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
關燈
小
中
大
來,他們父子母女又在一處,說着閑話,直到夜深。
第二天早晨,英士起得很早。
看了一會子的報,心中覺得不很痛快;芳士又上學去了,家裡甚是寂靜。
英士便出去拜訪朋友,他的幾個朋友都星散了,隻見着兩個:一位是縣裡小學校的教員,一位是做報館裡的訪事,他們見了英士,都不像從前那樣的豪爽,隻客客氣氣的談話,又恭維了英士一番。
英士覺着聽不入耳,便問到他們所做的事業,他們隻歎氣說:“哪裡是什麼事業,不過都是‘飯碗主義’罷了,有什麼建設可言呢?”随後又談到國事,他們更是十分的感慨,便一五一十的将曆年來國中情形都告訴了。
英士聽了,背上如同澆了一盆冷水,便也無話可說,坐了一會,就告辭回來。
回到家裡,朱衡正坐在寫字台邊寫着信。
夫人坐在一邊看書,英士便和母親談話。
一會子朱衡寫完了信,遞給英士說:“你說要到北京去,把我這封信帶去,或者就可以得個位置。
”夫人便跟着說道:“你剛回來,也須休息休息,過兩天再去罷。
”英士答應了,便回到自己卧室,将那信放在皮包裡,憑在窗前,看着樓下園子裡的景物,一面将回國後所得的印象,翻來覆去的思想,心中覺得十分的抑郁。
想到今年春天在美國的時候,有一個機器廠的主人,請他在廠裡作事,薪水很是豐厚,他心中覺得遊移不決;因為他自己新發明了一件機器,已經畫出圖樣來,還沒有從事制造,若是在廠裡作事,正是一個制造的好機會。
但是那時他還沒有畢業,又想畢業以後趕緊回國,不願将曆年所學的替别國效力,因此便極力的推辭。
那廠主還留戀不舍的說:“你回國以後,如不能有什麼好機會,還請到我們這裡來。
”英士姑且答應着,以後也就置之度外了。
這時他想,“如果國内真個沒有什麼可做的,何不仍去美國,一面把那機器制成了,豈不是完了一個心願。
” 忽然又轉念說:“怪不得人說留學生一回了國,便無志了。
我回來才有幾時,社會裡的一切狀況,還沒有細細的觀察,便又起了這去國的念頭。
總是我自己沒有一點毅力,所以不能忍耐,我如再到美國,也叫别人笑話我,不如明日就到北京,看看光景再說罷。
” 這時芳士放學回來,正走到院子裡,擡頭看見哥哥獨自站在窗口出神,便笑道,“哥哥今天沒有出門麼?”英士猛然聽見了,也便笑道,“我早晨出門已經回來了,你今日為何回來得早?”芳士說,“今天是禮拜六,我們照例是放半天學。
哥哥如沒有事,請下來替我講一段英文。
”英士便走下樓去。
第二天的晚車,英士便上北京了,火車風馳電掣的走着,他還嫌慢,恨不得一時就到!無聊時隻憑在窗口,觀看景物。
隻覺過了長江以北,氣候漸漸的冷起來,大風揚塵,驚沙撲面,草木也漸漸的黃起來,人民的口音也漸漸的改變了。
還有兩件事,使英士心中可笑又可憐的,就是北方的鄉民,腦後大半都垂着發辮。
每到火車停的時候,更有那無數的叫化子,向人哀哀求乞,直到開車之後,才漸漸的聽不見他們的悲聲。
英士到了北京,便帶着他父親的信去見某總長,去了兩次,都沒有見着。
去得太早了,他還沒有起床,太晚了又碰着他出門了,到了第三回,才出來接見,英士将那一封信呈上,他看完了先問:“尊大人現在都好麼?我們是好久沒有見面了。
”接着便道:“現在部裡人浮于事,我手裡的名條還有幾百,實在是難以安插。
外人不知道這些苦處,還說我不照顧戚友,真是太難了。
但我與尊大人的交情,不比别人,你既是遠道而來,自然應該極力設法,請稍等兩天,一定有個回信。
” 英士正要同他說自己要想做點實事,不願意得虛職的話,他接着說:“我現在還要上國務院,少陪了。
”便站了起來,英士也隻得起身告辭。
一個禮拜以後,還沒有回信,英士十分着急,又不便去催。
又過了五天,便接到一張委任狀,将他補了技正。
英士想技正這個名目,必是有事可做的,自己甚是喜歡,第二天上午,就去部裡到差。
這時鐘正八點。
英士走進部裡,偌大的衙門,還靜悄悄的,沒有一個辦公的人員,他真是納悶,也隻得在技正室裡坐着,一會兒又站起來,在屋裡走來走去。
過了十點鐘,才陸陸續續的又來了幾個技正,其中還有兩位是英士在美國時候的同學,彼此見面都很喜歡。
未曾相識的,也介紹着都見過了,便坐下談起話來。
英士看表已經十點半,便道:“我不耽擱你們的時候了,你們快辦公事罷!”他們都笑了道:“這便是公事了。
”英士很覺得怪訝,問起來才曉得技正原來是個閑員,無事可做,技正室便是他們的談話室,樂意的時候來畫了到,便在一處閑談,消磨光陰;否則有時不來也不要緊的。
英士道:“難道國家自出薪俸,供養我們這般留學生?”他們歎氣說:“哪裡是我們願意這樣。
無奈衙門裡實在無事可做,有這個位置還算是好的,别的同學也有做差遣員的,職位又低,薪水更薄,那沒有人情的,便都在裁撤之内了。
”英士道: “也是你們願意株守,為何不出去自己做些事業?”他們慘笑說:“不用提了,起先我們幾個人,原是想辦一個工廠。
不但可以振興實業,也可以救濟貧民。
