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關燈
個野豬。

    王珍國見了大喜,道:“隻此也夠我吃一頓飽餐。

    ”忙取弓搭箭,飕的射去,正中那野豬的後腿。

    那野豬負痛沒命的望前亂奔,竄過山崖去了,王珍國便将弓箭插入袋内,曳槍大踏步趕來,卻不見了野豬,便東張西望四下找尋。

    魆地裡突然跳出一個藍臉身長的牧童,雙手使一條扁擔,攔着路口,大喝道:“甚麼強人,在此亂撞?往那裡走,且吃我一下!”說罷,便上前照頭打來。

    王珍國正然找尋,三不知被他截出打來,也就吃了一驚,忙用槍架住,道:“小子不得無禮!我是亳州大将王珍國,今被魏兵用計攻破亳州,我今投奔鐘離,隻因兩下交兵,道路阻塞,不得過去,隻得潛匿山中,候平靜入城。

    今因直中饑餒,山中尋食,适才射中野豬,特來尋找。

    我非歹人,你為何阻我?”那牧童聽了,大笑道:“這樣說來,你是個喪師辱國敗軍之将,卻還有何顔見人!不如待我打殺了你,往魏國去獻功罷。

    ”王珍國聽了大怒,喝道:“你這村牧乳臭,有甚本事,敢出言無狀?”牧童又大笑道:“有本事沒本事,你隻赢得我手中這條扁擔,我便放你去尋野豬。

    若赢不得,休想過去!”王珍國勃然大怒,心内一似烈火添油,大吼一聲,搖開丈二點鋼槍直刺過來。

    隻見那牧童笑嘻嘻的不慌不忙将這根黑漆镔鐵打成的一條扁擔上前隔開,隻使得呼呼的風響。

    二人在山坡前一往一來,鬥經八十餘合,王珍國不能讨得他半點便宜,隻暗暗喝采。

    又殺了一會,便将槍架住了他的扁擔,說道:“你的本事我也盡知,但我遠來腹中甚饑,你今逼我窮寇,乘人之危,非大丈夫所為也。

    ”那牧童便收回鐵扁擔,笑說道:“我逼你做什麼,因見你是個武将,想試試你的本事,又要試試我的本事,故此激你與我賭鬥,看我兩人的本事何如。

    今殺了這半日,你的槍法固好,我的扁擔卻也不醜,正是一對好漢。

    你的腹中既餒,快同我到家中去吃飯。

    ”王珍國聽了,滿心歡喜,道:“如此多感盛情,且尋了野豬去。

    ”二人便一路找來,隻聽見深草内不斷哼響,忙入草中,隻見這野豬着箭跑得力乏,一堆兒跌倒,隻是亂哼。

    那牧童用扁擔一下結果了,用手提着後腿,便領了王珍國到家,入了草堂作揖畢,忙入内與母親說知,随即收拾出便飯來同吃。

     吃完,王珍國便問道:“請問大哥尊姓大名,如何學得有這般武藝?”那牧童笑着說道:“我姓昌名義之,祖籍是烏江人,移居于此,今年十八歲了。

    自幼亡過父親,家中隻有老母。

    因家道貧寒,無事可做,隻日在此山中牧牛砍柴,養活他。

    我一日在山中草地上睡覺,忽夢見一人教我武藝,又将水一碗與我吃了。

    醒來卻一一記得明白,就在山中将一株大松樹拔起折做兩截,學夢中所授之法,将松木轉動,一毫不差,自此力氣日增。

    因這松木傳動不便,積湊了銀子,在鐵鋪中打成這條渾镔鐵扁擔,長有一丈,重有一百二十斤,又可挑柴去賣。

    隻這兩條大水牛每日出工見他走得慢,我将粗麻繩前後套絡,用這條扁擔隻一肩挑向山中,他自去吃草,我便在山中使扁擔耍子。

    不期今日遇見将軍,得罪,得罪。

    ”王珍國聽了大喜,因說道:“你既有這般武藝,有此大力,隻合去尋些事業,圖個出身,方不埋沒。

    今我聞得朝廷已差了蕭衍提兵來救援鐘離,久聞得此人英雄蓋世,何不去投他尋些機會,豈不強似在此淹蹇。

    ”昌義之道:“我心下也是這等想,隻恨一時沒個機會,怎好便去投入?”王珍國道:“我今被魏兵襲破了亳州,主将已死,無處可以立身,正要去投他,以圖恢複,何不同我去走走,倘在陣前立得寸功,顯名于世,也不枉了你我一生。

    ”昌義之聽了大喜,道:“若得你肯挈帶我同去,我與你結為弟兄何如?”王珍國大喜道:“如此甚好!”二人即立起身,當天同拜了四拜,王珍國長昌義之三歲,便叫王珍國是大哥,王珍國請昌義之的母親拜見,俱吝歡喜,因他二人俱有宿根,故一見即結為兄弟,你道他二人是甚宿因,原來是: 天英火宿降主昌,得志垂名在建康。

     天輔木星珍國是,自然契合共勤王。

     自此昌義之留王珍國在家,待如親兄,不知不覺一住月餘。

    一日,昌義之從外面走入,對珍國說道:“我今日聞得蕭衍殺敗魏兵,魏主已退走符離,鐘離已得平複。

    ”王珍國聽了大喜,道:“既是如此,兄弟快同我見蕭衍去。

    ”昌義之道:“我與你若隻如此去見他,便使他看輕了你我二人。

    莫若乘魏主退守符離,我和你去尋些機會,相見時面上方覺有些光彩。

    ”王珍國大喜道:“吾弟言之有理,快些同去。

    ”因這一去有分教:下海屠龍,入山尋虎。

    不知二人此去果是如何見蕭衍,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