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相堂賭頭曹操遣大将 青州添兵韓浩任先鋒
關燈
小
中
大
見夏侯惇,說自己願意同去新野縣,請夏侯将軍擔保一下。
夏侯惇來見曹操,說韓浩是青州道上一位有名的上将,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曹操以為,隻要能取勝劉備,多一個大将就多一份力量。
回答夏侯惇說:老夫自有主張。
一到吉日,夏侯惇會聚人馬在城外校場,曹操帶領文武為夏侯惇送行。
他在校場演武廳上坐定。
吉時一到,他下令韓浩為頭隊先鋒,立即出發,一切糧饷軍需裝載車輛。
十萬人馬分成三隊:頭隊上一萬兵,一面大旗上寫着&ldquo頭隊正先鋒,青州太守&rsquo,鬥大一個&lsquo韓&rdquo字,韓浩在旗幟之下渾身青銅盔铠甲胄,騎着一匹青鬃良馬,手提一口五十斤重的大刀;中隊上六萬人馬,大旗上&ldquo行軍大都督,曹營八虎上将夏侯&rdquo幾個字,旗幟下夏侯惇騎着烏骓馬,雙手抱着一條黑纓點鋼槍。
左邊一面副将&ldquo李&rdquo字旗,李典在馬上,手執一口三尖兩刃刀。
第三隊便是護糧将樂進,渾身墨黑,肩上掮着一口開山巨斧,帶兵三萬,糧車都是四個大輪,每車載米數十石,車前兩個小兵拉,後面兩個小兵推,共有糧米十萬石。
結果吃去四萬石,剩下六萬石米後來被劉備的人馬劫去。
新野縣隻有九百五十人,六萬石米可以吃很長一段時間,人少也有好處的。
現在斬去烏牛白馬,這是古代出兵規矩,稱謂&ldquo祭旗&rdquo,然後炮聲隆隆,戰鼓咚咚,軍号響亮,離此許昌,大隊浩浩蕩蕩往新野縣進發。
曹操帶文武回進皇城,耳聽消息。
這裡一共差去四将,馬步三軍十萬,可憐新野縣劉備,全軍不滿一千。
大隊人馬剛離許昌,新野縣的探子已經探聽明白,要緊在馬上連連加鞭,飛馬趕回新野報信。
探兵進新野縣,來到衙門丢鞭下馬,直奔大堂而來,見大堂之上人影全無。
他便在堂口擊鼓,正巧皇叔不在新野。
前幾天,荊州老大王劉表,令人來此相請劉備去他處議事。
因此皇叔與諸葛亮共往荊州。
張飛跟了去,趙子龍也一起去了。
子龍去的目的,一是保護皇叔和孔明先生;二是恐怕張飛要闖禍。
因為荊州劉表的阿舅蔡瑁過去害過皇叔劉備。
所以,張飛同他是冤家對頭。
然而,此番去是老大王的邀請,客客氣氣的場合,須防止三将軍的魯莽。
趙雲在一旁,可以阻擋于他。
目前新野城内就留着二将軍雲長鎮守。
關将軍正坐好在内堂之中,撩着長須,看着《春秋》,左邊周倉,右邊立着關平。
老遠聽到外面擊鼓之聲,知道定有軍情,要緊一聲呼喚:&ldquo周倉!&rdquo 周倉:&ldquo小人在!&rdquo 關羽:&ldquo外面軍鼓亂擊,速去問來!&rdquo 周倉:&ldquo小人遵命!&rdquo 周将軍立刻把手中捧的龍刀放在旁邊,很快從裡邊走了出來,見一名探子在擊鼓。
他便同探兵講明,皇叔不在此地,你有事情速去報我主人聽。
探兵停止了擊鼓,心裡想,報給關将軍聽不是一樣的嗎?因此跟着周倉來到内堂。
周倉在旁一立。
關将軍見他一言不發,感到奇怪。
其實周倉想有探兵來報,免得我多羅嗦了。
雲長準備要問話,探兵報了上來:&ldquo報關将軍!&rdquo 關羽:&ldquo何事報來?&rdquo 探兵:&ldquo小卒探聽到曹操命夏侯惇為行軍大都督,李典、樂進為副将,青州太守韓浩為頭隊正先鋒,帶領馬步十萬,已向我新野縣進發。
