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話書摘抄十二則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雷雨》,這本感動了千萬善良心靈的戲,如今差不多成了和“克臘西克”一樣的東西,甚至在遠僻的市鎮裡我們也會遇到它的讀者和觀衆用贊歎的聲音提起它。
可是六年前在北平三座門大街十四号南屋中客廳旁那間用藍紙糊壁的陰暗小房裡,我翻讀那劇本的數百頁原稿時,還少有人知道這傑作的産生。
我是被它深深感動了的第一個讀者。
我一口氣把它讀完,而且為它掉了淚。
不錯,我流過淚,但是落淚之後我卻感到一陣舒暢,而且我還感到一種渴望,一種力量,在身内産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幫助人的事情,我想找個機會不自私地獻出我的精力。
《雷雨》是這樣地感動過我。
記得從前讀托爾斯泰的《複活》時,我也有過同樣的激動。
第二年在東京,我便看到《雷雨》的上演。
那時我住在神田青年會樓上一間小屋裡。
我還記得很清楚,你們貼了布告征求刊載這劇本的《文學季刊》(第三期),你們在樓下大禮堂中排演它。
我默默地注意着這事情的發展。
每夜我伏在書案上聽見你們在樓下背台詞,聽見你們的各種響動,我心裡非常高興,我知道一本好的作品已經漸漸地被人認識了,我知道我自己喜歡的東西也被别人喜歡了。
我當時的快樂正像我在那陌生的國土裡忽然遇到一個談得來的熟朋友似的。
在那時候我第一次知道了你的名字,你是《雷雨》的導演者中的一人。
靠了你們的努力,《雷雨》在東京上演了。
這是我第一次看見那劇本的上演。
你想不到我那時的喜悅。
我接連看了三天戲,我沒有感到些微的疲倦。
我不說你們的演出是如何完美,但我知道你們是在怎樣的困難情形中,種種物質條件的限制下從事了這工作的,你們的認真和苦幹使我欽佩,使我感動。
為了這,我就想認識你們。
不久我居然有機會和你見面了,而且很快地我們就成了熟朋友。
這有幾個原因,然而說《雷雨》使我們接近,也不是沒有道理。
我又想起了一九三五年我們在東京過的那些日子(H兄①的名字是應該在這裡提起的,我和他好久不通信了),雖然我們當時常常帶着憤慨講話,雖然我進過半天的拘留所,但是因了我們這群朋友的溫暖的情誼,那些日子還是值得懷念的。
不知你和H兄還想到這些事情麼?你的信更使我記起五年前的舊事了。
可惜路隔了這麼遠,我不能飛過山,飛過海來看你的戲。
不過我想,我的心可以越過空間的限制來到你們的身邊。
…… 摘自1940年11月19日緻吳天信。
選自《巴金書信集》第420—421頁。
二 健吾兄: 我不懂戲,我不配談戲。
不過幾年前我讀過你半部《草莽》,到現在還能記憶那些瑣細情節。
你那雄偉的氣魄曾經震撼了我的心靈,我佩服你那支①此組文章,由選編者選自作者的書信之中。
①即漫畫家黃鼎。
能運用自如的筆。
我在桂林、在重慶都寫信告訴你,我盼望《草莽》後半部早日完成,似乎你說過等到抗戰勝利後你會在安靜的環境中從容寫完你那本戲。
現在已是勝利後的第十七個月了,可是你仍然在為生活奔波。
你沒有安靜,你也沒有續寫《草莽》的心境。
你寫了《女人與和平》(我不大喜歡這個題目)。
你不是個愛熱鬧的人,在你過去那些戲裡我找不出一個熱鬧場面。
這次在你應該說是“破例”。
或許有人不贊成你改變作風,但我想你是被“逼上梁山”。
這一年半來你看的受的,一定夠多了。
你為什麼不該把那些牛鬼蛇神一齊請上舞台,打得個落花流水,使他們在你那照妖鏡下面一一現出原形。
讓我們這些悶得要死的人痛快地吐一口氣;嘻笑怒罵,皆成文章,的确你有一支能運用自如的筆。
摘自1947年1月緻李健吾信。
選自《巴金全集》第二十三卷第221頁。
三 沙汀兄: 五月廿九日來信由上海轉來,給朗西信也轉去了。
我本月九日來京開會,大約要住到下月初回去。
版稅事據說會計部已有回信給您了。
《還鄉記》初版冊數多少我也記不起了,但文生社印書冊數通常是二千或一千五百(偶爾也有印二千五或三千冊的,但極少),這次兩書再版還是我催他們印的。
書店各部分的負責人都有點本位主義的作風,許多事都不肯在事先大家商量一下。
我要不去,什麼事我都不會知道了。
今年我就沒有去過一次,有事情我跟一個兼管編輯的同事通電話聯絡,朗西我一直沒有見過。
你那兩本長篇實在寫得不錯,尤其是《還鄉記》,我認為是近年來少有的傑作。
要是找缺點,可以找到一個:甚至在叙述和描寫的句子裡面也有些太僻的土話。
好些沒有耐心的讀者是不會懂的(我們四川人讀到卻覺得更合口味)。
你的短篇集,我當為它找個出版處。
