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關燈
齊大夫所殺,儀乃說魏襄王倍從約,請成于秦。

    秦相儀,儀說楚王曰:夫為從者,無異于驅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

    今王不事秦,秦劫韓驅梁而攻楚,則楚危矣。

    大王誠聽臣,請令秦楚長為弟兄之國。

    楚許之,儀遂說韓說齊,俱從之,複西說趙王曰:大王率天下擯秦,秦不敢出函谷者十五年。

    今楚與秦為昆弟,韓梁稱藩,齊獻魚鹽之地,此斷趙之右肩也。

    莫如與秦約為兄弟。

    趙王許之,複北說燕王,王請獻常山之尾五城。

    秦封儀為武信君,張儀歸報。

    未至鹹陽,秦君卒,諸侯複合從。

    常山,在真定府曲陽縣。

    鬼谷,姓王,名诩,居清溪之鬼谷,年數百歲。

    秦儀嘗問道三年,辭去。

    鬼谷曰:二子輕松喬之永壽,貴一旦之浮榮,惜哉) 養劍客,四豪門,雞鳴犬盜。

    (齊田文,襲父嬰封于薛,号孟嘗君。

    趙惠文王弟勝,封平原君。

    楚黃歇為春申君,魏安厘王異母弟公子無忌,封信陵君。

    俱好招緻諸侯遊士及任俠奸人,食客嘗數千人。

    時謂四豪。

    秦昭王聞文賢,使請于齊,以為相。

    或謂秦王曰:文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哉。

    秦王囚文,欲殺之,文使人水解于王之幸姬,姬欲得其狐白裘,而文先已獻于秦王矣。

    客有善為狗盜者,盜裘以獻,姬言于王而遣之。

    王後悔,使追之,文至關,關法:雞嗚乃出客。

    時尚早,追者将至,客有善為雞嗚者,野雞皆應之,文乃得脫歸。

    林奇石曰:荊轲,劍客之最下者也。

    孟嘗以劍俠重齊,平原以劍俠重趙,春申以劍俠重楚,信陵以劍俠重魏。

    之四君者,皆以劍術為秦敵,而支其國于垂涎暴虎之吻。

    王安石曰:孟嘗君特雞嗚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綱目書齊号田文為孟嘗君,提要以号作封。

    正義曰:平原春申信陵,并皆号也。

    孟嘗是谥。

    ) 破秦關,三戰國,蟻聚蜂屯。

    (孟嘗君免相于秦,歸齊而怨之,與韓魏共攻秦,敗秦軍,兵入函谷關。

    秦王懼,使公子池割河東三城以和。

    三國乃退) 侯嬴頭,晉鄙椎,何其猛烈。

    (魏隐士侯嬴,年七十,為夷門監者。

    信陵君置酒,大會賓客。

    坐定,信陵從車騎虛左,自迎侯生。

    侯生至,引坐上座,賓客皆驚。

    及秦圍趙,趙平原君夫人,信陵君姊也,使者冠蓋相屬于魏,讓魏救不至。

    魏使晉鄙救趙,次于邺,畏秦勿戰。

    信陵群乃屬賓客,欲赴鬬以死于趙。

    謀之侯嬴,嬴曰:吾聞晉鄙兵符,在王卧内。

    而如姬最幸,力能竊之。

    昔如姬父為人所殺,公子使客斬其雠頭。

    如姬欲為公子死無所辭,誠一開口,則得虎符,奪鄙兵,北救趙、西卻秦。

    此五霸之功也。

    信陵君如其言,如姬果盜兵符與信陵君。

    侯嬴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複請之,危矣。

    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

    此人力士。

    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

    臣宜從,老不能,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刭,以送公子。

    信陵君請亥,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

    今公子有急,此臣效命之秋也。

    遂與公子俱至邺,鄙合符果疑,欲勿聽,亥袖四十觔鐵椎,椎殺鄙。

    信陵君遂将鄙兵進破秦軍于邯鄲下。

    初,公子至邺之日,嬴果北鄉自刭。

    邯鄲,縣名。

    屬廣平府。

    大梁城東門曰夷門) 荊轲匕,漸離築,一樣酸辛。

    (燕太子丹,嘗質于趙,與秦王善。

    及秦王即位,丹質于秦,秦王不禮之。

    丹怒亡歸,欲報之,聞衛人荊轲賢,卑禮請見,使劫秦王,反諸侯侵地;不可,則刺殺之。

    轲曰:行而無信,秦未可親。

    時秦将軍樊于期得罪亡燕,見于期曰:秦王購将軍頭,金千觔,邑萬家,奈何?于期流涕曰:計将安出?轲曰:願得将軍首獻秦王,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則将軍之雠複,而燕之愧除矣。

    于期遂自刎,乃函盛其首,與燕督亢地圖,并以所預求天下之利匕首,遣轲入秦。

    至鹹陽見王,奉圖以進,圖窮而匕首見,把王袖而揕之。

    王驚起,袖絕,轲逐之,環柱而走。

    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兵。

    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負劍。

    王遂拔以擊轲,斷其左股,轲引匕首擿王,不中。

    罵曰:事所以不成者,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遂鋸殺轲。

    初。

    轲将适秦,太子賓客,皆白衣冠送之。

    至易水上,轲客高漸離擊築,轲和而歌,為變征聲。

    士皆垂涕。

    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于是白虹貫日,複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上沖冠。

    轲死,王盡逐丹轲之客,漸離變姓名,為人傭保,匿作于宋子。

    後以擊築聞名于王,王召見,惜而赦之。

    乃矐其目,稍近之。

    漸離乃以鉛置築中,複進得近,舉築撲王,不中,遂殺之。

    正義曰:左手揕其胸。

    秦王曰:今日之事,從子計耳。

    乞聽琴而死。

    召姬人鼓琴,琴聲曰:羅縠單衣,可裂而絕。

    八尺屏風,可超而越。

    鹿盧之劍,可負而拔。

    王于是奮袖,超屏風而走之。

    燕,今順天府。

    督亢,陂名,在順天府涿州,燕之腴地也。

    易水,在保定府安州。

    宋子,縣名,今屬巨鹿。

    說苑曰:匕首,尺八短劍也,其頭類匕,故名。

    又禮冬官桃氏為劍注:匕首長二尺,重二觔一兩三分兩之一。

    荊轲,字次非,淇人。

    揕,音鎮。

    亢音剛。

    擿音擲。

    築音竹,似瑟而小,又似筝,十二弦,以竹擊之不鼓,故名曰築。

    矐,海各反,以馬屎熏目,令失明。

    ) 八百年,周社稷,東西滅烈。

    (周自武王至赧王,共八百六十七年。

    始都鎬,為西周。

    繼都洛,為東周。

    後又都洛之成周,為東周,而以洛之王城為西周。

    ) 至赧王,獻國邑,并入西秦。

    (秦伐韓趙,赧王怒,與諸侯約從欲伐秦。

    秦使将軍樛攻西周,赧王入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

    秦受其獻而歸王于周,王尋崩) 細思量,夏商周,八十四主。

     能幾個,崇仁義,有道仁君。

     開基主,濟蒼生,知甘識苦。

     守成君,居富貴,不會溫存。

     禁不止,令不行,諸侯放肆。

     恩不流,政不節,百姓生嗔。

     一朝滅,一朝興,魚龍變化。

     一邊扶,一邊倒,累卵難撐。

     幹打鬧,占排場,戲棚傀儡。

     轉頭間,消滅卻,火上冰棱。

     到頭止剩中原土,禾黍離離一望平。

     閱盡殘篇斷簡,細評千古英雄。

    功名富貴笑談中,回首一場春夢。

    昨日香車寶馬,今朝禾黍秋風。

    誰強誰弱總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西江月 冰弦歇指談鋒鈍,明日重來細講論。

     廿一史彈詞注卷之三上 第三段說秦漢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詩曰: 成敗興亡古至今,飛雲去烏入銷沈。

