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我看到了江湖--笑傲江湖賞析
關燈
小
中
大
雨過天晴,風平浪靜。
令狐沖與江湖是不沖突的。
他并不是個嫉惡如仇、為國為民的大俠。
與他沖突的,隻不過是江湖中一些束縛他自由天性的東西,比如繁文缛節。
江湖成就了他,他也就是江湖。
他眼中的江湖不過是他玩耍的場所。
累了,就停下來。
僅此而已。
最令他傷心的事,一是師傅把他開除出華山派,二是小師妹愛上别人。
一個是親情,一個是愛情。
對于真性情的人來說,愛情親情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這往往是人内心最真實最純真的東西。
至于名與利,正可謂“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這裡的醉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悲苦,而是“逍遙堪自樂,浩蕩信無憂”的灑脫。
無論是華山論劍,還是淡出江湖,這都隻是形式問題,最重要的是心中那份對自由的保留。
林平之,家底殷實,本有着美好的生活。
他武功不高,也沒有江湖經驗。
林平之卷入江湖,完全是被迫的。
如果不是一連串的遭遇,也頂多是一個于人無害也無益的纨绔子弟。
他人長得清秀,但性格剛烈,當青城派弟子在酒店調戲侍女時,他拍案而起。
當家裡不斷遭受恐怖威脅時,盡管他知道自己武功不高,但不退縮,有勇氣有責任感。
“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那姓餘的四川人,是我林平之殺的,可跟旁人毫不相幹。
要報仇,盡管沖着林平之來好了,千刀萬剮,死而無怨,你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殺害良善,算是甚麼英雄好漢?我林平之在這裡,有本事盡管來殺!不敢現身便是無膽匪類,是烏龜王八羔子!” 然而,江湖的風雲叵測,使得林家一夜之間,慘遭滅門,自己則淪為乞丐。
這樣的一個夜晚,對于他來說是噩夢的開始。
從那一夜,他開始睜開眼睛去看這個世界,去看江湖。
他體味到了江湖的險惡,這裡是沒有道理和道義可講的,武功好就是一切。
所以,他要找一個武藝高強的師傅。
他不是江湖人,但是他不得不踏上江湖這條路。
不僅因為他要複仇,而是,即使他不這樣走,别人同樣不會讓他存在。
這種複仇不僅是為死去的親人讨回公道,同時,也夾雜着一種家族的榮譽感,一種源于生命本能倔強的沖動。
黑夜給予他黑色的眼睛,卻并沒有給予他探尋光明的機會。
在人生的寒夜裡,他體味到的是屈辱,卑劣,龌龊。
在黑夜裡,他看到的是,衆人不惜一切手段想得到的家傳劍譜,記載的竟然是一種滅絕人性的武功;看到口口聲聲仁義道德,愛徒如子的師傅“君子劍”居然就是偷自己劍譜的人。
他本應屬于白天,但江湖偏偏将他派給了黑夜。
他或許也曾有過溫暖,那是嶽靈珊給予的。
但這種溫暖也隻是短暫的。
在仇恨的黑夜裡,等待得太久的他,已經沒有了接受溫暖的能力。
他沒有了鮮活的生命,隻是自己的工具。
為了報仇,在黑夜中,他作出了最殘忍的決定,苦練辟邪劍法。
無法想象,他是如何在這種心靈極度孤寂與壓抑中走過來的。
他選擇在黑夜裡戲弄餘滄海,在黑夜中将自己的妻子,仇人的女兒殺死。
到最後,命運讓他徹底屬于了夜晚:眼睛全瞎了。
随之,軀體也在黑暗的山洞裡隕滅。
他的目的很簡單,他沒有那些名門正派的領袖那樣的“雄心壯志”,他隻想複仇。
他不服氣的是,為什麼人們為了自己貪婪而不顧别人一家人的死活。
他是以江湖的強者邏輯去對抗江湖。
與令狐沖相比,他的選擇是迫不得已的。
他沒有令孤沖的江湖經驗。
他也沒有令孤沖灑脫的性格。
他憑着自己的直覺去認識江湖時,帶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敗與欺騙,讓他根本就無法再相信任何人和事。
他也沒有任何的靠山,他隻能靠自己。
因此,即使是自殘也在所不惜。
隻為了,讓那些賦予他苦痛的人承受同樣的苦痛。
