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意亂情迷
關燈
小
中
大
着便要下駝動手。
法王搖手道:“我生平不跟無恥之徒動手。
你隻管打,我決不還手。
” 周伯通大怒,道:“你怎敢說我是無恥之徒?”法王道:“你明知我不在軍營,便去偷盜王旗,這不是無恥麼?你自知非我敵手,觑準我走開了,這才偷偷去下手。
嘿嘿,周伯通,你太不要臉了。
”周伯通道:“好,我是不是你敵手,咱們打一架便知。
”法王搖頭說道:“我說過不跟無恥之徒動手,你勉強我不來。
我的拳頭很有骨氣,打在無恥之徒身上,拳頭要發臭的,三年另六個月中,臭氣不會褪去。
”周伯通怒道:“依你說便怎地?”法王道:“你将王旗讓我帶去,今晚你再來盜,我在營中守着。
不論你明搶暗偷,隻要取得到手,我便佩服你是個大大的英雄好漢。
” 周伯通最不能受人之激,越是難事,越是要做到,當即拔下王旗,向他擲去,叫道:“接着了,今晚我來盜便是。
”法王伸手接住,旗杆入手,才知這一擲之力實是大得異乎尋常,忙運内勁相抗,但終于還是退了兩步,這才拿樁站住。
四頭駱駝本來發勁前沖,但被法王掌力抵住了,此時他掌力陡松,四頭駱駝忽地同時跳起,躍出二丈有餘,向前急奔。
衆人遙望周伯通的背影,并見四頭駱駝越跑越遠,漸漸縮成四個小黑點。
法王呆了半晌,将王旗交給薩多,說道:“走罷!” 法王心想這老頑童行事神出鬼沒,人所難測,須當用何計謀,方能制勝? 在馬上凝神思索,一時卻無善策,偶然回顧,隻見尹趙二人交頭接耳,低聲說話,不住回頭去望小龍女,卻又不敢多看,臉上大有懼色。
他心念一轉:“這姑娘莫非是為兩個道士而來?”于是出言試探:“尹道兄,你和龍姑娘素來相識麼?”尹志平臉色陡變,答應了聲:“嗯。
”法王更知其中大有緣故,問道:“你們得罪了她,她要尋你們晦氣,是不是?這姑娘厲害得緊,你們和她作對,那可是兇多吉少啊。
”他于尹龍二人之間的糾葛半點不知,隻是見二道驚惶現于顔色,這才設詞探問,竟是一問便中。
趙志敬乘機道:“她也得罪過大師啊,當日英雄會上,大師曾輸在她的手下,此仇不可不報。
”法王哼了一聲,道:“你也知道?”趙志敬道:“此事傳揚天下,武林豪傑,誰不知聞。
”法王心道:“這道士倒也厲害。
我欲以他制敵,他卻想激得我出手助他脫困。
”又想:“這兩人也非平庸之輩,跟他們坦率言明,事情反而易辦。
”說道:“這龍姑娘要取你們性命,你們敵她不過,便想要我保護,是也不是?” 尹志平怒道:“尹某死則死耳,何須托庇于旁人?何況大師未必便能勝她。
”法王見他凜然而言,絕非作僞,不禁一愕,心道:“難道我所料不對?” 一時摸不準二人心意,便淡淡一笑,說道:“她與楊過雙劍合壁,自有其厲害之處。
但此時她孤身落單,我取她性命可說易如反掌。
”趙志敬搖頭道:“隻怕未必。
江湖上人人都說,大勝關英雄大會,金輪法王敗于小龍女手下。
” 法王笑道:“老衲養氣數十年,你用言語激我,又有何用?”他聽趙志敬如此說法,知他實是切盼自己與小龍女動手。
當周伯通現身之前,他本想出手殺了小龍女,但此時已與周伯通訂約盜旗,頗有需用尹趙二人之處,倘若殺了小龍女,便不能挾制二道了,當下意示閑暇,雙手合十,說道:“既然如此,老衲先行一步。
二位了斷了龍姑娘之事,請來王爺大營過訪便是。
