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關燈
小
中
大
士一齊掩殺過來。
魏兵見前後受敵,一時驚慌起來。
魏主再三鎮定,當不得兵不由将,将不由主,東西亂竄,各自逃生。
魏主見不是勢頭,也忙去保護後寨。
齊兵乘勝直殺得魏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渠,器械糧草堆棄如山。
一時間投降了五萬餘人。
蕭衍率領大兵緊緊追殺。
魏将不敢交鋒,隻保護着魏主奔逃。
齊兵趁勢追趕了一日一夜,所失州郡盡複歸齊。
隻見魏兵去遠,方才收兵。
魏主逃至符離,見齊兵不來追趕,方才入城安息,收拾敗殘人馬,折去數萬。
魏主對衆将大恸,說道:“朕行兵數年,未曾有此大敗。
今一敗至此,是天亡我也,何顔歸國。
”衆文武齊勸道:“勝敗兵家常事,陛下不必過傷,再圖雪恥,未為晚也。
”且按下不題。
且說盧淵、于烈見王茂敗逃,遂招呼本部軍士緊緊追來,王茂望着八公山而奔。
盧淵、于烈趕來,見山中路徑逶折,盧淵對于烈說道:“山勢險惡,莫非齊兵有計,不必追了。
”遂引兵欲退。
王茂見他退走,即撥轉馬頭殺來,大喝道:“該死懦夫,往那裡走!”盧淵、于烈聽了大怒,罵道:“你這殺不怕的狂賊,已經在我手中殺敗,怎敢複來!”二人便低頭趕來。
王茂複回馬殺了數合,又往前逃。
盧淵、于烈拼力追來。
手下軍士見是得勝,也随後呐喊跟來。
不期王茂轉過山坡,已不見了。
二人在馬上東西觀望,心下驚疑。
忽聽一聲轟天炮響,震動山谷,閃出一彪軍馬,當頭一員大将,獸盔獅帶,金甲黑袍,大喝道:“你二人難逃我柳參謀神算,我在此等候多時了,快快下馬受縛,免我動手!”盧淵、于烈見中了埋伏之計,隻得也将手下兵卒一字兒擺開,大怒出馬,道:“我天朝正直,焉用詭計算人,就是詭計我何畏哉!”遂點開手中槍,兩馬沖來。
陳剛力敵二人,在山坡前大戰。
隻見王茂又回馬殺來。
于烈看見,大喝道:“敗軍之将,快來送死!”王茂笑道:“俺要不走,你們怎肯來受死,今中參謀之計。
莫想生還!”說罷,舉槊就劈。
于烈忙舉槍抵敵。
正在苦戰,忽前面軍士亂嚷起來道:“不好了,山口俱被齊兵塞斷,無路可出。
”二人聽了大驚,隻得死了。
四人殺做一團。
王茂見于烈槍法已亂,一鐵槊将于烈的手中槍逼開,輕舒猿臂,早将于烈一把抓過馬來,跑回本陣,在地下一摔,叫軍士綁了,又一馬沖來,夾攻盧淵。
盧淵正用死力苦戰,忽見于烈被擒,便不敢戀戰,将槍虛晃了一晃,也顧不得兵卒,早望着山上小路飛馬而逃。
王茂、陳剛見他逃去,便不追趕,隻回到陣前招撫魏兵道:“願降者免死。
”一時魏兵俱抛戈棄甲,悉皆投降。
王茂、陳剛遂傳令叫軍士将山口木石搬開。
早有報馬來報道:“魏兵大敗,元帥已追殺去了。
”二人聽了大喜,便一路随來。
早已會在一處,忙将于烈解進中軍帳來。
蕭衍見了,說道:“你今被擒,難逃一死,有何理說?”于烈道:“偶爾被擒,死則死耳,更有何說。
”蕭衍道:“吾今釋汝回去,傳與汝主,齊魏久已和好,不如甯息幹戈,以免蒼生塗炭。