他做不來灑脫。
他的複仇是名門正派鬥争的犧牲品。
他是徹底被江湖吞沒了的悲劇人物。
如果令狐沖是一個精神的貴族的話,那麼,林平之則是一個憂郁但同樣貪婪的乞丐。
他的憂郁一如他那黑色的靈魂。
而他的對複仇快感的貪婪已經徹底吞噬了自己的靈魂。
兩人的境遇是不一樣的,一個是進出自如,一個是無路可退。
但是,他們看到的是同樣的江湖,一個殘酷的江湖。
三、春天,最後的江湖 在一個和風熏柳,花香醉人,春光爛漫的季節,人們開始了各自的江湖旅程;同樣應該是在春天,一切都歸于平靜了,除了嶽靈珊墳頭長出了幾根青草。
而在此之後的第四年,一個草長花濃的暮春季節,令狐沖與任盈盈,新婚燕爾,一身輕松,攜手共赴華山“度假”。
江湖始于春天,也終于春天。
這是中國文學中典型的自然叙事時間。
在若幹春天的交替中,留下的是什麼呢?能夠常存人心的或許就是那一曲由琴箫合鳴的《笑傲江湖》,還有在樂聲無邊中,那兩對美麗的身影。
那裡,有兩樣東西。
一樣叫性情,一樣叫愛情。
劉正風與曲洋,一個名門正派,一個魔教,泾渭分明,屬于完全對立的兩個營壘。
但是,這種江湖劃分,卻無法阻礙熱愛生活、具有真性情的人的交心。
一把瑤琴,一枝玉箫,“琴曲悲千裡,箫聲蠻九天”,奏出生命悲怆而又溫雅的美妙樂章。
這是世欲江湖所無法接受與欣賞的。
正如劉正風的感歎:“此輩俗人,怎懂得你我以音律相交的高情雅緻?他們以常情猜度,自是料定你我結交,将大不利于五嶽劍派與俠義道。
”又說,“你我今晚合奏,将這一曲《笑傲江湖》發揮得淋漓盡緻。
世上已有過了這一曲,你我已奏過了這一曲,人生于世,夫複何恨?”曲洋也是拍掌稱道。
江湖落寞,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沒有什麼比這種心性與靈魂的交融更可寶貴的了。
這裡,既是一種藝術化人生的追求,也是對江湖險惡的一種超脫。
在殺伐之聲四起的江湖,這是智者的選擇。
而音樂不過是一種媒介吧,正如酒一樣。
令狐沖與任盈盈同樣是性情的結合。
一個雖不懂音律,但卻有着詩一般的靈魂。
既追求自由灑脫,又脫不了那一份頹廢感傷的氣質,特别是在被衆人誤解之時。
所以,在對方面前,一而再地感動得涕淚俱下。
性情真摯的人,起碼在情感上是單純的:一個,淡泊江湖,隐居于竹林之中,以古琴相伴,敢愛敢恨,猶如一彎清泉。
一次又一次在對方最無助的時候,給予他溫暖。
兩人的相遇,正可謂“霓袖捧瑤琴,應共吹箫侶,暗相尋”。
他們都尋到了。
兩人的結合是上天的恩賜。
世俗的人群是沒有能力承受他們的愛的。
塵世如潮,人如水。
當一切都不可相信的時候,保持着一顆高貴靈魂的他們,還相信愛情。
他們是愛的驕子。
嶽靈珊是令狐沖心中永遠的痛,這不僅是愛情,而且也是一種親情。
不可否認,嶽靈珊一開始是喜歡令狐沖,但當她遇到了她心中覺得更好的林平之,這種愛也就轉移了。
盡管,她以後會認為自己隻是把令狐沖當成兄長。
這不過是一個否定過去的借口。
人總習慣為自己的現時選擇找到适當的理由的,在情感上尤為如此。
人的選擇千差萬别。
即使是道德低下、貧苦潦倒的人也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愛情。
所以,嶽靈珊沒有好指責的。
然而,他們并不是心與心的結合,隻是她單方面的給予。
林平之一開始就隻不過是為了利用她,利用她的家庭勢力。
或者說,林平之根本就沒有真正愛過她。
否則,就不會親手把她殺死。
如果說是一種愛的專制的話,那麼尚且可以說有愛情在其中。
盡管,這樣的愛情是一種卑劣變态的血腥。
而林平之完全是對對方的漠視。
個人再如何受盡折磨,嘗遍人間百苦,也不能以殘害别人的生命為補償。
更何況是愛自己的人呢?以愛的名義進行欺騙是不可饒恕的。
林平之是可憐的,同時也是可恥的。
但有什麼人,能夠用什麼樣的理由,去阻止一個人喜歡上别人呢?嶽靈珊,在愛上是美麗勇敢的。
當任盈盈感歎嶽靈珊不知道令狐沖比林平之對她更好時,令狐沖搖頭道:“那難說。
小師妹對林平之一往情深,明知他對自己存心加害,卻也不忍他身遭災禍。
”盈盈心想:“這倒不錯,換作了我,不管你待我如何,我總是全心全意的待你好。
