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癸未歲至甲申歲(萬曆十一年至十二年)

關燈
翰巴圖魯之妹。

    往結婚。

    巴斯翰巴圖魯曰。

    爾雖甯古塔貝勒。

    但家貧。

    吾妹不妻汝。

    阿哈納曰。

    爾不從。

    吾不已也。

    截發留之而還。

    後巴斯翰巴圖魯。

    以妹妻董鄂部主克轍巴顔之子額爾機瓦爾喀。

    額爾機瓦爾喀自妻家薩克達之地、回至阿布達裡嶺。

    被托漠河部長額吐阿祿部下九賊截殺之。

    九賊中、亦有名阿哈納者。

    賊呼其名。

    聞者傳語克轍巴顔。

    於是克轍巴顔曰。

    往者甯古塔阿哈納渥濟格欲聘之女。

    吾子娶之。

    想因此見殺於甯古塔貝勒也。

    時哈達萬汗聞之。

    使人告克轍巴顔曰。

    汝子非甯古塔人所殺。

    乃額吐阿祿部下九賊殺之。

    我擒以與爾。

    複爾仇。

    爾歸附我。

    克轍巴顔曰。

    吾子被殺。

    奈何又欲降我。

    此必甯古塔人、以額吐阿祿地遠。

    故為飾詞以委謝耳。

    吾等乃比隣兄弟。

    若直在甯古塔人。

    可令饋哈達金帛。

    執九賊與我面質。

    九賊詞服。

    果非甯古塔人所殺。

    則所饋哈達金帛。

    吾倍償之。

    時有索長阿家人額克秦聞之。

    告其主。

    索長阿密遣人绐克轍巴顔曰。

    爾子。

    乃我部下額爾奔格、與額克青格所殺。

    我部下人。

    我當殺之。

    爾以金帛與我。

    克轍巴顔曰。

    哈達萬汗、既稱額吐阿祿部下九賊所殺。

    爾又雲爾部人所殺。

    皆爾甯古塔人欺我也。

    遂為仇怨。

    引兵攻掠甯古塔貝勒所屬東南二路。

    甯古塔貝勒幾不能支。

    相與謀曰。

    我等皆一祖所生。

    分居十二處。

    勢渙散、難相聲援。

    當聚族而居。

    既定議。

    索長阿子吳泰。

    又敗其議曰。

    一處何可居也。

    将不為孳息畜産地乎。

    今不必聚居。

    借兵於哈達萬汗便。

    哈達萬汗、吳泰婦翁也。

    於是借兵攻董鄂部。

    二次獲其數寨。

    初未借兵之先。

    甯古塔貝勒、與哈達萬汗。

    互為婚媾。

    自借兵後。

    甯古塔貝勒稍示弱焉。

     顯祖嫡妃喜塔喇氏、乃阿古都督女。

    是為宣皇後。

    生子三。

    長即上也。

    稱為聰睿貝勒。

    宣皇後孕十三月乃生。

    歲己未。

    是為明嘉靖三十八年也。

    次名舒爾哈齊。

    号達爾漢巴圖魯。

    次名雅爾哈齊。

    繼娶納喇氏。

    用哈達萬汗所養族女。

    生子一。

    名巴雅喇、号卓禮克圖。

    庶妃生子一。

    名穆爾哈齊、号青巴圖魯。

    先是望氣者言。

    滿洲将有聖人出。

    戡定衆亂。

    統一諸國而履帝位。

    及上生。

    龍顔鳳目。

    偉軀大耳。

    天表玉立。

    聲若洪鐘。

    儀度威重。

    舉止非常。

    英勇蓋世。

    騎射轶倫。

    雄謀大略。

    用兵如神。

    而又至誠禦物。

    剛果能斷。

    任賢不貳。

    去邪不疑。

    凡所睹記。

    一經耳目。

    終身不忘。

    衆稱為英明主雲。

     上十歲時。

    宣皇後崩。

    繼妃納喇氏、撫育寡恩。

    年十九。

    俾分居。

    予産獨薄。

    後顯祖知上有才德。

    複厚予之。

    上辭不受。

    時諸國紛亂。

    滿洲國之蘇克蘇浒河部、渾河部、王甲部、董鄂部、哲陳部。

    長白山之讷殷部、鴨綠江部。

    東海之渥集部、瓦爾喀部、庫爾喀部。

    扈倫國之烏喇部、哈達部、葉赫部、輝發部。

    群雄蜂起。

    稱王号。

    争為雄長。

    各主其地。

    互相攻戰。

    甚者兄弟自殘。

    強陵弱。

    衆暴寡。

    争奪無已時。

    上恩威并用。

    順者以德服。

    逆者以兵臨始於一旅之師。

    漸削平諸部而統一之。

    繼以尼堪外蘭、構釁於明。

    害我二祖。

    乃奮志複仇。

    伐明以伸大義。

    取遼東廣甯諸地。

    創立弘業。

    天佑人歸。

    混一區宇之基。

    實肇於此。

     癸未年二月 癸未年五月 癸未年六月 癸未年八月 癸未年九月 甲申年正月 甲申年四月 甲申年五月 甲申年六月 甲申年九月 ○癸未年二月 ○癸未。

    春二月。

    甲申朔○先是、蘇克蘇浒河部圖倫城、有尼堪外蘭者。

    陰構明甯遠伯李成梁。

    引兵攻古勒城主阿太章京、及沙濟城主阿亥章京。

    成梁授尼堪外蘭兵符。

    率遼陽廣甯兵二路進。

    成梁圍阿太章京城。

    遼陽副将圍阿亥章京城。

    城中見兵至。

    逃者半。

    被圍者半。

    遼陽副将遂克沙濟城。

    殺阿亥章京。

    複與成梁合兵、攻古勒城。

    阿太章京妻、乃上伯父禮敦巴圖魯之女。

    景祖聞古勒城兵警。

    恐女孫被陷。

    偕顯祖往救。

    既至古勒城。

    見成梁兵方接戰。

    遂令顯祖俟於城外。

    獨入城。

    欲攜女孫歸。

    阿太章京不從。

    顯祖俟良久。

    亦入城探之。

    成梁攻古勒城。

    其城據山依險。

    阿太章京守禦甚堅。

    數親出。

    繞城沖殺。

    成梁兵死者甚衆。

    不能克。

    因責尼堪外蘭起釁敗軍之罪。

    欲縛之。

    尼堪外蘭懼。

    請身往招撫。

    即至城大呼。

    绐之曰。

    大兵既來。

    豈遂舍汝而去。

    爾等危在旦夕。

    主将有命。

    凡士卒能殺阿太來降者。

    即令為此城之主。

    城中人信其言。

    遂殺阿太以降。

    成梁誘城内人出。

    男婦老弱盡屠之。

    尼堪外蘭複構明兵。

    并害景祖顯祖。

    上聞之大恸。

    勃然震怒。

    往诘明邊吏曰。

    我祖父何故被害。

    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雠也。

    汝何辭。

    明遣使謝曰。

    非有意也。

    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