    荒郊廢冢傷心處,不待田文聽鼓琴。

    記得東周并入秦,回頭楚漢鬧乾坤。

    時來驟雨推潢潦,勢敗狂風卷片雲。

    富貴一場鴛枕夢,是非千載馬蹄塵。

    殘山剩水年年在,不見謀王圖霸人。

    剪雪裁冰詩有味,降龍伏虎事曾聞。

    夜來說到降龍處,今日還尋伏虎人。

    伏虎降龍輸好漢,談今說古看書人。

    休嫌短話成長話,要把新文接舊文。

    打虎金槌休換柄,斬蛟寶劍再磨新。

    斬蛟寶劍長三尺,打虎金槌重九觔。

    故典尋來知往事,新詞說動長精神。

    死灰撥火重生焰,枯樹開花再遇春。

    春去春來人易老,花開花落可憐人。

    不如忙裡偷閑好,再把新詞聽一巡。

     昨序說夏商周三代,到周赧王被秦昭王逼獻國邑,旋滅東西周而周亡。

     秦之先原姓嬴氏,周孝王時有非子者,為主馬之官,孝王封為秦伯。

    閱二世至秦仲,其國始大傳之。

     莊公襄公文公甯公武公德公宣公成公穆公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悼公厲公躁公懷公靈公簡公獻公孝公凡二十四世。

     孝公用商鞅之術,富國強兵。

    傳之子,是稱惠文王。

    傳之武王,武王因舉鼎絕膑而死,其弟名稷嗣位,是為昭王。

    乙巳年滅周,又六年薨。

    其子孝文王即位,三日而死,傳其子莊襄王。

    按莊襄王名楚,先前納呂不韋之妾,生子名政。

    莊襄王在位三年而亡,其子政即位,冒嬴氏之姓。

    甲寅年為始,征伐六國。

    二十年之後,滅韓,又滅趙滅魏滅楚滅燕。

    至庚辰年,滅齊,天下歸一。

    自稱始皇帝。

    晏駕之日,趙高殺其太子扶蘇,立次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三年,趙高弒之,立扶蘇之子名子嬰,降号為二世秦王,計誅趙高。

    四十六日,沛公入關,降于轵道傍而秦亡。

    随為楚項籍所殺。

    又五年,楚為漢滅,天下定于一矣。

     漢高祖姓劉名邦,平秦滅楚,諸侯王奉即皇帝位[在位十二年],傳之 惠帝[在位七年]呂後[前後少帝在位各四年] 文帝[元年。

    後元。

    在位二十三年]景帝[元年。

    中元。

    後元。

    在位十六年] 武帝[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

    元封。

    太初。

    天漢。

    太始。

    征和。

    後元。

    在位五十四年]昭帝[始元。

    元鳳。

    元平。

    在位十三年] 宣帝[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鳳甘露黃龍在位二十五年] 元帝[初元永光建昭竟甯在位一十六年] 成帝[建始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元延綏和在位二十六年] 哀帝[建平元壽在位六年] 平帝[元始在位五年] 孺子嬰[居攝初始在位三年] 凡十三主,共二百十一年,是為西漢。

    被外戚王莽所奪。

    莽毒,弒平帝,廢孺子嬰,改國号曰新,篡位十八年。

    漢兵起,奉宗室劉元為帝,名曰更始,誅莽,即位三年。

    為赤眉所奉劉盆子所滅,降封淮陽王。

    盆子兵敗,降于光武。

    光武皇帝劉秀者,南陽宗室,出景帝之裔。

    大戰昆陽,誅王莽,斬王郎,平赤眉等寇,神武中興[建武中元在位三十三年]傳之 明帝[永平在位十八年] 章帝[建初元和章和在位十三年] 和帝[永元元興在位十七年] 殇帝[延平在位一年] 安帝[永初元初永甯建元延光在位十九年] 順帝[永建陽嘉永和漢安建康在位十九年] 沖帝[永嘉在位一年] 質帝[本初在位一年] 桓帝[建和和平元嘉永興永壽延熹永康在位二十二年] 靈帝[建甯熙平元和中平在位二十二年] 獻帝[初平興平建安在位三十一年] 凡十二主,共一百九十五年。

    天下魏蜀吳三分。

     秦始皇至漢獻帝,通共四百三十三年,中間覆雨翻雲,幾場興廢,談論間不能細說,略将大概品題。

     七戰國,秦昭王,英雄獨霸。

    (秦嬴昭襄王名稷,秦武王之異母弟也,質于燕。

    武王好力戲,舉鼎絕膑而死,無子,魏冉與國人迎稷立之。

    将白起,相範雎,伐楚伐趙,六國質子獻城,鹹有帝秦之意。

    七國注見二段七暴國下。

    秦嬴注見二段非子封秦下。

    ) 奪周朝,取世界,遷徙周民。

    (昭王攻周,赧王盡獻其邑,周民不樂屬秦,東亡于鞏。

    秦收其寶器,遷西周公于憚狐聚。

    憚狐聚在洛陽南,即古梁城。

    《單心》音憚) 昭王死,子孝文,繼登三日。

    (昭襄王薨,子孝文王名柱即位,三日而薨) 奄然間,無疾病,做了亡人。

     莊襄王,恰三年,龍床未暖。

    (莊襄王名楚,孝文王之子,初質于趙。

    因呂不韋之計,歸秦為嗣,即位三年薨。

    谥法:睿智克服曰莊,辟地有德曰襄) 棄羣臣,亡化了,結果嬴秦。

    (楚死,子政嗣。

    政實不韋之子,秦赢氏之裔絕矣。

    胡緻堂曰:孝文立三日薨,莊襄立三年薨,何其遽也。

    呂不韋能以其子為秦王子,豈不能疾去二君,以其子為秦國王哉?) 秦始皇,呂家兒,根源不正。

    (莊襄王名異人,初質于趙。

    陽翟大賈呂不韋适邯鄲,見異人,曰:此奇貨可居。

    乃說曰:太子愛華陽夫人而無子,子之兄弟二十餘人,子居中,不甚見幸。

    不韋請以千金西遊,立子為嗣。

    異人曰:必如君策,秦國與子共之。

    不韋乃厚赀西見夫人姊說曰:夫人愛而無子,異人賢,自知中子不得為适,誠以此時拔之,是異人無國而有國,夫人無子而有子也。

    夫人遂與太子約為嗣,因請不韋傅之。

    不韋娶邯鄲美姬與居,知其有脤。

    與異人飲,見而請之,不韋佯怒,既而獻之,期年生子政,異人立姬為夫人。

    邯鄲之圍,異人亡赴秦軍,遂歸,更名楚。

    楚薨,政嗣位,年十三。

    陽翟,秦邑,今開封府禹州,華陽。

    宮名。

    ▼璜按史載始皇以呂易嬴,蓋以期年而生子政為據。

    解者曰:人十月生,此過二月,踰常期,故知為不韋子。

    心竊疑之,今讀朱青岩輯要雲:婦人胎氣,以十月為滿。

    不韋進姬于異人,期年生子,是納後兩月受胎,何得謂知其有娠而獻之?夫婦人有娠,必一二月而後知,又期年生政,是始皇之生,不幾上同堯禹、下侔漢昭乎?蓋秦以詐力并天下,漢人惡其焚書坑儒,因不韋私通于太後,故遂以暧昧之事互相傳述以實之。

