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長歎
關燈
小
中
大
會覺得他當初藏私别有所圖,司馬昭認為他不簡單可能想造反;鐘會認為他太狡猾想搶功。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
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将匮,頻于危殆。
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将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年近七十的鄧艾玩這種把戲,也真是玩老命了。
江油蜀将馬邈大驚之下開門出降。
鄧艾乘勝兵進成都的最後一道門戶綿竹。
在綿竹,鄧艾遇到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
隻能速戰的鄧艾寫信給諸葛瞻,讓他投降,其實是激諸葛瞻出來決戰。
諸葛瞻也真夠笨,要知道鄧艾偷渡陰平不可能帶着多少糧食補給,攻城的沖車、抛石機之類的重武器更無從談起。
隻要諸葛瞻學習姜維對付鐘會的方法,在綿竹烏龜不出頭,鄧艾沒有補給,餓也餓死了。
在鄧艾的堅決督戰下,鄧忠、師纂擊破了諸葛瞻的軍陣,諸葛父子戰死。
據說諸葛尚臨死時候還罵黃皓,須知可不是那個宦官逼他們父子出戰的,要是黃皓,說不定因為膽小死守城池,傻人傻福地讓鄧艾難受。
劉禅得知綿竹陷落,“遣使奉皇帝玺绶,為箋詣艾請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榇詣軍門”。
鄧艾取得了破蜀的首功,得意之餘,不免忘形。
對蜀國的大臣說:“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
如遇吳漢之徒,己殄滅矣。
”又曰:“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
”随後鄧艾給司馬昭上書,要求封劉禅王位,然後滅吳。
對他已經更加疑心的司馬昭在以魏國皇帝的名義增封他二萬戶、太尉後,使監軍衛瓘喻艾:“事當須報。
不宜辄行。
”沒有想到鄧艾擺出一副“将在外均令有所不受”的态度:“銜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惡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今蜀舉衆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定。
若待國命,往複道途,延引日月。
《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
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于國也。
”司馬昭終于忍無可忍,畢竟君令有所不受,司馬昭還不是君,不能夠容忍他不受,于是下令逮捕鄧艾。
鄧艾接到诏書的時候仰天長歎:“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見于今日矣”,束手就擒。
後鐘會起兵、魏軍嘩變,鄧艾的手下要趁機救他,但是監軍衛瓘命令田續追殺鄧艾父子于綿竹西。
衛瓘回朝後根本沒有受到制裁,倒是鄧艾的妻子和孫子被流放到西域,在洛陽的兒子均被殺,這似乎不能推到鐘會頭上了。
直到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創立晉朝後,鄧艾才得道平反。
鄧艾和鐘會其實都是該仰天長歎的人物,都是兔死狗烹。
但鄧艾更象老鄉魏延一樣,至死不悟,冤屈的臣子啊。
義陽二冤臣卷終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
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将匮,頻于危殆。
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将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年近七十的鄧艾玩這種把戲,也真是玩老命了。
江油蜀将馬邈大驚之下開門出降。
鄧艾乘勝兵進成都的最後一道門戶綿竹。
在綿竹,鄧艾遇到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
隻能速戰的鄧艾寫信給諸葛瞻,讓他投降,其實是激諸葛瞻出來決戰。
諸葛瞻也真夠笨,要知道鄧艾偷渡陰平不可能帶着多少糧食補給,攻城的沖車、抛石機之類的重武器更無從談起。
隻要諸葛瞻學習姜維對付鐘會的方法,在綿竹烏龜不出頭,鄧艾沒有補給,餓也餓死了。
在鄧艾的堅決督戰下,鄧忠、師纂擊破了諸葛瞻的軍陣,諸葛父子戰死。
據說諸葛尚臨死時候還罵黃皓,須知可不是那個宦官逼他們父子出戰的,要是黃皓,說不定因為膽小死守城池,傻人傻福地讓鄧艾難受。
劉禅得知綿竹陷落,“遣使奉皇帝玺绶,為箋詣艾請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榇詣軍門”。
鄧艾取得了破蜀的首功,得意之餘,不免忘形。
對蜀國的大臣說:“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
如遇吳漢之徒,己殄滅矣。
”又曰:“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
”随後鄧艾給司馬昭上書,要求封劉禅王位,然後滅吳。
對他已經更加疑心的司馬昭在以魏國皇帝的名義增封他二萬戶、太尉後,使監軍衛瓘喻艾:“事當須報。
不宜辄行。
”沒有想到鄧艾擺出一副“将在外均令有所不受”的态度:“銜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惡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今蜀舉衆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定。
若待國命,往複道途,延引日月。
《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
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于國也。
”司馬昭終于忍無可忍,畢竟君令有所不受,司馬昭還不是君,不能夠容忍他不受,于是下令逮捕鄧艾。
鄧艾接到诏書的時候仰天長歎:“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見于今日矣”,束手就擒。
後鐘會起兵、魏軍嘩變,鄧艾的手下要趁機救他,但是監軍衛瓘命令田續追殺鄧艾父子于綿竹西。
衛瓘回朝後根本沒有受到制裁,倒是鄧艾的妻子和孫子被流放到西域,在洛陽的兒子均被殺,這似乎不能推到鐘會頭上了。
直到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創立晉朝後,鄧艾才得道平反。
鄧艾和鐘會其實都是該仰天長歎的人物,都是兔死狗烹。
但鄧艾更象老鄉魏延一樣,至死不悟,冤屈的臣子啊。
義陽二冤臣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