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自傳》①小序
關燈
小
中
大
這是我的自傳的一部分。
在這五個片斷裡我故意地用了不同的筆調和不同的紀年。
我希望讀者甚至能夠從這上面也看出我的生活的進展來。
因了篇幅的限制,我隻能夠寫出過去生活的一個這樣簡單的輪廓。
巴金1934年2月底,在上海。
選自《巴金全集》第十七卷第8頁。
①《巴金自傳》,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上海第一出版社出版。
昭明版《巴金選集》①後記 昭明出版社要我為我的&ldquo選集&rdquo寫一篇序,當時我正準備出國,便說:序不想寫了,等我回來再寫一篇後記吧。
現在是踐諾的時候了。
本來我是不想講話的。
我連編選、出版自己舊作的事情也感到厭倦。
兩年前,人民文學出版社找我編輯兩卷本的《巴金選集》,我勉強地照辦了,但是我寫了一篇類似&ldquo自我批評&rdquo的《後記》,即使不徹底吧,我總算解剖了自己。
一個人應當嚴格要求自己,至于做得怎樣,當然以他的言行為根據。
我的《後記》是為讀者寫的。
我向讀者打開門,讓他們看見我的房間裡有什麼陳設,給他們時間考慮要不要進來坐坐。
以後有機會,我還要作這一類的自我批評,因為我認為自我批評比自我吹噓好,對自己、對讀者都是這樣。
但有時我覺得&ldquo徹底&rdquo解剖自己很難辦到,與其反複地自我批評,不如讓人完全忘記痛快,這就是&ldquo四人幫&rdquo搞的那種&ldquo自行消亡&rdquo的把戲吧。
說實話,有時候我也真想&ldquo自行消亡&rdquo,為了安靜,為了聽不見那些吱吱喳喳。
今年我為兩家香港的出版社編了《選集》,都是違心之舉,卻不過朋友的情面。
既然做了,就得等待後果。
我常常說我這一生挨的罵可謂多矣,多少次的圍攻、甚至&ldquo四人幫&rdquo時代無數次的批鬥都不曾把我罵死,那麼我還要活下去聽沒完沒了的詛咒,編印兩三本選集有何不可! 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
我是一個中國人,我也重視謙虛。
誰當面對我說讀過我的小說,我總回答:自己亂寫一通。
但是我讀到黃河先生的文章,我才發現世界上真有&ldquo亂寫一通&rdquo的人。
黃河先生說我&ldquo通過杜大心得出一條荒謬的邏輯:&ldquo凡是最先起來反抗的人,滅亡一定會降臨到他的一身。
&rsquo&rdquo 他的文章印在香港文學研究社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大系續編》第三卷《小說二集》的前面,是&ldquo一九六四年六月十九日寫于鬥室&rdquo的。
我在一九五八年三月寫的、後來收在《文集》第十四卷中的《談》裡就說過:&ldquo書名是從過去印在小說扉頁上的主題詩來的。
&hellip&hellip這八句詩并非我的創作,它們是我根據俄國詩人雷列葉夫的幾句詩改譯成的。
雷列葉夫的确說過:&ldquo我知道:滅亡等待着第一個起來反抗壓制人民的暴君的人。
&rsquo而且他自己就因為起來反抗壓制人民的暴君,領導十二月黨人的起義,死在尼古拉一世的絞刑架上。
他是為了追求自由、追求民主&lsquo甘願滅亡&rsquo的英雄。
&rdquo這不是講得清清楚楚了嗎?古往今來為革命甘願獻出生命的先烈何止千千萬萬。
請問三十一歲就結束他的創作生活的大詩人雷列葉夫的詩句究竟是什麼樣的&ldquo荒謬的邏輯&rdquo!可能有些成天關在&ldquo鬥室&rdquo裡的人認為革命是&ldquo冒一次險、撈一把&rdquo,因此把革命者為理想英勇犧牲的獻身精神看作&ldquo荒謬的邏輯&rdquo。
但我想,《新文學大系續編》的編者的頭腦總是清醒的吧。
