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美麗炸彈
關燈
小
中
大
可以說任職蒼山縣委書記的五年,是秦天貴仕途生涯中的輝煌一筆。
在三年縣長搞活農村經濟體制經驗的基礎上,又大膽引“包”字進城,把縣屬的水泥廠、采石廠、選礦廠、化肥廠、煤礦等十多家苟延殘喘着的地方國營和集體企業,通過競争承包起死回生了。
他沒有滿足于僅僅是摘掉貧困縣不吃救濟糧的帽子,而是進一步通過解放思想來凝聚合力,因地制宜提出了惠農固本,招商活縣,城建立縣,工業強縣,科技興縣的五大強縣富民的經濟戰略,成了蒼山縣好幾屆領導奉行不渝的基本縣策。
從而也成為在幾年以後九州地市合并帶來的機遇中,秦天貴能夠成功向上挺進成為市級領導的政績籌碼。
由于大膽放開了民營經濟這個民間資本活力強勁的生産要素市場,資源豐富的蒼山縣個體投資辦礦蜂擁而上,再有招商引資湧進的境外資金推波助瀾,蒼山縣的經濟實打實地火爆了起來。
這讓一縣之主的秦天貴書記無論是上省市彙報工作,還是到電視上和老百姓見面,都是洋洋灑灑振振有詞,底氣十足。
中央和省市的多家新聞媒體也經常來蒼山縣采訪報道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變化,縣委書記秦天貴的影像經常出現在新聞媒體上,不僅有聲有影,還有連篇累版歌功頌德的大塊文章。
人氣指數與日俱增。
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在書記秦天貴大膽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謀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指導思想的帶動下,形成了實幹強縣的熱潮。
蒼山縣的綜合經濟實力快速提升,很快便又在九州一市九縣的排頭兵中一躍而上,跻身北甯省縣(市)域經濟十強縣的行列。
這就無形中讓秦天貴縣委書記的紗帽翅更見分量,無論對上對下均是一言九鼎。
在蒼山縣隻要是秦天貴書記認準了的事,無論是提拔幹部還是謀劃建設項目,幾乎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這個俗世紅塵的功利世界,利益鮮花和贊美詞永遠是向着權力的中心蜂擁而去的。
應該說這是社會發展中的常态,誰也無法改變這水流千遭歸大海的趨勢。
秦天貴的家雖然遠在北甯省城,逢年過節仍有許多人不辭辛苦專程送上厚禮。
雖然絕大多數的時間秦書記都不在家,送禮者也樂此不疲。
秦天貴曾對趕廟會敬神一樣的送禮者傷透了腦筋,苦于沒有好的法子令行禁止。
然而送禮者的隊伍中也七彩雜陳,各懷念想,沒有一個想的是共産黨的規矩是不允許送禮的。
八十年代的送禮起初僅僅是送一些名煙名酒高檔茶或過節用品什麼的,秦天貴回了家時聽夫人晉俊花念叨一遍哪個部門什麼長或主任來過,并沒有太拿這些消費品去當一回事。
但是年複一年這些禮品的數量就多得沒地方擱了,除了再送親友以外,好多煙茶過期都浪費了。
九州市到蒼山縣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他屬下管着六十多個部局委辦,二十多個鄉鎮和六個城區街道辦事處,副科級以上幹部上千名。
不用說全部,就是三分之一的幹部過年過節到他家裡去看望一次,光燒汽油就是一項不小的浪費。
作為縣委書記又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在節後查着幹部的花名冊去退禮,夫人和孩子在家也不可能将上門的客人都登記造冊。
所以必須刹住這種公款過節,嚴重違犯黨風廉政建設制度的不正之風。
因為它危害巨大:一是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二是庸俗了幹群關系,三是腐蝕了執政黨的健康機體。
有鑒于此,秦天貴在黨風廉政建設會議上專題開講,開誠布公交心式地和廣大幹部曆數了這種不正之風泛濫造成工作上的尴尬處境,無論是對黨的事業,于國家利益及至幹部個人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并公開聲明,所有的縣領導家裡都不困難,都不存在過節送慰問品的必要,如果确實有特例需要照顧,請向縣委和縣政府提出,組織上負責公開照顧,還可以張榜公布。
最需要照顧的是廣大農村的老黨員、老幹部、軍烈屬、孤寡老人和困難企業職工。
希望各級領導幹部立黨為公,切實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發展經濟和公用事業上,用在照顧困難群衆上。
會後還專門發了紅頭文件,嚴禁借過節之機“串門”送禮,送錢物和各種代金券,并責成縣紀委和監察局在過節前後的一個月中,監控各部局委辦和鄉鎮辦事處的公車用項和司機出車記錄,特别是下午和晚上出車的主管領導和司機,都要出具和認真填寫統一印制的因公出車事由表格。
秦天貴書記倡導并實施的這一舉措深孚衆望,也确實在一段時間内刹住了過節到領導家裡串門送禮的不正之風。
但是不長時間以後,想在仕途上向上移動的,在艱苦工作崗位想往比較舒适待遇又好的行業跳槽的……都知道秦天貴書記的話在蒼山縣是上谕,就變着法給他送起紅包來了。
除了到省市開會和一個月回家一兩次,秦天貴更多的時候都在縣委的大院裡住,送紅包者多數都在晚飯後抓書記看電視,看報的時間裡來的。
向領導陳述自己的所求之後,乘領導不注意就把紅包放在了不很顯眼然而又容易找到的地方。
自然也有當面婉拒的,凡是婉拒不了的第二天上班就打發秘書再套個蒼山縣委印制的大信封給送了回去。
紅包被送了回去,隻要秦天貴不提,當事者一般也不會再提。