” 說着一提缰繩,縱馬便行。
趙志敬大急,心想隻要他一走開,小龍女趕上前來,自己師兄弟二人不知要受如何的苦刑茶毒,想起當日終南山上玉蜂蜇身之痛,不由得心膽俱裂,看來這藏僧不但武功高強,智謀也遠在自己之上,眼見他徑自前行,當即拍馬追上,叫道:“大師且慢!小道路徑不熟,相煩指引,永感大德。
” 法王聽了“永感大德”四字,微微一笑,心想:“多半是這姓趙的得罪了龍姑娘,才怕成這樣,那姓尹的卻是事不關己。
”說道:“那也好,待會老衲說不定也有相煩之處。
”趙志敬忙道:“大師有何差遣,小道無不從命。
” 法王和他并騎而行,随口問起全真教的情況,趙志敬一一說了。
尹志平迷迷糊糊的跟随在後,毫沒留心二人說些甚麼。
法王道:”原來馬道長年老靜退,不問教務,聽說現任掌教丘道長年紀也不小了。
”趙志敬道:“是,丘師伯也已七十多歲。
”法王道:“那麼丘道長交卸掌教之後,該當由尊師王道長接充了。
”這一言觸中了趙志敬的心事,臉色微轉,道:“家師也已年邁。
全真六子近年來精研性命之學,掌教的俗務,多半是要交給我這個尹師弟接手。
” 法王見他臉上微有悻悻之色,低聲道:“我瞧這位尹道兄武功雖強,卻還不及道兄,至于精明幹練,更與道兄差得遠了。
掌教大任,該當由道兄接充才是。
”這幾句話趙志敬在心中已蘊藏了七八年之久,但從未宣之于口,今日給法王說了出來,不由得怨恨之情更是見于顔色。
全真六子命尹志平任三代弟子之首,即已明定要他繼任掌教。
初時趙志敬不過心中不服,暗存妒忌,但自抓到了尹志平的把柄後,即便處心積慮的要設法奪取他這職位。
尹志平污辱小龍女,實犯教中大戒,如為掌教師尊所知,勢必性命難保。
但趙志敬自知生性魯莽暴躁,素來不為全真六子所喜,師兄弟也多半和他不睦,縱然尹志平身敗名裂,這掌教的位子還是落不到自己身上,他一直隐忍不發,便是為此。
法王鑒貌辨色,猜中了他的心思,暗想:“我若助他争得掌教,他便死心塌地的為我所用,全真教勢力龐大,信士如雲,能得該教相助,于王爺南征大有好處,實是大功一件,隻怕更勝于刺殺郭靖。
”心中暗自籌思,不再與趙志敬交談。
午牌時分,一行人來到忽必烈的大營。
法王回頭望去,隻見小龍女騎着驢子站在裡許之外,不再近前,心想:“有她在外,不怕這兩個道士不上鈎。
” 衆人進了王帳,忽必烈正為失旗之事大為煩惱。
要知王旗是三軍表率,征戰之際,千軍萬馬全随王旗進退,實是軍中頭等重要的物事,突然神不知鬼不覺的給人盜去,直如打了一個大大的敗仗。
他見法王攜了王旗回來,心下大喜,忙起座相迎。
忽必烈雄才大略,直追乃祖成吉思汗,一聽法王引見尹趙二人,說是全真教的高士,當即大加接納,顯得愛才若渴,對王旗的失而複得竟似沒放在心上,吩咐擺設酒筵與二人接風。
尹志平心神不定,全副心思隻想着小龍女。
趙志敬卻是個極重名位之人,見這位蒙古王爺競對自己如此禮遇,不禁喜出望外。
忽必烈絕口不提法王等行刺郭靖不成之事,隻是不住推崇尼摩星忠于所事,以緻雙腿殘廢,酒筵上請他坐了首位,接連與他把盞,尼摩星自是感激知遇,心想隻要他再有差遣,赴湯蹈人在所不辭,旁人瞧着也都大為心折。
酒筵過後,法王陪着尹趙二人到旁帳休息。
尹志平心神交疲,倒頭便睡。
法王道:“趙兄,左右無事,咱們出去走走。
”兩人并肩走出帳來。