”或許,這就叫做愛不知從何而起,一往情深。
選擇往往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特别隻是用眼睛去看周圍的世界時。
嶽靈珊為之付出了。
她也是悲慘的。
相比之下,任盈盈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
因為,她是用心去看周圍的世界。
令狐沖從心底裡是很愛嶽靈珊,這種愛甚至超出了對任盈盈的愛。
嶽靈珊并不十分了解他。
或者說,也不想去了解他。
但是,他同樣是不管嶽靈珊待自己如何,也是全心全意地對她好的。
作者對令狐沖這個人物形象愛情的塑造,超出了男性中心的限制。
也就是女性同樣可以對男性說不,不總是怨女,而沒有癡男。
沒有人能給愛情下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定義。
但可以肯定,那些不計較得失,不顧自己的安危,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為對方付出的人,也都是享有愛情的。
盡管,愛情的滋味各不相同。
在這種意義上說,尼姑儀琳也是享有愛的。
多少個夜晚她就在觀音菩薩的面前,為自己心愛的人在默默的祈禱。
但是,同樣有誰能以什麼理由去阻止兩情相悅呢?她看到的是令狐沖與任盈盈的真心相愛。
即使,父母用武力去為她想方設法地逼婚。
真愛畢竟是兩個人的事情。
但她的愛不以剝奪為目的,因而是無私的,愛得無怨無悔,同樣是可愛的,也是可敬的。
春天是萬物複蘇,重新來過的季節。
每個人都在春天裡,來重整行裝,開始腳下的新的旅程。
再回首,就會發現,江湖的紛争如過眼雲煙。
而琴與箫的笑傲,才是真正的笑傲。
真正能笑傲江湖。
笑傲人生,隻屬于那些有真性情、真感情、心與心相通之人。
一曲笑傲江湖,可以讓人喜笑怒罵,同樣,它給人們帶來思考的樂趣。
江湖、社會多災多難,人生頗多坎坷,但是,在生命和文學中,總是會有些閃光的精神在打動人們的心,給予人們安慰。
這樣的江湖,這樣的人生,畢竟也有了一絲亮色。
令狐沖與江湖是不沖突的。
他并不是個嫉惡如仇、為國為民的大俠。
與他沖突的,隻不過是江湖中一些束縛他自由天性的東西,比如繁文缛節。
江湖成就了他,他也就是江湖。
他眼中的江湖不過是他玩耍的場所。
累了,就停下來。
僅此而已。
最令他傷心的事,一是師傅把他開除出華山派,二是小師妹愛上别人。
一個是親情,一個是愛情。
對于真性情的人來說,愛情親情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這往往是人内心最真實最純真的東西。
至于名與利,正可謂“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這裡的醉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悲苦,而是“逍遙堪自樂,浩蕩信無憂”的灑脫。
無論是華山論劍,還是淡出江湖,這都隻是形式問題,最重要的是心中那份對自由的保留。
林平之,家底殷實,本有着美好的生活。
他武功不高,也沒有江湖經驗。
林平之卷入江湖,完全是被迫的。
如果不是一連串的遭遇,也頂多是一個于人無害也無益的纨绔子弟。
他人長得清秀,但性格剛烈,當青城派弟子在酒店調戲侍女時,他拍案而起。
當家裡不斷遭受恐怖威脅時,盡管他知道自己武功不高,但不退縮,有勇氣有責任感。
“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那姓餘的四川人,是我林平之殺的,可跟旁人毫不相幹。
要報仇,盡管沖着林平之來好了,千刀萬剮,死而無怨,你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殺害良善,算是甚麼英雄好漢?我林平之在這裡,有本事盡管來殺!不敢現身便是無膽匪類,是烏龜王八羔子!” 然而,江湖的風雲叵測,使得林家一夜之間,慘遭滅門,自己則淪為乞丐。
這樣的一個夜晚,對于他來說是噩夢的開始。
