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生死茫茫
關燈
小
中
大
建的廣廈華居早已毀敗不堪。
楊過自于十六年前離絕情谷後,每隔數年,必來谷中居住數日,心中存了萬一之想,說不定南海神尼大發慈悲,突然提早許可小龍女北歸。
雖每次均是徒然苦候,廢然而去,但每來一次,總是與約期近了幾年。
此刻再臨舊地,但見荊莽森森,空山寂寂,仍是毫無曾經有人到過的迹象,當下奔到斷腸崖前,走過石梁,撫着石壁上小龍女用劍尖劃下的字迹,手指嵌入每個字的筆劃之中,一筆一筆的将石縫中的青苔揩去,那兩行大字小字顯了出來。
他輕輕的念道:“小龍女書囑夫君楊郎,珍重萬千,務求相聚。
”一顆心不自禁的怦怦跳動。
這一日中,他便如此癡癡的望着那兩行字發呆,當晚繩系雙樹而睡。
次日在谷中到處閑遊,見昔年自己與程英、陸無雙鏟滅的情花花樹已不再重生,他戲稱之為“龍女花”的紅花卻開得雲霞燦爛,如火如錦,于是摘了一大束龍女花,堆在斷崖的那一行字前。
這般苦苦等候了五日,已到三月初七,他已兩日兩夜未曾交睫入睡,到了這日,更是不離斷腸崖半步。
自晨至午,更自午至夕,每當風動樹梢,花落林中,心中便是一跳,躍起來四下裡搜尋觀望,卻哪裡有小龍女的影蹤? 自從聽了黃藥師那幾句話後,他早知“大智島南海神尼”雲雲,乃是黃蓉捏造出來的鬼話,但崖上字迹卻是小龍女所刻,卻半分不假,隻盼她言而有信,終來重會。
眼見太陽緩緩落山,楊過的心也是跟着太陽不斷的向下低沉。
當太陽的一半被山頭遮沒時,他大叫一聲,急奔上峰。
身在高處,隻見太陽的圓臉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寬,隻要太陽不落山,三月初七這一日就算沒過完。
可是雖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陽最終還是落入了地下。
悄立山巅,四顧蒼茫,但覺寒氣侵體,暮色逼人而來,站了一個多時辰,竟是一動也不動。
再過多時,半輪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這一天已經過去,連這一夜也快過去了。
小龍女始終沒有來。
他便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頂呆立了一夜,直到紅日東升。
四下裡小鳥啾鳴,花香浮動,春意正濃,他心中卻如一片寒冰,似有一個聲音在耳際不住響動:“傻子!她早死了,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
她自知中毒難愈,你決計不肯獨活,因此圖了自盡,卻騙你等她十六年。
傻子,她待你如此情意深重,你怎麼到今日還不明白她的心意?” 他猶如行屍走肉般踉跄下山,一日一夜不飲不食,但覺唇燥舌焦,于是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飲,一低頭,猛見水中倒影,兩鬓竟然白了一片。
他此時三十六歲,年方壯盛,不該頭發便白,更因内功精純,雖然一生艱辛颠沛,但向來頭上一根銀絲也無,突見兩鬓如霜,滿臉塵土,幾乎不識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額角發際拔下三根頭發來,隻見三根中倒有兩根是白的。
刹時之間,心中想起幾句詞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
”這是蘇東坡悼亡之詞。