請關君侯定奪!&rdquo 雲長聽完探兵的報道,心裡想曹操這老賊,同我等劉、關、張弟兄三人,勢不兩立。
我們過去徐州被你打敗,後來去汝南,汝南亦被你擊敢,現在此新野,一個能人徐庶被你逼走;今日你又來犯我。
再說,此地隻有人馬九百五十人,你竟出動十萬軍兵向我們攻來,說明曹操确實要置我弟兄于死地而後快。
關将軍感到事情的嚴重性,一個人擔當不起,應該去請大哥劉備早日回來商議對策。
因此一面命令探兵退下,繼續再探;另一方面他把手中《春秋》放好,知道周倉兩腿如飛,所以一聲吩咐:&ldquo周倉!&rdquo 周倉:&ldquo小人在!&rdquo 關羽:&ldquo你與我速速趕往荊州報與皇叔,說道兵臨城下,将至壕邊,請他們火速歸來!&rdquo 周倉:&ldquo遵主人吩咐也!&rdquo 周将軍很快出得衙門,飛奔出城,直往荊州方向潑開兩腿象風一樣地馳去。
幸得皇叔等人已經離開新野不遠,正在回來了。
因為劉表有了肺痨的病症,經常要發的。
此番發得厲害,認為不久于人世了。
所以,請劉備去荊州議事,可是,見到了劉備,得到了皇叔的安慰,加上弟兄感情較好,老大王的毛病略見好轉。
劉備見他的毛病好了一些,不便久留荊州,尤其新野隻有二弟雲長一人在彼,所以要緊辭别劉表,帶了張飛、趙雲和孔明先生離荊州返回新野。
現在離城二十餘裡的地方,皇叔坐在馬上,在他的後面便是趙子龍将軍,手抱銀槍。
趙雲後面便是三将軍張飛。
他在馬上雙手撩着長長的虎須,心中非常氣悶。
因為見到前面同自己大哥劉備并行的人便是諸葛亮,隻見他一身道家打扮,手執羽扇坐在四輪車上,死氣沉沉地搖動着扇子,可恨的是他這輛車子慢得使人厭惡!但是,大哥劉備偏偏十分耐心地點馬而行,把戰馬緊緊扣得同四輪車一樣慢。
照這樣的速度,什麼時候才能趕回新野縣。
再說,諸葛亮這個人,自從卧龍崗三請開始,張飛就同他留了心,三将軍以為此人隻會遊山玩水,哪裡有半點本領。
他一共才隻有二十七歲的人,要是他生下來就學,本領也大不了多少。
隻有我家大哥,當他是個活寶!張飛越想越氣惱。
他突然想到趁此機會把這妖道丢掉算了吧。
三将軍知道自己大哥胯下的這匹馬過去跳過檀溪河,是匹龍馬,自己胯下是騎了多年的一匹登雲豹良馬,說笑話,我們每個人連人帶馬要有六隻腳,隻要都潑開四蹄,定然把孔明這輛四輪車抛到九霄雲外。
張飛想到這裡,他也沒有同前面的趙雲講一聲,便起手在鳥翅環上架的長矛杆子上抓住,倒過頭來,把長矛鑽子不輕不重地對準前面趙雲騎的戰馬屁股上打了一下,大家知道,好馬不須打的,隻要缰繩一拉,鞭子一揚,它便疾馳而去,何況現在被你打上一矛鑽,而且這匹鶴頂馬正在靜靜地點蹄而行,冷不防從屁股上打了過來。
它吃一驚,四蹄便向前一竄。
正巧馬頭撞到了前面劉備騎的這匹的盧馬的屁股上。
的盧馬也誤以為要它迅速向前,要不為什麼後面撞了過來呢?因此同樣竄了出去,然後張飛将自己戰馬一拎,頃刻之間,三匹馬馬頭連着馬尾,馬尾連着馬頭,象三支離弓之箭向前飛馳而去。
趙雲要想把馬扣住,這匹馬想,将軍啊,你要知道後頭打來了!皇叔要扣住馬,這匹馬也在想,皇叔啊,後面撞得來,不好立定!就這樣一陣風似地奔向前去。
所說,沙場上受過訓練的戰馬,一竄就是二、三裡路過去了。
後面張飛想,好了!我們一眨眼功夫過了二、三裡,恐怕諸葛亮的四輪車最多不滿半裡路,要是我不先扣住馬,大哥和子龍是停不下來的。
