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靈魂觀念

關燈
在上幾章裡,我們研究了圖騰宗教的基本原則。

    我們已經知道,其中沒有靈魂、精靈或者神秘人格的觀念。

    不過,即使在圖騰制度的基礎中沒有精神存在的觀念,進而一般說來,在宗教思想的基礎中也沒有這種觀念;但是,在任何宗教都不會不遇到它。

    所以,弄清它的形成原因是很重要的事情。

    為了确認它是一種次級形态的産物,我們必須要揭示出,它是如何從我們剛才所闡述的和解釋的更為基本的概念中導源而出的。

     在形形色色的精神存在中,有一種應該首先引起我們的注意,因為它是建構其他精神存在的原型,這就是靈魂。

     1 正因為任何已知的社會裡都存在着宗教,所以我們在任何社會中,無論其社會組織得多麼粗陋,也都會發現一整套關于靈魂及其起源與命運的集體表現系統。

    就我們根據民族學資料所能作出的判斷而言,靈魂的觀念似乎是與人類一起出現的,而且好像從一開始,它的全部基本特征就被構築得十分完善,以至于更先進的宗教和哲學所做的工作實際上隻是讓它更精練罷了,沒有什麼真正重大的補益。

    實際上,所有澳洲社會都認為,每個人體内都藏着一個隐秘的存在,由生命的本原賦予它活力:這就是靈魂。

    當然,對于這種普遍的規則來說,有時候女人是個例外,一些部落認為女人沒有靈魂。

    [1]而如果道森的話可信,那麼在他考察的部落中,小孩子也一樣沒有靈魂。

    [2]但這些都是例外,而且很可能是晚期的情況;[3]道森的說法甚至很值得懷疑,那可能完全是由于對事實的錯誤解釋造成的。

    [4] 要确定澳洲人的靈魂觀念并不容易,因為它非常含混,而且遊移不定,但是我們對此不必驚奇。

    如果有人問我們的同時代人他們是如何表現靈魂的,即使問的是那些對靈魂的存在最堅信不疑的人,所得到的回答也不會多麼一緻和清晰。

    這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極其複雜的觀念,雖然人們對它從來沒有過清晰的意識,但是,它曆經了千百年來的精心構築,組成它的大量印象又都經過了糟糕的分析。

    然而,用以界定它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正來自于此,盡管這特征往往是矛盾的。

     有些個案說靈魂具有和軀體一樣的外觀。

    [5]但有時候靈魂也被表現為隻有沙粒大小,可以縮小到能穿過最微小的裂縫和最精細的織物。

    [6]我們還會看到,靈魂被表現成具有動物的外貌。

    這表明,靈魂的形式基本上是不連貫、不确定的,[7]它根據環境的要求和神話或儀式的迫切需要而變動不居。

    形成它的基質也是捉摸不定的。

    它并非不含質料,因為無論它是多麼混沌,它也還是有形狀的。

    而且從事實來看,即使在這種生活中,它也還有物質的需求:它要吃,反過來也可能被吃。

    有時候它離開肉體,在旅行的過程中就間或以不相識的靈魂為食。

    [8]一旦它徹底脫離了有機體,它所過的生活就完全類似于這個世界的生活了:他吃、喝、打獵,等等。

    [9]它在樹枝間動來動去,弄得枝葉窸窸窣窣、噼啪作響,甚至連凡俗的耳朵都能聽到。

    [10]但同時,它又被認為是凡人所無法看見的。

    [11]誠然,巫師或者老人有能力看見靈魂,但是他們之所以有這種特異的能力,是由于年齡或者特殊訓練使他們能夠感知我們的感覺捕捉不到的事物。

    據道森說,普通的個體一生中隻有一刻會享有這種特權,那就是在他夭亡的前夜。

    因此這種近乎神奇的幻景被認為是不祥之兆。

    一般認為,這種靈體的一個标志就是不可見性。

    所以,靈魂在一定程度上被想象成為無形之物,因為它并不像肉體那樣作用于感覺;例如塔利河畔的部落說,靈魂沒有骨骼。

    [12]為了調和所有這些對立的特征,人們就這樣來表現靈魂:它是由一些極其稀薄、幽微奧妙的基質構成的,像是某種淡遠缥缈的東西,[13]類似于影子或者氣息。

    [14] 靈魂與肉體性質不同,并且獨立于肉體,因為在生命的過程中它可能随時離開肉體。

    肉體在睡覺、中魔期間,靈魂就離去了。

    [15]它甚至可以持續離開一段時間而不至于讓肉體死亡;不過,它不在的時候生命将被削弱,如果靈魂不回家,生命甚至會中止。

    [16]然而,隻有在死亡的時候,靈魂相對于肉體的差異性和獨立性才最清楚地表現出來。

    當肉體不再存續,其痕迹了不可尋的時候,靈魂卻将繼續在另一個世界中獨立地存在。

     但是,無論這種兩重性如何确實,它都不是絕對的。

    如果認為肉體隻是一種靈魂寄居的栖息地,靈魂與肉體隻有外在的關系,那将是一種嚴重的誤解。

    恰恰相反,靈魂與肉體緊密相連,它們的分離是有限而艱難的。

    我們已經知道,靈魂具有&mdash&mdash或者至少能夠具有&mdash&mdash肉體的外在方面,因而,對它們一方的任何傷害都将傷害另一方,肉體的每一處創傷都将殃及靈魂。

