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無核實之政也日來索饷者紛紛。

    宜早定經制撫鎮道協、以及各路堡。

    應設營馬步兵若幹應支月饷馬乾及将領月廪若幹。

    均應酌立成規。

    至于冗員、如宣府城内有萬全都司。

    有管屯都司。

    又有巡捕都司今宜照大同例改設知府而以徵收屯糧之事。

    歸并于府官則管屯之都司可裁也在城管糧同知。

    加以緝捕一銜則巡捕都司又可裁也。

    保安延慶兩州、鬥大一城既有州官。

    又設守備似宜裁去守備。

    而以城守之務、專責正印官料理。

    若永甯縣、距柳溝止二十裡。

    而有兩參将。

    尤屬濫冗。

    似宜裁去永甯之參将。

    專其責于縣官東路一隅。

    設總鎮又設兩協其間宜留宜汰。

    尤宜急議。

    懷來一城内有道有廳。

    又有參将。

    守備亦屬贅疣。

    似宜裁去參将而留守備以司城守若援營之兵有名無實。

    不如簡其精壯者付之守備。

    而以道廳為之提挈。

    兵馬既減。

    錢糧出納有數。

    其舊設同知通判多員。

    亦宜量加裁減歸并下所司議行。

      ○令河南道禦史曹溶提督順天學政。

      ○己卯吏科給事中向玉斬啟言土寇未平。

    皆因向來地方官、不能綏輯解散。

    緻煩今日撲巢□刀。

    此後當慎擇守令。

    俾其弭盜安民。

    且官多俸薄。

    原非舊制。

    宜汰冗員以省擾。

    增常祿以養廉。

    至府升轉铨除。

    具有往例。

    須詳核履曆。

    杜絕幸端。

    下所司議。

      ○庚辰。

    上賜攝政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等、蟒緞有差。

      ○順天巡撫宋權獻治平三策。

    一請議崇祯廟号、以彰我朝厚德。

    一禁革加派弊政、以蘇民生。

    一廣羅賢才、以佐上理。

    并薦故明薊遼總督王永吉。

    井陉道今授監軍道方大猷。

    薊州道楊毓楫南京禮部尚書朱繼祚、戶部侍郎葉廷桂、俱堪擢用。

    于是攝政和碩睿親王、谕廷臣各舉所知。

      ○天津總督駱養性啟薦故明戶部侍郎黨崇雅、兵部侍郎李化熙、通政使王公弼品望素着。

    乞賜徵用從之。

      ○壬午。

    上以底定燕京。

    殄滅流寇。

    遣官賜諸王、貝勒、貝子、公、及将士牛羊有差。

      ○攝政和碩睿親王以書招故明總兵陳洪範。

      ○平定山西固山額真葉臣啟報饒陽一路土賊。

    悉已平定。

      ○修政曆法西洋人湯若望啟言、臣于明崇祯二年來京魯用西洋新法厘正舊曆制有測量日月星晷定時考驗諸器盡進内廷用以推測。

    屢屢密合。

    近聞諸器、盡遭賊毀臣拟另制進呈。

    今先将本年八月初一日日食、照西洋新法。

    推步京師所見日食限分杪。

    并起複方位圖象。

    與各省所見日食多寡先後不同諸數。

    開列呈覽。

    乞敕該部屆期公同測驗。

    攝政和碩睿親王谕舊曆歲久差訛。

    西洋新法屢屢密合。

    知道了。

    此本内日食分杪時刻、起複方位、并直省見食有多寡先後不同、具見推算詳審。

    俟先期二日來說。

    以便遣官公同測驗。

    其窺測諸器、速造進覽。

      ○癸未。

    鎮國公固山額真艾度禮于誓期前日、私言二王迫脅盟誓。

    我但面從心實不服主上幼沖。

    我意不悅。

    今雖竭力從事、其誰知之二王擅政之處亦不合我意。

    每年發誓予心實難相從天地神明。

    其鑒察之。

    遂書其詞于誓期之晨焚之。

    有穆成格、卓佛和欲發其事令醫者占何時可首。

    因具道始末醫者以告艾度禮子海達禮。

    艾度禮遂自首于攝政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

    事下法司鞫問得實。

    艾度禮及妻、并其子海達禮及醫者并棄市。

    家産及所屬人口、俱交與和碩鄭親王。

      ○攝政和碩睿親王遣大學士馮铨、祭故明太祖及諸帝。

    文曰。

    茲者流寇李自成、颠覆明室。

    國祚已終。

    予驅除逆寇。

    定鼎燕都。

    惟明乘一代之運以有天下。

    曆數轉移、如四時遞禅非獨有明為然乃天地之定數也。

    至于宗廟之主、遷置别所。

    自古以來厥有成例。

    第念曾為一代天下主。

    罔宜輕亵。

    茲以移置之故、遣官祀告、遷于别所。

      ○禁軍民侵擾聖賢祠廟。

      ○甲申。

    以故明太祖神牌、入曆代帝王廟。

      ○乙酉未刻至申刻。

    日生左右珥。

    青黃色。

    良久漸散。

      ○革牛錄章京李都、黃得功王奎職以擅于昌平州牧放駝馬故也。

      ○牛錄章京郭紀元、坐強奸民婦、棄市。

      ○錦衣衛百戶危列宿啟言、臣招撫至天津地方。

    咨訪流寓。

    及在籍官員、黨崇雅、張端、高爾俨、戴明說等、四十三員。

    招回逃海難民一萬七千餘名。

    攝政和碩睿親王谕、此天津等處流寓及在籍各官、着吏部詳察履曆。

    确核才品其堪用者、作速催來。

    即與起用。

    仍行文各撫按。

    凡境内隐迹賢良逐一啟薦、以憑徵擢但不許以貪官酷吏、及赀郎雜流、朦胧充數。

    其招回難民着地方官安插撫輯。

    毋緻失所。

      ○平定山東固山額真覺羅巴哈納、石廷柱等、啟報霸州滄州德州、臨清、先後俱下各城無官者已酌量委署。

      ○令内外各衙門印信、俱并鑄滿漢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