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關燈
小
中
大
宴,以下侍從俱在羅漢堂中排齋。
不一時齋罷,法圓來奏道:“日已正午,伏乞陛下命一位大臣行香。
”梁主即命尚書令徐勉、侍中袁昂二人,代朕行香。
這遭法圓做了阇黎,朗照做了班首,帶領衆僧一齊奏動樂器,又似雁行船,一對對的擺列到寺,往來行香。
街上這些男男女女、大大小小、老老幼幼,或在樓前觀看,或在街市俱擠肩疊背,無不稱羨,喝采說:“梁主好善之誠。
”衆和尚行香回來,又念了幾卷經咒,吃過小點,就在正殿中間設了高坐,小沙彌寫了一道請啟,請大法師開座講法。
那請啟上你道如何,隻見上寫着: 伏以智光,昔濟天人,協贊神通,德化周施。
草木不沽,妙用雖朵,靈自地實,弘道在天。
恭惟真白大和尚座下,萬行圓通,一真智慧。
悟色空于水月之間,參來去于生死之外。
曾為洞上獰龍,終作濟家怒虎。
枯條杖子,神鬼盡施。
來豎個拳頭,聖賢俱打倒。
茲者本寺甲勝東南,法隆古昔,今蒙聖恩設水陸道場,仗佛力以轉輪回,希慈悲以消罪孽。
僧等敬請大和尚早臨寶座,廣闡靈文,開釋愚蒙,共慶樂事。
衆僧不勝翹懇。
謹啟。
不一時,衆和尚輕敲法鼓,細奏梵音,大衆香花幛仗,簇擁着一個肥頭胖臉的和尚,頭戴鮮紅纓絡毗羅大帽,身穿五色雲錦袈裟,手執一把如意拂塵。
一步步慢騰騰的走出殿來。
先參了諸佛菩薩。
然後舉步上台,撩衣坐下。
即有小沙彌一面獻茶,一面座下衆和尚便一齊念了一卷《密多羅心經》。
念畢,那真白大和尚方在坐上,合掌當胸說道:“佛法無邊,學者初入,必以法律為先。
若不明法律,未免盲修。
今日我老僧先将戒律敷揚一番,與大衆聽者。
稽首禮諸佛,及法比丘僧。
今演比丘法,令正法久住。
戒如海無涯,如寶求無厭。
欲獲聖法财,衆集聽我說。
欲除四棄法,及滅僧殘法。
障三十舍堕,衆集聽我說。
毗婆屍式棄,毗舍拘留孫。
拘那舍牟尼,迦葉釋迦文。
請世尊天德,為我說是事。
我今欲善說,請賢鹹其聽。
譬如人毀足,不堪有所涉。
毀戒亦如是,不得生天人。
欲得生天上,若生人間者。
常當獲戒足,勿令有毀損。
如禦入險道,失轄折軸憂。
毀戒亦如是,死時懷恐懼。
如人自照錦,好醜生歡蹙。
說戒亦如是,全毀生憂喜。
如兩陣共戰,勇怯有進退。
淨穢生安畏,世間王為最。
衆流海為最,衆星月為最。
衆聖佛為最。
一切衆律中,持戒為上最,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
爾等今日請老僧升座,惑聖主之洪思,開釋衆生,共繩覺路。
今老僧有一偈言,汝大衆中,有能參破者,來見老僧。
” 那真白因手執拂子而說道: “一尺水一丈波,五百生前不奈何。
不落不昧商量也,依前撞入葛藤窩。
阿阿阿會也麼,若是你灑灑落落,不妙我哆哆和和。
神敢自成曲,拍手其間唱哩羅。
汝大衆,衆中誰解得者,可來會老僧。
” 真白問了數遍,并無一僧敢答。
因又說道: 雲犀玩月燦念輝,木馬遊舂駿不歸。
眉底一雙塞碧眼,看經那得透牛皮。
明白心超曠劫,英雄力破重圍。
妙圓摳口轉靈機,荒鞋忘卻來時路,竹杖相将攜手歸。
真白又說道:“老僧說了半晌,爾等衆中會麼?如若會時,可上前來會我。
”衆僧聽了,俱各默然,不敢上前去問答。
那真白忽将拂子連拂了幾拂,喝道:“誰知我正眼法藏向這瞎驢滅卻。
我今下座也!”衆和尚見他下座,便又一齊笙箫細樂,送了真白入禅房去了。
此時梁主同着衆文武聽法師妙理,隻見衆和尚小磐一聲,各就原位念經禮忏。
一時間鐘鼓頻頻。
木魚閣閣,念了半日,天色漸漸晚了。
衆和尚念完經,隻見大殿上的檻外,将幾張桌子搭起了一座高台,對面也鋪着一張桌子。
卻供着一尊青臉獠牙的焦面鬼王,手執一杆長槍立在當面,旁側列了許多饅頭、米飯,上下擺設停當。
隔不一時,隻見這些衆和尚,又将各色響器铙鍍鐘鼓,一齊搬弄起來。
鬧了多時,忽見大殿之後擺出數盞紅紗燈引導,數衆僧人引着一位法師而來,衆和尚齊念起大悲神咒。
那法師上了高台,整衣坐下,兩旁侍立了四個青頭綠頸、齒白唇紅的小沙彌,做了博文唱和。
台下衆和尚打着諸般法器。
隻見那法師在台上雙手拈香,對着前面這尊青睑焦面鬼王,稽首問訊,口中持誦經文。
那僧綱與住持在台上拜過了法師,法師戴超毗羅大帽,垂滴了纓絡,然後坐下,念着梵音道: 吉祥念起甘羅門,抓魂鬼降臨來。
開法赴香齋,永脫輪回,幽暗一時開。