趙志敬舉目隻見小龍女坐在遠處一株大樹之下,那頭驢子卻系在樹上,不禁臉上變色。
法王隻作不見,再詳詢全真教中諸般情狀。
北宋道教本隻正乙一派,由山西龍虎山張天師統率。
自金人侵華,宋室南渡,河北道教新創三派,是為全真、大道、太乙三教,其中全真尤盛,教中道士行俠仗義,救苦恤貧,多行善舉。
是時北方淪于異族,百姓痛苦不堪,眼見朝廷規複無望,黎民往往把全真教視作救星。
當時有人撰文稱:“中原闆蕩,南宋屠弱,天下豪傑之士,無所适從……重陽宗師、長春真人,超然萬物之表,獨以無為之教,化有力之士,靖安東華,以待明主,而為天下式”雲雲。
當其時大河以北,全真教與丐幫的勢力有時還勝過官府。
趙志敬見法王待已親厚,心下感激,當下有問必答,于本教勢力分布、諸處重鎮所在等情,盡皆舉實以告。
兩人邊說邊行,漸漸走到無人之處。
法王歎了口氣,說道:“趙道長,貴教得有今日規模,實在不易。
老衲無禮,卻要說馬、劉、丘、王諸位道長見識太是胡塗,怎能将掌教的大任傳之于尹道兄呢?”趙志敬這些日來一直便在籌算,要待尹志平接任掌教之後,全真六子逐一凋逝,便逼他将掌教之位讓給自己。
但他性子急躁,想起此事究屬渺茫,便算成功,也不知要在多少年之後,聽法王提及,不禁歎了口氣,又向小龍女望了一眼。
法王道:“那龍姑娘是小事,老衲舉手間便即了結,實不用煩心。
倒是掌教大位不可落在無能之輩手中,這方是當務之急。
”趙志敬怦然心動,說道:“大師若能點明途,小道終身全憑所命。
”法王雙眉一揚,朗聲道:“君子一言,那可不能反悔。
”趙志敬道:“這個當然。
”法王道:“好,我叫你在半年之内,便當上全真教的掌教。
” 趙志敬大喜,然而此事實在太難,不由得有些将信将疑。
法王道:“你不信麼?”趙志敬道:“我信,我信。
大師妙法通神,必有善策。
”法王道:“貴教和我素無瓜葛,本來誰當掌教都是一樣。
但不知怎的,老衲和道長一見如故,忍不住要出手相助。
”趙志敬心癢相搔,不知如何稱謝才好。
法王道:“咱們第一步,是要令你在教中得一強援。
貴教眼下輩份最尊的是誰?”趙志敬道:“那便是今日途中遇見的周師叔祖。
”法王道:“不錯,他若肯出力助你,尹道長多半便不是你的對手了。
”趙志敬喜道:“是啊,馬師伯、丘師伯、我師父都要稱他為師叔。
他說出來的話,自是份量極重。
但不知大師有何妙計,能令周師叔祖助我。
” 法王道:“今日我和他打了賭,要他再來盜取王旗。
你說他來是不來?” 趙志敬道:“那自然是要來的。
”法王道:“這面王旗,今晚卻不懸在旗杆之上,咱們去秘密的藏在一個安穩處所。
蒙古大營中千帳萬幕,周伯通便有通天徹地的能力,也無法在一夜之間尋找出來。
”趙志敬道:“是啊!”心中卻想:“這般打賭,未免勝之不武。
”法王道:“你一定想,如此打賭,不免勝之不武。
但這全是為了你啊。
”趙志敬呆呆的望着他,不明其故。
法王伸手在他肩頭輕輕一拍,說道:“我把藏旗的所在跟你說了,你再去悄悄告訴周伯通,讓他找到王旗,豈非奇功一件?”趙志敬大喜,道:“不錯,不錯,這定能讨得周師叔祖的歡心。
”但轉念一想,說道:“然則大師的打賭豈非輸了?”法王道:“咱們血性漢子結交朋友,隻是全心全意為人,一己的勝負榮辱,又何足道哉?”趙志敬感激莫名,連稱:“大師恩德,不知何以為報。
”法王微微一笑,道:“你在教中先得周伯通之援,我再幫你籌劃計議,那時你便要推辭掌教之位,也不可得了。
