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關燈
小
中
大
柳軍師地雷坑魏郗夫人承寵妬人
詞雲:
一味心雄氣霸,誰肯平分天下。
血戰自年年。
何日放牛歸馬。
速罷,速罷,早己殺人盈野。
又雲: 何事最難忍耐,獨有夫妻恩愛。
奪去一些時,便覺無(以下缺字) 右調《如夢令》 話說拓跋魏主,領了八十萬大軍詐稱百萬,意欲平吞梁地,混一江山,成不世之大功,立萬年之基業。
統兵與梁主争戰,見梁兵梁将屢戰怯走,不知是驕兵之計,隻認做十分沒用。
雖有謀士谏言,悉皆不納,故放心大膽,以為建康可能蹴至。
不期梁主同柳慶遠既誘敵入彀,又用了八面埋伏,隻殺得魏兵魏将大敗虧輸,乘勝追殺,遂不敢複立營寨,連夜逃了一日一夜,到了初時與梁主立寨之地。
見梁兵離得遠了,方才放心。
便收拾殘兵敗卒,尚存有四十餘萬,猶可一戰,就傳令分屯住紮,楊靈胤忙來見魏主奏道:“梁兵既勝而不緊緊追襲者,定還有别計,陛下宜退還魏境方保無虞,不可立于險地。
”魏主聽了,笑說道:“勝負兵家之常,今駐兵在此,尚可恢複,何得輕言回境。
今梁兵不追者,終有畏心也。
你既如此畏人,不須在此亂言,懈我軍心,汝自先回去罷。
”楊靈胤見魏主不聽好言,不勝歎息,隻得領着五百鐵騎競自出營而去。
正去不遠,忽然轟夭雷炮,一似地裂山崩,魏主着驚,慌忙上馬趕上。
楊靈胤再回頭望時,隻見一時同地動山搖,天昏地暗,日色無光。
隻見這些軍士、馬匹、旗仗等物俱先沖起在半空團團的旋轉,然後從上跌将下來,俱跌得粉骨如泥,竟如下了一場血雨。
魏主同楊靈胤遠遠看見,隻吓得膽戰心搖,方知是梁兵埋伏地下的地雷火炮之計。
有造化乘空得脫者不上一半,打死的倒有一半有餘。
你道這地雷是那裡來的?原來當日柳慶遠安寨時,不與魏兵交罵。
他卻暗暗在各營寨中使人埋下。
俱用枯竹戳空,将藥線放在其中,首尾相連。
若一處點着,一時俱着,上面将泥土遮着,起火之處暗留記号。
故先使蕭穎達、王雍引了五千人馬,暗地裡遠遠來埋伏,果見又有株白楊樹,竟使人掘,下有塊石闆,内有一小匣,匣中有字,二人見了不勝歡喜。
今見魏兵在此收拾人馬,他二人忙使軍士在起火之處悄悄掘開浮土,将火點着。
霎時間煙塵陡起,地上飛揚,轟聲不絕,直打得魏兵屍積如山。
魏主在前看見,傷心大哭,追悔道:“朕早不聽叔父之言,緻有如此敗衄,何天不佑我若此也!”過不一會,又早見梁兵旌旗蓋地,搖槍播鼓的追來。
魏主不敢停留,隻得帶了這些剩卒奔逃一日一夜,方出了梁境。
所得梁地依舊盡行退還。
早有水軍牛武、楊春、陳克敬、汪琛接着下船,大家放心。
楊靈胤奏道:“陛下洪福,脫離大難,恢複有日。
如今水陸軍馬尚存二十萬,且留在壽陽駐紮。
況且壽陽地廣民饒,山川險隘,百人守之。
千人莫前。
若守此以禦兵,則魏境自帖然矣。
乞陛下駕還京都,不可以至尊而事戎武。
”魏主痛哭頓足道:“當初不用卿言,以緻損兵折将,今朕回都,何顔而見叔父?”說罷涕淚如雨。
群臣皆勸道:“今雖戰敗,卻是以梁地還梁,陛下的金瓯固自無恙。
