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吃過晚飯,父親、二哥相繼走了,明生又按老規矩拿出書來,準備履行他的職責——在家守門喂牲口。
他看一眼坐在炕沿上不動的春玲,奇怪地問:“姐呀,你怎麼還不走呢?” “哦,你不喜歡跟姐在一起,趕我走哪?”春玲笑道。
“嗳呀,姐姐!”明生放下書本,撲到春玲懷裡,叫起來,“我就巴望老守着你,多咱也不分開。
姐,你今晚沒有工作啦?”“有,工作沒有完的時候。
” “那你快去吧,不用管我。
”明生立直身子拉着姐的手說,“姐,有我在家看門。
爹說這也是革命工作哩!”“對,姐知道明生是好兒童團員,懂事!今晚我有工作,在家裡幹。
” “真高興呀!”孩子跳起來,“我跟姐在一塊工作啦!”“兄弟,姐今晚放你的假,出去玩一會吧!” “我不出去!”明生扭着身子說,“我要和姐一起工作,好姐姐,留下我吧!啊?” “呀,又使性兒啦!”春玲眯着水靈靈的眼睛看着弟弟說,“這個工作你幫不了忙,在跟前還礙事。
” “好,我走!”明生立刻老實起來,忙着收拾書本。
春玲噗哧一聲笑了:“明生,姐撒謊,沒什麼工作,是你儒春哥明天要走,待會姐要好好和他談談,懂了嗎?”“懂啦!”明生大人似的點點頭,嚴肅地說,“這也是工作,俺們兒童團也布置來,要歡送參軍的。
對,姐,我也要好好和他談談,歡送他!姐,我不玩了。
” “看你……”春玲有點作難了,“有你在跟前,儒春害羞,不好說話……” “哦,”明生聰穎地眨了幾下大眼睛,“我明白了,姐!你們有秘密,對吧?” 春玲點點頭,臉不由得泛起紅暈。
“秘密事我不該知道。
姐,我走啦!”明生說着,歡蹦着跑出了門。
“明生,玩一會就回家睡覺!”春玲跟到門口,疼愛地囑咐道。
春玲轉回身,從炕上針線盒裡拿出已經縫好的“衛生袋”,用針将燈芯挑了挑,針鼻裡引上一根白絲線,順手把針尖在頭發上磨幾下,就專心緻意地在衛生袋上繡字兒。
昨天中午,春玲同老東山交過鋒之後,就急跑着找到父親,紅着臉兒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向指導員做了彙報。
姑娘想,父親一準會皺起眉頭,幫女兒解決她應允馬上嫁到老東山家去的困難事。
然而,曹振德并沒過問春玲認為的中心問題,卻思慮着說:“你這丫頭在哪學得這套本領,把老頭子給整住了……不過,參軍要盡量做到親人的同意,儒春他爹不是真心自願……” “等他真心願意,共産主義社會也到啦!”春玲忿忿地打斷父親的話,“爹!你一定要批準儒春去,一定批準!爹,不然,就是害了他,也是害我……”姑娘垂下了眼簾。
“嗬,看你急得那個樣子,我沒說不批準哪!”振德慈祥地看着女兒,他那滿是胡茬茬的粗糙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爹呀,你批準啦?”春玲昂起頭,眼裡閃着喜悅的光。
振德點着頭,緩慢地說:“按政策,該讓儒春去,可不是為了怕你不好受——”他有意頓了一下,責備而帶教誨的目光停在女兒臉上。
春玲沒有回避父親的目光,仍是靜靜地看着他;但振德從女兒在用細白的上牙咬着下唇的微小動作上,領會了自己的話在女兒身上的反應。
于是,他繼續說下去:“青年人參軍,最好能做到家屬同意。
可是,遇到那種實在說不通的人,又沒正當理由,就不能損傷年輕人的革命志氣。
對于這樣的家屬,争取他們的同意,這不是個外表形式,而是人心的鬥争。
爹看到儒春有了出息,你的心事也實落了,自然歡喜,不過象你東山大爺這種人也不能把他看得一成不變。
你說等他轉變了要到共産主義社會,我看咱們為了要建成共産主義社會,就要先叫這種人轉變過來。
玲子,天下的窮人這末多,革命的志氣這末高,咱們黨的力量這末大,反動派又那末惡,你東山大爺那樣的人,能扭得過這形勢,死不轉變嗎?” “當然不能!”春玲歡快地說,“爹,我保證多做他的工作,使他早點開竅。
