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台老往裡湊,怯場,不敢面向觀衆,她也不演和男的相配的角色。

    一九四五年春節期間,全區要會演,排的戲很多,别的女演員都有了任務,有個媳婦的角色非要淑娴來扮不可。

    這個戲劇情挺簡單,是叙述一個八路軍戰士的妻子,怎樣努力勞動,孝敬婆婆,婆媳兩人都當上了抗屬模範的故事。

    雖然這個媳婦在戲裡還不和丈夫見面,可是淑娴開始還是不演,在衆人的再三說服鼓勵下,她才紅着臉應承下來。

     淑娴是個辦事認真、好動心腸的人。

    她在排演當中,深深被這戰士的妻子的事迹所打動,她真心愛上了劇中的人物。

    等演完了戲,很長一段時間,她還沒走出戲中的意境,還覺得自己是那個戰士的妻子,似乎她自己真有個丈夫在前方打仗一樣。

    有時不知不覺,竟說出劇中那女角的言語……從此,她對抗屬就總是懷着深厚的感情和敬意。

    然而她自己這個家庭,連抗屬的邊都沾不上。

    她多末想當一個象戲中的女模範啊!她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江水山家的情景。

     水山家和老東山還算是一個宗族。

    本來淑娴和水山母親就親近,她有時去幫老人做點針線,挑擔水。

    淑娴一想,水山家和戲中的抗屬一樣,也隻有個老母親,她的眼睛又不好,村裡的代耕、照顧,解決不了老人的一切不便,多需要象淑娴演的那末一個媳婦啊!于是,淑娴比過去更進一步地去幫助水山母親幹活,認她為親媽,同她聊天,陪她一起紡棉花。

     生活在寂寞中的水山母親,添了個親近溫淑的姑娘,高興得不得了,愛得不行!年邁的女人的嘴總是絮叨不休,特别是知道有人不反對聽,尤其是談她自己的兒女,那真是繪聲繪色,細緻入微,沒完沒了。

    光陰似流水,淑娴從水山母親嘴裡,知道了江水山從小至大的好多事情。

    逐漸地,有位年輕戰士的形象,在她腦海中形成了。

    她對水山的印象越來越深,越深越想得真。

    直至有一天,淑娴猛然發現,她心房中已印上江水山的影子,她眼前時常湧現出他怎樣戰鬥,怎樣和敵人拼刺刀……一想起這,她的心會突然收縮,感到有說不出的緊張。

    猛一時她還不明白是為着什麼,一清醒,全身不由得烘熱起來——她原來是為一個戰士在擔心啊! 抗日戰争勝利後,有些戰士複員了,有些戰士請假回家探望。

    淑娴的心一天比一天緊張,也不知怎的,她的衣服換洗得比過去勤了;每次出門,都要對着鏡子照照臉,梳梳頭,把發針重夾一遍。

    她一出胡同口,成習慣地向北面大路方向望一會;一天能跑好幾趟水山的家。

    每次去總是在院門口就把腳步放得很輕很輕,聽聽裡面的動靜。

    有次,聽到屋裡面響起一個男人的咳嗽聲,淑娴立時屏住呼吸,懷裡象有隻鳥在撲騰,眼睛不知向哪看好,輕腳碎步走進屋。

    “娴子,你低着頭幹麼呀,怕見人嗎?”水山母親笑嘻嘻地說道。

     淑娴小心地擡眼一看,差一點大端一口氣。

    她滿臉绯紅地看着坐在炕前的曹振德,羞怯地說:“大叔,你在這哪。

    ”振德笑着說:“我來告訴你大媽,你水山哥要回來啦!”“啊!真的?”淑娴被巨大的喜訊震動了,忘記有人在前,赤裸裸地暴露出她的過火的驚喜。

     “看你,傻閨女,”水山母親喜笑顔開,“你叔多會和你撒過謊!他在區上開會,聽縣裡來的同志說,你水山哥在縣上辦麼個手續,到明天就來家啦。

    ” 這一天夜裡,淑娴一點睡意也沒有。

    她把包袱裡的所有衣服拿出來,翻來複去地找着。

    穿上件花的,對着鏡子身前身後地端量,心想這件衣服好看,小紅梅花多顯眼呀!可是馬上想到,聽水山母親說過,江水山從小就看不慣穿好吃好的。

    有次過年,母親把紡一冬線賺的錢給他做了件新褂子,硬逼着才套在他身上。

    過不一會,他母親到街上去,發現水山還穿着原來的破舊棉襖,那件新衣服套在另一個窮孩子身上了…… “他這性子不會改,八路軍就愛的是個素淨……”淑娴想着,又找出件半新的粗布褂子穿在身上。

     “哎,灰不灰藍不藍的,到時去看他的人準是一大堆,我擠在一群閨女媳婦裡,他哪能留心到呢!聽他媽說,他從小就不和女孩子一起玩,當八路軍的更不多眼看女人,他自然更注意不到我了……”換來換去,花的太鮮,素的太土,氣得姑娘不知怎麼好,眼淚也快下來了。