楊過一生潛心武學,讀書不多,數年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爾見到題着這首詞,但覺情深意真,随口念了幾遍,這時憶及,已不記得是誰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我和龍兒卻已相隔十六年了。
他尚有個孤墳,知道愛妻埋骨之所,而我卻連妻子葬身何處也自不知。
”接着又想到這詞的下半阙,那是作者一晚夢到亡妻的情境:“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連夢也做不到一個!” 猛地裡一躍而起,奔到斷腸崖前,瞧着小龍女所刻下的那幾行字,大聲叫道:“‘十六年後,在此重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小龍女啊小龍女! 是你親手刻下的字,怎地你不守信約?”他一嘯之威,震獅倒虎,這幾句話發自肺腑,隻震得山谷皆鳴,但聽得群山響應,東南西北,四周山峰都傳來:“怎地你不守信約?怎地你不守信約?不守信約……不守信約……” 他自來便生性激烈,此時萬念俱灰,心想:“龍兒既已在十六年前便即逝世,我多活這十六年實在無謂之至。
”望着斷腸崖前那個深谷,隻見谷口煙霧缭繞,他每次來此,從沒見到過雲霧下的谷底,此時仍是如此。
仰起頭來,縱聲長嘯,隻吹得斷腸崖上數百朵憔悴了的龍女花飛舞亂轉,輕輕說道:“當年你突然失蹤,不知去向,我尋遍山前山後,找不到你,那時定是躍入了這萬丈深谷之中,這十六年中,難道你不怕寂寞嗎?” 淚眼模糊,眼前似乎幻出了小龍女白衣飄飄的影子,又隐隐似乎聽得小龍女在谷底叫道:“楊郎,楊郎,你别傷心,别傷心!”楊過雙足一登,身子飛起,躍入了深谷之中。
郭襄随着金輪法王,同到絕情谷來。
法王狠辣之時毒逾蛇蠍,但他既存心收郭襄作衣缽傳人,沿途對她問暖噓寒,呵護備至,就當她是自己親生愛女一般。
郭襄恨他掌斃長須鬼和大頭鬼,神色間始終冷冷的。
法王一生受人崇仰奉承,在西藏時俨若帝王之尊,便是大蒙古的四王子忽必烈,對他也是禮敬有加。
但小郭襄一路上對他冷言冷語,不是說他武功不如楊過,便是責他胡亂殺人,竟将這個威震異域的大蒙古第一國師弄得哭笑不得。
這一日兩人走到絕情谷,忽聽得一人大聲叫道:“怎地你不守信約?” 聲音中充滿着悲憤、絕望、痛苦之情。
郭襄聽來,似乎四周每座山峰都在凄聲叫喊:“你不守信約,你不守信約!”她吃了一驚,叫道:“是大哥哥,咱們快去!”說着搶步奔進谷中。
金輪法王大敵當前,精神一振,從背上包袱中取出金銀銅鐵鉛五輪拿在手裡。
這時他雖已将“龍象般若功”練到第十層,但想這十六年中,楊過和小龍女也決不會浪費光陰,擱下了功夫,因此絲毫不敢輕忽。
郭襄循聲急奔,片刻間已至斷腸崖前,隻見楊過站在崖上,數十朵大紅花在他身旁環繞飛舞。
她見那懸崖生得兇險,自己功夫低淺,不敢飛身過去,叫道:“大哥哥,我來啦!”但楊過凝思悲苦,竟是沒有聽見。
郭襄遙遙望見他舉止有異,叫道:“我這裡尚有你的一枚金針,須聽我話,千萬不可自盡……”一面說,一面便從石梁往懸崖上奔去。
她奔到半途,隻見楊過縱身一躍,已堕入下面的萬丈深谷之中。
這一來郭襄隻吓得魂飛魄散,當時也不知是為了相救楊過,又或許是情深一往,甘心相從于地下,雙足一登,跟着也躍入了深谷。
法王堕後七八丈,見她躍起,急忙飛身來救。
他一展開輕功,當真是如箭離弦,迅捷無倫,但終于遲了一步,趕到崖邊。
郭襄已向崖下落去。
法王不及細想,使招“倒挂金鈎”,俯身抓她手臂。
這一招原是行險,隻要稍有失閃,連他也帶入了深谷之中。