” “這就對啦!好,我忙去了。
”振德說着要出門。
春玲緊叫一聲:“爹,還有大事哩!” “麼事呀?”振德站住了。
“爹,怎麼忘啦?”女兒的臉有些烘熱,“我給你惹下的‘禍’……” “哦,”振德瞧着女兒笑了,說,“那有什麼?這是好事,喜事!我也同意——其實,這也用不着我批準呀?”“爹,看你說得多輕松!”春玲愁苦又焦急地說,“我是想,眼下我跟儒春結婚,你,我兄弟,家,誰照管呀!”“這也是件難事,可是,既答應人家了,就該辦到。
咱自己有些難處,好克服,難不住。
不過……”曹振德認起真來說,“方才你告訴我的時候,我就琢磨了一遍,看眼下的情形,你公公是不會讓你過門的。
” 春玲驚訝地瞪大眼睛,望着父親說不出話。
“不明白?這很自然嘛,你東山大爺要的是‘财神’,可你呀,玲子,對他來說是‘瘟神’,人家正恨你哪,還會叫你馬上過門?據我猜想,你就是現在想出嫁,人家也不來花轎。
懂了吧?” 春玲怔了一霎,半信半疑地說:“看他的口氣挺厲害,這事倒也難說……” 父親走後,春玲還在想老東山不會馬上叫她過門的理由,仍是弄不懂,心情老是忐忑不穩,有點兒緊張。
可是,很快就證實父親的估計是正确的了——淑娴來看她,開口就說:“春玲妹呀,告訴你個大事兒:俺大爺不願意你們馬上成親了!” “他出自真心說的?你說給我聽聽。
” “聽俺大媽說,你和俺爹吵過後,他躺在炕上抽了七八袋煙,爾後,他打發俺大媽找我回到家。
他要我告訴你,說是事情太倉卒了,擇不了吉日,準備不好用場,他不要你現在就過門,等以後再說。
我臨出門到你這兒來,他還在後面大聲追着叮囑,說這是他自願,你要是一準要過門,就是強迫他啦!”淑娴說完,抿了幾下嘴唇,又生氣地補充道:“他這是為他自己打算!春玲,你細想想就會明白,他……” 燈光下,春玲想着白天發生的事情,那雙靈巧的手,在“衛生袋”上繡着字兒。
月亮升起不久,儒春規規矩矩地進來了。
明生老老實實地坐在院門的門檻上。
這時他見月亮地裡有人走近,就站了起來,問:“哪一個?” 來的那人走到門口,笑道:“看你把人吓一大跳,就象在站崗似的。
” “對,是在站崗呀!”明生鄭重其事,将對方堵住,“淑娴姐,先别進去。
” “怎麼回事?”淑娴有些意外,“家裡開會?”“不是,是俺姐在家,有工作,秘密。
” “哦,我知道啦!”淑娴輕聲笑了,“還有儒春是不是?”“你怎麼知道的?” “我會算。
”淑娴說着要邁門檻,但明生拉住道:“别進去,好姐姐!” “這末嚴呀!是你姐給你下的令?” “不是俺姐,是我自個想到的。
” “喲,真機靈,好個義務哨兵!不過我得進去,俺大爺找儒春啦。
再說,這末久啦,你姐他們的‘工作’也該談完啦!” 淑娴說服了明生進了門,可是,一轉身又縮了回來。
“淑娴姐,你怎麼又不進去啦?”明生在大門口迎着她問道。
“嗯。
你好好地站崗吧,他們的‘工作’還沒完哪!”淑娴随口應着,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一輪皓月,皎潔明徹,滴溜滾圓,宛如一面銀鏡,高高懸挂在南山頂上空。
淑娴踏着月光,走到村中問,停了一霎,急忙回家拿出一雙鞋子,穿過村街,來到疃東頭。
她站住了腳,向右首的老槐樹望了一眼,又朝東西方向打量一下,于是通過菜園裡的畦埂,隐進樹影中。
這個地方很僻靜,古老的槐樹紮根在一片,菜園邊上,樹下有口很深的水井。
樹東面挨着江水山的房子西頭。
雖然在月亮地,可是人站在樹身的陰影裡,上水山家的人從樹邊經過,也不會看到樹下有人。
淑娴站在這裡等人,已經不是第一個夜晚了。
這淑娴,幼年亡雙親,使她的心靈凝固着悲哀的郁結。
她從小跟伯父老東山生活,受着森嚴的家教的管束,形成她心情孤僻,性兒和水樣軟。
她感到自己伶仃一身,奇人籬下,甚是悲慘凄楚。
她很少接近人,哭臉多于笑面。
她不敢上别人家去,怕聽到叫媽聲;聽到後,就獨坐垂淚,米水不咽。