因為這官場上的紅包畢竟還是不能擺到桌面上來的。
雖然如此,并不是
在三年縣長搞活農村經濟體制經驗的基礎上,又大膽引“包”字進城,把縣屬的水泥廠、采石廠、選礦廠、化肥廠、煤礦等十多家苟延殘喘着的地方國營和集體企業,通過競争承包起死回生了。
他沒有滿足于僅僅是摘掉貧困縣不吃救濟糧的帽子,而是進一步通過解放思想來凝聚合力,因地制宜提出了惠農固本,招商活縣,城建立縣,工業強縣,科技興縣的五大強縣富民的經濟戰略,成了蒼山縣好幾屆領導奉行不渝的基本縣策。
從而也成為在幾年以後九州地市合并帶來的機遇中,秦天貴能夠成功向上挺進成為市級領導的政績籌碼。
由于大膽放開了民營經濟這個民間資本活力強勁的生産要素市場,資源豐富的蒼山縣個體投資辦礦蜂擁而上,再有招商引資湧進的境外資金推波助瀾,蒼山縣的經濟實打實地火爆了起來。
這讓一縣之主的秦天貴書記無論是上省市彙報工作,還是到電視上和老百姓見面,都是洋洋灑灑振振有詞,底氣十足。
中央和省市的多家新聞媒體也經常來蒼山縣采訪報道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變化,縣委書記秦天貴的影像經常出現在新聞媒體上,不僅有聲有影,還有連篇累版歌功頌德的大塊文章。
人氣指數與日俱增。
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在書記秦天貴大膽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謀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指導思想的帶動下,形成了實幹強縣的熱潮。
蒼山縣的綜合經濟實力快速提升,很快便又在九州一市九縣的排頭兵中一躍而上,跻身北甯省縣(市)域經濟十強縣的行列。
這就無形中讓秦天貴縣委書記的紗帽翅更見分量,無論對上對下均是一言九鼎。
在蒼山縣隻要是秦天貴書記認準了的事,無論是提拔幹部還是謀劃建設項目,幾乎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這個俗世紅塵的功利世界,利益鮮花和贊美詞永遠是向着權力的中心蜂擁而去的。
應該說這是社會發展中的常态,誰也無法改變這水流千遭歸大海的趨勢。
秦天貴的家雖然遠在北甯省城,逢年過節仍有許多人不辭辛苦專程送上厚禮。
雖然絕大多數的時間秦書記都不在家,送禮者也樂此不疲。
秦天貴曾對趕廟會敬神一樣的送禮者傷透了腦筋,苦于沒有好的法子令行禁止。
然而送禮者的隊伍中也七彩雜陳,各懷念想,沒有一個想的是共産黨的規矩是不允許送禮的。
八十年代的送禮起初僅僅是送一些名煙名酒高檔茶或過節用品什麼的,秦天貴回了家時聽夫人晉俊花念叨一遍哪個部門什麼長或主任來過,并沒有太拿這些消費品去當一回事。
但是年複一年這些禮品的數量就多得沒地方擱了,除了再送親友以外,好多煙茶過期都浪費了。
九州市到蒼山縣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他屬下管着六十多個部局委辦,二十多個鄉鎮和六個城區街道辦事處,副科級以上幹部上千名。
不用說全部,就是三分之一的幹部過年過節到他家裡去看望一次,光燒汽油就是一項不小的浪費。
作為縣委書記又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在節後查着幹部的花名冊去退禮,夫人和孩子在家也不可能将上門的客人都登記造冊。
所以必須刹住這種公款過節,嚴重違犯黨風廉政建設制度的不正之風。
因為它危害巨大:一是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二是庸俗了幹群關系,三是腐蝕了執政黨的健康機體。
有鑒于此,秦天貴在黨風廉政建設會議上專題開講,開誠布公交心式地和廣大幹部曆數了這種不正之風泛濫造成工作上的尴尬處境,無論是對黨的事業,于國家利益及至幹部個人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并公開聲明,所有的縣領導家裡都不困難,都不存在過節送慰問品的必要,如果确實有特例需要照顧,請向縣委和縣政府提出,組織上負責公開照顧,還可以張榜公布。
最需要照顧的是廣大農村的老黨員、老幹部、軍烈屬、孤寡老人和困難企業職工。
希望各級領導幹部立黨為公,切實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發展經濟和公用事業上,用在照顧困難群衆上。
會後還專門發了紅頭文件,嚴禁借過節之機“串門”送禮,送錢物和各種代金券,并責成縣紀委和監察局在過節前後的一個月中,監控各部局委辦和鄉鎮辦事處的公車用項和司機出車記錄,特别是下午和晚上出車的主管領導和司機,都要出具和認真填寫統一印制的因公出車事由表格。
秦天貴書記倡導并實施的這一舉措深孚衆望,也确實在一段時間内刹住了過節到領導家裡串門送禮的不正之風。
但是不長時間以後,想在仕途上向上移動的,在艱苦工作崗位想往比較舒适待遇又好的行業跳槽的……都知道秦天貴書記的話在蒼山縣是上谕,就變着法給他送起紅包來了。
除了到省市開會和一個月回家一兩次,秦天貴更多的時候都在縣委的大院裡住,送紅包者多數都在晚飯後抓書記看電視,看報的時間裡來的。
向領導陳述自己的所求之後,乘領導不注意就把紅包放在了不很顯眼然而又容易找到的地方。
自然也有當面婉拒的,凡是婉拒不了的第二天上班就打發秘書再套個蒼山縣委印制的大信封給送了回去。
紅包被送了回去,隻要秦天貴不提,當事者一般也不會再提。
因為這官場上的紅包畢竟還是不能擺到桌面上來的。
雖然如此,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