因此,他架好長矛,扣住缰繩。
在他前面的趙雲,本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劉皇叔回轉頭來,定然先要責怪于我,好象我趙雲有意用馬頭去撞他的戰馬。
其實,子龍明白,肯定是阿戆張飛在打我的馬屁股。
為了避免同劉備誤會,他不等劉備回頭,便來一個回馬,兜到了張飛的背後。
這樣張飛在中間,劉備一回頭就先見到阿戆,由他來擔當。
果然皇叔用力将戰馬扣住,心裡想,哪個匹夫幹出這樣的事來!他回轉頭去一看,隻見自己兄弟張飛坐在馬上滿面笑容,得意洋洋,睜大了一對環眼看着劉備。
皇叔氣得臉一闆,狠狠地對他罵了一聲:&ldquo原來是你這匹夫,如今把先生的車輛丢掉了!速速與我回馬前去尋找先生。
&rdquo 三将軍一聽,什麼?要回頭去找他呀,有得找回他,那何必抛去他,再說他地陌生疏,一時走錯了路,找也找不到。
心裡想,大哥啊!你不要去迷信他了。
因此,張飛笑着對劉備說:&ldquo哈&hellip&hellip!大哥啊!我看這妖道吃飯擺架子,沒有什麼大用場,由他便了!&rdquo 劉備一聽,心裡想你說得倒輕巧,我去卧龍崗三次,冒着風雪把他請出來非是容易,豈能丢掉他?因此,阻止張飛說:&ldquo三弟,豈能将先生抛去。
你真胡言亂語!愚兄定要在此等候于他。
&rdquo 張飛一聽,不好了!大哥定要等候他趕上來,那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
弟兄兩人正在争論之際,隻聽得在皇叔馬前有車輛來的聲音,同時聽見孔明先生在開口說道:&ldquo皇叔太慢了!請再加上&mdash鞭。
&rdquo 劉備聽到聲音,回轉頭去對前面一看,隻見四輪車早已停在他馬前,車上孔明搖着手中羽扇,對皇叔微微地發笑,看得劉備情不自禁地大笑起來:&lsquo哈&hellip&hellip三弟,你可曾看見麼?&rdquo 張飛萬萬料不到,諸葛亮已經趕到了他們三人之前,真是大吃一驚!我們的龍馬竟然跑不過這妖道的四輪車。
三将軍一時無法理解,因此他脫口而出,回答劉皇叔道:&ldquo大哥啊,我看他是&lsquo左道旁門&rsquo!&rdquo意思說,諸葛亮有妖法的。
張飛怎會一下子弄清楚!所說,三國中諸葛亮這個人物是個&ldquo智囊&rdquo,不單有着多種知識,包括他所坐的這輛四輪車,也有着他的奧妙所在。
首先要說明這輛車子,原是東漢黃元霸坐的。
傳下來到了小輩黃承顔手中。
黃承顔把女兒嫁給孔明,連這輛車子也送給了他的女婿諸葛亮。
因為孔明在各方面都有研究和創造性,大家知道的&ldquo木牛流馬&rdquo,就是用木頭做成的牛和馬,與真的牛馬一樣可以拉着車輛趕路,而且比真的牛馬還要好,因為不須吃草。
因此,後世人有句說話,叫&ldquo又要快,又要好,又要馬兒不吃草&rdquo,這便是指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
說明遠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後漢三國時代,已經有了機械的東西。
當然,這是非常簡陋的,不能與近代相比。
因而,這輛四輪車到了孔明手中,為了準備今後出仕皇家,為國效勞,他便改裝了一下,成了六輪車。