    [17]靈魂與機體的生命密切關聯、盛衰與共。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享有年輕人所不具有的特權的原因,因為随着生命的進展,他體内的宗教本原就獲得了更強大的力量和功效。

    不過老人一旦年邁昏聩,到了不能在涉及部落關鍵利益的盛大儀典上發揮有效作用的時候,他也就不再受到崇敬了。

    人們認為身體的衰弱會傳給靈魂。

    既然他不再具有同樣的力量,也就沒有資格享有同樣的特權了。

    [18] 靈魂與肉體之間不僅密切相聯,而且還有部分的融合。

    正如靈魂有時候能夠再生出肉體的形式,靈魂中有某種肉體的成分一樣,肉體中也有某種靈魂的成分。

    人們認為,某些部位以及機體的某些産物與靈魂有着特别的親和性,比如心髒、呼吸、胎盤[19]、血液[20]、影子[21]、肝髒、肝髒的脂肪、腎髒[22]等等。

    這些各式各樣的有形基質不僅僅是靈魂的居所,而且從外部看來,它們就是靈魂本身。

    當鮮血湧流出來,靈魂亦随之而去。

    靈魂并不在呼吸之中,它就是呼吸本身。

    靈魂和它所寄托的那個部位俱為一體。

    于是,據此就出現了人有多個靈魂的概念。

    由于靈魂散布在機體的不同部分,它就分化成為一些片段。

    每個器官都使其中所含的那一份靈魂個體化了,它們因而就成了一個各不相同、獨立存在的靈魂。

    心髒的靈魂不能成為呼吸、影子或者胎盤的靈魂。

    這些靈魂盡管全都相關,但都被一一區别了,甚至還有不同的名字。

    [23] 此外,即使靈魂專門定居在機體的某些部分,在其他部分中也不是一點兒沒有。

    靈魂以不同程度散布于整個肉體,這一點在葬禮中展現得非常清楚。

    當肉體咽下最後一口氣以後,靈魂就要離去,它似乎應該歆享這重獲的自由,任意四處遊蕩,盡快返回它那遠在他方的真正家園;然而,它卻還在屍體附近逗留。

    靈魂與肉體之間的紐帶雖已松脫,但還沒有徹底斷開。

    要确保能夠誘使靈魂離開,就必須舉行一系列專門的儀式,用一些動作和有意涵的活動來請走它。

    [24]要為靈魂敞開道路,還要安排好出口,以便它更加易于離去。

    [25]這是因為靈魂還沒有完全地脫離肉體,它們的聯系太緊了,不可能一下子就分開。

    于是,就出現了十分常見的食人喪儀。

    死者的肉之所以被吃掉,是因為人們認為其中含有一種神聖本原,其實那就是靈魂。

    [26]為了确保驅走靈魂,要把肉體消解掉,所以人們要麼将其曝于烈日之下,[27]要麼燃起火來烘烤,[28]這樣靈魂就與它所産生的液體一道離去了。

    但即使是幹枯的屍骨裡也還是留有一點靈魂的。

    因此,遺骨就被用作聖物或者是巫術的法器;[29]反之,如果有人想要讓其中的本原徹底自由,他就把這些骨頭敲碎[30]。

     實現最後分離的時刻終于來到了,獲得自由的靈魂飛逝而去。

    但是,由于靈魂的本性與肉體的關聯太密切了,要發生這種遷移,它的狀況必然要有深刻的變化,所以它就得采用一個新名字。

    [31]雖然靈魂還保持着它所賦予生命的那個人的全部特點,比如他的脾氣、他的長處以及他的壞毛病,[32]但是它已經變成了一個新的存在。

    從那一刻起,靈魂開始了新的生活。

     它去了冥界。

    對于冥界,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構想,有時候不同的概念也并存在同一個社會中。

    有些部落認為,它位于地下,每個圖騰群體都分有其中的一塊地方,最初的祖先、氏族的創建者在某個特定的時刻就是從那裡進入地下的,并且自從死後就在那裡生活。

    在地下世界中,死者的地理分布與生者的地理分布相互對應。

    那裡太陽永遠明媚,河流永不幹涸。

    斯賓塞和吉蘭認為,這就是中部部落(阿蘭達[33]和瓦拉蒙加[34]等部落)的冥界概念。

    同時,這類概念也見于沃喬巴盧克部落。

    [35]其他一些部落的人則認為,無論死者的圖騰是什麼,他們全都住在同一個地方,那裡隐約是在海外的一個島洲[36],或者是在一個湖泊之濱[37]。

    有時候,人們想象靈魂最後升入天空,高過雲霄。

    道森說:&ldquo那裡是一方樂土,袋鼠和各種獵物都十分豐足,人們過着快樂的生活。

