。
梁兵見開了城門,忽放起轟天大炮,一齊呐喊,如潮湧入,逢人便殺。
魏兵方知中計,急欲抵敵,那裡還招架得住。
參軍楊侃見成景俊上城,恐怕有失,随後也上城來。
見衆軍士紛紛的開門,忙叫止住,兵卒那個肯聽他。
不一時炮響連天,梁兵已殺入城中,知不可救,因帶了百人奪開北門而走。
成景俊知自失機,亦自逃生去了。
王茂殺至天明,方禁止不許妄殺。
即使人暗暗報捷梁主,遂掩旗息鼓而待。
卻說長孫稚擁着兵将,日日與梁将交鋒,不能取勝。
因集諸将商議道:“梁将骁勇,不可力取,吾見赤山峻險,可以埋伏。
明日我誘彼追來,再知會蘇全、趙勇接應,使他前後夾攻,則無不勝矣。
”諸将皆稱妙算。
遂使甘勝、孫泰各引三千人馬埋伏去了。
到次日出戰,曹景宗接着,大戰了三十餘合。
長孫稚虛晃一槍。
撥馬敗陣,曹景宗随後追趕去了。
柳慶遠忙對梁主說道:“臣觀長孫稚今日之戰,非力怯也,必有計耳。
陛下可催動三軍乘其挫氣而遏之,破其寨栅,臣自有應變之計。
”梁主聽了大喜,遂揮動三軍,一時間如萬馬奔馳,望魏寨殺來。
此時魏兵将見主将誘敵而去,欣欣得計,餘下将士隻緊守寨栅,以待好消息。
忽見梁兵突然沖來,便一齊踏起弩箭如雨點般射來。
梁兵亦不敢驟入,誰知柳慶遠早已備下鐵甲連環馬,五馬一排,十馬一連,馬上之人俱身穿鐵甲,手執長槍,出其不意,望魏寨中一齊踹入,就如泰山壓卵。
魏兵将忙用刀砍斧劈,槍刺棍打,皆不能傷損分毫。
見不是勢頭,往後一退,早被這些連環馬乘勢一沖,霎時将魏營踹為平地。
魏兵走不及的,俱被踹死,死有萬餘。
走得快的,亦皆抛戈卸甲而逃。
柳慶遠将兵分作五路而進。
卻說長孫稚引着曹景宗且戰且走,直引到赤山左側,早一棒鑼聲,右有甘勝,左有孫泰引兵分開截住曹景宗。
長孫稚也勒回馬頭殺來。
曹景宗隻得在圍中力抵三人。
正在危急之中,忽鼓聲震地,嘁殺連天,魏兵紛紛退走。
早有守寨敗兵報知長孫稚道:“不好了,将軍來後,被梁兵用連環馬沖突,營寨盡失,殺傷了許多,投降了大半,今已追來,乞将軍快些入城再作計較。
”長孫稚聽了大驚。
不一時,梁兵追至,隻得棄了曹景
”二人見報大驚道:“如此看來,主将休矣。
”二人面面相觑,正欲退回,王國珍、馮道根早殺到面前,蘇全、趙勇無法,隻得上前迎敵。
怎奈手下兵将聞了此信,各各驚慌,皆無鬥心,漸漸敗逃,競被梁兵圍裹。
蘇全、趙勇見勢頭不好,隻得下馬投戈,叫軍士納降。
王珍國雖準其降,卻将他二人配在後軍,依舊埋伏。
卻說王茂領着軍馬從下邳星夜到了雎陵,将及五鼓,使軍士到城下高叫道:“長孫将軍被梁将戰敗逃回,快開城門。
”此時城中已得蘇全、趙勇的信息,知道長孫稚戰敗,蘇、趙二人已領兵去救,先已着驚,成景俊等已督兵守城,防禦甚嚴。
今忽有守城兵卒報說長孫稚領敗卒逃回,在城上叫門。
參軍楊侃忙傳令道:“黑夜中不辨真假,俟天明放人。
”成景俊道:“參軍此言差矣,今長孫稚黑夜逃回,後有追兵,前無去路,若閉門不納,是緻其死也,豈為将互相救應之道也。
”楊侃再三攔阻道:“梁兵詭詐多端,黑夜開城幹系非小。