就是在坐墊之下,再加上兩個大車輪,兩旁四個小車輪。
這樣,逢到平坦大道,六個車輪一起輾動。
遇到羊腸小道,或者狹窄的小橋,可以将左右四個小車輪吊起來,就剩車底下兩個大車輪轉動。
但是,孔明的車子上還有兩個輪子别人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大家習慣于稱它為四輪車。
這輛車子的式樣是坐的人在前,推車的兩個小僮在後,要是扶着車輛推動,這樣速度并不快,即使推車奔跑也是有限的。
要快不需推,因為就在孔明先生坐墊背後有着一條狹長的闆凳,隻要先生一聲吩咐,這兩個小僮便并肩坐在這條凳上,各人扶着一個車柄,然後四隻小腳伸到車底下,隻要踏着轉盤上的小木闆,車輪便會很快向前滾去。
踏得越急,車子速度越快。
再說你們的戰馬必須跑大路,孔明的車子可以繞小道而走。
因此,已經到了你們三匹馬的前面了。
有人說,諸葛亮還有着&ldquo縮地神行法&rdquo的本領,憑你再快的東西他總能迫上。
&ldquo縮地神行法&rdquo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本領,我一點也不知道。
因此,在這裡我不好亂講。
事實上沒有什麼左道旁門的東西。
僅僅這一點,趙子龍就已經從心底裡佩服孔明,知道先生不是一般的人物。
從現在開始,一直到初出祁山趙子龍死為止,數十年來,也始終如一,欽佩先生到底。
就在這時候,前面周倉已經趕了過來,他見到劉備等人在大道之上,要緊上前禀報。
皇叔聽罷他的說話,急得目瞪口呆,心想,我還沒有安定多少日子,曹操的兵馬倒又殺來了,而且一來就是十萬。
我這裡兵不滿千,如何抵擋?!要知下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夏侯惇來見曹操,說韓浩是青州道上一位有名的上将,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曹操以為,隻要能取勝劉備,多一個大将就多一份力量。
回答夏侯惇說:老夫自有主張。
一到吉日,夏侯惇會聚人馬在城外校場,曹操帶領文武為夏侯惇送行。
他在校場演武廳上坐定。
吉時一到,他下令韓浩為頭隊先鋒,立即出發,一切糧饷軍需裝載車輛。
十萬人馬分成三隊:頭隊上一萬兵,一面大旗上寫着&ldquo頭隊正先鋒,青州太守&rsquo,鬥大一個&lsquo韓&rdquo字,韓浩在旗幟之下渾身青銅盔铠甲胄,騎着一匹青鬃良馬,手提一口五十斤重的大刀;中隊上六萬人馬,大旗上&ldquo行軍大都督,曹營八虎上将夏侯&rdquo幾個字,旗幟下夏侯惇騎着烏骓馬,雙手抱着一條黑纓點鋼槍。
左邊一面副将&ldquo李&rdquo字旗,李典在馬上,手執一口三尖兩刃刀。
第三隊便是護糧将樂進,渾身墨黑,肩上掮着一口開山巨斧,帶兵三萬,糧車都是四個大輪,每車載米數十石,車前兩個小兵拉,後面兩個小兵推,共有糧米十萬石。
結果吃去四萬石,剩下六萬石米後來被劉備的人馬劫去。
新野縣隻有九百五十人,六萬石米可以吃很長一段時間,人少也有好處的。
現在斬去烏牛白馬,這是古代出兵規矩,稱謂&ldquo祭旗&rdquo,然後炮聲隆隆,戰鼓咚咚,軍号響亮,離此許昌,大隊浩浩蕩蕩往新野縣進發。
曹操帶文武回進皇城,耳聽消息。
這裡一共差去四将,馬步三軍十萬,可憐新野縣劉備,全軍不滿一千。