    &rdquo[38]這幅畫面的某些内容可能取自基督教傳教士的天堂,[39]但是顯然,靈魂或者至少是某些靈魂死後升天的觀念,肯定是當地本來就有的,因為這種想法也見于澳洲大陸的其他地方。

    [40] 一般說來,所有的靈魂都有相同的命運,過一樣的生活。

    不過,有時候他們也根據在世間的所作所為而得到不同的待遇,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世界後來被劃為兩個不同甚至是對立的分隔的最初輪廓。

    那些活着的時候就出類拔萃的人,比如獵手、戰士、舞師等等,其靈魂不會混在其他芸芸衆生之中,有專門留給他們的地方[41],有時候就是在天上[42]。

    斯特萊羅甚至說,根據一個神話,壞人的靈魂會被可怕的精靈們吞吃、除掉。

    [43]盡管如此,在澳洲這些概念還是很模糊的,[44]隻有在更先進的社會中,如美洲的社會中,它們才開始變得清晰和明确。

    [45] 2 以上所述,就是有關靈魂及其命運的最原始的信仰,及其還原後的最基本的特征。

    現在,我們得試着做出解釋了。

    導緻人們認為他們是由兩種存在構成的,并且其中一種具有上述特征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了找出這一問題的答案,讓我們從追溯原始人自命的這種精神本原的起源着手,如果對此能有透辟的分析,他們自己的概念就會把我們引向解決之道。

     遵循我們設想的方法,我們的研究将在一些特定的社會中展開,在那裡這些觀念已經得到了特别細緻的觀察,這就是澳洲中部的部落。

    我們考察的地區雖然不算狹窄,但也是很有限的。

    不過,我們有很好的理由相信原始人以不同的形式十分普遍地持有這種觀念,甚至在澳洲以外也是如此。

    同時還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中部部落的靈魂觀念,與其他部落的靈魂觀念并沒有什麼特殊的區别,各處靈魂觀念的基本特征都是一樣的。

    同樣的結果總是出于同樣的原因,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這種到處都一樣的觀念,不可能在此處出自一個原因,在彼處就出自另一個原因。

    所以,我們所歸結的起源,作為我們對行将讨論的這些特定部落的研究成果,對于其他部落也應該是同樣正确的。

    這些部落将給我們一個進行實驗的機會,其結果就像所有功夫到家的實驗一樣,是可以一般化的。

    澳洲文明的同質性本身也足以保證這種一般化的可靠性。

    不過,我們此後還将利用取自澳洲和美洲其他民族的事實,對之審慎地加以證實。

     由于将要作為我們論證的基礎的這些概念,斯賓塞和吉蘭是一種說法,而斯特萊羅則是另一種說法,所以我們必須把這兩個版本一一給出。

    當我們對這兩種說法有了透徹的理解,我們将看到,它們的區别隻是在形式上的而不是在實質上的,而且它們具有相同的社會學意涵。

     按照斯賓塞和吉蘭的說法,世世代代賦予新生兒以生命的靈魂,并不是首次并且專門授給這些肉體的,所有這些部落都相信靈魂有一個确切的規模,其數量根本不會增加,[46]就是這些靈魂定期地轉生。

    某個個體死後,他的靈魂就離開它所寄居的肉體,在哀悼結束以後去往冥界;但是過一段時間以後,它就再一次回來轉生,這種重新轉生便是懷孕和生育的原因。

    萬物之初,那些根本的靈魂把生機賦予了創建氏族的最初祖先。

    在想象所能企及的最早年代,也就是在時間之始,有一些存在者并不源于任何他物。

    因為這個緣故,阿蘭達人稱之為&ldquo阿爾吉蘭迦米吉那&rdquo(altjirangamitjina)[47],即自存者,他從永恒以來就存在着;而且斯賓塞和吉蘭說,阿蘭達人把他們認為已經存在有神話人物的那個時期,取名為&ldquo阿爾徹靈迦&rdquo(Alcheringa)[48]。

    這些自存者像今天的人一樣,也以圖騰氏族為組織,但他們把時間都花在了遊曆上,并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所有各種各樣驚人的壯舉,神話中所保留的就是對這些壯舉的記憶。