”成景俊道:“吾自有主意。
”遂上城來斟酌。
當不得守城兵卒聽見長孫稚敗回,内中俱有父兄在内,巴不得開城相見,今聽楊侃不得放入,正在抱怨,将欲鼓噪,今見成景俊上城,使一齊哭告道:“我等父兄跟随主将在外,若戰死的各聽天命,幸得逃回,焉有坐視其死?望将軍仁德,速放入城,吾等明日願與梁兵死鬥。
”成景俊道:“自家兵卒焉有不放入城之理,隻恐黑夜難分真假,是以遲疑,既爾等有父兄在外,可呼其名以辨真假。
”衆軍卒聽了一齊歡然,俱伏在城垛邊,向外呼張三,叫李四。
城外王茂已依了軍師之計,扮作魏兵在火光之中,忽現忽藏。
今聽見城上叫名叫姓,知是夜間不肯放入。
便忙使人向城上亦以張哥李爺,兩下互相答應。
城上魏兵信以為實,也不等主将之令,遂一哄開了城門,放下吊橋。
梁兵見開了城門,忽放起轟天大炮,一齊呐喊,如潮湧入,逢人便殺。
魏兵方知中計,急欲抵敵,那裡還招架得住。
參軍楊侃見成景俊上城,恐怕有失,随後也上城來。
見衆軍士紛紛的開門,忙叫止住,兵卒那個肯聽他。
不一時炮響連天,梁兵已殺入城中,知不可救,因帶了百人奪開北門而走。
成景俊知自失機,亦自逃生去了。
王茂殺至天明,方禁止不許妄殺。
即使人暗暗報捷梁主,遂掩旗息鼓而待。
卻說長孫稚擁着兵将,日日與梁将交鋒,不能取勝。
因集諸将商議道:“梁将骁勇,不可力取,吾見赤山峻險,可以埋伏。
明日我誘彼追來,再知會蘇全、趙勇接應,使他前後夾攻,則無不勝矣。
”諸将皆稱妙算。
遂使甘勝、孫泰各引三千人馬埋伏去了。
到次日出戰,曹景宗接着,大戰了三十餘合。
長孫稚虛晃一槍。
撥馬敗陣,曹景宗随後追趕去了。
柳慶遠忙對梁主說道:“臣觀長孫稚今日之戰,非力怯也,必有計耳。
陛下可催動三軍乘其挫氣而遏之,破其寨栅,臣自有應變之計。
”梁主聽了大喜,遂揮動三軍,一時間如萬馬奔馳,望魏寨殺來。
此時魏兵将見主将誘敵而去,欣欣得計,餘下将士隻緊守寨栅,以待好消息。
忽見梁兵突然沖來,便一齊踏起弩箭如雨點般射來。
梁兵亦不敢驟入,誰知柳慶遠早已備下鐵甲連環馬,五馬一排,十馬一連,馬上之人俱身穿鐵甲,手執長槍,出其不意,望魏寨中一齊踹入,就如泰山壓卵。
魏兵将忙用刀砍斧劈,槍刺棍打,皆不能傷損分毫。
見不是勢頭,往後一退,早被這些連環馬乘勢一沖,霎時将魏營踹為平地。
魏兵走不及的,俱被踹死,死有萬餘。
走得快的,亦皆抛戈卸甲而逃。
柳慶遠将兵分作五路而進。
卻說長孫稚引着曹景宗且戰且走,直引到赤山左側,早一棒鑼聲,右有甘勝,左有孫泰引兵分開截住曹景宗。
長孫稚也勒回馬頭殺來。
曹景宗隻得在圍中力抵三人。
正在危急之中,忽鼓聲震地,嘁殺連天,魏兵紛紛退走。
早有守寨敗兵報知長孫稚道:“不好了,将軍來後,被梁兵用連環馬沖突,營寨盡失,殺傷了許多,投降了大半,今已追來,乞将軍快些入城再作計較。
”長孫稚聽了大驚。
不一時,梁兵追至,隻得棄了曹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