    其事與晉以牛易馬,皆無實據,不得挾李園而議之也。

    此論可解期年之疑,而定呂嬴之案矣) 呂不韋,稱仲父,于國何親。

    (呂不韋封相國,為文信侯,号稱仲父。

    後不韋以罪免相就國。

    歲餘,諸侯使者請之,相望于道,始皇恐其為變,賜不韋書曰:君何功于秦,封河南十萬戶;何親于秦,号稱仲父。

    徙處蜀,飲酖死。

    蜀今成都府) 鹹陽市,懸千金,誇張呂覽。

    (初不韋為相國,使其客集儒書着其所聞,為十二紀八覽六論訓解各十萬言,備天地古今萬物之事,名為呂氏春秋。

    暴之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有能增損一字者與之。

    時人無能增損者。

    高誘為序,以為人非不能增損,蓋憚相國,畏其勢耳。

    鹹陽,縣名,屬西安府,其地在山南水北,山水皆陽,故名鹹陽) 大陰人,一場亂,出醜難聞。

    (初始皇年少,太後與文信侯私通。

    王壯,文信侯恐事覺,乃私求大陰人嫪毐,詐為宦者進之,生二子,封毐為長信侯,政事皆決于毐。

    後有告毐非宦者,下吏治罪,毐發兵為亂。

    始皇使相國昌平君攻毐,獲之,滅三族,遷太後于雍,殺其二子。

    雍,今鳳翔府。

    嫪音澇,毐音藹) 承累世,大威風,消磨六國。

    (秦自孝公以來,累世窺周。

    國富兵強,雄吞六國。

    至始皇承六世之餘烈,亡二周而吞諸侯,遂成一統) 絷韓王,削趙壤,魏楚難存。

    (秦十七午,内史勝滅韓,擄韓王,安置穎川郡。

    十八年,命王翦伐趙,趙使将軍李牧禦之。

    秦厚賂趙嬖臣郭開,言牧欲反,趙王使趙蔥顔聚代牧。

    翦大破趙軍,克邯鄲,擄趙王遷。

    二十二年,遣王翦子贲伐魏,魏王假降,殺之,滅魏。

    二十三年,王翦伐楚,楚悉國中兵禦之,翦擊破之,殺其将軍項燕。

    二十四年,擄楚王負刍,滅楚,置楚郡。

    穎川郡,今開封許昌。

    楚郡,今壽州。

    贲音奔) 滅燕國,俘遼東,如同刈草。

    (秦十九年,毖趙王遷,趙公子嘉自立為代王,與燕合兵抗秦。

    二十年,燕太子丹以荊轲劫始皇,不克,秦益發兵就王翦于中山,與燕代戰于易水西,遂拔薊。

    燕王走遼東,斬丹以獻秦,秦複進兵攻之。

    至二十五年,王贲滅燕,擄燕王喜。

    還滅代,擄代王嘉) 入臨淄,蠢王建,松柏飄零。

    (二十六年,秦王贲自燕南攻齊,使陳馳誘齊王,約封以五百之地。

    贲猝入臨淄,民莫敢格,齊王建遂降。

    秦遷之共,處之松柏之間,饑死。

    齊人怨建聽賓客奸人,不早與諸侯合從,以亡其國,歌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

    共,今衛輝府輝縣) 取百越,卻匈奴,鞭笞天下。

    (秦二十五年,王翦自楚郡定江南,降百越,置會稽郡。

    三十二年,盧生入海還,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

    始皇乃遣蒙恬,發兵三十萬北伐匈奴,收河南地為四十四縣。

    始皇專以刑威立國,賈誼曰: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樸以鞭笞天下。

    會稽郡,今紹興府。

    河南地,今甯夏。

    ) 罷諸侯,置郡守,撐達為君。

    (丞相王绾等言,燕齊荊地遠,請立諸子為王以鎮之。

    廷尉李斯曰:周封同姓甚衆,攻擊如雠敵,天子弗能禁。

    今海内一統,皆為郡縣,甚足易制,置諸侯不便。

    始皇是其議,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 自稱為,始皇帝,革除谥法。

    (始皇自以德過三皇,功高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又除谥法,曰:死而以行為谥,是子議父、臣議君也。

    自今以來,除谥法。

    朕為始皇帝,後以數計,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登泰山,大封禅,立石銘勳。

    (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峄山,立石頌功德。

    魯儒生議封禅,議各乖異,始皇绌儒生而除車道上,自山陽至巅,封泰山,立石頌德。

    從陰道下,禅于梁父,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

    積土為封,謂負土于泰山上為壇而祭之;除地為墠,祭于梁父,後改墠曰禅。

    廣長十二丈,壇高三尺,階三等。

    而樹石泰山之上,高二丈一尺,廣三尺。

    凡封禅用玉牒書,藏方石,有玉檢,又用石檢十枚,列于石傍。

    檢用金繩,纏以五周,以水銀和金為泥封之,印以受命之玺。

    又有玉匮一,長一尺三寸,以藏上帝之冊;金匮二,藏帝之冊。

    泰山在濟南府泰安州北三裡,即東嶽岱宗也。

    山高四十餘裡。

    有石表東嶽廟封神壇。

    鄒峄山在兖州府鄒縣東南二十五裡,即峄山也。

    梁父,泰山下小山,在泰安州東南一百一十五裡,漢書以此山名縣) 造鐘鐻,鑄金人,銷除兵器。

    (收天下兵器聚鹹陽,銷以為鐘鐻。

    鑄金人十二,置宮庭中。

    周禮:梓人為筍虡。

    樂器所縣,橫曰筍,植曰鐻。

    其聲大而宏,則于鐘宜,若是者以為鐘虡。

    是故擊其所縣而由其虡鳴。

    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十二見于臨洮,身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

    始皇以為瑞,乃銷兵器,鑄為金人象之。

    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

    一書雲:始皇使阮翁仲将兵守臨洮,聲振匈奴,翁仲死,遂銅鑄其形像,置鹹陽宮司馬門外。

    匈奴至有見之者,猶以為生。

    鐻與虡通,音巨) 坑儒生,焚聖典,殄滅斯文。

    (李斯上書曰: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

    諸生不師今而學古,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

    臣請天下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燒之。

    偶語詩書者棄市。

    以古非今者族。

    所不去者,醫藥蔔筮種樹之書。

    欲學法令者,以吏為師。

    制曰可。

    會侯生盧生相與譏議,因亡去,始皇大怒曰:諸生或為妖言以亂黔首。

    使禦史按問之。

    諸生轉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鹹陽。

    一書雲:秦既焚書,諸儒多謗怨。

    召諸生,至者皆拜為郎,凡七百人。

    乃密令冬月種瓜于铏谷中溫處,瓜有實,诏下博士諸生說之,人人各異。

    乃命就視之,先為伏機。

    諸生各相難不能決,因發機,填之以土。

    焚書坑在骊山下,即坑儒谷) 填大海,建阿房,蓬萊求藥。

    (始皇作石橋,欲通海看日出處。

    有神人驅石入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流血。

    又東巡幸,過秦橋之水,率百官以下,人提一石以填之。

    俄而橋成,如履平地。

    又以鹹陽人多,先王宮庭小,乃營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

    周馳為合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山巅以為阙,複道渡渭,屬之鹹陽。

    隐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分作阿房骊山,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

    盧生說始皇,所居宮毋令人知,不死之藥可得。

    乃令鹹陽三百裡内,宮觀複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所行幸,有言其處者,死。

    初燕宋無忌羨門子高之徒,稱有仙道形解消化之術,自齊威宣燕昭王皆信之,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雲此三神山在渤海中,仙人及不死藥在焉。

