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 第一卷 第03章 紅衣主教大人

關燈
聲,壓過了教士和學子們的叫罵聲,所以叫罵聲還沒有傳到專用看台,便已經消散了。

    何況紅衣主教聽到了也不會有動于衷的,這一天恣 意放肆妄為本是風俗習慣。

    再說,從他心事重重的神色*上便可以看出他另有揪心的事,它如同影子緊跟着他,随他一起步入了看台。

    這揪心事,就是弗朗德勒使團。

     并非由于他是深謀遠慮的政治家,也不是由于他在操心表妹勃艮第的瑪格麗特公主和表弟維也納的儲君查理殿下的這樁婚事會有什麼後果。

    奧地利大公與法蘭西國王這種徒有其表的親善關系能維持多久,英格蘭國王如何看待自己的 公主被人瞧不起,這一切紅衣主教大人并不擱在心上,每晚照舊暢飲夏伊奧的王家美酒,卻沒有料到正是這種酒(當然是經過庫瓦蒂埃醫生稍加查驗并改變其成分),日後路易十一熱誠地贈送了幾瓶給愛德華四世,忽然某天早晨它竟替 路易十一把愛德華四世清除了。

    奧地利公爵大人萬分尊敬的使團并沒有給紅衣主教帶來任何這類的憂慮,而是從另一方面使他心煩。

    我們在本書第一頁已約略提到,他,波旁的有理,卻不得不歡宴和盛情款待這班無名之輩的小市民;他 ,紅衣主教,卻不得不歡宴和盛情款待這班芝麻綠豆官;他,法蘭西人,生性*快活的座上賓,卻不得不款待這些窮喝啤酒的弗朗德勒人;而且最難堪的是這一切都在大庭廣衆之間衆目睽睽之下進行的。

    上述種種,叫紅衣主教大人怎麼受 得了!誠然,這也是為了讨好王上,他平生最倒胃口的一次故作姿态罷了。

     當監門洪亮的嗓門通報奧地利大公的特使大人們駕到,紅衣主教随即轉身朝向那道門,擺出一副舉世無雙的姿态,說有多麼優雅就有多麼優雅(這正是他的拿手好戲)。

    不用說,全場觀衆也都掉頭望着。

     這當兒,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的四十八位禦使莅臨了,為首的是笃奉上帝的十分可敬的神甫、聖貝廷教堂的住持、金羊毛學院的學政約翰,以及根特的最高典吏雅克·德·古瓦即多比先生;他們分成兩個兩個走進來,個個都是一副 莊嚴的神态,恰好與波旁的查理身邊那班活躍的教士随從成為鮮明的對比。

    大廳裡頓時一片寂靜,但竊笑聲不時可聞:這些賓客一個個都不露聲色*地向監門自報姓名和頭銜,監門再把他們的姓名和頭銜胡亂通報一氣,再經群衆七口八舌 一傳,完全牛頭不對馬嘴;大家一聽到那個個離奇古怪的名字和種種小市民的頭銜,忍不住都悄悄笑了。

    他們是:魯文市的判官盧瓦·羅洛夫先生,布魯塞爾市的判官克萊·德·埃杜埃德老爺,弗朗德勒的議長保爾·德·巴歐斯特老爺 ,即瓦米澤爾先生,安特衛普市的市長約翰·科爾甘斯先生,根特市法院的首席判官喬治·德·拉莫爾先生,該市監察院的首席判官蓋多夫·旺·德·哈熱先生,以及比埃貝克的領主先生、約翰·皮諾克、約翰·狄馬澤爾,等等,等等 ,等等;典吏,判官,市長;市長,判官,典吏;個個身體直挺挺的,裝出一本正經的樣子,舉止生硬刻闆,身著絲絨和錦緞的盛裝豔服,頭戴黑天鵝絨的披風帽,帽頂上飾着塞浦路斯金線做成的大絡帽纓。

    總之,一個個都是弗朗德勒 人和善的相貌,端莊嚴肅的臉孔,活像倫勃朗在他那幅名畫《夜巡》中以黑色*背景為襯托,用那樣強烈、那樣莊重的色*調,所突出刻劃的那一類弗朗德勒人的面孔;一個個額頭上仿佛銘刻着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連在诏書中所說的話:他 有理由完全信任他們,深信他們的理智、勇敢、經驗、忠誠和高尚品德。

     然而有一人是例外。

    此人長着一張精明、聰慧,狡詐的面孔,兼有猴子般嘴臉和外交家相貌的一種面容。

    紅衣主教一見,趨前三步,深鞠一躬。

    其實,此人的大名隻不過是根特市的參事和靠養老金過活的紀約姆·裡姆。

     此人是什麼角色*,當時很少人知曉。

    此人可是稀世之天才,若處在一個革命時代,準會光芒四射,成為叱咤風雲的頭面人物。

    然而在十五世紀,隻能是偷偷摸摸搞些詭計罷了,如聖西蒙公爵所雲,在破壞活動中生活。

    此外,他很受 歐洲第一号破壞家的賞識,同路易十一合搞-陰-謀是家常便飯,經常染指王上的秘密勾當。

    這一切,當時的觀衆全然不知,隻是看見紅衣主教對這個病容滿面、酷似弗朗德勒典吏的人物那樣彬彬有禮,感到十分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