不過您要不要修改呢?怎樣編輯呢?有空請你告訴我。
來信仍請寄在上海。
摘自1950年6月16日緻沙汀信。
選自《巴金全集》第二十四卷第55頁。
可是六年前在北平三座門大街十四号南屋中客廳旁那間用藍紙糊壁的陰暗小房裡,我翻讀那劇本的數百頁原稿時,還少有人知道這傑作的産生。
我是被它深深感動了的第一個讀者。
我一口氣把它讀完,而且為它掉了淚。
不錯,我流過淚,但是落淚之後我卻感到一陣舒暢,而且我還感到一種渴望,一種力量,在身内産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幫助人的事情,我想找個機會不自私地獻出我的精力。
《雷雨》是這樣地感動過我。
記得從前讀托爾斯泰的《複活》時,我也有過同樣的激動。
第二年在東京,我便看到《雷雨》的上演。
那時我住在神田青年會樓上一間小屋裡。
我還記得很清楚,你們貼了布告征求刊載這劇本的《文學季刊》(第三期),你們在樓下大禮堂中排演它。
我默默地注意着這事情的發展。
每夜我伏在書案上聽見你們在樓下背台詞,聽見你們的各種響動,我心裡非常高興,我知道一本好的作品已經漸漸地被人認識了,我知道我自己喜歡的東西也被别人喜歡了。
我當時的快樂正像我在那陌生的國土裡忽然遇到一個談得來的熟朋友似的。
在那時候我第一次知道了你的名字,你是《雷雨》的導演者中的一人。
靠了你們的努力,《雷雨》在東京上演了。
這是我第一次看見那劇本的上演。
你想不到我那時的喜悅。
我接連看了三天戲,我沒有感到些微的疲倦。
我不說你們的演出是如何完美,但我知道你們是在怎樣的困難情形中,種種物質條件的限制下從事了這工作的,你們的認真和苦幹使我欽佩,使我感動。
為了這,我就想認識你們。
不久我居然有機會和你見面了,而且很快地我們就成了熟朋友。
這有幾個原因,然而說《雷雨》使我們接近,也不是沒有道理。
我又想起了一九三五年我們在東京過的那些日子(H兄①的名字是應該在這裡提起的,我和他好久不通信了),雖然我們當時常常帶着憤慨講話,雖然我進過半天的拘留所,但是因了我們這群朋友的溫暖的情誼,那些日子還是值得懷念的。
不知你和H兄還想到這些事情麼?你的信更使我記起五年前的舊事了。
可惜路隔了這麼遠,我不能飛過山,飛過海來看你的戲。
不過我想,我的心可以越過空間的限制來到你們的身邊。
…… 摘自1940年11月19日緻吳天信。
選自《巴金書信集》第420—421頁。
二 健吾兄: 我不懂戲,我不配談戲。
不過幾年前我讀過你半部《草莽》,到現在還能記憶那些瑣細情節。
你那雄偉的氣魄曾經震撼了我的心靈,我佩服你那支①此組文章,由選編者選自作者的書信之中。
①即漫畫家黃鼎。
能運用自如的筆。
我在桂林、在重慶都寫信告訴你,我盼望《草莽》後半部早日完成,似乎你說過等到抗戰勝利後你會在安靜的環境中從容寫完你那本戲。
現在已是勝利後的第十七個月了,可是你仍然在為生活奔波。
你沒有安靜,你也沒有續寫《草莽》的心境。
你寫了《女人與和平》(我不大喜歡這個題目)。
你不是個愛熱鬧的人,在你過去那些戲裡我找不出一個熱鬧場面。
這次在你應該說是“破例”。
或許有人不贊成你改變作風,但我想你是被“逼上梁山”。
這一年半來你看的受的,一定夠多了。
你為什麼不該把那些牛鬼蛇神一齊請上舞台,打得個落花流水,使他們在你那照妖鏡下面一一現出原形。
讓我們這些悶得要死的人痛快地吐一口氣;嘻笑怒罵,皆成文章,的确你有一支能運用自如的筆。
摘自1947年1月緻李健吾信。
選自《巴金全集》第二十三卷第221頁。
三 沙汀兄: 五月廿九日來信由上海轉來,給朗西信也轉去了。
我本月九日來京開會,大約要住到下月初回去。
版稅事據說會計部已有回信給您了。
《還鄉記》初版冊數多少我也記不起了,但文生社印書冊數通常是二千或一千五百(偶爾也有印二千五或三千冊的,但極少),這次兩書再版還是我催他們印的。
書店各部分的負責人都有點本位主義的作風,許多事都不肯在事先大家商量一下。
我要不去,什麼事我都不會知道了。
今年我就沒有去過一次,有事情我跟一個兼管編輯的同事通電話聯絡,朗西我一直沒有見過。
你那兩本長篇實在寫得不錯,尤其是《還鄉記》,我認為是近年來少有的傑作。
要是找缺點,可以找到一個:甚至在叙述和描寫的句子裡面也有些太僻的土話。
好些沒有耐心的讀者是不會懂的(我們四川人讀到卻覺得更合口味)。
你的短篇集,我當為它找個出版處。
不過您要不要修改呢?怎樣編輯呢?有空請你告訴我。
來信仍請寄在上海。
摘自1950年6月16日緻沙汀信。
選自《巴金全集》第二十四卷第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