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關燈
昨夜已投入我軍了,你們還要戰甚麼!”梁将聽了大驚,忙使人入城尋王,果然府室一空,一時三軍無主,各自慌張,諸将皆禁約不定,早被魏軍乘勢掩殺,入據彭城,又引兵追擊,連奪數城,直追梁兵至宿預方還。

    梁将報入建康,梁主大驚。

    有司奏削綜爵土,并絕其屬籍。

    又奏請削正德官爵。

    過不多時,梁主皆赦之。

     卻說綜至洛陽朝見魏主,魏主待之甚厚。

    綜請為東昏侯舉喪服斬衰三年,因官拜司空,封丹陽王,改名蕭贊,自此梁主不知。

    梁主傳旨邊将嚴備恢複不題。

     卻說北魏朝胡後久專朝政,見魏主年長,不便淫縱,遂鸠殺魏主,僞立皇子為帝,實後宮所生皇女也。

    不上半年,朝臣聞之,人人思亂。

    胡後隻得诏迎臨洮世子钊即位。

    钊方三歲,胡後抱置懷中聽政。

    朝中穢行,邊将離心,一時六鎮皆反。

    你道是那六鎮?沃野鎮、懷朔鎮、高平鎮、武川鎮、懷荒鎮、尖山鎮。

    破六韓拔陵反于沃野,楊鈞擢反于懷朔,赫蓮恩反于高平。

    莫折念生自稱天子,改元大廷。

    葛榮自稱為帝,國号為齊,改元廣安。

    萬俟醜奴自稱天子,改元神獸。

    元颢改元建武。

    刑杲聚河北流民十萬反于青州,自稱漢王,國号天統。

    北魏大亂,自相吞并,各據一方。

     卻說蕭寶寅自投魏以來,屢立戰功于關中,魏人重之,因得擁兵。

    今胡後見反了許多地方未免着急,遂勅蕭寶寅鎮守關中。

    蕭寶寅鎮守之後見群雄割據,他亦欲自立,遂與手下謀士商量。

    有一謀士柳楷進言道:“大王乃齊明帝之子,天下共知。

    今日之舉,實允合人望,況且民間久有謠言:‘鸾生十子九子毈,一子不毈關中亂。

    ’亂者治也。

    大王當治關中。

    複有何疑。

    ”蕭寶寅聽了大喜,竟遂決,因反魏,自立為齊帝,國号隆結。

    有行台郎中武功蘇湛見蕭寶寅自立,因谏說道:“大王本以窮鳥投人,賴朝廷假王羽翼,榮寵至此,今國步多虞,不能竭忠報國,乃乘人之間隙,信惑行無識之語,以赢弱之兵而守關問鼎,殊非算也。

    且王之恩義未洽于民,但見有敗,未見其成,我不能以百口為王撲滅。

    ”蕭寶寅道:“有志者事竟成。

    毋煩多慮。

    ”蘇湛道:“凡謀大事須得天下奇才,與之共事方得成功。

    今大王隻與關中搏徒謀之,豈有成理耶?恐荊棘必生齋閣,願賜骸骨還歸鄉裡,庶得病死下見先人。

    ”蕭寶寅素重其人,知不能為己用,遂聽其還鄉。

     卻說蕭贊在魏多年,見魏主死後幹戈四起,朝綱大環,他常懷不樂。

    忽聞叔父蕭寶寅稱帝于關中,不勝之喜,遂引百騎連夜逃奔寶寅,過平陽又走白鹿。

    一日行至河橋被魏兵截住去路。

    蕭贊力敵數合,心慌被獲。

    魏将審出殺之。

    未幾,蕭寶寅事敗亦被魏所滅。

    後人閱史至此,有詩道: 叛齊還說有根由,篡位明明一反臣。

     總是亂人情性惡,自家作孽自亡身。

     此時魏朝見一時反了許多地方,遂以爾朱榮為都督大元帥。

    又下诏天下勤王。

    當時懷朔縣地方有一人姓高名歡字賀六渾,素有大志,一向廣結豪傑,因與司馬子如、劉貴、孫騰、侯景、蔡俊、賈顯智等六人結為生死之交,雄冠朔方,欲有所圖。

    今忽見勤王之诏,衆人皆大喜,遂相約領兵皆來投爾朱榮帳下。

    爾朱榮見高歡形容憔悴,意甚輕之。

    一日爾朱榮在馬廄中看馬,忽内中一劣馬破枥嘶鳴,踢跳不馴,爾朱榮便使人縛之,皆不能走近身。

    爾朱榮見高歡在側,因對他說道:“汝能縛此馬乎?”高歡道:“此易事耳。

    ”遂奮勇上前,卻眼明手快,隻用右手将馬鬃抓住,往下一揿,那馬早伏倒在地,任他輕輕縛了。

    爾朱榮見了大喜道:“汝原來能縛馬。

    ”高歡道:“豈獨縛馬,縛惡人亦當如是。

    ”爾朱榮奇其言,因問以時事。

    高歡回顧左右不能即答。

    爾朱榮遂屏去侍人,高歡道:“今天子闇弱,太後淫亂,朝政不行,以明公雄武,乘時奮發讨鄭俨、徐纥之罪,以清帝側,霸業可舉鞭而成,此賀六渾之意也。

    ”爾朱榮聽了大喜,遂以高歡為中軍參謀。

    高歡遂薦侯景等,爾朱榮皆重用之。

    先提兵削平六鎮,一時兵威大振。

    爾朱榮遂反,恐不能服人,因立長樂王攸為帝,号稱東魏,遂領兵直入洛陽。

    沉胡太後及幼主于河中。

    爾朱榮自恃有立主之功,一時驕橫,所為無忌,來幾而死。

    爾朱榮既死,便是高歡用事,便挾君自為大丞相,而至王位,部下所用之人惟侯景為最,凡事俱信用之。

    隻因信用侯景,有分教:前生冤有債,今世報無差。

    不知侯景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