    始皇東遊海上,方士徐市等上書,請得齋戒與童男童女求之。

    于是發童男女數千人往,舩交海中,皆以風為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

    道德經:月中仙人宋無忌。

    白擇圖雲:火之精曰宋無忌。

    蓋其人火仙也。

    羨門,古仙人,名子高。

    阿,曲也,殿之四曲,皆為房。

    阿房,宮名,在西安府鹹陽縣東二十五裡渭南上林苑中。

    骊山,臨潼縣東南二裡,因骊戎所居,故名。

    山之麓,溫泉所出) 築長城,修五嶺,苦害生民。

    (築長城,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裡。

    暴師于外十餘年,略取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五十萬戍五嶺。

    臨洮縣,臨洮水,故名,屬隴西郡,隸陝西。

    桂林,今廣西桂林府。

    南海,今廣東廣州府。

    象郡,今廉州雷州等府皆是。

    五嶺,裴潛廣州記: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

    唐書注雲:大庚嶺在虔州,永明嶺白芒嶺在道州,臘嶺在桂州,各有小異。

    ) 博浪沙,飛金椎,副車誤中。

    (韓人張良,五世相韓。

    韓亡,良散千金之産,欲為報雠。

    始皇東遊,至陽武博浪沙中,良令力士操鐵椎狙擊始皇,誤中副車。

    陽武,縣名,屬開封府。

    今縣南有博浪沙亭) 十日索,無蹤影,未免擔驚。

    (良擊始皇不中,始皇驚,求弗得,令天下大索十日) 因巡狩,至沙邱,銮輿晏駕。

    (始皇東巡,少子胡亥與李斯從。

    至平原津,病笃,乃令趙高為書,賜太子扶蘇,與喪會鹹陽而葬,未付使者,遂崩于沙邱。

    平原津,今德州。

    沙邱故城,在萊州府掖縣) 鮑魚車,同載辒,厮混屍靈。

    (始皇崩,秘不發喪,棺載辒涼車中,會暑,辒車臭,乃诏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車有牕牖,閉則辒,開則涼) 奸臣計,暗圖謀,扶蘇太子。

    (趙高謂李斯曰:扶蘇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為嗣。

    斯然之,乃相與矯诏立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扶蘇,數以不能立功,上書怨謗;而恬不矯正,同賜死) 可憐哉,同恬毅,賜死長城。

    (始皇尊寵蒙氏,蒙恬将兵長城,蒙毅常居中謀議。

    始皇病,遣毅出禱山川,未反而始皇崩,趙高等遂矯诏賜蒙恬與扶蘇死。

    扶蘇泣,欲自殺,恬曰:陛下使臣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

    今一使者來,安知其非詐?複請而死,未暮也。

    扶蘇曰:父賜子死,尚安複請?即自殺。

    恬不肯死,系諸陽周。

    還報,亥欲釋恬,會毅禱山川還,高曰:先帝欲立太子久矣,而毅以為不可。

    乃系諸代。

    亥至鹹陽,發喪襲位,遂殺毅。

    恬曰:吾積功信于秦三世矣,今将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畔。

    然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

    乃吞藥自殺。

    陽周,今真甯縣,屬慶陽府。

    代,秦郡,今山西大同府蔚縣) 秦二世,用趙高,指鹿為馬。

    (秦二世皇帝名胡亥,以趙高為中丞相。

    高欲專權,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二世,曰:馬也。

    二世笑曰:丞相誤耶?問左右,或默,或言鹿。

    高陰中諸言鹿者以法。

    後羣臣皆畏高,莫敢言其過) 呆李斯,阿督責,黃犬東門。

    (陳勝等兵起,二世數诮讓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

    斯懼,乃阿二世意,對曰:賢主能行督責以獨斷于上,群臣百姓救過不給,何變之敢圖?二世于是督責益嚴,民益亂。

    後趙高谮斯長男由守三川,與盜通,二世使人按驗。

    斯上書言高罪,又谏止阿房宮作者,減四邊征戍轉運。

    二世曰:君不能禁盜,又欲罷先帝所為。

    下吏按罪,屬高治之,搒掠千除,斯誣服與由反狀,論腰斬鹹陽市。

    斯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呆音堆,癡也。

    三川,秦郡名,今河南府。

    上蔡,今縣屬汝甯府。

    ) 望夷宮,求王侯,至于黔首。

     丞相命,慨不許,刀下亡身。

    (趙高數言關東盜無能為,及沛公攻武關,二世使責高。

    高懼,乃與其婿鹹陽令閻樂,将吏卒至望夷宮殿門,殺衛令,入射上幄坐帷。

    二世召左右,皆惶憂不鬥。

    樂前數二世曰: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皆畔。

    其自為計。

    二世曰:吾願得一郡為王。

    弗許。

    願為萬戶侯,又弗許。

    願與妻子為黔首。

    樂曰:臣受丞相命,為天下誅足下,足下雖多言,臣不敢報。

    麾其兵進,二世自殺。

    武關,在西安府商州東。

    望夷宮,秦所建,在西安府東南八十裡) 子嬰起,誅趙高,力扶宗社。

    (趙高立二世兄子子嬰為秦王,子嬰與其二子謀曰:趙高殺二世,佯以義立我,使我齋見廟,我稱病不行,高必自來,來則殺之。

    高果自往,子嬰刺殺高,夷其三族。

    ) 王氣銷,天命改,換了乾坤。

    (子嬰稱王四十六日。

    ) 都隻為,二世君,窮奢極欲。

    (二世嘗曰:人生世間,譬猶騁六骥過決隙,吾欲極耳目之好,窮心志之樂,以終吾年壽) 視蒼生,如草芥,重法嚴刑。

    (趙高謂二世曰:陛下刻法而嚴刑,則高枕肆志寵樂矣。

    二世乃更為法律,務益深刻。

    更音庚。

    ) 發戍卒,動人心,罾魚變亂。

    (二世發闾左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楚陽城人陳勝、陽夏人吳廣,皆為屯長,欲謀舉事。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卒買魚烹食,得腹中書,怪之。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乃召令徒屬曰:公等皆失期,當斬。

    壯士不死則已,死則舉大名耳。

    王侯将相,甯有種乎?衆皆從之,遂起兵。

    秦時複除者居闾裡之左,今力役煩,在闾左者盡發之。

    戍,屯兵以守也。

    漁陽,今順天府薊州。

    大澤鄉,在徐州豐縣北。

    陽城,今宿州。

    陽夏,今太康縣,屬開封府) 假狐鳴,煽惑起,廣勝張陳。

    (陳勝又令吳廣于叢祠中,夜篝火作狐嗚曰:大楚興,陳勝王。

    卒皆驚恐。

    勝乃詐稱公子扶蘇楚将項燕為壇而盟,稱大楚,勝自立為将軍,廣為都尉。

    此至陳,率數萬人入據大梁,張耳陳餘,詣門上谒,勝大喜。

    陳中父老請立勝為楚王,勝以問耳餘,對曰:将軍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将軍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為秦益敵,敵多則力分,與衆則兵強。

    誅暴秦、據鹹陽,以令諸侯,則帝業成矣。

    勝不聽,自立為王,稱張楚,以廣為假王。

    陳,州名,屬開封府) 趙武臣,魏王咎,人人舉事。

    (陳王以陳人武臣為将軍,以耳餘為左右校尉,狥趙。

    又令魏人周市狥魏。

    武臣行,收兵得數萬人,下趙三十餘城,耳餘乃說武臣自立為趙王。

    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公子咎為魏王) 齊田儋,燕韓廣,處處分争。

    (田儋,故齊王族也,與從弟榮橫皆豪健。

    周市狥地至狄,儋殺狄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諸侯皆反秦自立,齊,古之建國也。

    儋田氏,當王。

    途自立,擊市走之,略定齊地。

    趙将韓廣略燕,燕豪傑共立以為燕王。

    狄,今樂安縣,屬青州府) 劉沛公,項重瞳,興兵輔楚。

    (沛人劉邦,字季,初為泗上亭長。

    會陳勝兵起,沛父老殺沛令迎季,立為沛公,掾主吏蕭何曹參等,為季收沛子弟,得三千人,欲以應楚。

    楚将項燕子梁,嘗殺人,與兄子籍避雠吳中。

    會稽守殷通欲應勝,梁使籍斬通,舉吳中兵,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亦欲應楚。

    會楚莊賈弒勝降秦,陳人秦嘉起兵于郯,乃立景駒為楚王。

    廣陵人召平為楚狥廣陵,聞陳王敗,乃拜梁為上柱國,引兵擊秦。

    梁遂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梁曰:陳王首事,戰不利,未聞所在。

    秦嘉立景駒,大逆無道。

    乃進擊嘉駒,殺之。

    召别諸将至薛計事,沛公亦往焉。

    居鄛人範增,年七十,好奇計,說梁曰:楚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

    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陳勝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

