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沈後·升平公主

關燈
子儀回家之後,還是拿棍子把兒子打了一頓屁股。

     在皇權大于一切的時代裡,能發生這件趣事,那确是要一位十分開明的皇帝才能夠做得出來。

    史記所載與戲劇微有不同,但基本骨幹卻是一緻的。

     那位沈後事實上卻不如戲中那樣幸福。

    安祿山第一次進攻東都(洛陽)時,沈後(那時是廣平王妃)來不及逃出來,及緻收複東都,夫妻才得以團圓。

    過了幾年,史思明又攻陷洛陽,沈後仍舊沒能逃出,從此這位王後就不知下落。

    後來代宗的兒子德宗接位,尋訪母親的事更加進行得緊急。

    當時高力士有一個養女住在洛陽,很熟悉宮裡的事,被人逼着冒充沈太後。

    假冒的事情揭穿之後,德宗也不怪罪誰,他怕一責罰之後,沒有人敢再提太後的事。

    他說:“隻要能找到真的,我甯可受一百次欺騙。

    ”但這位沈後始終沒找到。

    德宗死後,找尋的工作繼續下去,直到順宗永貞元年(公元八○五年),才推定她已經逝世而停止找尋。

     連王後都鬧得不知下落,天下大亂可知。

    戲裡描寫當時國泰民安、一派升平氣象,這是最與事實不符的一點。

    我以為,這個喜劇很風趣,也有不少意義,但時代背景應當描寫為外族入侵、國家十分危急的時候,那時代宗正是極度的需要郭子儀,當然不會因這件兒女之事而得罪他。

    回纥吐蕃聯軍入侵,郭子儀單騎退敵的事剛發生在兩年之前。

    在這時候強調君臣團結,意義更為重大。

    至于沈後雖已失蹤,而戲中仍有沈後,那倒是可以的。

     升平公主在曆史上似乎是個還聽話而沒有見識的女人。

    郭暧比她死得早。

    德宗做皇帝時,下令貴族們不得經營水力磨坊,以免影響農田灌溉。

    升平公主有兩個大磨坊,她想破例不拆,皇帝不準,她也就拆了。

    她的女兒嫁給憲宗,那就是出名賢慧的郭後;郭後的哥哥郭钊,後來做到大司農(财政部長),也很安分守己。

    升平公主與郭暧生的兒女,倒是挺不錯的。

     郭後的兒子穆宗死時,宦官們曾要求郭後(那時已是郭太後)臨朝聽政。

    郭太後說:“從前武則天這麼辦,闖出大禍。

    我世守忠義,與武氏大不相同,這萬萬不可。

    ”此事終于沒有成為事實,從前的曆史很稱贊她能識大體。

    但由于她不肯主持朝政,接位的敬宗卻是一個馬球迷、摔角迷,每天與臣子們打球摔角,半夜裡出去捉狐狸,弄得政治一塌胡塗。

     郭子儀一家的人,不論做大将、做王後、做大官,始終小心謹慎,不敢多要權力,所以能善始善終。

    郭暧和升平公主的這次争吵,大概是他們家族傳統中一次破例之舉吧。

     清遠附言:本文網上初查,并未發現其他可供參考對照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