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文章
關燈
小
中
大
較,《戰争與和平》的主題果然是很模糊的,但後者仍然是更偉大的作品。
至今我們讀它,仍然一寸寸都是活的。
現代文學作品和過去不同的地方,似乎也就在這一點上,不再那麼強調主題,卻是讓故事自身給它所能給的,而讓讀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連環套》就是這樣子寫下來的,現在也還在繼續寫下去。
在那作品裡,欠注意到主題是真,但我希望這故事本身有人喜歡。
我的本意很簡單:既然有這樣的事情,我就來描寫它。
現代人多是疲倦的,現代婚姻制度又是不合理的。
所以有沉默的夫妻關系,有怕緻負責,但求輕松一下的高等調情,有回複到動物的性欲的嫖妓——但仍然是動物式的人,不是動物,所以比動物更為可怖。
還有便是姘居,姘居不像夫妻關系的鄭重,但比高等調情更負責任,比嫖妓又是更人性的,走極端的人究竟不多,所以姘居在今日成了很普遍的現象。
營姘居生活的男人的社會地位,大概是中等或中等以下,倒是勤勤儉儉在過日子的。
他們不敢太放肆,卻也不那麼拘謹得無聊。
他們需要活潑的,着實的男女關系,這正是和他們其他方面生活的活潑而着實相适應的。
他們需要有女人替他們照顧家庭,所以,他們對于女人倒也并不那麼病态。
《連環套》裡的雅赫雅不過是個中等的綢緞店主,得自己上櫃台去的。
如果霓喜能夠同他相安無事,不難一直相安下去,白頭偕老也無不可。
他們同居生活的失敗是由于霓喜本身性格上的缺陷。
她的第二個男人窦堯芳是個規模較好的藥材店主,也還是沒有大資本家的氣派的。
和霓喜姘居過的小官吏,也不過僅僅沾着點官氣而已。
他們對霓喜并沒有任何特殊心理,相互之間還是人與人的關系,有着某種真情,原是不足為異的。
姘居的女人呢,她們的原來地位總比男人還要低些,但多是些有着潑辣的生命力的。
她們對男人具有一種魅惑力,但那是健康的女人的魅惑力。
因為倘使過于病态,便不合那些男人的需要。
她們也操作,也吃醋争風打架,可以很野蠻,但不歇斯底裡。
她們隻有一宗不足處:就是她們的地位始終是不确定的。
疑忌與自危使她們漸漸變成自私者。
這種姘居生活中國比外國更多,但還沒有人認真拿它寫過,鴛鴦蝴蝶派文人看看他們不夠才子佳人的多情,新式文人又嫌他們既不像愛,又不像嫖,不夠健康,又不夠病态,缺乏主題的明朗性。
霓喜的故事,使我感動的是霓喜對于物質生活的單純的愛,而這物質生活卻需要随時下死勁去抓住。
她要男性的愛,同時也要安全,可是不能兼顧,每緻人财兩空。
結果她覺得什麼都靠不住,還是投資在兒女身上,囤積了一點人力——最無人道的囤積。
霓喜并非沒有感情的,對于這個世界她要愛而愛不進去。
但她并非完全沒有得到愛,不過隻是摭食人家的殘羹冷炙,如杜甫詩裡說:“殘羹與冷炙,到處潛酸辛。
”但她究竟是個健康的女人,不至于淪為乞兒相。
她倒像是在貪婪地嚼着大量的榨過油的豆餅,雖然依恃着她的體質,而豆餅裡也多少有着滋養,但終于不免吃傷了脾胃。
而且,人吃畜生的飼料,到底是悲怆的。
至于《連環套》裡有許多地方襲用舊小說的詞句——五十年前的廣東人與外國人,語氣像《金瓶梅》中的人物;賽珍珠小說中的中國人,說話帶有英國舊文學氣息,同屬遷就的借用,原是不足為訓的。
我當初的用意是這樣:寫上海人心目中的浪漫氣氛的香港,已經隔有相當的距離;五十年前的香港,更多了一重時間上的距離,因此特地采用一種過了時的辭彙來代表這雙重距離。