    今君起江東,楚蠭起之将皆争附者,以君世世楚将,能複立楚後也。

    梁乃求得楚懷王孫心,立為楚懷王,都盱眙。

    後梁與秦将章邯戰敗死,懷王号羽為魯公。

    章邯擊趙,羽将兵救趙,大破秦兵,遂以羽為上将軍。

    項籍,字羽,目重瞳。

    沛,今徐州沛縣。

    秦法:十裡一亭,亭置長,主督盜賊。

    泗水亭,在沛縣東。

    郯,今淮安府海州。

    廣陵,今揚州府。

    薛故城,在滕縣。

    居鄛,今巢縣,屬無為州。

    三戶,漳水津也,在相州浏陽縣界。

    盱眙,縣名,屬鳳陽府) 子房公,能趁勢,複立韓成。

    (初,項梁立楚後,張良因說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最賢,可立為王,益樹黨。

    梁立成為韓王,以良為司徒,西略韓地。

    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家禹州,封留侯,谥文成) 六戰國,惡哏哏,重興舊業。

    (先六國為秦滅,至是楚始立懷王孫心為楚懷王。

    趙王武臣為将李良所殺,張耳陳餘複立趙歇為趙王。

    魏咎為秦敗自殺,楚立魏豹為魏王。

    田儋為秦章邯所殺,齊人複立田假為王,儋弟榮逐假,立儋子市為齊王。

    韓廣為燕王,韓成為韓王) 笑談間,齊響應,變了民心。

    (時郡縣苦秦法,争殺長吏以應。

    ) 劉沛公,入關陝,秦降轵道。

    (楚王遣沛公伐秦,沛公北擊昌邑,西過高陽,下陳留,南取穎川。

    因張良略韓地,良引兵從沛公略南陽,南陽守降,遂入武關。

    秦将距峣關,沛公大破之,遂至霸上。

    秦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降轵道傍。

    昌邑故城,在兖州府金鄉縣界。

    高陽,裡名,在開封府杞縣西。

    陳留,縣名,屬開封府。

    穎川,秦郡名,今屬開封。

    南陽,今南陽府。

    峣關,今西安藍田縣。

    霸上,在西安府城東。

    轵道,在城東一十三裡) 楚項羽,過骊宮,一火而焚。

    (項羽既定河北,率諸侯兵西入關,掘始皇冢,燒秦宮室。

    火三月不絕) 殺子嬰,屠鹹陽,冰消瓦解。

    (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擄寶貨婦女而東。

    秦民大失望) 老亞夫,撞玉鬥,賭鬬鴻門。

    (初,沛公入關,或說沛公遣兵守函谷,無内諸侯軍,沛公從之。

    項羽至,攻破之,欲擊沛公。

    時羽在鴻門,沛公在霸上,範增說羽急擊勿失。

    羽季父項伯,素善張良,夜馳告之,欲與俱去。

    良曰:有急亡去,不義。

    因固邀伯入見沛公,沛公曰:吾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将軍,所以守關者,備他盜耳,豈敢反乎。

    伯曰:旦日不可不早來謝。

    歸具以告羽,且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

    羽然之。

    旦日沛公見羽鴻門,羽留飲。

    增數目羽,舉所佩玉玦示之者三,羽不應。

    須臾,沛公起如廁,間行趨霸上,留良謝羽,因以白璧一雙獻羽,玉鬥一雙與增。

    羽受璧,增拔劍撞破玉鬥,曰:唉,豎子不足與謀。

    奪将軍天下者,必沛公也。

    範增,羽尊為亞夫。

    函谷,在河南府新安縣東。

    鴻門,地名,在臨潼縣東,舊有鴻門亭。

    項伯,名纏,字伯陵。

    唉音哀) 樊骖乘,啖彘肩,猴沐奪氣。

    (初,增目羽殺沛公,羽不應。

    增乃使項莊舞劍,欲擊沛公。

    項伯亦拔劍舞,以身翼蔽沛公。

    張良出,謂樊哙曰: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哙即帶劍擁盾直入,瞋目視羽,發指眦裂,羽目之,問為誰,張良曰:沛公骖乘樊哙也。

    羽曰:壯士,賜之鬥酒,一生彘肩。

    哙立飲啖之。

    哙曰:秦有虎狼之心,天下皆畔。

    沛公先破秦,入鹹陽,毫毛不敢近,還軍霸上,以待将軍。

    勞苦功高,未有封賞之爵,而聽細人之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

    羽無以應。

    後韓生說羽曰:關中四塞之地,可都以霸。

    羽見秦宮室皆已燒殘,又思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耳。

    韓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張晏曰:沐猴,猕猴也,雖着人衣冠,心不類人。

    索隐曰:言猕猴不住久着衣冠,以喻楚人性躁暴。

    關中東有函谷關,南有峣關武關,西有散關,北有蕭關,居四關之中,故名關中。

    東有函谷浦津龍門合河等關,南有南山及武關峣關,西有大隴山及隴山大震鳥蘭等關,北有黃河南塞,是謂四塞之地。

    樊哙封舞陽侯。

    ) 護真龍,四猛士,強信侯嬰。

    (先是範增說羽曰:沛公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氣,皆為龍,成五采,此天子氣,急擊勿失。

    至是沛公從百餘騎見羽鴻門,增使項莊舞劍,樊哙直入,羽賜以酒。

    有頃,沛公如廁,招樊哙出,置車官屬,獨騎與樊哙靳疆滕公紀成步從間道走軍。

    滕公,夏侯嬰也。

    晉灼曰:紀成,紀通父,以成死事,故封侯。

    張晏曰:紀通,紀信子。

    按此則紀成,即紀信也。

    滕公封汝陰侯。

    紀信,廣安人。

    ) 封漢王,用賢才,築壇拜将。

    (項羽疑沛公業已講解,又惡負約,因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漠中,都南鄭。

    初,淮陰人韓信,仗劍從項梁,梁敗,數以策幹羽,不用。

    亡歸漢,為連敖,坐法當斬,膝公救之,言于王,以為治粟都尉。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王至南鄭,将士思歸,多道亡者。

