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五丈原隕星
關燈
小
中
大
已空無一人,便忙親自引兵來追。
到山腳下,見蜀軍不遠,更加奮力追之。
這時忽然山後一聲炮響,喊聲大震,隻見蜀軍全部回旗返鼓,樹影中飄出中軍大旗,上面寫着一行大字“漢丞相諸葛亮”。
司馬懿不由大驚失色,定睛看時,隻見中軍幾十員上将,擁出一輛四輪車來,車上端坐着孔明,羽扇綸巾,鶴氅皂縧。
司馬懿大驚道:“孔明還活着!我輕入重地,落進他的計中了!”急忙勒馬往回跑。
背後姜維大叫道:“賊将休走,你中了我們丞相的計!”魏兵魂飛魄散,棄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司馬懿奔走了有五十多裡,背後兩員将趕上,扯住馬環叫道:“都督勿驚!”司馬懿用手摸摸腦袋問:“我還有頭嗎?”二将道:“都督休怕,蜀兵已經離遠了。
”司馬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夏侯霸和夏侯惠,這才舒了口氣,與二将尋小路趕回本營寨去。
過了兩天,鄉民奔走相告說:“蜀兵退入谷中之時,哀聲震地,軍中揚起白旗;孔明果然死了,隻留姜維帶一千兵斷後。
前日車上的孔明其實是木人。
” 司馬懿聽說後歎道:“我能料孔明生,卻不能料孔明死也!”因此蜀中人有諺語道:“死諸葛驚走活仲達。
” 司馬懿确信孔明已死,才又帶兵追趕蜀軍,走到赤岸坡,見蜀軍已去遠了,才引大軍回去。
一路上看到孔明安營紮寨之處,前後左右,整齊有法,司馬懿歎道:“真是天下奇才啊。
” 卻說姜維、楊儀排成陣勢,緩緩退入棧閣道口,然後軍隊更衣發喪,揚旗舉哀。
蜀軍都哭得跌跌撞撞,甚至有人哭死過去。
李福趕回成都,頓首泣奏丞相已亡,訴丞相遺言。
後主聞之大哭不止,哀道:“天喪我也!”哭倒在龍床之上,侍官将他扶入後宮。
吳太後聽說了,也放聲大哭不已,文官武将無不恸哀,百姓人人涕泣。
卻說孔明死後,魏延果然造反,楊儀令先鋒何平引兵到南谷讨之。
何平出馬大罵:“反賊魏延在哪兒?丞相新亡,骨肉未寒,你就敢造反!又揚鞭指着魏延部下道:“你等軍士,都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親朋。
丞相在時,不曾薄待你們,現在不可幫助反賊,宜各回家鄉,聽候賞賜。
”衆軍一聽,大喊一聲,散去了大半,隻有馬岱所領的三百人不動。
魏延大怒,揮刀縱馬,直取何平。
何平帶軍飛奔而去。
魏延、馬岱帶兵往南鄭殺來,姜維挺槍立馬于門旗之下,高聲大罵:“反賊魏延,丞相當初曾識你腦後有反骨,料你日後必反,每每想要殺你,卻憐你英勇,所以姑且留用,不曾虧待于你,如今卻果然造反。
” 這時,楊儀在門旗影下拆開孔明留給他的錦囊,見上寫如此如此。
楊儀大喜,輕騎到陣前,手指魏延道:“你若是敢在馬上連叫三聲‘誰敢殺我’,就算你是真正的大丈夫,我就把漢中城池獻給你。
” 魏延大笑道:“這有何難!孔明在時,我尚怕三分;如今他已經死了,看天下誰能與我為敵?别說連叫三聲,就是連叫三萬聲,又能怎麼樣?”于是當即便在馬上大叫道:“誰敢殺我?”一聲未叫完,腦後一人厲聲應道:“我敢殺你!”手起刀落,斬魏延于馬下。
衆人都驚駭不已,斬魏延者,乃是馬岱。
原來,孔明臨終之際授馬岱以密計,隻等魏延喊叫時,便出其不意斬他。
之後,楊儀等人便扶孔明靈柩回到成都,後主帶文武官僚,全部挂孝,出城二十裡迎接。
後主放聲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山林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地。
後主命扶柩入城,停在丞相府中。
孔明之子諸葛瞻守孝居喪。
楊儀入朝,呈上孔明遺表。
後主閱後大哭,降旨蔔地安葬。
費文偉奏道:“丞相臨終時,命就葬于定軍山,不用牆垣磚石,也不用一份祭物。
” 後主從之,擇當年十月吉日,親自送靈柩到定軍山安葬,降旨封孔明谥号忠武侯。