    而當這種地上生活結束的時刻來臨之時,他們就或單獨或成群地進入地下。

    但是,他們的靈魂還永遠活着,靈魂是永世長存的。

    靈魂甚至還仍然不時出沒于他們的前任宿主壽終正寝的地方。

    而且,由于對他們的紀念,這些地方具有了神聖性。

    &ldquo奧克納尼吉拉&rdquo(oknanikilla)、保存儲靈珈的各類聖所、各種圖騰膜拜的中心都在那裡。

    當一個在這些聖所周圍遊蕩的靈魂進入了女人的體内,其結果就是懷孕和此後的分娩。

    [49]所以,每個個體都被看作是一個确定的祖先的新一輪顯形:是祖先本身帶着新的特點又回到了一個新的軀體中。

    那麼,這些祖先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他們所賦有的力量遠遠高過今天的人,甚至連最受尊崇的老人和最負盛名的巫師也望塵莫及。

    他們的品性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ldquo他們在地上、地下、空中皆能運行;任何一位隻要弄開胳膊上的一根血管,就能淹沒整個地區,使高原變為平地;他們能讓岩石構成的山嶺突然湧出一池泉水,或者造出淵深的峽谷與溝壑以便通過它們穿過山脈;他們豎起聖柱(納屯架)的地方,就會生岩石或樹木作為标志。

    &rdquo[50]是他們令大地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他們創造了各種生物,包括人和動物。

    他們近乎于神。

    所以他們的靈魂也有了神靈的性質。

    既然人的靈魂就是重新轉生在人體内的這些祖先的靈魂,那麼人就也是神聖的事物了。

     其次,這些祖先不是準确意義上的人,而是動物或植物,或者可能是以動物或植物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

    斯賓塞和吉蘭說:&ldquo在土著人的心目中,生活在阿爾徹靈迦時代的祖先和他們用以命名的動物或植物密切相聯,袋鼠圖騰的一個阿爾徹靈迦祖先有時候可以被說成是人袋鼠,或者是袋鼠人。

    人類個體的特性經常是潛藏在被認為是其起源的動物或植物的特性中的。

    &rdquo[51]祖先不朽的靈魂必然也具有同樣的性質,其中,人類的成分也和動物的成分融為一體,而且具有後者主宰前者的特殊傾向。

    所以,祖先靈魂和圖騰本原是由同樣的基質構成的;因為我們知道,圖騰本原的基質的獨特之處就呈現為這種兩重性,并把兩個領域綜合混淆于一身。

     既然除了上述靈魂之外就沒有其他靈魂存在,那麼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般來說,靈魂就是化身在每個個體中的圖騰本原。

    這個推論一點也不出乎我們的預料。

    我們已經知道,這一本原内在于每一個氏族成員。

    但是在本原滲透到這些個體的過程中,它本身不可避免地也要個體化,于是,它便成了各人意識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為每個人的意識互相都是不同的,所以本原就根據人們的形象而有了分别;既然各人都有自己的相貌,本原也就有了獨特的相貌。

    當然,它也保留了一些外在于人并與人相疏離的東西,但是人們認為,他們所擁有的那一份本原卻不可能不和它的寄主結成親密無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它就屬于人。

    這樣,本原就有了兩相矛盾的特征,而它們的共存正是靈魂觀念的一個顯著特點。

    今天和從前一樣,靈魂是我們内在的最奇妙、最深刻的東西,是我們作為人最卓然超拔的部分;然而,它還是來自外部的一個過客,其生存不同于肉體,有一天它又會重新獲得完全的獨立。

    總之,正如社會隻能在個體中并通過個體才能存在,那麼圖騰本原也隻有在個體意識中并通過個體意識才能存在,而氏族正是個體意識聯合而成的。

    如果人們并不覺得他們内在地具有圖騰本原,那麼圖騰本原将不會存在,正是人們造就了它。

    所以圖騰本原必然要分布在人們當中,而其中的每一個片段就是一個靈魂。

     我們在相當多的中部部落中發現了一個神話,它雖然隻是上述神話的一個特殊形式,但更好地表明了靈魂觀念确實是這樣形成的。

    這些部落的傳說沒有把氏族的起源歸之于多個祖先,而是兩個祖先[52],甚至隻有一個[53]。

    這個獨一無二者,隻要他是單身一個,那麼圖騰本原就完全與之渾然一體,因為那時候沒有其他東西可供這個本原與之溝通。

    而按照同一傳說,所有人的靈魂&mdash&mdash不管是那些正在人體中給他們以生命的靈魂,還是那些一時無用武之地、為将來預留着的靈魂&mdash&mdash全都出自這個獨一無二的角色,是由他的基質所構成的。

    當他離開地面飛行、四處漫遊或者是振作抖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