但是新生活對青年人有特别的吸引力,老東山的門無論關得如何嚴實,還是擋不住先進思想的潮流的沖擊。
淑娴在别的姑娘吸引和幫助下,有了走出閨房、投入集體中去的渴望。
老東山當然反對,可是對淑娴他不能象對自己兒子那樣嚴厲,因為他日夜擔心,怕侄女鬧分家。
如果能好好地籠絡住她,等她大了嫁出去,自己得一份聘禮是小事,淑娴父親那份家産就是他的了。
在這種思想支配下,老東山放寬了對侄女的約束,心想反正過不了幾年,她就成别人的人了,還是不惹她的好。
這幾年,淑娴參加了青婦隊,上識字班,思想開朗了許多,還在春玲的鼓勵下進了村劇團。
淑娴秉性不好說笑,臉皮最薄,更不和青年男子接近。
起始演劇,登
他看一眼坐在炕沿上不動的春玲,奇怪地問:“姐呀,你怎麼還不走呢?” “哦,你不喜歡跟姐在一起,趕我走哪?”春玲笑道。
“嗳呀,姐姐!”明生放下書本,撲到春玲懷裡,叫起來,“我就巴望老守着你,多咱也不分開。
姐,你今晚沒有工作啦?”“有,工作沒有完的時候。
” “那你快去吧,不用管我。
”明生立直身子拉着姐的手說,“姐,有我在家看門。
爹說這也是革命工作哩!”“對,姐知道明生是好兒童團員,懂事!今晚我有工作,在家裡幹。
” “真高興呀!”孩子跳起來,“我跟姐在一塊工作啦!”“兄弟,姐今晚放你的假,出去玩一會吧!” “我不出去!”明生扭着身子說,“我要和姐一起工作,好姐姐,留下我吧!啊?” “呀,又使性兒啦!”春玲眯着水靈靈的眼睛看着弟弟說,“這個工作你幫不了忙,在跟前還礙事。
” “好,我走!”明生立刻老實起來,忙着收拾書本。
春玲噗哧一聲笑了:“明生,姐撒謊,沒什麼工作,是你儒春哥明天要走,待會姐要好好和他談談,懂了嗎?”“懂啦!”明生大人似的點點頭,嚴肅地說,“這也是工作,俺們兒童團也布置來,要歡送參軍的。
對,姐,我也要好好和他談談,歡送他!姐,我不玩了。
” “看你……”春玲有點作難了,“有你在跟前,儒春害羞,不好說話……” “哦,”明生聰穎地眨了幾下大眼睛,“我明白了,姐!你們有秘密,對吧?” 春玲點點頭,臉不由得泛起紅暈。
“秘密事我不該知道。
姐,我走啦!”明生說着,歡蹦着跑出了門。
“明生,玩一會就回家睡覺!”春玲跟到門口,疼愛地囑咐道。
春玲轉回身,從炕上針線盒裡拿出已經縫好的“衛生袋”,用針将燈芯挑了挑,針鼻裡引上一根白絲線,順手把針尖在頭發上磨幾下,就專心緻意地在衛生袋上繡字兒。
昨天中午,春玲同老東山交過鋒之後,就急跑着找到父親,紅着臉兒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向指導員做了彙報。
姑娘想,父親一準會皺起眉頭,幫女兒解決她應允馬上嫁到老東山家去的困難事。
然而,曹振德并沒過問春玲認為的中心問題,卻思慮着說:“你這丫頭在哪學得這套本領,把老頭子給整住了……不過,參軍要盡量做到親人的同意,儒春他爹不是真心自願……” “等他真心願意,共産主義社會也到啦!”春玲忿忿地打斷父親的話,“爹!你一定要批準儒春去,一定批準!爹,不然,就是害了他,也是害我……”姑娘垂下了眼簾。
“嗬,看你急得那個樣子,我沒說不批準哪!”振德慈祥地看着女兒,他那滿是胡茬茬的粗糙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爹呀,你批準啦?”春玲昂起頭,眼裡閃着喜悅的光。
振德點着頭,緩慢地說:“按政策,該讓儒春去,可不是為了怕你不好受——”他有意頓了一下,責備而帶教誨的目光停在女兒臉上。
春玲沒有回避父親的目光,仍是靜靜地看着他;但振德從女兒在用細白的上牙咬着下唇的微小動作上,領會了自己的話在女兒身上的反應。
于是,他繼續說下去:“青年人參軍,最好能做到家屬同意。
可是,遇到那種實在說不通的人,又沒正當理由,就不能損傷年輕人的革命志氣。
對于這樣的家屬,争取他們的同意,這不是個外表形式,而是人心的鬥争。