手指上剛覺得已抓注了她衣衫,隻聽得嗤的一響,撕下了郭襄的半幅衣袖,眼見她身子沖開數十丈下的煙霧,直入谷底,濃煙白霧随即彌合,将她遮得無影無蹤。
法王黯然長歎,沮喪不已,手中持着那半幅衣袖,怔怔的望着深谷。
過了良久,忽聽得對面山邊一人叫道:“兀那和尚,你在這裡幹麼?” 法王回過頭來,隻見對山站着六人,當先一個蒼髯童顔,正是周伯通。
他身旁站着三個女子,識得是黃蓉、程英、陸無雙,再後面是一個白鬓白眉的老僧,一個渾身黑衣的年老女子,他卻不知是一燈大師和瑛姑。
法王數次見識過周伯通的功夫,知道這老兒的武功别出心機,端的神出鬼沒,心中自來對他存着三分忌憚,而黃蓉身兼東邪、北丐兩家之所長,機變百出,也是個厲害之極的人物。
他神功已成,本可與這兩個中原一流武學高手一較,但此時痛惜郭襄慘亡,隻凄然道:“郭襄姑娘堕入深谷之中了。
唉!”說着長歎一聲。
衆人一聽,都是大吃一驚。
黃蓉母女關心,更是震動,顫聲道:“這話當真?”法王道:“我騙你作甚?這不是她的衣袖麼?”說着将郭襄的半幅衣袖一揚。
黃蓉瞧那衣袖,果真是從女兒的衣上撕下,這一來猶如身入冰窟,全身發顫,說不出話來。
周伯通怒道:“臭和尚,你幹麼害死這小姑娘?忒地心毒。
”法王搖頭道:”不是我害死的。
”周伯通道:“好端端的她怎會堕入深谷?不是你推他,便是逼她。
”法王歎息道:“都不是。
我有意收她為徒,傳我衣缽,如何肯輕易加害?”周伯通一口唾涎吐了過去,喝道:“放屁!放屁!她外公是黃老邪,父親是郭靖。
母親是小黃蓉,哪一個不強過你這臭和尚了?卻要她來拜你為師,傳你的臭衣缽?便是我老頑童傳她幾手三腳貓把式,不也強過你這些破銅爛鐵的圈圈環環嗎?” 他和法王相距甚遠,這一口唾涎吐将過去,風聲隐隐,便如一枚鐵彈般直奔其面門。
法王側頭避過,心下暗服。
周伯通見他給自己罵得啞口無言,不禁洋洋自得,又大聲道:“她定是不肯拜你為師,是不是?而你一心要收她為徒,是不是?”法王點了點頭。
周伯通又道:“照啊,如此這般,你就推她下谷。
” 法王心中怅惆,歎道:“我沒有推她。
但她為何自盡,老僧實是不解。
” 黃蓉心神稍定,一咬牙,提起手中竹棒,徑向法王撲了過去。
她使個“封”字訣,棒影飄飄,登時将法王身前數尺之地盡數封住了。
在這寬不逾尺的石梁之上,黃蓉痛心愛女慘亡,招招下的均是殺手。
法王武功雖勝于她,卻也不敢硬拚,眼見她棒法精奇,如和她纏上數招,那周伯通過來助戰,所處地勢太險,那就極難對付,當下左足一點,退後三尺,一聲長嘯,忽地從黃蓉頭頂飛躍而過。
黃蓉竹棒上撩,法王銀輪斜掠架開。
黃蓉吸一口氣,回過身來。
隻見周伯通拳腳交加,已與法王打在一起。
法王自恃大宗師的身份,見對方不使兵刃,當下将五輪插回腰間,便以空手還擊。
黃蓉自石梁奔回,竹棒點向他的後心。
法王自練成十層“龍象般若功”後,今日方初逢高手,正好一試,見周伯通揮拳打到,于是以拳對拳,跟着舉拳還擊。
兩人拳鋒尚未相觸,已發出劈劈拍拍的輕微爆裂之聲。
周伯通吃了一驚,料知對方拳力有異,不敢硬接,手肘微沉,已用上空明拳中的功夫。
法王一拳擊出,力近千斤,雖不能說真有龍象的大力,卻也決非血肉之軀所能抵擋,然與周伯通的拳力一接,隻覺空空如也,竟無着力之處,心下暗感詫異,左掌跟着拍出。
周伯通已覺出對方勁力大得異乎尋常,實是從所未遇。
他生性好武,隻要知道誰有一技之長,便要纏着過招較量,一生大戰小鬥,不知會過多少江湖好手,但如法王所發這般巨力,卻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一時不明是何門道,當下使動七十二路空明拳,以虛應實,運空當強。