”說着向左首一指,道:“咱們到那邊山上去瞧瞧。
” 離大營裡許之處有幾座小山,兩人片刻間已到了山前。
法王道:”咱們找個山洞,把王旗藏在裡面。
”前兩座小山光秃秃的無甚洞穴,二人接連翻了兩個山頭,到了第三座小山之上。
這山樹木茂密,洞穴也是一個接着一個。
法王道:”此山最好。
”見兩株大榆樹間有一山洞,洞口隐蔽,乍視之下不易見到,便道:“你記住此處,待會我将王旗藏在洞内。
晚間周伯通一到,你将他引來便了。
”趙志敬喏喏連聲,喜悅無限,向兩株大榆樹狠狠瞧了幾眼,心想有此為記,決計不會弄錯。
兩人回到大營,一路上不再談論此事。
晚飯過後,趙志敬不往逗尹志平說話。
尹志平兩眼發直,偶爾說上幾句,也全是答非所問。
天色漸黑,營中打起初更,趙志敬溜出營去,坐在一個沙丘之旁,但見騎衛來去巡視,防守得極為嚴密,心想:“以這般聲勢,便要闖入大營一步也極不易,周師叔祖居然來去自如,将王旗盜去,本領之高實是人所難測。
” 隻見頭頂天作深藍,宛似一座蒙古人的大帳般覆罩茫茫平野,群星閃爍,北鬥七星更是閃閃生光,心想:“倘若果如法王所言,三月後我得任掌教,那時聲名揚于宇内,天下三千道觀、八萬弟子盡數聽我号令,哼哼,要取楊過那小子的性命,自然是易如反掌。
”越想越是得意,站起身來,凝目眺望,隐約見小龍女仍然坐在那株大樹之下,又想:“這位龍姑娘果然豔極無雙,我見猶憐,也怪不得尹志平如此為她颠倒。
但英雄豪傑欲任大事者,豈能為色所迷?” 正在洋洋自得之際,忽見一條黑影自西疾馳而至,在營帳間東穿西插,倏忽間已奔到了王旗的旗杆之下。
那人寬袍大袖,白須飄蕩,正是周伯通到了。
法王搖手道:“我生平不跟無恥之徒動手。
你隻管打,我決不還手。
” 周伯通大怒,道:“你怎敢說我是無恥之徒?”法王道:“你明知我不在軍營,便去偷盜王旗,這不是無恥麼?你自知非我敵手,觑準我走開了,這才偷偷去下手。
嘿嘿,周伯通,你太不要臉了。
”周伯通道:“好,我是不是你敵手,咱們打一架便知。
”法王搖頭說道:“我說過不跟無恥之徒動手,你勉強我不來。
我的拳頭很有骨氣,打在無恥之徒身上,拳頭要發臭的,三年另六個月中,臭氣不會褪去。
”周伯通怒道:“依你說便怎地?”法王道:“你将王旗讓我帶去,今晚你再來盜,我在營中守着。
不論你明搶暗偷,隻要取得到手,我便佩服你是個大大的英雄好漢。
” 周伯通最不能受人之激,越是難事,越是要做到,當即拔下王旗,向他擲去,叫道:“接着了,今晚我來盜便是。
”法王伸手接住,旗杆入手,才知這一擲之力實是大得異乎尋常,忙運内勁相抗,但終于還是退了兩步,這才拿樁站住。
四頭駱駝本來發勁前沖,但被法王掌力抵住了,此時他掌力陡松,四頭駱駝忽地同時跳起,躍出二丈有餘,向前急奔。
衆人遙望周伯通的背影,并見四頭駱駝越跑越遠,漸漸縮成四個小黑點。
法王呆了半晌,将王旗交給薩多,說道:“走罷!” 法王心想這老頑童行事神出鬼沒,人所難測,須當用何計謀,方能制勝? 在馬上凝神思索,一時卻無善策,偶然回顧,隻見尹趙二人交頭接耳,低聲說話,不住回頭去望小龍女,卻又不敢多看,臉上大有懼色。
他心念一轉:“這姑娘莫非是為兩個道士而來?”于是出言試探:“尹道兄,你和龍姑娘素來相識麼?”尹志平臉色陡變,答應了聲:“嗯。