南無雲來集,菩薩摩
不一時齋罷,法圓來奏道:“日已正午,伏乞陛下命一位大臣行香。
”梁主即命尚書令徐勉、侍中袁昂二人,代朕行香。
這遭法圓做了阇黎,朗照做了班首,帶領衆僧一齊奏動樂器,又似雁行船,一對對的擺列到寺,往來行香。
街上這些男男女女、大大小小、老老幼幼,或在樓前觀看,或在街市俱擠肩疊背,無不稱羨,喝采說:“梁主好善之誠。
”衆和尚行香回來,又念了幾卷經咒,吃過小點,就在正殿中間設了高坐,小沙彌寫了一道請啟,請大法師開座講法。
那請啟上你道如何,隻見上寫着: 伏以智光,昔濟天人,協贊神通,德化周施。
草木不沽,妙用雖朵,靈自地實,弘道在天。
恭惟真白大和尚座下,萬行圓通,一真智慧。
悟色空于水月之間,參來去于生死之外。
曾為洞上獰龍,終作濟家怒虎。
枯條杖子,神鬼盡施。
來豎個拳頭,聖賢俱打倒。
茲者本寺甲勝東南,法隆古昔,今蒙聖恩設水陸道場,仗佛力以轉輪回,希慈悲以消罪孽。
僧等敬請大和尚早臨寶座,廣闡靈文,開釋愚蒙,共慶樂事。
衆僧不勝翹懇。
謹啟。
不一時,衆和尚輕敲法鼓,細奏梵音,大衆香花幛仗,簇擁着一個肥頭胖臉的和尚,頭戴鮮紅纓絡毗羅大帽,身穿五色雲錦袈裟,手執一把如意拂塵。
一步步慢騰騰的走出殿來。
先參了諸佛菩薩。
然後舉步上台,撩衣坐下。
即有小沙彌一面獻茶,一面座下衆和尚便一齊念了一卷《密多羅心經》。
念畢,那真白大和尚方在坐上,合掌當胸說道:“佛法無邊,學者初入,必以法律為先。
若不明法律,未免盲修。
今日我老僧先将戒律敷揚一番,與大衆聽者。
稽首禮諸佛,及法比丘僧。
今演比丘法,令正法久住。
戒如海無涯,如寶求無厭。
欲獲聖法财,衆集聽我說。
欲除四棄法,及滅僧殘法。
障三十舍堕,衆集聽我說。
毗婆屍式棄,毗舍拘留孫。
拘那舍牟尼,迦葉釋迦文。
請世尊天德,為我說是事。
我今欲善說,請賢鹹其聽。
譬如人毀足,不堪有所涉。
毀戒亦如是,不得生天人。
欲得生天上,若生人間者。
常當獲戒足,勿令有毀損。
如禦入險道,失轄折軸憂。
毀戒亦如是,死時懷恐懼。
如人自照錦,好醜生歡蹙。
說戒亦如是,全毀生憂喜。
如兩陣共戰,勇怯有進退。
淨穢生安畏,世間王為最。
衆流海為最,衆星月為最。
衆聖佛為最。
一切衆律中,持戒為上最,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
爾等今日請老僧升座,惑聖主之洪思,開釋衆生,共繩覺路。
今老僧有一偈言,汝大衆中,有能參破者,來見老僧。
” 那真白因手執拂子而說道: “一尺水一丈波,五百生前不奈何。
不落不昧商量也,依前撞入葛藤窩。
阿阿阿會也麼,若是你灑灑落落,不妙我哆哆和和。
神敢自成曲,拍手其間唱哩羅。
汝大衆,衆中誰解得者,可來會老僧。
” 真白問了數遍,并無一僧敢答。
因又說道: 雲犀玩月燦念輝,木馬遊舂駿不歸。
眉底一雙塞碧眼,看經那得透牛皮。
明白心超曠劫,英雄力破重圍。
妙圓摳口轉靈機,荒鞋忘卻來時路,竹杖相将攜手歸。
真白又說道:“老僧說了半晌,爾等衆中會麼?如若會時,可上前來會我。
”衆僧聽了,俱各默然,不敢上前去問答。
那真白忽将拂子連拂了幾拂,喝道:“誰知我正眼法藏向這瞎驢滅卻。
我今下座也!”衆和尚見他下座,便又一齊笙箫細樂,送了真白入禅房去了。
此時梁主同着衆文武聽法師妙理,隻見衆和尚小磐一聲,各就原位念經禮忏。
一時間鐘鼓頻頻。
木魚閣閣,念了半日,天色漸漸晚了。
衆和尚念完經,隻見大殿上的檻外,将幾張桌子搭起了一座高台,對面也鋪着一張桌子。
卻供着一尊青臉獠牙的焦面鬼王,手執一杆長槍立在當面,旁側列了許多饅頭、米飯,上下擺設停當。
隔不一時,隻見這些衆和尚,又将各色響器铙鍍鐘鼓,一齊搬弄起來。
鬧了多時,忽見大殿之後擺出數盞紅紗燈引導,數衆僧人引着一位法師而來,衆和尚齊念起大悲神咒。
那法師上了高台,整衣坐下,兩旁侍立了四個青頭綠頸、齒白唇紅的小沙彌,做了博文唱和。
台下衆和尚打着諸般法器。
隻見那法師在台上雙手拈香,對着前面這尊青睑焦面鬼王,稽首問訊,口中持誦經文。
那僧綱與住持在台上拜過了法師,法師戴超毗羅大帽,垂滴了纓絡,然後坐下,念着梵音道: 吉祥念起甘羅門,抓魂鬼降臨來。
開法赴香齋,永脫輪回,幽暗一時開。
南無雲來集,菩薩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