這麼一來,雖教法王的巨力無用武之處,但要傷敵,卻也決非可能。
楊過自于十六年前離絕情谷後,每隔數年,必來谷中居住數日,心中存了萬一之想,說不定南海神尼大發慈悲,突然提早許可小龍女北歸。
雖每次均是徒然苦候,廢然而去,但每來一次,總是與約期近了幾年。
此刻再臨舊地,但見荊莽森森,空山寂寂,仍是毫無曾經有人到過的迹象,當下奔到斷腸崖前,走過石梁,撫着石壁上小龍女用劍尖劃下的字迹,手指嵌入每個字的筆劃之中,一筆一筆的将石縫中的青苔揩去,那兩行大字小字顯了出來。
他輕輕的念道:“小龍女書囑夫君楊郎,珍重萬千,務求相聚。
”一顆心不自禁的怦怦跳動。
這一日中,他便如此癡癡的望着那兩行字發呆,當晚繩系雙樹而睡。
次日在谷中到處閑遊,見昔年自己與程英、陸無雙鏟滅的情花花樹已不再重生,他戲稱之為“龍女花”的紅花卻開得雲霞燦爛,如火如錦,于是摘了一大束龍女花,堆在斷崖的那一行字前。
這般苦苦等候了五日,已到三月初七,他已兩日兩夜未曾交睫入睡,到了這日,更是不離斷腸崖半步。
自晨至午,更自午至夕,每當風動樹梢,花落林中,心中便是一跳,躍起來四下裡搜尋觀望,卻哪裡有小龍女的影蹤? 自從聽了黃藥師那幾句話後,他早知“大智島南海神尼”雲雲,乃是黃蓉捏造出來的鬼話,但崖上字迹卻是小龍女所刻,卻半分不假,隻盼她言而有信,終來重會。
眼見太陽緩緩落山,楊過的心也是跟着太陽不斷的向下低沉。
當太陽的一半被山頭遮沒時,他大叫一聲,急奔上峰。
身在高處,隻見太陽的圓臉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寬,隻要太陽不落山,三月初七這一日就算沒過完。
可是雖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陽最終還是落入了地下。
悄立山巅,四顧蒼茫,但覺寒氣侵體,暮色逼人而來,站了一個多時辰,竟是一動也不動。
再過多時,半輪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這一天已經過去,連這一夜也快過去了。
小龍女始終沒有來。
他便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頂呆立了一夜,直到紅日東升。
四下裡小鳥啾鳴,花香浮動,春意正濃,他心中卻如一片寒冰,似有一個聲音在耳際不住響動:“傻子!她早死了,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
她自知中毒難愈,你決計不肯獨活,因此圖了自盡,卻騙你等她十六年。
傻子,她待你如此情意深重,你怎麼到今日還不明白她的心意?” 他猶如行屍走肉般踉跄下山,一日一夜不飲不食,但覺唇燥舌焦,于是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飲,一低頭,猛見水中倒影,兩鬓竟然白了一片。
他此時三十六歲,年方壯盛,不該頭發便白,更因内功精純,雖然一生艱辛颠沛,但向來頭上一根銀絲也無,突見兩鬓如霜,滿臉塵土,幾乎不識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額角發際拔下三根頭發來,隻見三根中倒有兩根是白的。
刹時之間,心中想起幾句詞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
”這是蘇東坡悼亡之詞。