從那一夜,他開始睜開眼睛去看這個世界,去看江湖。
他體味到了江湖的險惡,這裡是沒有道理和道義可講的,武功好就是一切。
所以,他要找一個武藝高強的師傅。
他不是江湖人,但是他不得不踏上江湖這條路。
不僅因為他要複仇,而是,即使他不這樣走,别人同樣不會讓他存在。
這種複仇不僅是為死去的親人讨回公道,同時,也夾雜着一種家族的榮譽感,一種源于生命本能倔強的沖動。
黑夜給予他黑色的眼睛,卻并沒有給予他探尋光明的機會。
在人生的寒夜裡,他體味到的是屈辱,卑劣,龌龊。
在黑夜裡,他看到的是,衆人不惜一切手段想得到的家傳劍譜,記載的竟然是一種滅絕人性的武功;看到口口聲聲仁義道德,愛徒如子的師傅“君子劍”居然就是偷自己劍譜的人。
他本應屬于白天,但江湖偏偏将他派給了黑夜。
他或許也曾有過溫暖,那是嶽靈珊給予的。
但這種溫暖也隻是短暫的。
在仇恨的黑夜裡,等待得太久的他,已經沒有了接受溫暖的能力。
他沒有了鮮活的生命,隻是自己的工具。
為了報仇,在黑夜中,他作出了最殘忍的決定,苦練辟邪劍法。
無法想象,他是如何在這種心靈極度孤寂與壓抑中走過來的。
他選擇在黑夜裡戲弄餘滄海,在黑夜中将自己的妻子,仇人的女兒殺死。
到最後,命運讓他徹底屬于了夜晚:眼睛全瞎了。
随之,軀體也在黑暗的山洞裡隕滅。
他的目的很簡單,他沒有那些名門正派的領袖那樣的“雄心壯志”,他隻想複仇。
他不服氣的是,為什麼人們為了自己貪婪而不顧别人一家人的死活。
他是以江湖的強者邏輯去對抗江湖。
與令狐沖相比,他的選擇是迫不得已的。
他沒有令孤沖的江湖經驗。
他也沒有令孤沖灑脫的性格。
他憑着自己的直覺去認識江湖時,帶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敗與欺騙,讓他根本就無法再相信任何人和事。
他也沒有任何的靠山,他隻能靠自己。
因此,即使是自殘也在所不惜。
隻為了,讓那些賦予他苦痛的人承受同樣的苦痛。
他做不來灑脫。
他的複仇是名門正派鬥争的犧牲品。
他是徹底被江湖吞沒了的悲劇人物。
如果令狐沖是一個精神的貴族的話,那麼,林平之則是一個憂郁但同樣貪婪的乞丐。
他的憂郁一如他那黑色的靈魂。
而他的對複仇快感的貪婪已經徹底吞噬了自己的靈魂。
兩人的境遇是不一樣的,一個是進出自如,一個是無路可退。
但是,他們看到的是同樣的江湖,一個殘酷的江湖。
三、春天,最後的江湖 在一個和風熏柳,花香醉人,春光爛漫的季節,人們開始了各自的江湖旅程;同樣應該是在春天,一切都歸于平靜了,除了嶽靈珊墳頭長出了幾根青草。
而在此之後的第四年,一個草長花濃的暮春季節,令狐沖與任盈盈,新婚燕爾,一身輕松,攜手共赴華山“度假”。
江湖始于春天,也終于春天。
這是中國文學中典型的自然叙事時間。
在若幹春天的交替中,留下的是什麼呢?能夠常存人心的或許就是那一曲由琴箫合鳴的《笑傲江湖》,還有在樂聲無邊中,那兩對美麗的身影。
那裡,有兩樣東西。
一樣叫性情,一樣叫愛情。
劉正風與曲洋,一個名門正派,一個魔教,泾渭分明,屬于完全對立的兩個營壘。
但是,這種江湖劃分,卻無法阻礙熱愛生活、具有真性情的人的交心。
一把瑤琴,一枝玉箫,“琴曲悲千裡,箫聲蠻九天”,奏出生命悲怆而又溫雅的美妙樂章。
這是世欲江湖所無法接受與欣賞的。
正如劉正風的感歎:“此輩俗人,怎懂得你我以音律相交的高情雅緻?他們以常情猜度,自是料定你我結交,将大不利于五嶽劍派與俠義道。
”又說,“你我今晚合奏,将這一曲《笑傲江湖》發揮得淋漓盡緻。
世上已有過了這一曲,你我已奏過了這一曲,人生于世,夫複何恨?”曲洋也是拍掌稱道。
江湖落寞,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沒有什麼比這種心性與靈魂的交融更可寶貴的了。
這裡,既是一種藝術化人生的追求,也是對江湖險惡的一種超脫。
在殺伐之聲四起的江湖,這是智者的選擇。
而音樂不過是一種媒介吧,正如酒一樣。
令狐沖與任盈盈同樣是性情的結合。
一個雖不懂音律,但卻有着詩一般的靈魂。
既追求自由灑脫,又脫不了那一份頹廢感傷的氣質,特别是在被衆人誤解之時。
所以,在對方面前,一而再地感動得涕淚俱下。