莫若使人結好于梁,休養士馬,再圖報複,未為不可,何自惰志!況君臣之間,一如父子,有何哂笑,乞陛下早早回銮入朝為幸。
” 魏主見諸文武苦勸,隻得依從。
遂将兵馬查點,尚二十餘萬,留守壽陽。
魏主自同了一班文武安排銮駕,連夜歸汴梁而去。
史官閱至此,有詩道: 忠言逆耳聽如盲,百萬生靈敗戰亡, 過後方知前事錯,再來需要細商量。
且說梁主同了柳慶遠一路追襲,梁兵到了地雷之處,隻見一片土缺人翻,重重疊疊,焦頭爛額的屍骸白骨,一陣腥血之氣臭聞百裡。
梁主見了,一時慘動于心,不覺流淚痛傷說道:“為此寸土而荼毒蒼生,朕之過也。
”柳慶遠道:“陛下言念及此,蒼生之幸,然天意劫數,人豈能逃乎!”梁主因将兵馬四散屯駐,傳谕近處郡縣,着人掩埋。
又自己帶了随侍文臣,在戰場上周遭走了數匝,默念《往生神咒》與《密多心經》,如是數日,然後又起兵追趕。
早有流星探馬來報說道:“魏主留下兵将守住壽陽,已連夜逃歸汴都矣。
”梁主聽見大喜道:“魏主單騎逃歸,不顧守壽陽要地,我今得之乘勢而入,則魏地皆為我有矣。
” 柳慶遠道:“壽陽乃魏地咽喉,豈能易得。
況天運未至,已有定機,若陛下過于力求,是拂天而招尤也,望陛下早奏凱旋,修鄰好為。
”梁主道:“雖有天意,人事不可不謀。
今魏主出師百萬,抱頭鼠竄而去,心膽皆寒,況壽陽原是齊地,寶卷時被他竊取,今是我要地而為彼咽喉,朕今統雄師乘勢而襲壽陽,時不可失也。
吾意已堅,望軍師協力同朕成功,是千古一時矣。
”柳慶遠見梁主之意已定,不能挽回,隻得傳令三軍起身,追襲魏主,兼攻壽陽。
不一日,梁兵已到了壽陽
血戰自年年。
何日放牛歸馬。
速罷,速罷,早己殺人盈野。
又雲: 何事最難忍耐,獨有夫妻恩愛。
奪去一些時,便覺無(以下缺字) 右調《如夢令》 話說拓跋魏主,領了八十萬大軍詐稱百萬,意欲平吞梁地,混一江山,成不世之大功,立萬年之基業。
統兵與梁主争戰,見梁兵梁将屢戰怯走,不知是驕兵之計,隻認做十分沒用。
雖有謀士谏言,悉皆不納,故放心大膽,以為建康可能蹴至。
不期梁主同柳慶遠既誘敵入彀,又用了八面埋伏,隻殺得魏兵魏将大敗虧輸,乘勝追殺,遂不敢複立營寨,連夜逃了一日一夜,到了初時與梁主立寨之地。
見梁兵離得遠了,方才放心。
便收拾殘兵敗卒,尚存有四十餘萬,猶可一戰,就傳令分屯住紮,楊靈胤忙來見魏主奏道:“梁兵既勝而不緊緊追襲者,定還有别計,陛下宜退還魏境方保無虞,不可立于險地。
”魏主聽了,笑說道:“勝負兵家之常,今駐兵在此,尚可恢複,何得輕言回境。
今梁兵不追者,終有畏心也。
你既如此畏人,不須在此亂言,懈我軍心,汝自先回去罷。
”楊靈胤見魏主不聽好言,不勝歎息,隻得領着五百鐵騎競自出營而去。
正去不遠,忽然轟夭雷炮,一似地裂山崩,魏主着驚,慌忙上馬趕上。
楊靈胤再回頭望時,隻見一時同地動山搖,天昏地暗,日色無光。
隻見這些軍士、馬匹、旗仗等物俱先沖起在半空團團的旋轉,然後從上跌将下來,俱跌得粉骨如泥,竟如下了一場血雨。
魏主同楊靈胤遠遠看見,隻吓得膽戰心搖,方知是梁兵埋伏地下的地雷火炮之計。
