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作者奉命向主人報告關于英國的情況——歐洲君主之間發生戰争的原因——作者開始解釋英國憲法。

     請讀者注意,以下是我同我的主人多次談話時談話的摘錄,它包括了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們幾次交談的最重要的内容。

    我學習“慧骃”語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主人閣下就常要我更詳細地談一談,以使它聽的更滿意一些。

    我把整個歐洲的情況都對它說了;我談到了貿易和制造業,藝術和科學;我對它提的每一個問題都作了回答,因為這些問題涉及到許多學科,是豐富的談話資料,短時間内很難說完。

    不過我這裡隻想把我們之間就我自己的國家所談的要點記錄下來,我将盡量記得有頭緒一點,但不受時間先後或其他情況的限制,同時我還将嚴守事實。

    令我唯一擔憂的是,我可能很難表達好我主人的論點和看法,因為我能力不夠,而又不得不把它的話譯成我們這粗俗的英語。

     緊跟着我就奉主人閣下的命令,給他講述了奧倫治親王(奧倫治親王威廉[一六五○至一七○二],一六八九至一七○二年任英國國王,資産階級和地主貴族階級的傀儡。

    他在一六八八年政變[所謂“光榮革命”]後即位。

    一六八八至一六九七年,英國、荷蘭等國對法國作戰)領導的革命和對法國所進行的長期戰争;那次戰争是由親王發動的,之後由他的繼承人當今女王(指一七○二至一七一四年在位的英國安女王[一六六五至一七一四]。

    一七○二至一七一四年,英國聯合奧地利、荷蘭、葡萄牙、丹麥對法國和西班牙作戰,這場戰争曆史上稱為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争)重新開戰,基督教世界的列強都參戰了,戰争至今仍在進行之中。

    我根據它的要求算了一下,整個戰争過程中,大約有一百萬隻“野胡”被殺,一百多座城市被毀,三百多艘戰艦被焚毀或擊沉。

     它問我,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交戰,通常是有原因或者有動機的嗎?我回答說,那可怎麼舉例都舉不完,不過我隻能把幾個主要的提一提。

    有時是因為君王們野心勃勃,總認為受他們統治的土地太小了和受它們統治的人民太少了;有時是因為大臣們腐化堕落,唆使自己的主子進行戰争,以此可以壓制或者轉移老百姓對他們腐敗的行政管理的強烈不滿。

    意見不和也曾導緻千百萬人喪生;比如說,到底聖餐中的面包是肉呢,還是肉就是面包?某種漿果(葡萄)汁是血還是酒(指基督教關于使化體[使聖餐面包和酒變成耶稣的肉和血]的辯論)?吹口哨是壞事還是好事(指關于教堂禮拜時是否奏樂的辨論)?那棍子(十字架)是吻它一下好呢,還是最好把它扔進火裡?什麼顔色的上衣最好?是黑的?白的?還是紅的?灰的?是長一點呢還是短一點?瘦一點呢還是肥一點?是髒一點好呢還是幹淨一點好(指關于十字架和教士衣着的辨論)?諸如此類的争論舉不勝舉。

    也沒有什麼戰争能像由意見不和引起的戰争來得那麼兇殘、血腥而持久,尤其是當他們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意見不和時,引起的戰争就更是如此了。

     有時兩位君王為誰該奪取另一位君王的領土而發生争吵,但事實上他倆誰都無權統治那片領地。

    有時一位君王跟另一位君王争吵,是怕那一位君王要來跟他争吵。

    有時發動戰争是因為敵方太強大了,有時則是因為敵方太軟弱。

    有時候是因為鄰國沒有的東西我們有,或者我們沒有的東西他們有,結果雙方打起來,直到兩方中有任何一方被打敗戰争才結束。

    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為饑荒、瘟疫所害,或者國内黨派紛争,局勢率亂,這時發動戰争侵略這個國家就有了十分正當的理由。

    如果我們最緊密的盟國有一座我們唾手可得的城市,或者有一塊領域我們奪過來就可以使我們的疆土圓滿完整,那我們就很有理由同他們打一仗。

    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又貧窮又無知,那麼君王的軍隊一進入這個國家,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将一半的人都處死,剩下的為奴隸,這麼做是為了讓他們開化,放棄那野蠻的生活方式。

    一位君王請求另一位君王幫助他抵禦另國的侵略,那位援助者把侵略者趕走之後,竟自己占下這領土,而把他前來援助的那位君王或殺,或監禁,或流放;這樣的事經常發生,對德高望重的君王來說是多麼的無恥。

    血緣或者婚姻關系也常常是君王之間發生戰争的原因,關系越親,還越容易引起争吵。

    窮國挨餓,富國驕橫,驕橫與饑餓則永不能相容。

    由于這種種原因,士兵這一職業在所有職業最受人尊敬,因為士兵也就是一隻受人雇傭的“野胡”,盡管它的同類從來都沒有冒犯過它,它卻可以将它們無情屠殺,并且殺的越多越好。

     在歐洲還有一種窮得像叫化子一樣的君王,自己無力發動戰争,卻把自己的軍隊出租給富有的國家,出租一個士兵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