又令在沔陽建廟,四時享祭。
到山腳下,見蜀軍不遠,更加奮力追之。
這時忽然山後一聲炮響,喊聲大震,隻見蜀軍全部回旗返鼓,樹影中飄出中軍大旗,上面寫着一行大字“漢丞相諸葛亮”。
司馬懿不由大驚失色,定睛看時,隻見中軍幾十員上将,擁出一輛四輪車來,車上端坐着孔明,羽扇綸巾,鶴氅皂縧。
司馬懿大驚道:“孔明還活着!我輕入重地,落進他的計中了!”急忙勒馬往回跑。
背後姜維大叫道:“賊将休走,你中了我們丞相的計!”魏兵魂飛魄散,棄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司馬懿奔走了有五十多裡,背後兩員将趕上,扯住馬環叫道:“都督勿驚!”司馬懿用手摸摸腦袋問:“我還有頭嗎?”二将道:“都督休怕,蜀兵已經離遠了。
”司馬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夏侯霸和夏侯惠,這才舒了口氣,與二将尋小路趕回本營寨去。
過了兩天,鄉民奔走相告說:“蜀兵退入谷中之時,哀聲震地,軍中揚起白旗;孔明果然死了,隻留姜維帶一千兵斷後。
前日車上的孔明其實是木人。
” 司馬懿聽說後歎道:“我能料孔明生,卻不能料孔明死也!”因此蜀中人有諺語道:“死諸葛驚走活仲達。
” 司馬懿确信孔明已死,才又帶兵追趕蜀軍,走到赤岸坡,見蜀軍已去遠了,才引大軍回去。
一路上看到孔明安營紮寨之處,前後左右,整齊有法,司馬懿歎道:“真是天下奇才啊。
” 卻說姜維、楊儀排成陣勢,緩緩退入棧閣道口,然後軍隊更衣發喪,揚旗舉哀。
蜀軍都哭得跌跌撞撞,甚至有人哭死過去。
李福趕回成都,頓首泣奏丞相已亡,訴丞相遺言。
後主聞之大哭不止,哀道:“天喪我也!”哭倒在龍床之上,侍官将他扶入後宮。
吳太後聽說了,也放聲大哭不已,文官武将無不恸哀,百姓人人涕泣。
卻說孔明死後,魏延果然造反,楊儀令先鋒何平引兵到南谷讨之。
何平出馬大罵:“反賊魏延在哪兒?丞相新亡,骨肉未寒,你就敢造反!又揚鞭指着魏延部下道:“你等軍士,都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親朋。
丞相在時,不曾薄待你們,現在不可幫助反賊,宜各回家鄉,聽候賞賜。
”衆軍一聽,大喊一聲,散去了大半,隻有馬岱所領的三百人不動。
魏延大怒,揮刀縱馬,直取何平。
何平帶軍飛奔而去。
魏延、馬岱帶兵往南鄭殺來,姜維挺槍立馬于門旗之下,高聲大罵:“反賊魏延,丞相當初曾識你腦後有反骨,料你日後必反,每每想要殺你,卻憐你英勇,所以姑且留用,不曾虧待于你,如今卻果然造反。
” 這時,楊儀在門旗影下拆開孔明留給他的錦囊,見上寫如此如此。
楊儀大喜,輕騎到陣前,手指魏延道:“你若是敢在馬上連叫三聲‘誰敢殺我’,就算你是真正的大丈夫,我就把漢中城池獻給你。
” 魏延大笑道:“這有何難!孔明在時,我尚怕三分;如今他已經死了,看天下誰能與我為敵?别說連叫三聲,就是連叫三萬聲,又能怎麼樣?”于是當即便在馬上大叫道:“誰敢殺我?”一聲未叫完,腦後一人厲聲應道:“我敢殺你!”手起刀落,斬魏延于馬下。
衆人都驚駭不已,斬魏延者,乃是馬岱。
原來,孔明臨終之際授馬岱以密計,隻等魏延喊叫時,便出其不意斬他。
之後,楊儀等人便扶孔明靈柩回到成都,後主帶文武官僚,全部挂孝,出城二十裡迎接。
後主放聲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山林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地。
後主命扶柩入城,停在丞相府中。
孔明之子諸葛瞻守孝居喪。
楊儀入朝,呈上孔明遺表。
後主閱後大哭,降旨蔔地安葬。
費文偉奏道:“丞相臨終時,命就葬于定軍山,不用牆垣磚石,也不用一份祭物。
” 後主從之,擇當年十月吉日,親自送靈柩到定軍山安葬,降旨封孔明谥号忠武侯。
又令在沔陽建廟,四時享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