有造化乘空得脫者不上一半,打死的倒有一半有餘。
你道這地雷是那裡來的?原來當日柳慶遠安寨時,不與魏兵交罵。
他卻暗暗在各營寨中使人埋下。
俱用枯竹戳空,将藥線放在其中,首尾相連。
若一處點着,一時俱着,上面将泥土遮着,起火之處暗留記号。
故先使蕭穎達、王雍引了五千人馬,暗地裡遠遠來埋伏,果見又有株白楊樹,竟使人掘,下有塊石闆,内有一小匣,匣中有字,二人見了不勝歡喜。
今見魏兵在此收拾人馬,他二人忙使軍士在起火之處悄悄掘開浮土,将火點着。
霎時間煙塵陡起,地上飛揚,轟聲不絕,直打得魏兵屍積如山。
魏主在前看見,傷心大哭,追悔道:“朕早不聽叔父之言,緻有如此敗衄,何天不佑我若此也!”過不一會,又早見梁兵旌旗蓋地,搖槍播鼓的追來。
魏主不敢停留,隻得帶了這些剩卒奔逃一日一夜,方出了梁境。
所得梁地依舊盡行退還。
早有水軍牛武、楊春、陳克敬、汪琛接着下船,大家放心。
楊靈胤奏道:“陛下洪福,脫離大難,恢複有日。
如今水陸軍馬尚存二十萬,且留在壽陽駐紮。
況且壽陽地廣民饒,山川險隘,百人守之。
千人莫前。
若守此以禦兵,則魏境自帖然矣。
乞陛下駕還京都,不可以至尊而事戎武。
”魏主痛哭頓足道:“當初不用卿言,以緻損兵折将,今朕回都,何顔而見叔父?”說罷涕淚如雨。
群臣皆勸道:“今雖戰敗,卻是以梁地還梁,陛下的金瓯固自無恙。
莫若使人結好于梁,休養士馬,再圖報複,未為不可,何自惰志!況君臣之間,一如父子,有何哂笑,乞陛下早早回銮入朝為幸。
” 魏主見諸文武苦勸,隻得依從。
遂将兵馬查點,尚二十餘萬,留守壽陽。
魏主自同了一班文武安排銮駕,連夜歸汴梁而去。
史官閱至此,有詩道: 忠言逆耳聽如盲,百萬生靈敗戰亡, 過後方知前事錯,再來需要細商量。
且說梁主同了柳慶遠一路追襲,梁兵到了地雷之處,隻見一片土缺人翻,重重疊疊,焦頭爛額的屍骸白骨,一陣腥血之氣臭聞百裡。
梁主見了,一時慘動于心,不覺流淚痛傷說道:“為此寸土而荼毒蒼生,朕之過也。
”柳慶遠道:“陛下言念及此,蒼生之幸,然天意劫數,人豈能逃乎!”梁主因将兵馬四散屯駐,傳谕近處郡縣,着人掩埋。
又自己帶了随侍文臣,在戰場上周遭走了數匝,默念《往生神咒》與《密多心經》,如是數日,然後又起兵追趕。
早有流星探馬來報說道:“魏主留下兵将守住壽陽,已連夜逃歸汴都矣。
”梁主聽見大喜道:“魏主單騎逃歸,不顧守壽陽要地,我今得之乘勢而入,則魏地皆為我有矣。
” 柳慶遠道:“壽陽乃魏地咽喉,豈能易得。
況天運未至,已有定機,若陛下過于力求,是拂天而招尤也,望陛下早奏凱旋,修鄰好為。
”梁主道:“雖有天意,人事不可不謀。
今魏主出師百萬,抱頭鼠竄而去,心膽皆寒,況壽陽原是齊地,寶卷時被他竊取,今是我要地而為彼咽喉,朕今統雄師乘勢而襲壽陽,時不可失也。
吾意已堅,望軍師協力同朕成功,是千古一時矣。
”柳慶遠見梁主之意已定,不能挽回,隻得傳令三軍起身,追襲魏主,兼攻壽陽。
不一日,梁兵已到了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