楊過一生潛心武學,讀書不多,數年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爾見到題着這首詞,但覺情深意真,随口念了幾遍,這時憶及,已不記得是誰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我和龍兒卻已相隔十六年了。
他尚有個孤墳,知道愛妻埋骨之所,而我卻連妻子葬身何處也自不知。
”接着又想到這詞的下半阙,那是作者一晚夢到亡妻的情境:“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連夢也做不到一個!” 猛地裡一躍而起,奔到斷腸崖前,瞧着小龍女所刻下的那幾行字,大聲叫道:“‘十六年後,在此重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小龍女啊小龍女! 是你親手刻下的字,怎地你不守信約?”他一嘯之威,震獅倒虎,這幾句話發自肺腑,隻震得山谷皆鳴,但聽得群山響應,東南西北,四周山峰都傳來:“怎地你不守信約?怎地你不守信約?不守信約……不守信約……” 他自來便生性激烈,此時萬念俱灰,心想:“龍兒既已在十六年前便即逝世,我多活這十六年實在無謂之至。
”望着斷腸崖前那個深谷,隻見谷口煙霧缭繞,他每次來此,從沒見到過雲霧下的谷底,此時仍是如此。
仰起頭來,縱聲長嘯,隻吹得斷腸崖上數百朵憔悴了的龍女花飛舞亂轉,輕輕說道:“當年你突然失蹤,不知去向,我尋遍山前山後,找不到你,那時定是躍入了這萬丈深谷之中,這十六年中,難道你不怕寂寞嗎?” 淚眼模糊,眼前似乎幻出了小龍女白衣飄飄的影子,又隐隐似乎聽得小龍女在谷底叫道:“楊郎,楊郎,你别傷心,别傷心!”楊過雙足一登,身子飛起,躍入了深谷之中。
郭襄随着金輪法王,同到絕情谷來。
法王狠辣之時毒逾蛇蠍,但他既存心收郭襄作衣缽傳人,沿途對她問暖噓寒,呵護備至,就當她是自己親生愛女一般。
郭襄恨他掌斃長須鬼和大頭鬼,神色間始終冷冷的。
法王一生受人崇仰奉承,在西藏時俨若帝王之尊,便是大蒙古的四王子忽必烈,對他也是禮敬有加。
但小郭襄一路上對他冷言冷語,不是說他武功不如楊過,便是責他胡亂殺人,竟将這個威震異域的大蒙古第一國師弄得哭笑不得。
這一日兩人走到絕情谷,忽聽得一人大聲叫道:“怎地你不守信約?” 聲音中充滿着悲憤、絕望、痛苦之情。
郭襄聽來,似乎四周每座山峰都在凄聲叫喊:“你不守信約,你不守信約!”她吃了一驚,叫道:“是大哥哥,咱們快去!”說着搶步奔進谷中。
金輪法王大敵當前,精神一振,從背上包袱中取出金銀銅鐵鉛五輪拿在手裡。
這時他雖已将“龍象般若功”練到第十層,但想這十六年中,楊過和小龍女也決不會浪費光陰,擱下了功夫,因此絲毫不敢輕忽。
郭襄循聲急奔,片刻間已至斷腸崖前,隻見楊過站在崖上,數十朵大紅花在他身旁環繞飛舞。
她見那懸崖生得兇險,自己功夫低淺,不敢飛身過去,叫道:“大哥哥,我來啦!”但楊過凝思悲苦,竟是沒有聽見。
郭襄遙遙望見他舉止有異,叫道:“我這裡尚有你的一枚金針,須聽我話,千萬不可自盡……”一面說,一面便從石梁往懸崖上奔去。
她奔到半途,隻見楊過縱身一躍,已堕入下面的萬丈深谷之中。
這一來郭襄隻吓得魂飛魄散,當時也不知是為了相救楊過,又或許是情深一往,甘心相從于地下,雙足一登,跟着也躍入了深谷。
法王堕後七八丈,見她躍起,急忙飛身來救。
他一展開輕功,當真是如箭離弦,迅捷無倫,但終于遲了一步,趕到崖邊。
郭襄已向崖下落去。
法王不及細想,使招“倒挂金鈎”,俯身抓她手臂。
這一招原是行險,隻要稍有失閃,連他也帶入了深谷之中。
手指上剛覺得已抓注了她衣衫,隻聽得嗤的一響,撕下了郭襄的半幅衣袖,眼見她身子沖開數十丈下的煙霧,直入谷底,濃煙白霧随即彌合,将她遮得無影無蹤。
