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否算得 “博導”和“曆史學家”

關燈
浙大聘請金庸當院長是一個錯位,不過,金庸還算明智,自己提出了辭職,算是結束了這場錯位!金庸小說的一大魅力就是對曆史的戲說和演繹,可這正好和嚴謹、講究實證的曆史學研究是相矛盾的。

    當初選不選餘秋雨的文章進高中課本,大家讨論得很激烈,因為他的文章裡有些曆史常識不準确,而中學課本講究經典性和穩定性,金庸也是具有争議性的。

    金庸作品隻适合大學生作為一種文學現象去研究,在高中這種打基礎的階段,不應該收錄這種社會流行讀物。

    前些時候因為金庸不再任浙大教授的事,我說了一些話,惹來一些風波,當時香港著名的作家寒山碧特地給我來了封信,說香港教育界也是很不主張把金庸作品收入課本的。

     孔慶東:誰說金庸不夠資格當教授……梁漱溟到北大當教授那時,也沒有什麼高級文憑,現在大學有幾個老師夠格的?我們這個時代是個可笑的時代,也是所謂民主的時代,很多人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在戰士屍體上嗡嗡作響。

    那是蒼蠅一貫的态度。

    我們學術界充滿了無知和偏見,金庸的學問在“職業技巧”上可能不如董健老師和我這樣的“科班出身”者,但金庸指導幾個學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他辭職不是因為水平太低而是太高了。

    他做什麼是他的自由,随他去,我不了解内情,沒有資格作具體的評論。

    有人認為他不能當曆史教授,是因為他沒有寫出研究論文?金庸怎麼沒有,《袁崇煥評傳》不就是嗎?他和池田大作的對話你不知道嗎?這種學術血統論、出身論和過去說别人是地主的兒子,所以就不能入黨,有什麼區别? 中學教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高二第四冊裡有“世間百态”、“神奇武俠”、“熒屏天地”等若幹單元。

    其中,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的部分章節和《卧虎藏龍》入選“神奇武俠”,阿城的《棋王》入選了“世間百态”。

    在“熒屏天地”中還有《牧馬人》、《兩個人的車站》等電影節選。

    作為老師我們覺得這沒什麼,隻是覺得武俠小說收得還太少了。

    我初中時就把金庸、梁羽生的作品全看完了,現代社會是一個英雄人物缺失的時代,這些小說可以讓正值年少的孩子們産生一種熱血沸騰、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沖動。

    而且現在熒屏上有那麼多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影響很大,不如讓孩子們直接閱讀原文,這樣1000個人讀了,就會産生1000個小龍女……現在我們就是要讓學生看到文化的多元性,讓他們廣泛接觸各種類型的文學,比如課本裡新近收入了美國荒誕派作品,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葛劍雄袁偉時董健孔慶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