”法王更知其中大有緣故,問道:“你們得罪了她,她要尋你們晦氣,是不是?這姑娘厲害得緊,你們和她作對,那可是兇多吉少啊。
”他于尹龍二人之間的糾葛半點不知,隻是見二道驚惶現于顔色,這才設詞探問,竟是一問便中。
趙志敬乘機道:“她也得罪過大師啊,當日英雄會上,大師曾輸在她的手下,此仇不可不報。
”法王哼了一聲,道:“你也知道?”趙志敬道:“此事傳揚天下,武林豪傑,誰不知聞。
”法王心道:“這道士倒也厲害。
我欲以他制敵,他卻想激得我出手助他脫困。
”又想:“這兩人也非平庸之輩,跟他們坦率言明,事情反而易辦。
”說道:“這龍姑娘要取你們性命,你們敵她不過,便想要我保護,是也不是?” 尹志平怒道:“尹某死則死耳,何須托庇于旁人?何況大師未必便能勝她。
”法王見他凜然而言,絕非作僞,不禁一愕,心道:“難道我所料不對?” 一時摸不準二人心意,便淡淡一笑,說道:“她與楊過雙劍合壁,自有其厲害之處。
但此時她孤身落單,我取她性命可說易如反掌。
”趙志敬搖頭道:“隻怕未必。
江湖上人人都說,大勝關英雄大會,金輪法王敗于小龍女手下。
” 法王笑道:“老衲養氣數十年,你用言語激我,又有何用?”他聽趙志敬如此說法,知他實是切盼自己與小龍女動手。
當周伯通現身之前,他本想出手殺了小龍女,但此時已與周伯通訂約盜旗,頗有需用尹趙二人之處,倘若殺了小龍女,便不能挾制二道了,當下意示閑暇,雙手合十,說道:“既然如此,老衲先行一步。
二位了斷了龍姑娘之事,請來王爺大營過訪便是。
” 說着一提缰繩,縱馬便行。
趙志敬大急,心想隻要他一走開,小龍女趕上前來,自己師兄弟二人不知要受如何的苦刑茶毒,想起當日終南山上玉蜂蜇身之痛,不由得心膽俱裂,看來這藏僧不但武功高強,智謀也遠在自己之上,眼見他徑自前行,當即拍馬追上,叫道:“大師且慢!小道路徑不熟,相煩指引,永感大德。
” 法王聽了“永感大德”四字,微微一笑,心想:“多半是這姓趙的得罪了龍姑娘,才怕成這樣,那姓尹的卻是事不關己。
”說道:“那也好,待會老衲說不定也有相煩之處。
”趙志敬忙道:“大師有何差遣,小道無不從命。
” 法王和他并騎而行,随口問起全真教的情況,趙志敬一一說了。
尹志平迷迷糊糊的跟随在後,毫沒留心二人說些甚麼。
法王道:”原來馬道長年老靜退,不問教務,聽說現任掌教丘道長年紀也不小了。
”趙志敬道:“是,丘師伯也已七十多歲。
”法王道:“那麼丘道長交卸掌教之後,該當由尊師王道長接充了。
”這一言觸中了趙志敬的心事,臉色微轉,道:“家師也已年邁。
全真六子近年來精研性命之學,掌教的俗務,多半是要交給我這個尹師弟接手。
” 法王見他臉上微有悻悻之色,低聲道:“我瞧這位尹道兄武功雖強,卻還不及道兄,至于精明幹練,更與道兄差得遠了。
掌教大任,該當由道兄接充才是。
”這幾句話趙志敬在心中已蘊藏了七八年之久,但從未宣之于口,今日給法王說了出來,不由得怨恨之情更是見于顔色。
全真六子命尹志平任三代弟子之首,即已明定要他繼任掌教。
初時趙志敬不過心中不服,暗存妒忌,但自抓到了尹志平的把柄後,即便處心積慮的要設法奪取他這職位。
尹志平污辱小龍女,實犯教中大戒,如為掌教師尊所知,勢必性命難保。
但趙志敬自知生性魯莽暴躁,素來不為全真六子所喜,師兄弟也多半和他不睦,縱然尹志平身敗名裂,這掌教的位子還是落不到自己身上,他一直隐忍不發,便是為此。