性情真摯的人,起碼在情感上是單純的:一個,淡泊江湖,隐居于竹林之中,以古琴相伴,敢愛敢恨,猶如一彎清泉。
一次又一次在對方最無助的時候,給予他溫暖。
兩人的相遇,正可謂“霓袖捧瑤琴,應共吹箫侶,暗相尋”。
他們都尋到了。
兩人的結合是上天的恩賜。
世俗的人群是沒有能力承受他們的愛的。
塵世如潮,人如水。
當一切都不可相信的時候,保持着一顆高貴靈魂的他們,還相信愛情。
他們是愛的驕子。
嶽靈珊是令狐沖心中永遠的痛,這不僅是愛情,而且也是一種親情。
不可否認,嶽靈珊一開始是喜歡令狐沖,但當她遇到了她心中覺得更好的林平之,這種愛也就轉移了。
盡管,她以後會認為自己隻是把令狐沖當成兄長。
這不過是一個否定過去的借口。
人總習慣為自己的現時選擇找到适當的理由的,在情感上尤為如此。
人的選擇千差萬别。
即使是道德低下、貧苦潦倒的人也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愛情。
所以,嶽靈珊沒有好指責的。
然而,他們并不是心與心的結合,隻是她單方面的給予。
林平之一開始就隻不過是為了利用她,利用她的家庭勢力。
或者說,林平之根本就沒有真正愛過她。
否則,就不會親手把她殺死。
如果說是一種愛的專制的話,那麼尚且可以說有愛情在其中。
盡管,這樣的愛情是一種卑劣變态的血腥。
而林平之完全是對對方的漠視。
個人再如何受盡折磨,嘗遍人間百苦,也不能以殘害别人的生命為補償。
更何況是愛自己的人呢?以愛的名義進行欺騙是不可饒恕的。
林平之是可憐的,同時也是可恥的。
但有什麼人,能夠用什麼樣的理由,去阻止一個人喜歡上别人呢?嶽靈珊,在愛上是美麗勇敢的。
當任盈盈感歎嶽靈珊不知道令狐沖比林平之對她更好時,令狐沖搖頭道:“那難說。
小師妹對林平之一往情深,明知他對自己存心加害,卻也不忍他身遭災禍。
”盈盈心想:“這倒不錯,換作了我,不管你待我如何,我總是全心全意的待你好。
”或許,這就叫做愛不知從何而起,一往情深。
選擇往往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特别隻是用眼睛去看周圍的世界時。
嶽靈珊為之付出了。
她也是悲慘的。
相比之下,任盈盈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
因為,她是用心去看周圍的世界。
令狐沖從心底裡是很愛嶽靈珊,這種愛甚至超出了對任盈盈的愛。
嶽靈珊并不十分了解他。
或者說,也不想去了解他。
但是,他同樣是不管嶽靈珊待自己如何,也是全心全意地對她好的。
作者對令狐沖這個人物形象愛情的塑造,超出了男性中心的限制。
也就是女性同樣可以對男性說不,不總是怨女,而沒有癡男。
沒有人能給愛情下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定義。
但可以肯定,那些不計較得失,不顧自己的安危,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為對方付出的人,也都是享有愛情的。
盡管,愛情的滋味各不相同。
在這種意義上說,尼姑儀琳也是享有愛的。
多少個夜晚她就在觀音菩薩的面前,為自己心愛的人在默默的祈禱。
但是,同樣有誰能以什麼理由去阻止兩情相悅呢?她看到的是令狐沖與任盈盈的真心相愛。
即使,父母用武力去為她想方設法地逼婚。
真愛畢竟是兩個人的事情。
但她的愛不以剝奪為目的,因而是無私的,愛得無怨無悔,同樣是可愛的,也是可敬的。
春天是萬物複蘇,重新來過的季節。
每個人都在春天裡,來重整行裝,開始腳下的新的旅程。
再回首,就會發現,江湖的紛争如過眼雲煙。
而琴與箫的笑傲,才是真正的笑傲。
真正能笑傲江湖。
笑傲人生,隻屬于那些有真性情、真感情、心與心相通之人。
一曲笑傲江湖,可以讓人喜笑怒罵,同樣,它給人們帶來思考的樂趣。
江湖、社會多災多難,人生頗多坎坷,但是,在生命和文學中,總是會有些閃光的精神在打動人們的心,給予人們安慰。
這樣的江湖,這樣的人生,畢竟也有了一絲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