法王黯然長歎,沮喪不已,手中持着那半幅衣袖,怔怔的望着深谷。
過了良久,忽聽得對面山邊一人叫道:“兀那和尚,你在這裡幹麼?” 法王回過頭來,隻見對山站着六人,當先一個蒼髯童顔,正是周伯通。
他身旁站着三個女子,識得是黃蓉、程英、陸無雙,再後面是一個白鬓白眉的老僧,一個渾身黑衣的年老女子,他卻不知是一燈大師和瑛姑。
法王數次見識過周伯通的功夫,知道這老兒的武功别出心機,端的神出鬼沒,心中自來對他存着三分忌憚,而黃蓉身兼東邪、北丐兩家之所長,機變百出,也是個厲害之極的人物。
他神功已成,本可與這兩個中原一流武學高手一較,但此時痛惜郭襄慘亡,隻凄然道:“郭襄姑娘堕入深谷之中了。
唉!”說着長歎一聲。
衆人一聽,都是大吃一驚。
黃蓉母女關心,更是震動,顫聲道:“這話當真?”法王道:“我騙你作甚?這不是她的衣袖麼?”說着将郭襄的半幅衣袖一揚。
黃蓉瞧那衣袖,果真是從女兒的衣上撕下,這一來猶如身入冰窟,全身發顫,說不出話來。
周伯通怒道:“臭和尚,你幹麼害死這小姑娘?忒地心毒。
”法王搖頭道:”不是我害死的。
”周伯通道:“好端端的她怎會堕入深谷?不是你推他,便是逼她。
”法王歎息道:“都不是。
我有意收她為徒,傳我衣缽,如何肯輕易加害?”周伯通一口唾涎吐了過去,喝道:“放屁!放屁!她外公是黃老邪,父親是郭靖。
母親是小黃蓉,哪一個不強過你這臭和尚了?卻要她來拜你為師,傳你的臭衣缽?便是我老頑童傳她幾手三腳貓把式,不也強過你這些破銅爛鐵的圈圈環環嗎?” 他和法王相距甚遠,這一口唾涎吐将過去,風聲隐隐,便如一枚鐵彈般直奔其面門。
法王側頭避過,心下暗服。
周伯通見他給自己罵得啞口無言,不禁洋洋自得,又大聲道:“她定是不肯拜你為師,是不是?而你一心要收她為徒,是不是?”法王點了點頭。
周伯通又道:“照啊,如此這般,你就推她下谷。
” 法王心中怅惆,歎道:“我沒有推她。
但她為何自盡,老僧實是不解。
” 黃蓉心神稍定,一咬牙,提起手中竹棒,徑向法王撲了過去。
她使個“封”字訣,棒影飄飄,登時将法王身前數尺之地盡數封住了。
在這寬不逾尺的石梁之上,黃蓉痛心愛女慘亡,招招下的均是殺手。
法王武功雖勝于她,卻也不敢硬拚,眼見她棒法精奇,如和她纏上數招,那周伯通過來助戰,所處地勢太險,那就極難對付,當下左足一點,退後三尺,一聲長嘯,忽地從黃蓉頭頂飛躍而過。
黃蓉竹棒上撩,法王銀輪斜掠架開。
黃蓉吸一口氣,回過身來。
隻見周伯通拳腳交加,已與法王打在一起。
法王自恃大宗師的身份,見對方不使兵刃,當下将五輪插回腰間,便以空手還擊。
黃蓉自石梁奔回,竹棒點向他的後心。
法王自練成十層“龍象般若功”後,今日方初逢高手,正好一試,見周伯通揮拳打到,于是以拳對拳,跟着舉拳還擊。
兩人拳鋒尚未相觸,已發出劈劈拍拍的輕微爆裂之聲。
周伯通吃了一驚,料知對方拳力有異,不敢硬接,手肘微沉,已用上空明拳中的功夫。
法王一拳擊出,力近千斤,雖不能說真有龍象的大力,卻也決非血肉之軀所能抵擋,然與周伯通的拳力一接,隻覺空空如也,竟無着力之處,心下暗感詫異,左掌跟着拍出。
周伯通已覺出對方勁力大得異乎尋常,實是從所未遇。
他生性好武,隻要知道誰有一技之長,便要纏着過招較量,一生大戰小鬥,不知會過多少江湖好手,但如法王所發這般巨力,卻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一時不明是何門道,當下使動七十二路空明拳,以虛應實,運空當強。
這麼一來,雖教法王的巨力無用武之處,但要傷敵,卻也決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