法王鑒貌辨色,猜中了他的心思,暗想:“我若助他争得掌教,他便死心塌地的為我所用,全真教勢力龐大,信士如雲,能得該教相助,于王爺南征大有好處,實是大功一件,隻怕更勝于刺殺郭靖。
”心中暗自籌思,不再與趙志敬交談。
午牌時分,一行人來到忽必烈的大營。
法王回頭望去,隻見小龍女騎着驢子站在裡許之外,不再近前,心想:“有她在外,不怕這兩個道士不上鈎。
” 衆人進了王帳,忽必烈正為失旗之事大為煩惱。
要知王旗是三軍表率,征戰之際,千軍萬馬全随王旗進退,實是軍中頭等重要的物事,突然神不知鬼不覺的給人盜去,直如打了一個大大的敗仗。
他見法王攜了王旗回來,心下大喜,忙起座相迎。
忽必烈雄才大略,直追乃祖成吉思汗,一聽法王引見尹趙二人,說是全真教的高士,當即大加接納,顯得愛才若渴,對王旗的失而複得竟似沒放在心上,吩咐擺設酒筵與二人接風。
尹志平心神不定,全副心思隻想着小龍女。
趙志敬卻是個極重名位之人,見這位蒙古王爺競對自己如此禮遇,不禁喜出望外。
忽必烈絕口不提法王等行刺郭靖不成之事,隻是不住推崇尼摩星忠于所事,以緻雙腿殘廢,酒筵上請他坐了首位,接連與他把盞,尼摩星自是感激知遇,心想隻要他再有差遣,赴湯蹈人在所不辭,旁人瞧着也都大為心折。
酒筵過後,法王陪着尹趙二人到旁帳休息。
尹志平心神交疲,倒頭便睡。
法王道:“趙兄,左右無事,咱們出去走走。
”兩人并肩走出帳來。
趙志敬舉目隻見小龍女坐在遠處一株大樹之下,那頭驢子卻系在樹上,不禁臉上變色。
法王隻作不見,再詳詢全真教中諸般情狀。
北宋道教本隻正乙一派,由山西龍虎山張天師統率。
自金人侵華,宋室南渡,河北道教新創三派,是為全真、大道、太乙三教,其中全真尤盛,教中道士行俠仗義,救苦恤貧,多行善舉。
是時北方淪于異族,百姓痛苦不堪,眼見朝廷規複無望,黎民往往把全真教視作救星。
當時有人撰文稱:“中原闆蕩,南宋屠弱,天下豪傑之士,無所适從……重陽宗師、長春真人,超然萬物之表,獨以無為之教,化有力之士,靖安東華,以待明主,而為天下式”雲雲。
當其時大河以北,全真教與丐幫的勢力有時還勝過官府。
趙志敬見法王待已親厚,心下感激,當下有問必答,于本教勢力分布、諸處重鎮所在等情,盡皆舉實以告。
兩人邊說邊行,漸漸走到無人之處。
法王歎了口氣,說道:“趙道長,貴教得有今日規模,實在不易。
老衲無禮,卻要說馬、劉、丘、王諸位道長見識太是胡塗,怎能将掌教的大任傳之于尹道兄呢?”趙志敬這些日來一直便在籌算,要待尹志平接任掌教之後,全真六子逐一凋逝,便逼他将掌教之位讓給自己。
但他性子急躁,想起此事究屬渺茫,便算成功,也不知要在多少年之後,聽法王提及,不禁歎了口氣,又向小龍女望了一眼。
法王道:“那龍姑娘是小事,老衲舉手間便即了結,實不用煩心。
倒是掌教大位不可落在無能之輩手中,這方是當務之急。
”趙志敬怦然心動,說道:“大師若能點明途,小道終身全憑所命。
”法王雙眉一揚,朗聲道:“君子一言,那可不能反悔。
”趙志敬道:“這個當然。
”法王道:“好,我叫你在半年之内,便當上全真教的掌教。
” 趙志敬大喜,然而此事實在太難,不由得有些将信将疑。
法王道:“你不信麼?”趙志敬道:“我信,我信。
大師妙法通神,必有善策。
”法王道:“貴教和我素無瓜葛,本來誰當掌教都是一樣。
