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關中有義士

關燈
“關東有義士,興兵讨群兇。

     初期會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争,嗣還自相戕。

    ” 中平六年冬十二月,曹大義士起兵于己吾,手下大約有五六千人。

    第二年正月,也就是初平元年,袁紹等諸侯看到有愣頭青曹操挑頭起兵,也跟着起兵,并且開了軍委擴大會議,推選四世三公的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

    曹操雖然是首倡大義,但是是贅閹遺醜,董卓封他的骁騎校尉也因為他的逃亡給革了,現在的曹操隻能算是個白丁,因此隻能在結盟的時候打雜拉牛尾巴,不能抓牛耳朵。

    可能袁紹等人也覺得有點過意不去,封了他個奮武将軍的名号。

    曹操這名号雖然被陳壽很正式地記到了《三國志》裡,卻不是什麼合法任命,因為當時的合法政府是董卓領導的,曹操還是通緝犯。

     曹操是個熱血青年,對待反董複漢的事業是無限忠誠的,不計較個人名利的得失,還是一心想打進洛陽去,消滅奸臣,拯救漢室江山。

    就看他上竄下跳地出謀劃策,積極的樣子讓各路諸侯看不慣,要知道有一些官員看到那些把公家事當成自己事情忙活的年輕人,一般都認為他們不是别有用心想出風頭就是神經不正常。

    估計很有一些太守在暗罵他皇帝不急太監急。

     諸侯軍裡也有個和曹操一樣的年輕人,就是烏程侯孫堅,不過不在酸棗。

    孫堅孫文台和曹操曹孟德一樣是具有匪氣的忠義之士,當年他就勸張溫殺違抗軍令的董卓,這次起兵來的路上把不提供軍糧的南陽太守張咨拖出去就砍了。

    他的兵力有好幾萬,而且都是剛經曆過平叛戰鬥洗禮的精兵。

    燕趙之地固然多慷慨豪俠之士,山溫水暖的江南從來也不少專諸之類的勇者。

    這裡需要糾正一下,董卓的都督華雄不是關羽殺的,是被孫堅的部隊在陽人戰鬥中給宰了的。

    董卓怕遭受華雄一樣的命運,就把洛陽一把火給燒掉,遷都到長安。

    後來革命尚未成功,孫堅就讓猜忌他的袁氏兄弟給氣走了。

     在酸棗的曹操隻有孤軍奮戰,去實踐他董卓放棄天險西逃,如果趕緊追擊,“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的戰略思想。

    四五千子弟兵跟着曹孟德“宜将剩勇追窮寇”,一口氣追到了荥陽,遇到了董卓部将徐榮率領的大部隊。

    荥陽遭遇戰,曹操寡不敵衆,經曆了平生第一場失敗,肩膀中了一箭,馬也丢了,要不是他堂兄弟曹洪把馬讓給他,然後手舞雙刀殺出一條血路,曹操就壯烈了。

    不過徐榮也因為這一戰曹操的軍隊雖少但是死戰不退,給吓怕了,因為古代軍隊多半素質很差,一般看見對方人多就會潰散,一直到了明朝的時候一場大雨都能夠讓集合起來的軍隊潰散。

    徐榮以為諸侯軍都如曹家軍那樣悍勇,就沒有再追擊。

    身帶箭傷的曹孟德帶領殘兵敗将回到酸棗,發現袁紹他們正開宴會,喝酒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