    信以王不我用,亦亡去,何聞,追之。

    人言于王曰:丞相何亡。

    居一二日,何來谒王,曰:若亡何也?曰:臣追亡者韓信。

    王曰:諸将亡者以十數,無所追;追信,詐也。

    何曰:諸将易得耳,如信,國士無雙。

    王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

    王曰:吾亦欲東耳。

    乃召信拜為大将,何請設壇具禮。

    諸将皆喜,人人以為得大将,至拜,乃信也,一軍皆驚。

    禮畢,上坐,王與語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巴,今保甯府。

    蜀,今成都府。

    南鄭,縣名,屬漢中府。

    淮陰,今淮安府) 蕭丞相,書六律,約法安民。

    (初,蕭何從沛公入關,獨取秦相府律令圖書藏之。

    及沛公至霸上,召父老謂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

    吏民安堵如故,秦民大喜。

    後以蕭何為丞相,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

    何以功第一,封酇侯,為開國名相。

    蕭何,沛之豐人,谥文終。

    攈,君去聲。

    摭音職。

    攈摭,收拾也) 韓元帥,使機謀,明修棧道。

    (初。

    張良說漢王燒絕所過棧道,以示項羽無東意。

    至是以韓信為元帥,将兵出定關中,故修棧道,以示出兵之緩。

    路險不容行,架木為栅而渡,名曰棧道,在漢中府褒城東北。

    棧音剪,又贊上聲。

    ) 度陳倉,逞手段,席卷三秦。

    (初,項羽三分關中,以秦降将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距塞漢路,謂之三秦。

    至是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引兵從故道出襲雍,雍王邯戰敗走,塞王欣翟王翳皆降。

    雍,今鳳翔縣。

    塞名桃花林,在河南庥靈寶縣西至潼關。

    翟本上郡,今延安府。

    陳倉,秦縣名,今鳳翔府寶雞縣。

    故道,今兩當縣,屬鞏昌府。

    ) 擄魏豹,斬陳餘,生擒夏說。

    (先是羽徙魏王豹為西魏王,徙趙王歇為代王,立張耳為常山王,徙齊王市為膠東王,齊将田都為齊王。

    以田榮不從楚擊秦,故不封榮。

    榮聞羽徙市而立都為齊王,大怒,擊都走之,擊殺市,遂并王三齊。

    羽又以陳餘不從入關,封餘三縣。

    餘怒,使人說齊王榮資餘兵擊常山,複趙王。

    齊與共襲常山,耳亡走漢,餘迎代王歇複王趙,歇立餘為代王。

    餘留傅趙王,而使成受君夏說守代。

    至是漢王使韓信擊魏,魏王豹盛兵蒲阪,以塞臨晉。

    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罂渡軍,襲擄豹,遂定魏地。

    信使人請兵三萬,願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西與漢王會于荥陽。

    漢王乃遣張耳與俱。

    信進擊代兵,破之,擒代相夏說,引兵擊趙。

    趙王歇與成安君陳餘,聚兵井陉口。

    廣武君李左車曰:井陉之道,車不得方軌,騎得不成列,願假臣兵,從間道絕其辎重,足下高壘勿戰,不十日,而兩将之頭可緻麾下。

    不聽,信乃引兵下,未至井陉口三十裡止舍,夜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乃出背水陣,趙軍望見大笑,信鼓兵出井陉口,趙開壁擊之。

    信佯走水上軍,趙果空壁逐之,水上軍皆死戰,不可敗。

    信所出奇兵馳入趙壁,皆拔趙幟,立漢赤幟。

    趙軍歸,見幟大驚,遂亂遁走,漢兵夾擊,斬代王陳餘,擒趙王歇。

    蒲阪,今蒲縣,屬平陽府。

    臨晉,縣名,屬蒲州。

    夏陽,今韓城縣,屬西安府。

    荥陽,縣名,屬鄭州。

    井陉,縣名,屬真定府。

    所背之水,泜水也,在真定府臨城縣西北二十五裡。

    罂音英。

    左車,行唐人) 吓燕書,囊沙計,四海馳名。

    (信既破趙,以千餘募生得李左車,解其縛,師事之。

    問曰:仆欲北攻燕、東伐齊,若何?左車曰:将軍擄魏王豹,誅成安君,威震天下。

    然欲舉倦敝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曠日持久,糧食單竭。

    燕既不服,齊必自強。

    為将軍計,莫若按甲休兵,遣辨士奉書于燕,燕必不敢不從,燕從而東臨齊,雖有智者,亦不能為齊計矣。

    信從其策,燕從風而靡,信遂東擊齊。

    楚使龍且救之,且與信夾濰水而陣,信夜令人囊沙壅水上流,旦引兵半渡擊且,佯敗走還。

    且喜曰:吾固知信怯也。

    遂追之,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且軍大半不得渡。

    急擊,殺且,擄齊王廣。

    濰水,源出青州府莒州。

    且,音沮) 追霸王,至烏江,奇謀妙算。

    (初,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至是楚與漢約,中分天下。

    羽解而東歸,漢王追羽至固陵。

    韓信彭越皆引兵來。

    羽至垓下,兵少良盡,信等以軍乘之,圍羽數重。

    羽夜乘駿馬,從八百餘騎潰圍南出。

    馳至陰陵,迷失道,田父绐曰左,乃陷大澤中,漢追及之。

    至東城,止有二十八騎,羽謂其騎曰:吾起兵八歲,身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今卒困于此,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于是欲東渡烏江,亭長舣船待曰:江東雖小,亦足王也。

    羽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乃自刎而死,楚地遂定。

    固陵,今光州固始縣。

    垓,堤名,在鳳陽府虹縣西。

    陰陵,今無為州。

    東城在濠州。

    烏江,浦名,在和州東四裡。

    西楚,孟康曰:舊名江陵為南楚、吳為東楚、彭城為西楚。

    垓,音該。

    ) 趕田橫,歸海島,許大功勳。

    (初,信破齊,擄齊王廣。

    田橫後自立為齊王,聞項羽已滅,橫懼誅,與其徒五百餘人入居海島中。

    後漢召橫,橫與二客乘傳降漢,未至三十裡,自刎。

    橫既葬,二客亦自刎,島中五百餘人亦自殺。

    海島在萊州府即墨縣西北。

    ) 扶助起,漢高皇,獨稱赤帝。

    (天下既定,漢王始即帝位,是為太祖高皇帝。

    初,帝嘗被酒,夜經澤中。

    有大蛇當徑,帝拔劍斬蛇。

    有老妪夜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赤帝子斬之。

    秦居西,屬金,金色白,故曰白帝子。

    劉,堯後,堯火德,故稱赤帝子。

    澤中在徐州豐縣西,今名斬蛇溝。

    ▼璜按升庵稱韓元帥使機謀、逞手段、席卷生擒、四海馳名、奇謀妙算、許大功勳等語,皆盛贊韓信之功之大也。

    又雲扶助漢高、獨稱赤帝,蓋因項羽曾使武涉說信,欲與連和,三分天下,信謝之曰:漢王授我上将軍印,言聽計用。

    夫人親信我,我倍之不祥。

    雖死不易。

    武涉去,蒯徹知天下權在信,乃說之曰:今兩主之命,懸于足下,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

    信曰:漢王遇我厚,吾豈可以鄉利而倍義乎?徹曰:足下必漢王之不危己,亦誤矣。

    野獸盡而獵狗烹,願足下深慮之。

    信不忍倍漢,又自以功多,漢終不奪我,信遂謝徹。

    此升庵扶助獨稱四字,不特贊信功,且原信心而深有憾于三族之夷也。

    蒯徹,字通,涿郡人。

    ) 仗三傑,鋤暴楚,嫚語分羹。

    (帝西都洛陽,置酒南宮,問諸将曰:吾所以有天下,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王陵等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項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帝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運籌帏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饷、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也。

    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也。

    初,帝為漢王,将兵伐楚,入彭城,為羽所破,與數十騎遁去,太公呂後為楚軍所獲。

    羽置軍中為質,後楚漢俱軍廣武,羽為高俎,置太公其上,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王曰:吾與若俱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羽怒,欲殺之,項伯曰:為天下者不顧家,殺之何益,祇益禍耳。

    得免。

    彭城,今徐州。

    廣武,城名,在開封府河陰縣北。

    史載高祖父曰太公,母曰媪,皇甫谧曰:太公名執嘉,又名煓;媪姓王。

    索隐曰:母溫氏,打得班固泗上亭長古石碑可據) 印銷鑄,霎時間,轉環借箸。

    (初,楚數敗漢,漢王與郦食其謀撓楚權,食其曰:秦伐諸侯,滅其社稷,大王誠能立六國後,其君臣百姓必皆戴德慕義,楚必斂袵而朝。

    王曰:善。

    趣刻印,欲行,張良來谒。

    王方食,具以告良,良曰:臣請借前箸,為大王籌之。

    天下遊士,離親戚,棄墳墓,從大王遊者,徒欲望咫尺之地。

    今複立六國後,遊士各歸事其主,大王誰與助天下乎?王辍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乃公事。

