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關燈
小
中
大
埋伏計遭埋伏計搶糧人遇搶糧人
詩曰:
用兵有如棋,難定誰強弱。
千思萬算來,隻争先一着。
又曰: 用兵有如龍,不容見其首。
有時風雨驚,忽爾雷霆走。
話說王珍國與昌義之商議停妥,即日出門來尋些事業,按下不題。
卻說蕭衍殺退魏兵,解了鐘離之困,讓魏主退回符離,不去追趕,隻收拾殘破地方,安撫百姓,一時四境安堵如故,遂合了鐘離許英之兵,因而軍聲大振。
又移會太和等郡合連進兵,共合有大軍三十餘萬。
以許英督運鐘離近處糧草,接濟軍食,便擇日出師,一路追襲,望亳州而來。
先前降魏之地,今又歸齊,蕭衍并不責過,一味撫恤。
将士感德,無不歡然。
早有流星探馬報知魏主,說蕭衍統兵已至蒙城,來鋒甚銳,須作速推備,以便交鋒。
魏主見報,忙集衆将商議道:“蕭衍乘勝而來,當用何計破之?”大将拓跋勰道:“前日之戰,皆因陛下屢勝之後矜驕無備,故有此敗,陛下今宜慎重。
先是夜差人知會王肅,命他速襲淮泗,進攻山陽,令齊兵兩處受敵,以分其勢,當不戰而自退也。
若蕭衍兵至,當乘其遠來疲困而擊之,方為上策。
”魏主聽了大喜,道:“此計正合朕意。
”随即遣人知會王肅去了。
便整饬軍馬,離城三十裡立寨。
分為五營,旗按八方。
魏主升帳擂鼓,衆将各各拜見畢,遂喚鎮南将軍郝雍、平東将軍方威二人,分付道:“與你五千人馬,離營二十裡此處有座兩界山,你可引兵埋伏,候齊兵到此,可突出擊之,必獲大勝。
”二人得令去了。
又喚徐能、窦融,分付道:“你可引二千人去濉水,如此這般。
”二人得計去了。
又分付衆将一番,遂嚴陣而待。
卻說蕭衍大軍滔滔而進,隻離得符離八十裡。
正行之間,忽見西南方上有一股黑氣沖天而起,柳慶遠忙在馬上袖占一課,心内洞然,便指與蕭衍道:“這黑氣之中必有魏兵埋伏,元帥隻須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蕭衍聽了大喜,遂喚過土人,問道:“此去西南上這座高山是什麼山名?”土人道:“這山在亳州城外,離城五十多裡,是名兩界山,那頭直連符離,故以此為名。
山勢商峻,方圓有七十餘裡。
”蕭衍問明賞了土人而去。
遂喚過陳剛、馬麟二人附耳授計。
二将欣然領計去丁,蕭衍然後望前進發。
早有哨馬來報道:“離魏寨隻有三十裡了。
”柳慶遠因對蕭衍道:“吾兵遠來,若恃勇輕進,彼必乘疲而遏,中其計矣。
若不竟去,又使他提防,莫若先使一支人馬直逼魏寨,探其虛實,然後定計破之。
”蕭衍道:“參謀之見正合我意。
”遂遣先鋒孫謀、張忠二将,付了三千人馬前去對魏營立寨,方算汝二人之功。
二人得了将令,遂帶了兵卒,向前殺去。
已離魏寨不遠,正欲安營立寨。
魏将見齊兵到了,連忙報知魏主。
魏主大喜,即着衆将乘疲掩殺,不許齊兵存立。
衆将得令,各逞威風,一齊沖殺前來。
孫謀、張忠忽見魏兵沖來,銳不可當,便不敢交鋒,連忙退回,來見蕭衍,細說魏兵已有準備,不能立寨,隻得退回。
蕭衍聽了大怒,正要發作,柳慶遠忙勸道:“元帥不必着怒,管教借此成功。
今魏兵見我軍退回,諒我必不敢複進。
元帥須急統兵驟然深入,彼必無備。
此所謂隻知乘人之疲,而不知人乘己之疲也。
”蕭衍聽了大喜,因揮動三軍席卷而來。
且說魏将見殺退齊兵,俱欣欣得計,向魏主面前誇功。
尚未說完,早聽見金鼓齊鳴,一如轟雷掣電而來。
魏卒報入中軍,魏主大驚,忙遣将分頭趕殺,不許齊兵立營。
衆将因方才殺走齊兵,以為得勝,俱一時不曾準備,忽見殺來,盡慌慌張張,不敢交鋒。
隻用強弓硬弩射住陣腳,不敢十分掩遏齊兵,這邊蕭衍已乘勢将首寨安立定了。
到了次日交戰,兩陣對圓。
魏陣上飛出一員猛将,舞刀躍馬直槍過陣來。
王茂看見,一馬截住,喝道:“你是何人,敢來接戰?”魏将道:“我乃輔國大将軍湯殷,使爾知名,亦須吓死。
”就舉刀照着王茂頭頂劈來。
王茂側身閃過,急将鐵槊相還,二人戰到三十餘合,湯殷賣一破綻,縱馬望西南上敗走。
王茂見他誘敵,遂招呼部下一直追趕而去。
這裡兩邊陣上各添兵将,殺至日中難分高下,彼此俱有損傷,方鳴金收兵, 卻說陳剛、馬麟二人領了柳參謀之計,便在路上将兵馬分了前後隊,一隊分開裝了齊兵,一隊扮了魏卒,追趕到兩界山左側,鳴金擂鼓厮殺起來,早有埋伏
