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關燈
餘人。

    自漢晉宋齊以來未之有也。

     忽一年建康水潦,米價騰貴,太子在宮菲衣減膳,改常馔為小食,遇霖雨積雪之日,便同心腹内侍私行間巷,見了貧困之家,或有流離道路之人,即使内侍賜以金銀。

    一時受惠之人,不計其數。

    又施棺以殓死亡。

    未幾,有吳興郡守上言:“水災糧米無收,欲疏通當漕大渎,以瀉浙江,則吳興永無侵溺之患。

    ”梁主見奏,即降旨,遣交州刺史王弁,發吳郡、吳興、義興三郡民丁就役,着地方官量地開疏,以通水利。

    旨意一下,朝臣俱各慌張,一時未有主見,不敢即行。

     早有皇太子聞知,亦甚驚憂,連夜寫表,遣内侍五更入朝,進上梁主。

    梁主忙啟視之,隻見上寫道: 伏聞當發王弁等上東三郡民丁,開漕溝渠,導洩震澤,使吳興一境無複水災,誠矜恤之至仁,經略之遠旨。

    蓄勞永逸,必獲厚利。

    未蔭難睹,竊有愚懷。

    所聞吳興屢年失收,民頗流移。

    吳郡十城,亦未全熟。

    唯義興去秋有稔,複非常役之民。

    即日東境谷價有貴,劫盜屢起,在所有司皆不聞奏。

    此雖小舉,竊恐難合。

    吏一呼門,動為民蠹。

    又出丁之處,遠近不一,比得齊集,已妨農桑。

    去年稱為豐歲,公私未能足食,如複今茲失業,慮恐為弊更深。

    且草竊多伺候民間虛實,若善人從役,則抄盜彌增,吳興未受其益,内地已懼其弊。

    不審父皇可得權停此工,待優實以行。

    聖心垂矜黎庶,神量久已有在。

    臣意見庸淺,不識事宜,苟有愚心,伏願采擇。

    臨啟不遑。

     梁主覽罷,不勝大喜。

    因使内侍遍示群臣道:“此疏深得民情,又能識利害所關,誠守成之主也。

    有子如此,朕無憂矣。

    ”群臣皆各拜賀,梁主即收回旨意不題。

     卻說郗後當日臨死之時,見有無數鬼卒團團圍繞,因大叫宮人看守護衛趕逐,不期宮人俱看不見,沒處驅逐,竟被一陣鬼卒趕上前來,不由分說套上繩索,銅錘打背,鐵錘打心,鋼叉刺頸,勾着郗後就走。

    郗後直吓得魄散魂消,百忙裡一時說不出話來,遂虛飄的跟着衆鬼卒在黑霧之中往前亂奔。

    早奔過了兩界山,隻見陰風慘慘,鬼火磷磷,隐隐露出一座城池,尚隔着甚遠。

    正走之間,忽有一個白發老公兒手執着一條拄杖,在後面如飛的趕來,趕到面前看着郗後,不住的把頭亂颠亂播,戰笃笃的隻不言語,忽将手扯着衆鬼卒到一邊去,悄悄的說了幾句,衆鬼便一齊走。

    這老兒便轉回身笑嘻嘻的走近郗後身邊,用手解去繩索。

    郗後正在驚恐之時,見他趕散鬼卒,遂滿心歡喜,稱謝道:“我是當今正宮娘娘,忽被這班惡人欺侮,虧作解釋,若得送我回宮奏知天子,重重賞你。

    ”那老兒也不回言,竟望前而去。

    郗後受此一番驚恐,一個身子全無力氣。

    又見四野陰風黃沙撲面,不是久立之地,一時心下害怕起來,因想道:“我在宮中不是這番世界,不知是甚麼地方。

    快些回去方好。

    ”欲要尋人問路,卻又并不見一人行走,孤孤凄凄立了一會,沒法奈何,也顧不得鞋長襪小,隻得望前亂走。

    走了半晌,忽見一座村落,有幾個人家。

    郗後見了滿心歡喜道:“前面即有人,可央人報知宮中,好迎接我。

    ”便趨行上前,走入村中一看,卻原來隻得一家,卻是開茶館的。

    隻見内中有許多人在那裡吃茶,一個白頭老婆婆立在櫃内,低着頭忙個不了。

     郗後便立住身子想道:“我走了半日,口枯舌燥,鼻内生煙,怎得一杯茶兒潤潤喉間就好了。

    他家既是賣茶,何不去買他一杯兒吃吃何妨。

    ”才待舉步,忽想身邊無半文,便又停足。

    卻又見人吃得有趣,一時看得口角流涎,不覺失聲高叫道:“有茶送一杯過來我吃。

    我好重重賞你。

    ”隻見那婆子正在櫃中料理物件,聽到街上有人叫茶,忙擡頭看,便十分歡喜,忙取了一杯香茶在手,笑嘻嘻走出門來,雙手送與郗後。

    郗後見他殷殷勤勤送了茶來,滿心歡喜,忙用手去接。

    不期先前這個老兒立在背後,見郗後用手接茶,遂提起拄杖劈手打來,将一杯好茶連碗都翻在地,險不打了郗後的手腳,郗後不禁叫“啊呀!”便大驚大怒起來,正要發作,回頭一看卻是先前這個老兒,便不好言語,隻得說道:“人生何處不慈悲,我承這婆婆送茶解渴,你為何打翻了我的?”正埋怨着。

    忽然前面趕到這班鬼卒高叫道:“新來的犯人,速去投到。

    ”扯了郗後就走,擁到城邊。

    郗後一見不覺放聲大哭起來。

    衆鬼卒不肯容情,将郗後往城中亂推亂搡。

    隻因郗後這一進城,有分教:生前不肯行方便,死後方知地獄情。

    不知郗後果是何如,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