    令趣銷印。

    郦音曆,食音異,其音基。

    ) 斬丁公,赦季布,賞罰分明。

    (初,楚人季布,為項羽将,數窘辱帝,帝以千金購布,匿者罪三族。

    布乃髡鉗為奴,自鬻于魯朱家。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買置田舍,身之洛陽見滕公曰:季布何罪,臣各為其主,且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廣也?膝公言于帝,乃赦布,召拜郎中。

    朱家遂不複見之。

    布母弟丁公,亦為羽将,逐窘帝于彭城西。

    短兵相接,帝急顧曰:兩賢豈相戹哉。

    丁公乃還。

    至是來谒,帝以狥軍中曰:丁公為臣不忠,使項氏失天下。

    遂斬之,曰:使後世為人臣無效丁公也。

    丁公,名固,薛人。

    戹音阨。

    ) 太疑心,老相國,自污田宅。

    (陳豨初反,帝往擊之,呂後與蕭何以計誅韓信。

    上聞,使使拜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

    人皆賀,召平獨吊,曰: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石矢之難,而益封君置衛,非以寵君也。

    以今者淮陰新反,有疑君心,願君讓封勿受,悉以家财佐軍。

    何從之,上說。

    其秋黥布反,帝自将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客又說何曰:君滅族不久矣。

    君入關中,得民心十餘年,上所為數問君,畏君傾動關中。

    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贳貨以自污,上心必安。

    何從之。

    帝還,百姓遮道訴相國,帝大悅。

    豨,音僖。

    ) 因乘勝,擊冒頓,幾困平城。

    (帝封韓王孫信為韓王,都馬邑。

    匈奴寇邊,信以馬邑降,帝自将擊信,破其軍。

    信亡走匈奴,帝聞冒頓居代谷,使人觇之。

    冒頓匿其壯士肥馬,使者皆言可擊,複使劉敬往,敬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矜誇。

    今臣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為不可擊。

    帝怒,以敬妄言沮軍,械系敬廣武。

    帝先至平城,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帝于白登。

    十日,帝用陳平計,使畫工圖美女,間遣人說單于妻阏氏雲:漢有美女,欲獻之。

    阏氏畏奪己寵,謂單于曰:漢天子亦有神靈,得其土地,非能有。

    于是單于開其一角,得突出。

    帝至廣武,赦敬,封為建信侯。

    一書雲:漢高祖平城之圍,其城一面,即冒頓妻阏氏,兵強于三面。

    陳平訪知阏氏妬忌,造木偶人,運機關舞埤間,阏氏望見謂是生人,慮下城,冒頓必納之,遂退兵,乃得出。

    此傀儡之始也。

    匈奴單于頭曼有太子曰冒頓,自立為單于。

    馬邑,縣名,屬大同府。

    代谷,今大同府蔚州。

    廣武故城,在太原府代州。

    平城,在大同府東。

    白登,山名,上有台,在大同府城東。

    阏氏,音煙支,匈奴皇後号。

    按韓王名信都,今史止雲封信為韓王,而遺去都字,使其名姓全同淮陰。

    前輩謂史公疎漏,此也。

    冒頓音默特。

    ) 用陳平,出奇計,僞遊雲夢。

    (初,帝破楚,更立齊王韓信為楚王,人有告信反者。

    帝問陳平,平曰:古者天子巡狩,會諸侯,陛下苐出僞遊雲夢,會諸侯于陳。

    陳,楚之西界,信必迎谒,谒而擒之,特一力士事耳。

    帝乃告諸侯會陳,南遊雲夢。

    帝及至陳,信谒帝,帝令武士縛信。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帝曰:人告公反。

    遂械系信以歸。

    至洛陽,赦信,封淮陰侯。

    平佐帝凡六出奇計:請捐金、行反間,一也。

    以惡草具進楚使,二也。

    夜出女子二千人,解荥陽圍,三也。

    蹑足請封齊王信,四也。

    請僞遊雲夢,五也。

    解白登之圍,六也。

    雲夢,澤名,在湖廣安陸府南。

    陳平,字孺子,封曲逆侯,谥曰獻,陽武戶牖鄉人。

    曲逆,今保定府完縣) 信呂後,誅大将,葅醢功臣。

    (帝以陽夏侯陳豨為代相國,監趙代邊兵,豨遂反,帝自擊之。

    韓信稱病,不從擊豨,其舍人得罪于信,信欲殺之,其弟上變,告信陰與豨通謀。

    呂後與蕭何謀,詐言豨已敗死,绐信入賀,信入,後使武士縛信,斬之,遂滅三族。

    帝初擊豨,征兵于梁,梁王彭越稱病,帝怒,讓之,其将扈輙勸王反,王不聽。

    梁太仆得罪走漢,告越輙謀反,帝使使掩王,囚之洛陽。

    有司治反形已具,赦為庶人,傳處蜀。

    至鄭,呂後從長安來,王涕泣自言無罪。

    後與俱至洛陽,白帝曰: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誅之。

    遂滅三族,枭越首洛陽,醢其肉,以賜諸侯。

    淮南王英布聞信越被誅,大懼,亦反。

    帝自将擊敗之,布走江南,長沙王臣使人誘與走越,殺之。

    淮南故城,在廬州府舒城縣東南。

    ▼璜按高帝追羽至固陵,與信越期會擊羽,信越不至,帝大敗退守。

    張良說帝捐關以東棄之二人,信越始引兵來。

    是時帝猜忌之心已生矣。

    觀其項羽方擒,即馳入信壁奪其軍,帝急于制信可知。

    呂後私審食其,帝知之而不能制,後亟欲竊柄,惟信越是憚,故乘猜忌之素心,肆葅醢之慘毒,而帝直信之而不以為非。

    使信越與布三人而在,後其敢王諸呂乎?逮帝自将擊布,緻中流矢,遂以病亡。

    後與食其謀盡族諸将,故不發喪,使非郦商連兵還鄉之言,則鋤劉王呂,不待七年垂拱後矣。

    然則後之醢信越,由于帝之忌功臣也。

    忌功臣,所以信呂後也;信呂後,适以滅劉宗也。

    然韓信雖雲族滅,考外史,當信誅時,有客匿其三歲兒,知蕭何與信善,謀于何,作書與南粵趙佗,佗養為子,封之海濱,姓韋,韓之半也。

    今其族有酇侯所遺書,受封所賜诏,勒之鼎器。

    呂後名雉,字娥姁。

    淮陰舍人名樂說,告信欲詐赦諸官徒,襲呂後太子。

    信誅,樂說封侯。

    英布臣名贲赫,告布亦封侯) 未央宮,萬歲呼,賈陳新語。

    (未央宮,帝命蕭何所治。

    帝見其壯麗,怒曰:天下匈匈數歲,成敗未可知,何治宮室過度也?何曰: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

    上悅。

    陸賈時為帝稱說詩書,帝罵曰: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賈曰:馬上得之,甯可馬上治之乎?帝曰:試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敗之國。

    陸生乃祖述存亡之征,凡着十二篇,每奏一篇,帝未嘗不稱善。

    左右呼萬歲,号其書曰新語。

    未央宮在西安府西北一十四裡,内有東阙北阙前殿武庫,遺址尚存。

    ) 商雒間,四老出,黃绮功成。

    (呂後生太子盈,戚姬有寵,生趙王如意。

    帝以太子仁弱,如意類己,欲廢太子而立如意。

    呂後使呂澤劫張良畫計,良曰:此難以口舌争也,顧上所不能緻者四人,曰東園公、绮裡季、夏黃公、甪裡先生,宜請來,令上見之,固一助也。

    呂後使太子為書,卑辭安車,迎此四人。

    四人至,會宴置酒,太子侍,四老從。

    年皆八十餘,須眉皓白,衣冠甚偉。

    帝怪問之,四人各言姓名,帝驚曰:吾求公數歲,公逃避我,今何自從吾兒遊乎?四老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辱。