     第二天早晨起來,淑娴和伯母、嫂子忙忙碌碌地做好飯。

    淑娴巴不得早吃飯,可是按老東山家的規矩,吃飯男女不合桌,等男人吃過後,女人和孩子才吃。

    好歹等都吃完飯,淑娴急急忙忙刷鍋洗碗,失手打了個砂碗。

    伯母咕噜道:“又要惹你大爺發火啦!你今兒怎麼慌手慌腳的……”“挨頓罵也情願!”淑娴心裡說,收拾好後就進了自己的房間,仔細地梳洗起來。

     她向臉上搽了層薄粉,想把眼窩下那幾個小雀斑遮蓋住。

    但是對着鏡子一看,不滿地想:“抹得和個花臉狼一樣,叫人家一看,準罵是好打扮的懶閨女……快不要粉了!”用水洗去粉,又對着鏡子,輕聲說:“瞧瞧,這有多末好!鮮紅的嘴唇,不紅不白的臉腮,那幾個小黑點,也挺讨人看的。

    好,叫他看看我的真皮真面,搽胭脂抹粉哄人幹什麼呀,他願要不要……啊,什麼?我說的什麼?”她羞得急忙捂着臉,心慌地暗自責備自己道:“不要臉的閨女,真不知臉皮有多厚,背後想女婿……” 忽然聽到街上有人呼喊:“水山來家啦!江水山……”淑娴什麼也顧不得了,穿着本來的衣服,攏着散亂的柔發,慌慌張張地出了大門。

     當淑娴瞪大眼睛,懷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望着江水山那魁梧的身體,身上耀眼的黃軍裝,他那精神抖擻的面容,姑娘激動得簡直要叫出聲來。

    可是她随即又看到什麼,一時驚駭住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明明是事實。

    她發現了江水山左邊的空洞洞的衣袖。

    天哪!他的胳膊少了一隻,這怎麼得了啊……于是,淑娴身子失去了平衡,搖搖晃晃擠出人群,跌跌撞撞跑到家,一頭撲到炕上。

     不知過了多久,淑娴才覺察到臉下濕淋淋的,她的眼淚把枕頭濕透了,散到臉上的亂發能理出水來。

    整整一天,她水米不沾口,臉色變黃,昏昏沉沉,似睡非睡,真病假病地躺在炕上。

    她一閉上眼,面前就出現那隻空洞洞的衣袖,拂他的眼睛,逼她把眼睛睜開。

    她一睜眼,那穿着軍裝的高大身材就由遠而近地向她走來。

    她不敢看他,又閉上眼睛;可是又是那隻空衣袖……她真害怕再見他了啊!但是她又想見到這位殘廢的戰士,看看他是怎樣生活的。

    她想到水山母親,這老人,日夜惦念她的獨生兒子。

    兒子殘廢了,她會多末痛苦,多末需要安慰呵!于是,淑娴向伯母要了兩把①雞蛋,懷着悲愁不安的心情,走進她是那樣熟悉的小茅屋。

     出乎姑娘意料,這位經受過丈夫犧牲打擊的母親,已經從對兒子失掉胳膊的悲傷中解脫出來。

    老人樂呵呵地招呼淑娴道:“閨女!這兩天你怎麼不來啦?你不早想看看你哥嗎?啊,你臉色有點黃,病啦?” “大媽,我是身子有點……”淑娴支吾道,眼睛尋視着,“我水山哥不在家?” “是啊,一來家就忙起來啦!今一早和你振德叔上區裡開會去啦!”水山母親的語氣裡流露出明顯的自豪感。

    “開會?”淑娴吃了一驚,剛要問:“他還能工作?”但又閉上嘴。

     “閨女,你真是沒出門。

    你哥一回來,就當上民兵隊長啦!你德秋哥,不是上區裡工作了嗎?水山頂上他的缺。

    唉,這孩子從小就性急,我說他身子還不大好,歇憩幾天再說吧,你振德叔也這末對他,可他不聽!唉,娴子,你水山哥是個愣頭青,沒閑着的時候。

    可也難說,那傻東西,精神也旺,和他爹一樣……”母親一面誇獎一面埋怨,埋怨裡面含着誇獎,誇獎裡面帶着埋怨。

    大凡當母親的對别人談兒論女,多是這樣說法:初聽起來她是批評,得到的印象卻是表揚。

    前者是形式,後者是目的。

     這可真使淑娴大吃一驚。

    照她看,少一隻胳膊的人還能做什麼呢!水山這人可夠出奇的,打了這幾年仗,胳膊都打掉一隻,身上帶着無數傷疤,複員回來還當幹部——民兵隊長,還沒拿夠槍!他就一點沒想想少隻胳膊是多末不幸和痛苦嗎? “大媽,俺水山哥的身子還好嗎?”淑娴輕聲同,把水山母親正給他縫着的白小褂拿過手,引上線縫起來。

    “看樣還結實,來家就給我挑了幾擔水。

    ”母親滿意地說,又歎息道,“唉,閨女!畢竟他身子不全啦,也二十幾的人啦,能給他說房媳婦,就了我這輩子的心事啦!” 淑娴把頭埋下,悄聲說:“你就給他找媒人吧。

    ”水山母親沉重地說:“我老擔心沒人跟他。

    ” 淑娴安慰道:“能有人樂意,俺哥為人好。

    ”心裡卻想:“怕也難啊,誰願嫁個四肢不全的男人?比方說我……”她惶惑起來,心裡湧起一股替江水山惋惜又替自己難過的滋味。

    “哦,對啦!”母親又快活起來,“昨兒你春玲妹來時,我和她提起這事……” “她怎麼說?”淑娴停住針線活,側耳聽着。

     “她說這個不用我犯愁,你水山哥是為人民殘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