但不知怎的,老衲和道長一見如故,忍不住要出手相助。
”趙志敬心癢相搔,不知如何稱謝才好。
法王道:“咱們第一步,是要令你在教中得一強援。
貴教眼下輩份最尊的是誰?”趙志敬道:“那便是今日途中遇見的周師叔祖。
”法王道:“不錯,他若肯出力助你,尹道長多半便不是你的對手了。
”趙志敬喜道:“是啊,馬師伯、丘師伯、我師父都要稱他為師叔。
他說出來的話,自是份量極重。
但不知大師有何妙計,能令周師叔祖助我。
” 法王道:“今日我和他打了賭,要他再來盜取王旗。
你說他來是不來?” 趙志敬道:“那自然是要來的。
”法王道:“這面王旗,今晚卻不懸在旗杆之上,咱們去秘密的藏在一個安穩處所。
蒙古大營中千帳萬幕,周伯通便有通天徹地的能力,也無法在一夜之間尋找出來。
”趙志敬道:“是啊!”心中卻想:“這般打賭,未免勝之不武。
”法王道:“你一定想,如此打賭,不免勝之不武。
但這全是為了你啊。
”趙志敬呆呆的望着他,不明其故。
法王伸手在他肩頭輕輕一拍,說道:“我把藏旗的所在跟你說了,你再去悄悄告訴周伯通,讓他找到王旗,豈非奇功一件?”趙志敬大喜,道:“不錯,不錯,這定能讨得周師叔祖的歡心。
”但轉念一想,說道:“然則大師的打賭豈非輸了?”法王道:“咱們血性漢子結交朋友,隻是全心全意為人,一己的勝負榮辱,又何足道哉?”趙志敬感激莫名,連稱:“大師恩德,不知何以為報。
”法王微微一笑,道:“你在教中先得周伯通之援,我再幫你籌劃計議,那時你便要推辭掌教之位,也不可得了。
”說着向左首一指,道:“咱們到那邊山上去瞧瞧。
” 離大營裡許之處有幾座小山,兩人片刻間已到了山前。
法王道:”咱們找個山洞,把王旗藏在裡面。
”前兩座小山光秃秃的無甚洞穴,二人接連翻了兩個山頭,到了第三座小山之上。
這山樹木茂密,洞穴也是一個接着一個。
法王道:”此山最好。
”見兩株大榆樹間有一山洞,洞口隐蔽,乍視之下不易見到,便道:“你記住此處,待會我将王旗藏在洞内。
晚間周伯通一到,你将他引來便了。
”趙志敬喏喏連聲,喜悅無限,向兩株大榆樹狠狠瞧了幾眼,心想有此為記,決計不會弄錯。
兩人回到大營,一路上不再談論此事。
晚飯過後,趙志敬不往逗尹志平說話。
尹志平兩眼發直,偶爾說上幾句,也全是答非所問。
天色漸黑,營中打起初更,趙志敬溜出營去,坐在一個沙丘之旁,但見騎衛來去巡視,防守得極為嚴密,心想:“以這般聲勢,便要闖入大營一步也極不易,周師叔祖居然來去自如,将王旗盜去,本領之高實是人所難測。
” 隻見頭頂天作深藍,宛似一座蒙古人的大帳般覆罩茫茫平野,群星閃爍,北鬥七星更是閃閃生光,心想:“倘若果如法王所言,三月後我得任掌教,那時聲名揚于宇内,天下三千道觀、八萬弟子盡數聽我号令,哼哼,要取楊過那小子的性命,自然是易如反掌。
”越想越是得意,站起身來,凝目眺望,隐約見小龍女仍然坐在那株大樹之下,又想:“這位龍姑娘果然豔極無雙,我見猶憐,也怪不得尹志平如此為她颠倒。
但英雄豪傑欲任大事者,豈能為色所迷?” 正在洋洋自得之際,忽見一條黑影自西疾馳而至,在營帳間東穿西插,倏忽間已奔到了王旗的旗杆之下。
那人寬袍大袖,白須飄蕩,正是周伯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