汝可能盡言否?”于烈道:“若蒙賢公不殺,于烈奏知我主,各守邊疆,必使和好如初。
”蕭衍聽了大喜,道:“若得将軍肯盡言,以救生靈,百姓之福矣。
”慌忙走下階來,親解其縛,賜以酒食,又與他鞍馬歸魏。
于烈見蕭衍如此施仁,再三拜謝。
蕭衍道:“望将軍萬勿食言。
”于烈點頭出營去了。
王茂、陳剛入見道:“我二人費盡力氣捉來,元帥為何輕輕放去?”蕭衍道:“二将軍立功已錄簿矣。
我今非輕輕放去,但念魏主一國之君,帝有西北,非小敵可盡圖,今領雄師連得齊地,勢不可遏。
賴參軍之謀,諸将之力,能觀其動靜之機,故先用輕兵挑之,次用火焚糧草亂之,而奪其氣,故一戰而成功。
成功之後必恩威并濟,兵戈方得甯息。
若徒恃一朝之勝,隻有殺戳,須知魏主雖敗,所損無多,若過于驕矜,是激其有圖複之念,則齊民未為受福。
我今釋一敗将,導以和好之言,使他抱無故侵人之愧,則其心自屈,我再用謀以應之,當不戰而自退矣。
此釋一人而濟萬人,變通伸縮之理,諸君不可不察也。
”衆将深服其言。
鐘離守将許英見魏兵敗走,蕭衍成功,便出城迎接。
蕭衍入城,撫恤士卒。
開倉赈濟,民心大悅。
又差人移會太和等郡,進兵合擊魏主不題。
卻說王珍國當日在陣上見主将李全已死,見城中兵将其心不一,知他不能固守,便不入城,隻得從小路連夜逃奔。
欲投鐘離,不期魏兵進攻,鐘離城下日日厮殺,軍民不敢亂走。
王珍國見不得過去,隻得将馬棄了,潛匿在山中等待消息。
便日尋野獸捋毛生吃,夜宿山岩草木之内。
忽一日腹中甚餒,正然尋食,見草中竄出一
魏兵見前後受敵,一時驚慌起來。
魏主再三鎮定,當不得兵不由将,将不由主,東西亂竄,各自逃生。
魏主見不是勢頭,也忙去保護後寨。
齊兵乘勝直殺得魏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渠,器械糧草堆棄如山。
一時間投降了五萬餘人。
蕭衍率領大兵緊緊追殺。
魏将不敢交鋒,隻保護着魏主奔逃。
齊兵趁勢追趕了一日一夜,所失州郡盡複歸齊。
隻見魏兵去遠,方才收兵。
魏主逃至符離,見齊兵不來追趕,方才入城安息,收拾敗殘人馬,折去數萬。
魏主對衆将大恸,說道:“朕行兵數年,未曾有此大敗。
今一敗至此,是天亡我也,何顔歸國。
”衆文武齊勸道:“勝敗兵家常事,陛下不必過傷,再圖雪恥,未為晚也。
”且按下不題。
且說盧淵、于烈見王茂敗逃,遂招呼本部軍士緊緊追來,王茂望着八公山而奔。
盧淵、于烈趕來,見山中路徑逶折,盧淵對于烈說道:“山勢險惡,莫非齊兵有計,不必追了。
”遂引兵欲退。
王茂見他退走,即撥轉馬頭殺來,大喝道:“該死懦夫,往那裡走!”盧淵、于烈聽了大怒,罵道:“你這殺不怕的狂賊,已經在我手中殺敗,怎敢複來!”二人便低頭趕來。
王茂複回馬殺了數合,又往前逃。
盧淵、于烈拼力追來。
手下軍士見是得勝,也随後呐喊跟來。
不期王茂轉過山坡,已不見了。
二人在馬上東西觀望,心下驚疑。