大隊人馬剛離許昌,新野縣的探子已經探聽明白,要緊在馬上連連加鞭,飛馬趕回新野報信。
探兵進新野縣,來到衙門丢鞭下馬,直奔大堂而來,見大堂之上人影全無。
他便在堂口擊鼓,正巧皇叔不在新野。
前幾天,荊州老大王劉表,令人來此相請劉備去他處議事。
因此皇叔與諸葛亮共往荊州。
張飛跟了去,趙子龍也一起去了。
子龍去的目的,一是保護皇叔和孔明先生;二是恐怕張飛要闖禍。
因為荊州劉表的阿舅蔡瑁過去害過皇叔劉備。
所以,張飛同他是冤家對頭。
然而,此番去是老大王的邀請,客客氣氣的場合,須防止三将軍的魯莽。
趙雲在一旁,可以阻擋于他。
目前新野城内就留着二将軍雲長鎮守。
關将軍正坐好在内堂之中,撩着長須,看着《春秋》,左邊周倉,右邊立着關平。
老遠聽到外面擊鼓之聲,知道定有軍情,要緊一聲呼喚:&ldquo周倉!&rdquo 周倉:&ldquo小人在!&rdquo 關羽:&ldquo外面軍鼓亂擊,速去問來!&rdquo 周倉:&ldquo小人遵命!&rdquo 周将軍立刻把手中捧的龍刀放在旁邊,很快從裡邊走了出來,見一名探子在擊鼓。
他便同探兵講明,皇叔不在此地,你有事情速去報我主人聽。
探兵停止了擊鼓,心裡想,報給關将軍聽不是一樣的嗎?因此跟着周倉來到内堂。
周倉在旁一立。
關将軍見他一言不發,感到奇怪。
其實周倉想有探兵來報,免得我多羅嗦了。
雲長準備要問話,探兵報了上來:&ldquo報關将軍!&rdquo 關羽:&ldquo何事報來?&rdquo 探兵:&ldquo小卒探聽到曹操命夏侯惇為行軍大都督,李典、樂進為副将,青州太守韓浩為頭隊正先鋒,帶領馬步十萬,已向我新野縣進發。
請關君侯定奪!&rdquo 雲長聽完探兵的報道,心裡想曹操這老賊,同我等劉、關、張弟兄三人,勢不兩立。
我們過去徐州被你打敗,後來去汝南,汝南亦被你擊敢,現在此新野,一個能人徐庶被你逼走;今日你又來犯我。
再說,此地隻有人馬九百五十人,你竟出動十萬軍兵向我們攻來,說明曹操确實要置我弟兄于死地而後快。
關将軍感到事情的嚴重性,一個人擔當不起,應該去請大哥劉備早日回來商議對策。
因此一面命令探兵退下,繼續再探;另一方面他把手中《春秋》放好,知道周倉兩腿如飛,所以一聲吩咐:&ldquo周倉!&rdquo 周倉:&ldquo小人在!&rdquo 關羽:&ldquo你與我速速趕往荊州報與皇叔,說道兵臨城下,将至壕邊,請他們火速歸來!&rdquo 周倉:&ldquo遵主人吩咐也!&rdquo 周将軍很快出得衙門,飛奔出城,直往荊州方向潑開兩腿象風一樣地馳去。
幸得皇叔等人已經離開新野不遠,正在回來了。
因為劉表有了肺痨的病症,經常要發的。
此番發得厲害,認為不久于人世了。
所以,請劉備去荊州議事,可是,見到了劉備,得到了皇叔的安慰,加上弟兄感情較好,老大王的毛病略見好轉。
劉備見他的毛病好了一些,不便久留荊州,尤其新野隻有二弟雲長一人在彼,所以要緊辭别劉表,帶了張飛、趙雲和孔明先生離荊州返回新野。
現在離城二十餘裡的地方,皇叔坐在馬上,在他的後面便是趙子龍将軍,手抱銀槍。
趙雲後面便是三将軍張飛。
他在馬上雙手撩着長長的虎須,心中非常氣悶。
因為見到前面同自己大哥劉備并行的人便是諸葛亮,隻見他一身道家打扮,手執羽扇坐在四輪車上,死氣沉沉地搖動着扇子,可恨的是他這輛車子慢得使人厭惡!但是,大哥劉備偏偏十分耐心地點馬而行,把戰馬緊緊扣得同四輪車一樣慢。