有時候未免刻意做作,所以有些過分了。
我想将來是可以改掉一點的。
至今我們讀它,仍然一寸寸都是活的。
現代文學作品和過去不同的地方,似乎也就在這一點上,不再那麼強調主題,卻是讓故事自身給它所能給的,而讓讀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連環套》就是這樣子寫下來的,現在也還在繼續寫下去。
在那作品裡,欠注意到主題是真,但我希望這故事本身有人喜歡。
我的本意很簡單:既然有這樣的事情,我就來描寫它。
現代人多是疲倦的,現代婚姻制度又是不合理的。
所以有沉默的夫妻關系,有怕緻負責,但求輕松一下的高等調情,有回複到動物的性欲的嫖妓——但仍然是動物式的人,不是動物,所以比動物更為可怖。
還有便是姘居,姘居不像夫妻關系的鄭重,但比高等調情更負責任,比嫖妓又是更人性的,走極端的人究竟不多,所以姘居在今日成了很普遍的現象。
營姘居生活的男人的社會地位,大概是中等或中等以下,倒是勤勤儉儉在過日子的。
他們不敢太放肆,卻也不那麼拘謹得無聊。
他們需要活潑的,着實的男女關系,這正是和他們其他方面生活的活潑而着實相适應的。
他們需要有女人替他們照顧家庭,所以,他們對于女人倒也并不那麼病态。
《連環套》裡的雅赫雅不過是個中等的綢緞店主,得自己上櫃台去的。
如果霓喜能夠同他相安無事,不難一直相安下去,白頭偕老也無不可。
他們同居生活的失敗是由于霓喜本身性格上的缺陷。
她的第二個男人窦堯芳是個規模較好的藥材店主,也還是沒有大資本家的氣派的。
和霓喜姘居過的小官吏,也不過僅僅沾着點官氣而已。
他們對霓喜并沒有任何特殊心理,相互之間還是人與人的關系,有着某種真情,原是不足為異的。
姘居的女人呢,她們的原來地位總比男人還要低些,但多是些有着潑辣的生命力的。
她們對男人具有一種魅惑力,但那是健康的女人的魅惑力。
因為倘使過于病态,便不合那些男人的需要。
她們也操作,也吃醋争風打架,可以很野蠻,但不歇斯底裡。
她們隻有一宗不足處:就是她們的地位始終是不确定的。
疑忌與自危使她們漸漸變成自私者。
這種姘居生活中國比外國更多,但還沒有人認真拿它寫過,鴛鴦蝴蝶派文人看看他們不夠才子佳人的多情,新式文人又嫌他們既不像愛,又不像嫖,不夠健康,又不夠病态,缺乏主題的明朗性。
霓喜的故事,使我感動的是霓喜對于物質生活的單純的愛,而這物質生活卻需要随時下死勁去抓住。
她要男性的愛,同時也要安全,可是不能兼顧,每緻人财兩空。
結果她覺得什麼都靠不住,還是投資在兒女身上,囤積了一點人力——最無人道的囤積。
霓喜并非沒有感情的,對于這個世界她要愛而愛不進去。
但她并非完全沒有得到愛,不過隻是摭食人家的殘羹冷炙,如杜甫詩裡說:“殘羹與冷炙,到處潛酸辛。
”但她究竟是個健康的女人,不至于淪為乞兒相。
她倒像是在貪婪地嚼着大量的榨過油的豆餅,雖然依恃着她的體質,而豆餅裡也多少有着滋養,但終于不免吃傷了脾胃。
而且,人吃畜生的飼料,到底是悲怆的。
至于《連環套》裡有許多地方襲用舊小說的詞句——五十年前的廣東人與外國人,語氣像《金瓶梅》中的人物;賽珍珠小說中的中國人,說話帶有英國舊文學氣息,同屬遷就的借用,原是不足為訓的。
我當初的用意是這樣:寫上海人心目中的浪漫氣氛的香港,已經隔有相當的距離;五十年前的香港,更多了一重時間上的距離,因此特地采用一種過了時的辭彙來代表這雙重距離。
有時候未免刻意做作,所以有些過分了。
我想将來是可以改掉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