忽聽一聲轟天炮響,震動山谷,閃出一彪軍馬,當頭一員大将,獸盔獅帶,金甲黑袍,大喝道:“你二人難逃我柳參謀神算,我在此等候多時了,快快下馬受縛,免我動手!”盧淵、于烈見中了埋伏之計,隻得也将手下兵卒一字兒擺開,大怒出馬,道:“我天朝正直,焉用詭計算人,就是詭計我何畏哉!”遂點開手中槍,兩馬沖來。
陳剛力敵二人,在山坡前大戰。
隻見王茂又回馬殺來。
于烈看見,大喝道:“敗軍之将,快來送死!”王茂笑道:“俺要不走,你們怎肯來受死,今中參謀之計。
莫想生還!”說罷,舉槊就劈。
于烈忙舉槍抵敵。
正在苦戰,忽前面軍士亂嚷起來道:“不好了,山口俱被齊兵塞斷,無路可出。
”二人聽了大驚,隻得死了。
四人殺做一團。
王茂見于烈槍法已亂,一鐵槊将于烈的手中槍逼開,輕舒猿臂,早将于烈一把抓過馬來,跑回本陣,在地下一摔,叫軍士綁了,又一馬沖來,夾攻盧淵。
盧淵正用死力苦戰,忽見于烈被擒,便不敢戀戰,将槍虛晃了一晃,也顧不得兵卒,早望着山上小路飛馬而逃。
王茂、陳剛見他逃去,便不追趕,隻回到陣前招撫魏兵道:“願降者免死。
”一時魏兵俱抛戈棄甲,悉皆投降。
王茂、陳剛遂傳令叫軍士将山口木石搬開。
早有報馬來報道:“魏兵大敗,元帥已追殺去了。
”二人聽了大喜,便一路随來。
早已會在一處,忙将于烈解進中軍帳來。
蕭衍見了,說道:“你今被擒,難逃一死,有何理說?”于烈道:“偶爾被擒,死則死耳,更有何說。
”蕭衍道:“吾今釋汝回去,傳與汝主,齊魏久已和好,不如甯息幹戈,以免蒼生塗炭。
汝可能盡言否?”于烈道:“若蒙賢公不殺,于烈奏知我主,各守邊疆,必使和好如初。
”蕭衍聽了大喜,道:“若得将軍肯盡言,以救生靈,百姓之福矣。
”慌忙走下階來,親解其縛,賜以酒食,又與他鞍馬歸魏。
于烈見蕭衍如此施仁,再三拜謝。
蕭衍道:“望将軍萬勿食言。
”于烈點頭出營去了。
王茂、陳剛入見道:“我二人費盡力氣捉來,元帥為何輕輕放去?”蕭衍道:“二将軍立功已錄簿矣。
我今非輕輕放去,但念魏主一國之君,帝有西北,非小敵可盡圖,今領雄師連得齊地,勢不可遏。
賴參軍之謀,諸将之力,能觀其動靜之機,故先用輕兵挑之,次用火焚糧草亂之,而奪其氣,故一戰而成功。
成功之後必恩威并濟,兵戈方得甯息。
若徒恃一朝之勝,隻有殺戳,須知魏主雖敗,所損無多,若過于驕矜,是激其有圖複之念,則齊民未為受福。
我今釋一敗将,導以和好之言,使他抱無故侵人之愧,則其心自屈,我再用謀以應之,當不戰而自退矣。
此釋一人而濟萬人,變通伸縮之理,諸君不可不察也。
”衆将深服其言。
鐘離守将許英見魏兵敗走,蕭衍成功,便出城迎接。
蕭衍入城,撫恤士卒。
開倉赈濟,民心大悅。
又差人移會太和等郡,進兵合擊魏主不題。
卻說王珍國當日在陣上見主将李全已死,見城中兵将其心不一,知他不能固守,便不入城,隻得從小路連夜逃奔。
欲投鐘離,不期魏兵進攻,鐘離城下日日厮殺,軍民不敢亂走。
王珍國見不得過去,隻得将馬棄了,潛匿在山中等待消息。
便日尋野獸捋毛生吃,夜宿山岩草木之内。
忽一日腹中甚餒,正然尋食,見草中竄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