照這樣的速度,什麼時候才能趕回新野縣。
再說,諸葛亮這個人,自從卧龍崗三請開始,張飛就同他留了心,三将軍以為此人隻會遊山玩水,哪裡有半點本領。
他一共才隻有二十七歲的人,要是他生下來就學,本領也大不了多少。
隻有我家大哥,當他是個活寶!張飛越想越氣惱。
他突然想到趁此機會把這妖道丢掉算了吧。
三将軍知道自己大哥胯下的這匹馬過去跳過檀溪河,是匹龍馬,自己胯下是騎了多年的一匹登雲豹良馬,說笑話,我們每個人連人帶馬要有六隻腳,隻要都潑開四蹄,定然把孔明這輛四輪車抛到九霄雲外。
張飛想到這裡,他也沒有同前面的趙雲講一聲,便起手在鳥翅環上架的長矛杆子上抓住,倒過頭來,把長矛鑽子不輕不重地對準前面趙雲騎的戰馬屁股上打了一下,大家知道,好馬不須打的,隻要缰繩一拉,鞭子一揚,它便疾馳而去,何況現在被你打上一矛鑽,而且這匹鶴頂馬正在靜靜地點蹄而行,冷不防從屁股上打了過來。
它吃一驚,四蹄便向前一竄。
正巧馬頭撞到了前面劉備騎的這匹的盧馬的屁股上。
的盧馬也誤以為要它迅速向前,要不為什麼後面撞了過來呢?因此同樣竄了出去,然後張飛将自己戰馬一拎,頃刻之間,三匹馬馬頭連着馬尾,馬尾連着馬頭,象三支離弓之箭向前飛馳而去。
趙雲要想把馬扣住,這匹馬想,将軍啊,你要知道後頭打來了!皇叔要扣住馬,這匹馬也在想,皇叔啊,後面撞得來,不好立定!就這樣一陣風似地奔向前去。
所說,沙場上受過訓練的戰馬,一竄就是二、三裡路過去了。
後面張飛想,好了!我們一眨眼功夫過了二、三裡,恐怕諸葛亮的四輪車最多不滿半裡路,要是我不先扣住馬,大哥和子龍是停不下來的。
因此,他架好長矛,扣住缰繩。
在他前面的趙雲,本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劉皇叔回轉頭來,定然先要責怪于我,好象我趙雲有意用馬頭去撞他的戰馬。
其實,子龍明白,肯定是阿戆張飛在打我的馬屁股。
為了避免同劉備誤會,他不等劉備回頭,便來一個回馬,兜到了張飛的背後。
這樣張飛在中間,劉備一回頭就先見到阿戆,由他來擔當。
果然皇叔用力将戰馬扣住,心裡想,哪個匹夫幹出這樣的事來!他回轉頭去一看,隻見自己兄弟張飛坐在馬上滿面笑容,得意洋洋,睜大了一對環眼看着劉備。
皇叔氣得臉一闆,狠狠地對他罵了一聲:&ldquo原來是你這匹夫,如今把先生的車輛丢掉了!速速與我回馬前去尋找先生。
&rdquo 三将軍一聽,什麼?要回頭去找他呀,有得找回他,那何必抛去他,再說他地陌生疏,一時走錯了路,找也找不到。
心裡想,大哥啊!你不要去迷信他了。
因此,張飛笑着對劉備說:&ldquo哈&hellip&hellip!大哥啊!我看這妖道吃飯擺架子,沒有什麼大用場,由他便了!&rdquo 劉備一聽,心裡想你說得倒輕巧,我去卧龍崗三次,冒着風雪把他請出來非是容易,豈能丢掉他?因此,阻止張飛說:&ldquo三弟,豈能将先生抛去。
你真胡言亂語!愚兄定要在此等候于他。
&rdquo 張飛一聽,不好了!大哥定要等候他趕上來,那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
弟兄兩人正在争論之際,隻聽得在皇叔馬前有車輛來的聲音,同時聽見孔明先生在開口說道:&ldquo皇叔太慢了!請再加上&mdash鞭。