究竟誰&ldquo荒謬&rdquo
在這五個片斷裡我故意地用了不同的筆調和不同的紀年。
我希望讀者甚至能夠從這上面也看出我的生活的進展來。
因了篇幅的限制,我隻能夠寫出過去生活的一個這樣簡單的輪廓。
巴金1934年2月底,在上海。
選自《巴金全集》第十七卷第8頁。
①《巴金自傳》,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上海第一出版社出版。
昭明版《巴金選集》①後記 昭明出版社要我為我的&ldquo選集&rdquo寫一篇序,當時我正準備出國,便說:序不想寫了,等我回來再寫一篇後記吧。
現在是踐諾的時候了。
本來我是不想講話的。
我連編選、出版自己舊作的事情也感到厭倦。
兩年前,人民文學出版社找我編輯兩卷本的《巴金選集》,我勉強地照辦了,但是我寫了一篇類似&ldquo自我批評&rdquo的《後記》,即使不徹底吧,我總算解剖了自己。
一個人應當嚴格要求自己,至于做得怎樣,當然以他的言行為根據。
我的《後記》是為讀者寫的。
我向讀者打開門,讓他們看見我的房間裡有什麼陳設,給他們時間考慮要不要進來坐坐。
以後有機會,我還要作這一類的自我批評,因為我認為自我批評比自我吹噓好,對自己、對讀者都是這樣。
但有時我覺得&ldquo徹底&rdquo解剖自己很難辦到,與其反複地自我批評,不如讓人完全忘記痛快,這就是&ldquo四人幫&rdquo搞的那種&ldquo自行消亡&rdquo的把戲吧。
說實話,有時候我也真想&ldquo自行消亡&rdquo,為了安靜,為了聽不見那些吱吱喳喳。
今年我為兩家香港的出版社編了《選集》,都是違心之舉,卻不過朋友的情面。
既然做了,就得等待後果。
我常常說我這一生挨的罵可謂多矣,多少次的圍攻、甚至&ldquo四人幫&rdquo時代無數次的批鬥都不曾把我罵死,那麼我還要活下去聽沒完沒了的詛咒,編印兩三本選集有何不可! 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
我是一個中國人,我也重視謙虛。
誰當面對我說讀過我的小說,我總回答:自己亂寫一通。
但是我讀到黃河先生的文章,我才發現世界上真有&ldquo亂寫一通&rdquo的人。
黃河先生說我&ldquo通過杜大心得出一條荒謬的邏輯:&ldquo凡是最先起來反抗的人,滅亡一定會降臨到他的一身。
&rsquo&rdquo 他的文章印在香港文學研究社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大系續編》第三卷《小說二集》的前面,是&ldquo一九六四年六月十九日寫于鬥室&rdquo的。
我在一九五八年三月寫的、後來收在《文集》第十四卷中的《談》裡就說過:&ldquo書名是從過去印在小說扉頁上的主題詩來的。
&hellip&hellip這八句詩并非我的創作,它們是我根據俄國詩人雷列葉夫的幾句詩改譯成的。
雷列葉夫的确說過:&ldquo我知道:滅亡等待着第一個起來反抗壓制人民的暴君的人。
&rsquo而且他自己就因為起來反抗壓制人民的暴君,領導十二月黨人的起義,死在尼古拉一世的絞刑架上。
他是為了追求自由、追求民主&lsquo甘願滅亡&rsquo的英雄。
&rdquo這不是講得清清楚楚了嗎?古往今來為革命甘願獻出生命的先烈何止千千萬萬。
請問三十一歲就結束他的創作生活的大詩人雷列葉夫的詩句究竟是什麼樣的&ldquo荒謬的邏輯&rdquo!可能有些成天關在&ldquo鬥室&rdquo裡的人認為革命是&ldquo冒一次險、撈一把&rdquo,因此把革命者為理想英勇犧牲的獻身精神看作&ldquo荒謬的邏輯&rdquo。
但我想,《新文學大系續編》的編者的頭腦總是清醒的吧。
究竟誰&ldquo荒謬&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