但是辦工廠先要有資本,
第二天早晨,英士起得很早。
看了一會子的報,心中覺得不很痛快;芳士又上學去了,家裡甚是寂靜。
英士便出去拜訪朋友,他的幾個朋友都星散了,隻見着兩個:一位是縣裡小學校的教員,一位是做報館裡的訪事,他們見了英士,都不像從前那樣的豪爽,隻客客氣氣的談話,又恭維了英士一番。
英士覺着聽不入耳,便問到他們所做的事業,他們隻歎氣說:“哪裡是什麼事業,不過都是‘飯碗主義’罷了,有什麼建設可言呢?”随後又談到國事,他們更是十分的感慨,便一五一十的将曆年來國中情形都告訴了。
英士聽了,背上如同澆了一盆冷水,便也無話可說,坐了一會,就告辭回來。
回到家裡,朱衡正坐在寫字台邊寫着信。
夫人坐在一邊看書,英士便和母親談話。
一會子朱衡寫完了信,遞給英士說:“你說要到北京去,把我這封信帶去,或者就可以得個位置。
”夫人便跟着說道:“你剛回來,也須休息休息,過兩天再去罷。
”英士答應了,便回到自己卧室,将那信放在皮包裡,憑在窗前,看着樓下園子裡的景物,一面将回國後所得的印象,翻來覆去的思想,心中覺得十分的抑郁。
想到今年春天在美國的時候,有一個機器廠的主人,請他在廠裡作事,薪水很是豐厚,他心中覺得遊移不決;因為他自己新發明了一件機器,已經畫出圖樣來,還沒有從事制造,若是在廠裡作事,正是一個制造的好機會。
但是那時他還沒有畢業,又想畢業以後趕緊回國,不願将曆年所學的替别國效力,因此便極力的推辭。
那廠主還留戀不舍的說:“你回國以後,如不能有什麼好機會,還請到我們這裡來。
”英士姑且答應着,以後也就置之度外了。
這時他想,“如果國内真個沒有什麼可做的,何不仍去美國,一面把那機器制成了,豈不是完了一個心願。
” 忽然又轉念說:“怪不得人說留學生一回了國,便無志了。
我回來才有幾時,社會裡的一切狀況,還沒有細細的觀察,便又起了這去國的念頭。
總是我自己沒有一點毅力,所以不能忍耐,我如再到美國,也叫别人笑話我,不如明日就到北京,看看光景再說罷。
” 這時芳士放學回來,正走到院子裡,擡頭看見哥哥獨自站在窗口出神,便笑道,“哥哥今天沒有出門麼?”英士猛然聽見了,也便笑道,“我早晨出門已經回來了,你今日為何回來得早?”芳士說,“今天是禮拜六,我們照例是放半天學。
哥哥如沒有事,請下來替我講一段英文。
”英士便走下樓去。
第二天的晚車,英士便上北京了,火車風馳電掣的走着,他還嫌慢,恨不得一時就到!無聊時隻憑在窗口,觀看景物。
隻覺過了長江以北,氣候漸漸的冷起來,大風揚塵,驚沙撲面,草木也漸漸的黃起來,人民的口音也漸漸的改變了。
還有兩件事,使英士心中可笑又可憐的,就是北方的鄉民,腦後大半都垂着發辮。
每到火車停的時候,更有那無數的叫化子,向人哀哀求乞,直到開車之後,才漸漸的聽不見他們的悲聲。
英士到了北京,便帶着他父親的信去見某總長,去了兩次,都沒有見着。
去得太早了,他還沒有起床,太晚了又碰着他出門了,到了第三回,才出來接見,英士将那一封信呈上,他看完了先問:“尊大人現在都好麼?我們是好久沒有見面了。
”接着便道:“現在部裡人浮于事,我手裡的名條還有幾百,實在是難以安插。
外人不知道這些苦處,還說我不照顧戚友,真是太難了。
但我與尊大人的交情,不比别人,你既是遠道而來,自然應該極力設法,請稍等兩天,一定有個回信。
” 英士正要同他說自己要想做點實事,不願意得虛職的話,他接着說:“我現在還要上國務院,少陪了。
”便站了起來,英士也隻得起身告辭。
一個禮拜以後,還沒有回信,英士十分着急,又不便去催。
又過了五天,便接到一張委任狀,将他補了技正。
英士想技正這個名目,必是有事可做的,自己甚是喜歡,第二天上午,就去部裡到差。
這時鐘正八點。
英士走進部裡,偌大的衙門,還靜悄悄的,沒有一個辦公的人員,他真是納悶,也隻得在技正室裡坐着,一會兒又站起來,在屋裡走來走去。
過了十點鐘,才陸陸續續的又來了幾個技正,其中還有兩位是英士在美國時候的同學,彼此見面都很喜歡。
未曾相識的,也介紹着都見過了,便坐下談起話來。
英士看表已經十點半,便道:“我不耽擱你們的時候了,你們快辦公事罷!”他們都笑了道:“這便是公事了。
”英士很覺得怪訝,問起來才曉得技正原來是個閑員,無事可做,技正室便是他們的談話室,樂意的時候來畫了到,便在一處閑談,消磨光陰;否則有時不來也不要緊的。
英士道:“難道國家自出薪俸,供養我們這般留學生?”他們歎氣說:“哪裡是我們願意這樣。
無奈衙門裡實在無事可做,有這個位置還算是好的,别的同學也有做差遣員的,職位又低,薪水更薄,那沒有人情的,便都在裁撤之内了。
”英士道: “也是你們願意株守,為何不出去自己做些事業?”他們慘笑說:“不用提了,起先我們幾個人,原是想辦一個工廠。
不但可以振興實業,也可以救濟貧民。
但是辦工廠先要有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