    今聞太子仁孝恭敬,天下莫不延頸,故臣等來。

    帝曰:煩公辛卒調護太子。

    太子竟不易,皆留侯招此四人之力也。

    四皓隐于商洛山中,故謂之商山叫皓。

    東園公,姓袁名秉,又一書雲姓唐名宣明。

    绮裡季,姓朱名晖,字文季。

    夏黃公,姓翟名廓,又一書雲姓翟名廣,字少通。

    甪裡先生,姓周名術,字符道。

    綱目以绮裡季夏一人,黃公一人,蓋杜甫詩有黃绮終辭漢之句,以黃為氏也。

    甪,音六) 大風歌,思故鄉,欷歔悲慨。

    (帝擊誅英布,還過沛,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諸母子弟佐酒,道舊故,為笑樂。

    酒酣,帝擊築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内兮思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于是起舞,慷慨傷懷,泣下數行,謂沛父兄曰:吾雖都關中,千秋萬歲後,吾魂魄猶思沛。

    共以沛為湯沐邑,複其民,世世無有所與) 鴻鹄飛,羽翼成,愛子傷心。

    (四皓侍太子宴出,帝召戚夫人,指視之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者輔之,羽翼已成,難動搖矣。

    戚夫人泣。

    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

    歌曰:鴻鹄高飛,一舉千裡,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歌數阕,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罷酒。

    ) 皇帝貴,都長安,叔孫婁敬。

    (叔孫通說帝起朝儀,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帝從之。

    通遂征魯諸生,及帝左右,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綿蕞野外習之。

    月餘,帝觀之曰:吾能為此。

    令羣臣肄習。

    長樂宮成,諸侯羣臣皆朝賀,莫不振恐肅敬。

    禮畢,置法酒,諸侍坐者,無敢喧嘩失禮。

    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拜通為太常。

    齊人婁敬,戍隴西,過洛陽,求見上曰:洛邑天下之中,有德易以王,無德易以亡。

    秦地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衆可具,此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

    帝即日車駕西都長安,拜敬郎中,賜姓劉氏。

    綿蕞,置設綿索為習肄處,蕞謂以茅剪樹地為蕞,位尊卑之次。

    蕞乃蕝之俗寫,音最) 去賓天,付社稷,平勃王陵。

    (上擊布時,為流矢所中,歸疾甚。

    呂後問曰:陛下百歲後,蕭相國死,誰令代之?曰:曹參。

    問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陳平可以助之。

    平智有餘,然難獨任,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

    呂後複問其次,曰:此後亦非乃所知也。

    遂崩,在王位四年,即帝位八年,壽五十三,葬長陵。

    周勃封绛侯,王陵安國侯) 廿一史彈詞注卷之三 第三段下 漢惠帝,相曹參,七年垂拱。

    (惠帝名盈,高帝太子。

    相國蕭何卒,帝以曹參為相國,參舉事無所變更,一遵何約束,日夜飲醇酒。

    參子窋,為中大夫,帝怪參不治事,使窋私問之,參怒,笞窋,曰:天下事,非若所當言也。

    至朝時,帝讓參,參曰: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帝?帝曰:朕安敢望先帝。

    臣孰與蕭何賢?帝曰:君似不及也。

    參曰: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帝曰:善。

    參相三年,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較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

    載其清淨,民以甯一。

    帝在位止七年。

    谥法:柔質慈民曰惠。

    窋音竹。

    曹參封平陽侯,谥曰懿。

    ) 恰升平,遭母後,柔軟寬仁。

    (班固曰:孝惠可謂寬仁之主,遭呂太後,虧損至德。

    顧氏曰:惠帝仁柔之資,童年嗣統,一以清淨為治。

    是時呂後召帝觀人彘,遂病,歲餘不起,使人請于太後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後子,終不能治天下。

    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

    軟即俗軟字) 投鸩酒,暗傷殘,趙王如意。

    (呂後最怨戚夫人與子趙王如意,乃囚戚夫人而召趙王,使者三反,趙相周昌不奉诏。

    太後怒,複召趙王來,帝自迎入宮,挾與起居飲食,太後欲殺之不得間。

    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早起,太後使人持鸩飲之。

    ) 逞淫刑,人彘了,戚氏夫人。

    (呂後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輝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号曰人彘。

    召帝觀之,帝問知為戚夫人,大哭,遂病) 雌太歲,自臨朝,鋤劉王呂。

    (惠帝無子。

    初,呂後命張皇後取他人子養之而殺其母,以為太子。

    至是惠帝崩,太子即位,太後臨朝稱制。

    女主當陽,故謂雌太歲。

    綱目以少帝非孝惠子,于歲首注高皇後呂氏元年,以其無統也。

    太後欲立諸呂為王,王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陳平周勃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後稱制,王諸呂,無所不可。

    陵退讓平勃,平勃曰: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劉氏後,君亦不如臣。

    呂後乃立呂台為呂王,台弟産為梁王,後兄子祿為趙王。

    先,太後酖殺趙王如意,徙淮陽王友為趙王,複又幽殺趙王友,徙梁王恢為趙王。

    又酖殺恢愛姬,恢自殺,廢其嗣。

    燕王建卒,太後殺其子,國除。

    後昭帝诏曰:諸呂陰謀大逆,劉氏不絕如發。

    朱虛侯章侍宴,為畊田歌曰:深耕溉種,立苗欲稀。

    非其種者,鋤而去之。

    ) 賴北軍,齊左袒,撥轉人心。

    (太後病甚,令呂祿為上将軍,居北軍,産居南軍,戒曰:我崩,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毋為人所制。

    後崩,諸呂欲為亂,朱虛侯章以祿女為妻,知其謀,告其兄齊王襄,遂發兵陳諸呂罪。

    産等遣灌嬰擊之,嬰與齊連和,欲待諸呂變,共誅之。

    時太尉周勃不得主兵,郦商老病,子寄與祿善,平勃使人劫商,令寄绐祿歸将印,以兵屬太尉,與大臣盟而之國。

    祿猶豫未決,會有以灌嬰與齊合告産,且趣産入宮。

    平陽侯曹窋聞之,馳告平勃,勃欲入北軍不得,乃令襄平侯紀通持節矯内太尉,複令寄說呂祿曰:帝使太尉守北軍,急歸印。

    不然,禍且起。

    祿遂解印授勃,勃入軍門,令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

    軍中皆左袒。

    産不知祿已去北軍,乃入未央宮欲為亂,勃與章逐産殺之,因悉捕諸呂斬之,遣章告齊王罷兵。

    嬰亦罷歸。

    昔人頗有以绛侯右袒之令為夫計者。

    按儀禮:凡事無問吉兇皆左袒,惟受刑則袒右。

    故觐禮雲右肉袒,注雲:刑宜施于右是也。

    以是知勃蓋以為呂氏則有刑,故以右袒令之耳。

    朱虛,漢縣名,故城在青州府臨煦縣東。

    平陽,府名,屬山西。

    郦商封曲周侯) 漢文帝,德化民,受言止辇。

    (文帝名恒,高帝中子,薄姬所生。

    初封代王,惠帝無嗣,大臣迎而立之。

    帝恭儉仁慈,專務以德化民。

    每朝郎從官上書疏,必止辇受其言,未嘗不稱善。

    谥法:慈惠愛人曰文。

    ) 禦匈奴,軍細柳,按辔徐行。

    (匈奴寇上郡雲中,帝以将軍周亞夫次細柳,劉禮次霸上,徐厲次棘門以備之。

    帝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

    已而之細柳軍,軍士披甲,銳兵彀弩,帝先驅不得入,曰:天子且至軍門。

    都尉曰:軍中聞将軍令,不聞天子诏。

    帝至又不得入,帝使使持節诏将軍:吾欲入勞軍。

    亞夫乃傳言開壁門,門士請車騎曰:将軍約,軍中不得馳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