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卧龍迎親

關燈
卧龍先生的大名也給諸葛亮帶來了不少麻煩,其中最讓他頭疼的是沒完沒了、以各種方式為各地大家閨秀前來聯姻的人的糾纏,有的還拿着畫像,一個個貌似天仙。

    諸葛亮已經煩透了,厲聲道:“自古以來,帝貪色,傾國!士愛色,毀業!人戀色,敗名!亮今生求才不求貌。

    ” 自從諸葛玄把大侄兒諸葛瑾的夫人接到荊州照料諸葛亮、諸葛均兩個小兄弟後,諸葛瑾夫人便一直擔當着“長嫂似母”的重任。

    如今,諸葛亮都二十好幾的人了,整天卻隻知道做學問、讀聖賢書、吟詩作賦搖頭晃腦,談起兵法戰陣沒完沒了,田間耕躬也能身體力行,會朋訪友、談古論今可達忘我之境,一切都好,就是從來不想自己的婚姻大事,讓諸葛瑾夫人傷透了腦筋。

    她知道二弟是個有遠大抱負的人,在婚姻問題上不是挑,而是要找一個志同道合的知己,一個賢内助。

    他求才不求貌,正是為了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可這事也不能總耽擱呀,他的那位賢内助知音到哪去找呢? 一天,諸葛瑾夫人忽然想到黃承彥老先生可以幫她的忙。

    黃老先生不僅是諸葛亮的恩師,而且二弟敬重他,十分聽他的話。

    拿定主意後,她就上路了。

     黃承彥也曾有過兩個兒子,都隻長到幾歲便夭折了。

    自從有了女兒,黃承彥夫婦真是提心吊膽,生怕再有不幸。

    他們按照襄陽的風俗,給女兒起了個卑賤的名字叫“阿醜”,希望她能因此長得健壯結實。

    阿醜姑娘倒真是無病無災,而且從小就口齒伶俐,聰明過人,幾歲上即能“咿咿呀呀”地把《詩經》從頭至尾背下來,樂得黃承彥老兩口把她視為掌上明珠。

    不久,黃夫人去世,黃老先生就把女兒看得更重要了。

     阿醜像她父親一樣,一通百通,成了一個知識淵博、滿腹經倫、才高八鬥、氣質非凡的女子。

    隻是阿醜長大後,性格變得有點怪,身材長得矮小短粗,加上皮膚黑、頭發黃,又一點不留心梳妝打扮,所以,都快二十歲的人了,還沒有訂親。

    阿醜說什麼一輩子不嫁,要嫁也給天下的女子做個榜樣,非要争他個“女才郎貌”不可!把襄陽城搞得滿城風雨。

     諸葛瑾夫人來訪,黃老先生高興地接待了她,對她不停地誇贊諸葛亮道:“論年紀,我是你家老二的長輩,且又有師生之誼。

    然而他畢竟是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天才,現在他的學識可比老朽淵博多了,見識也高明得多。

    他胸懷開闊,壯志淩雲,融彙百家之說,貫通經史巨論,手握倒轉乾坤之柄,胸有華夏江山萬裡,老夫已是不僅感到他後生可畏,而且是可敬可佩呢!哪像我家女兒……唉——”黃承彥長歎一聲,又打開了為女兒婚事煩惱的話匣子。

    他希望諸葛瑾夫人能幫他開導開導阿醜,打消那個“女才郎貌”的怪念頭。

     諸葛瑾夫人聽罷,禁不住笑了起來:“這豈不正是天生的一對,地成的一雙嗎!”黃承彥一愣,接着輪到他笑起來,樂得當即表示願做月下老人,諸葛瑾夫人回答願結秦晉之好。

    誰知就在這時,阿醜姑娘突然走了進來,弄得二人措手不及,十分尴尬。

    阿醜紅着臉卻大大方方地說:“請别見怪,諸葛瑾嫂嫂,你們的談話我都聽到了。

    您看,我就是這個醜樣子,得跟他說清楚,最好還是請他屈尊來一趟。

    我可不管他什麼卧龍飛鳳的,到時候,誰願意落他個‘龍卧淺灘遭蝦戲’的話柄贻笑大方呢?”阿醜一席話如無風之浪,把諸葛瑾夫人給說愣了。

     諸葛瑾夫人想了想,小心試探地說:“黃老先生,您知道我家老二脾氣怪,平時講話有口無心,做事丢三拉四。

    要是他什麼地方欠妥,您老說出來,我回去好教訓他!” 諸葛瑾夫人這麼通情達理地一說,黃承彥反而不好意思了,他感到有必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她說清楚,免得以後傷了兩家的和氣。

     原來,黃承彥一向非常喜歡諸葛亮,日子一長,無形中便産生了想讓他成為自己女婿的念頭。

    但這事可真不好開口,想來想去,黃承彥便硬着頭皮将自己的心事跟崔州平、孟公威兩個學生說了。

    二人一聽,十分高興,說就包在他們身上。

    二人來到隆中,見過諸葛亮,一邊高談闊論,一邊千方百計往阿醜身上扯,想讓諸葛亮對這姑娘産生興趣。

    誰知諸葛亮竟沒有一點反應,倒沉下臉指着二人鼻子道:“想不到你二人不思進取,反背地裡議論起恩師的女兒,真……”後來黃承彥當着諸葛亮的面講起女兒,諸葛亮也沒有什麼表示,黃承彥便勸阿醜死了這條心。

    阿醜聽後隻說了一句話:“想不到,他原來也是一個隻好求窈窕淑女的凡夫俗子!” 這會兒諸葛瑾夫人又來表示願結秦晉之好,阿醜便回了那幾句帶刺的話。

     “原來如此。

    ”諸葛瑾夫人聽罷點了點頭道,“二弟真是個書呆子,有眼無珠。

    看我回去教訓他。

    ” 山不轉水轉。

    諸葛瑾夫人在回隆中的途中暗暗打定了叫二弟在無意中去黃承彥家相親的主意。

    她一到家便裝出一副十分焦急的樣子,對諸葛亮說:“二弟,你恩師近來貴體欠安,心緒也不甯,你去住幾日,陪陪他老人家,收拾收拾明天就去吧。

    ” 諸葛亮一聽,哪裡還等到明天,當即辭别嫂嫂,帶上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