千思萬算來,隻争先一着。
又曰: 用兵有如龍,不容見其首。
有時風雨驚,忽爾雷霆走。
話說王珍國與昌義之商議停妥,即日出門來尋些事業,按下不題。
卻說蕭衍殺退魏兵,解了鐘離之困,讓魏主退回符離,不去追趕,隻收拾殘破地方,安撫百姓,一時四境安堵如故,遂合了鐘離許英之兵,因而軍聲大振。
又移會太和等郡合連進兵,共合有大軍三十餘萬。
以許英督運鐘離近處糧草,接濟軍食,便擇日出師,一路追襲,望亳州而來。
先前降魏之地,今又歸齊,蕭衍并不責過,一味撫恤。
将士感德,無不歡然。
早有流星探馬報知魏主,說蕭衍統兵已至蒙城,來鋒甚銳,須作速推備,以便交鋒。
魏主見報,忙集衆将商議道:“蕭衍乘勝而來,當用何計破之?”大将拓跋勰道:“前日之戰,皆因陛下屢勝之後矜驕無備,故有此敗,陛下今宜慎重。
先是夜差人知會王肅,命他速襲淮泗,進攻山陽,令齊兵兩處受敵,以分其勢,當不戰而自退也。
若蕭衍兵至,當乘其遠來疲困而擊之,方為上策。
”魏主聽了大喜,道:“此計正合朕意。
”随即遣人知會王肅去了。
便整饬軍馬,離城三十裡立寨。
分為五營,旗按八方。
魏主升帳擂鼓,衆将各各拜見畢,遂喚鎮南将軍郝雍、平東将軍方威二人,分付道:“與你五千人馬,離營二十裡此處有座兩界山,你可引兵埋伏,候齊兵到此,可突出擊之,必獲大勝。
”二人得令去了。
又喚徐能、窦融,分付道:“你可引二千人去濉水,如此這般。
”二人得計去了。
又分付衆将一番,遂嚴陣而待。
卻說蕭衍大軍滔滔而進,隻離得符離八十裡。
正行之間,忽見西南方上有一股黑氣沖天而起,柳慶遠忙在馬上袖占一課,心内洞然,便指與蕭衍道:“這黑氣之中必有魏兵埋伏,元帥隻須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蕭衍聽了大喜,遂喚過土人,問道:“此去西南上這座高山是什麼山名?”土人道:“這山在亳州城外,離城五十多裡,是名兩界山,那頭直連符離,故以此為名。
山勢商峻,方圓有七十餘裡。
”蕭衍問明賞了土人而去。
遂喚過陳剛、馬麟二人附耳授計。
二将欣然領計去丁,蕭衍然後望前進發。
早有哨馬來報道:“離魏寨隻有三十裡了。
”柳慶遠因對蕭衍道:“吾兵遠來,若恃勇輕進,彼必乘疲而遏,中其計矣。
若不竟去,又使他提防,莫若先使一支人馬直逼魏寨,探其虛實,然後定計破之。
”蕭衍道:“參謀之見正合我意。
”遂遣先鋒孫謀、張忠二将,付了三千人馬前去對魏營立寨,方算汝二人之功。
二人得了将令,遂帶了兵卒,向前殺去。
已離魏寨不遠,正欲安營立寨。
魏将見齊兵到了,連忙報知魏主。
魏主大喜,即着衆将乘疲掩殺,不許齊兵存立。
衆将得令,各逞威風,一齊沖殺前來。
孫謀、張忠忽見魏兵沖來,銳不可當,便不敢交鋒,連忙退回,來見蕭衍,細說魏兵已有準備,不能立寨,隻得退回。
蕭衍聽了大怒,正要發作,柳慶遠忙勸道:“元帥不必着怒,管教借此成功。
今魏兵見我軍退回,諒我必不敢複進。
元帥須急統兵驟然深入,彼必無備。
此所謂隻知乘人之疲,而不知人乘己之疲也。
”蕭衍聽了大喜,因揮動三軍席卷而來。
且說魏将見殺退齊兵,俱欣欣得計,向魏主面前誇功。
尚未說完,早聽見金鼓齊鳴,一如轟雷掣電而來。
魏卒報入中軍,魏主大驚,忙遣将分頭趕殺,不許齊兵立營。
衆将因方才殺走齊兵,以為得勝,俱一時不曾準備,忽見殺來,盡慌慌張張,不敢交鋒。
隻用強弓硬弩射住陣腳,不敢十分掩遏齊兵,這邊蕭衍已乘勢将首寨安立定了。
到了次日交戰,兩陣對圓。
魏陣上飛出一員猛将,舞刀躍馬直槍過陣來。
王茂看見,一馬截住,喝道:“你是何人,敢來接戰?”魏将道:“我乃輔國大将軍湯殷,使爾知名,亦須吓死。
”就舉刀照着王茂頭頂劈來。
王茂側身閃過,急将鐵槊相還,二人戰到三十餘合,湯殷賣一破綻,縱馬望西南上敗走。
王茂見他誘敵,遂招呼部下一直追趕而去。
這裡兩邊陣上各添兵将,殺至日中難分高下,彼此俱有損傷,方鳴金收兵, 卻說陳剛、馬麟二人領了柳參謀之計,便在路上将兵馬分了前後隊,一隊分開裝了齊兵,一隊扮了魏卒,追趕到兩界山左側,鳴金擂鼓厮殺起來,早有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