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三級跳

關燈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秦天貴仕途生涯中官運亨通的年代。

    因為原九州地區一市九縣行政體制改革,地市合并實行市管縣的體制,原九州市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

    秦天貴以其在蒼山縣由縣長到縣委書記任職八年的矚目業績,再加上全日制大本學曆又是惟一的一名三十五歲以下年輕幹部的雙重優勢,昂首闊步地進入了新一屆市政府班子,在九州市第四屆人代會上被選為副市長。

    兩年後又在市黨代會上被選為市委常委,緊接着實行幹部交流,原常務副市長調出,秦天貴接任常務副市長。

    在現行體制下,就官場上左右局勢的分量來說,從副市長到常務副市長應該說是很重要的一步,因為一邊是進了市委常委的決策圈,重大事項既有發言權也有表決權;另一邊是在政府這邊一般都是分工主管人、财、物這些有實際運作能力的實力部門,或者說是硬實力的肥缺部門,這就如虎添翼了。

    與那些主管宣傳、文化等意識形态的軟實力部門相比,同樣級别的一個副市級官位其含金量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然而在秦天貴來說卻頗不以為然,在一幫鐵杆部下為他舉行祝賀榮升的宴會上頗為謙虛地說:“沒有什麼值得太高興的,算不上什麼榮升,原地擰了擰腳後跟,頂多隻能算一小步。

    感謝弟兄們擡愛了。

    ” 這話的意思鐵杆們自然都心領神會,他們的頂頭上司還有夢寐以求的一大步呢!因為誰的心裡都很清楚,常務副市長雖然在政府這邊排老二,但畢竟頭上還隔着老大這一層。

    正職和副職相比就好像舊社會一夫多妻的原配夫人和姨太太的關系一樣,老大管事不管事畢竟名分在那擺着哩嘛!秦天貴在蒼山縣是多年天字第一号的老大,又是那種獨斷專行強勢鐵腕型硬碰硬的官,能提上來捺住性子當副職仍然是為了向正職攀升。

    如果沒有這個前景,肯定是甯在小國為王不在大國封侯的。

    然而眼下九州市新一屆官場的形勢也很明朗,市委書記是多年的省委常委,無論資曆、能力、人脈關系都已具備,已在擇機而上行。

    市政府這邊蔣守正市長又是四平八穩的太平官,對秦天貴又采用的是讓權享利各得其所的權力資源共享策略:你能幹我就放手讓你去幹,隻要幹成了大家的名利就全有了。

    但是擺在明面上到大會上去公開講給大家聽的官場經卻是:“團結出政績,團結出效益,團結出幹部;互相捧台都上台,互相拆台都下台!” 多麼天衣無縫的理論呀!我們的老祖宗發明的方塊漢字妙不可言的玄機就是如何去巧妙地排列組合。

    團結有團結的理論,鬥争有鬥争的哲學,千古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有棱有角的漢字任人碼,就看你會碼不會碼。

    碼出門道來就是高明的政治家。

     蔣守正市長無為而治的為政要略還是獲得了圓滿成功,九州市曆年考核都是合格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