&rdquo 劉備聽到聲音,回轉頭去對前面一看,隻見四輪車早已停在他馬前,車上孔明搖着手中羽扇,對皇叔微微地發笑,看得劉備情不自禁地大笑起來:&lsquo哈&hellip&hellip三弟,你可曾看見麼?&rdquo 張飛萬萬料不到,諸葛亮已經趕到了他們三人之前,真是大吃一驚!我們的龍馬竟然跑不過這妖道的四輪車。
三将軍一時無法理解,因此他脫口而出,回答劉皇叔道:&ldquo大哥啊,我看他是&lsquo左道旁門&rsquo!&rdquo意思說,諸葛亮有妖法的。
張飛怎會一下子弄清楚!所說,三國中諸葛亮這個人物是個&ldquo智囊&rdquo,不單有着多種知識,包括他所坐的這輛四輪車,也有着他的奧妙所在。
首先要說明這輛車子,原是東漢黃元霸坐的。
傳下來到了小輩黃承顔手中。
黃承顔把女兒嫁給孔明,連這輛車子也送給了他的女婿諸葛亮。
因為孔明在各方面都有研究和創造性,大家知道的&ldquo木牛流馬&rdquo,就是用木頭做成的牛和馬,與真的牛馬一樣可以拉着車輛趕路,而且比真的牛馬還要好,因為不須吃草。
因此,後世人有句說話,叫&ldquo又要快,又要好,又要馬兒不吃草&rdquo,這便是指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
說明遠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後漢三國時代,已經有了機械的東西。
當然,這是非常簡陋的,不能與近代相比。
因而,這輛四輪車到了孔明手中,為了準備今後出仕皇家,為國效勞,他便改裝了一下,成了六輪車。
就是在坐墊之下,再加上兩個大車輪,兩旁四個小車輪。
這樣,逢到平坦大道,六個車輪一起輾動。
遇到羊腸小道,或者狹窄的小橋,可以将左右四個小車輪吊起來,就剩車底下兩個大車輪轉動。
但是,孔明的車子上還有兩個輪子别人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大家習慣于稱它為四輪車。
這輛車子的式樣是坐的人在前,推車的兩個小僮在後,要是扶着車輛推動,這樣速度并不快,即使推車奔跑也是有限的。
要快不需推,因為就在孔明先生坐墊背後有着一條狹長的闆凳,隻要先生一聲吩咐,這兩個小僮便并肩坐在這條凳上,各人扶着一個車柄,然後四隻小腳伸到車底下,隻要踏着轉盤上的小木闆,車輪便會很快向前滾去。
踏得越急,車子速度越快。
再說你們的戰馬必須跑大路,孔明的車子可以繞小道而走。
因此,已經到了你們三匹馬的前面了。
有人說,諸葛亮還有着&ldquo縮地神行法&rdquo的本領,憑你再快的東西他總能迫上。
&ldquo縮地神行法&rdquo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本領,我一點也不知道。
因此,在這裡我不好亂講。
事實上沒有什麼左道旁門的東西。
僅僅這一點,趙子龍就已經從心底裡佩服孔明,知道先生不是一般的人物。
從現在開始,一直到初出祁山趙子龍死為止,數十年來,也始終如一,欽佩先生到底。
就在這時候,前面周倉已經趕了過來,他見到劉備等人在大道之上,要緊上前禀報。
皇叔聽罷他的說話,急得目瞪口呆,心想,我還沒有安定多少日子,曹操的兵馬倒又殺來了,而且一來就是十萬。
我這裡兵不滿千,如何抵擋?!要知下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