爹看到儒春有了出息,你的心事也實落了,自然歡喜,不過象你東山大爺這種人也不能把他看得一成不變。
你說等他轉變了要到共産主義社會,我看咱們為了要建成共産主義社會,就要先叫這種人轉變過來。
玲子,天下的窮人這末多,革命的志氣這末高,咱們黨的力量這末大,反動派又那末惡,你東山大爺那樣的人,能扭得過這形勢,死不轉變嗎?” “當然不能!”春玲歡快地說,“爹,我保證多做他的工作,使他早點開竅。
” “這就對啦!好,我忙去了。
”振德說着要出門。
春玲緊叫一聲:“爹,還有大事哩!” “麼事呀?”振德站住了。
“爹,怎麼忘啦?”女兒的臉有些烘熱,“我給你惹下的‘禍’……” “哦,”振德瞧着女兒笑了,說,“那有什麼?這是好事,喜事!我也同意——其實,這也用不着我批準呀?”“爹,看你說得多輕松!”春玲愁苦又焦急地說,“我是想,眼下我跟儒春結婚,你,我兄弟,家,誰照管呀!”“這也是件難事,可是,既答應人家了,就該辦到。
咱自己有些難處,好克服,難不住。
不過……”曹振德認起真來說,“方才你告訴我的時候,我就琢磨了一遍,看眼下的情形,你公公是不會讓你過門的。
” 春玲驚訝地瞪大眼睛,望着父親說不出話。
“不明白?這很自然嘛,你東山大爺要的是‘财神’,可你呀,玲子,對他來說是‘瘟神’,人家正恨你哪,還會叫你馬上過門?據我猜想,你就是現在想出嫁,人家也不來花轎。
懂了吧?” 春玲怔了一霎,半信半疑地說:“看他的口氣挺厲害,這事倒也難說……” 父親走後,春玲還在想老東山不會馬上叫她過門的理由,仍是弄不懂,心情老是忐忑不穩,有點兒緊張。
可是,很快就證實父親的估計是正确的了——淑娴來看她,開口就說:“春玲妹呀,告訴你個大事兒:俺大爺不願意你們馬上成親了!” “他出自真心說的?你說給我聽聽。
” “聽俺大媽說,你和俺爹吵過後,他躺在炕上抽了七八袋煙,爾後,他打發俺大媽找我回到家。
他要我告訴你,說是事情太倉卒了,擇不了吉日,準備不好用場,他不要你現在就過門,等以後再說。
我臨出門到你這兒來,他還在後面大聲追着叮囑,說這是他自願,你要是一準要過門,就是強迫他啦!”淑娴說完,抿了幾下嘴唇,又生氣地補充道:“他這是為他自己打算!春玲,你細想想就會明白,他……” 燈光下,春玲想着白天發生的事情,那雙靈巧的手,在“衛生袋”上繡着字兒。
月亮升起不久,儒春規規矩矩地進來了。
明生老老實實地坐在院門的門檻上。
這時他見月亮地裡有人走近,就站了起來,問:“哪一個?” 來的那人走到門口,笑道:“看你把人吓一大跳,就象在站崗似的。
” “對,是在站崗呀!”明生鄭重其事,将對方堵住,“淑娴姐,先别進去。
” “怎麼回事?”淑娴有些意外,“家裡開會?”“不是,是俺姐在家,有工作,秘密。
” “哦,我知道啦!”淑娴輕聲笑了,“還有儒春是不是?”“你怎麼知道的?” “我會算。
”淑娴說着要邁門檻,但明生拉住道:“别進去,好姐姐!” “這末嚴呀!是你姐給你下的令?” “不是俺姐,是我自個想到的。
” “喲,真機靈,好個義務哨兵!不過我得進去,俺大爺找儒春啦。
再說,這末久啦,你姐他們的‘工作’也該談完啦!” 淑娴說服了明生進了門,可是,一轉身又縮了回來。
“淑娴姐,你怎麼又不進去啦?”明生在大門口迎着她問道。
“嗯。
你好好地站崗吧,他們的‘工作’還沒完哪!”淑娴随口應着,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一輪皓月,皎潔明徹,滴溜滾圓,宛如一面銀鏡,高高懸挂在南山頂上空。
淑娴踏着月光,走到村中問,停了一霎,急忙回家拿出一雙鞋子,穿過村街,來到疃東頭。
她站住了腳,向右首的老槐樹望了一眼,又朝東西方向打量一下,于是通過菜園裡的畦埂,隐進樹影中。
這個地方很僻靜,古老的槐樹紮根在一片,菜園邊上,樹下有口很深的水井。
樹東面挨着江水山的房子西頭。
雖然在月亮地,可是人站在樹身的陰影裡,上水山家的人從樹邊經過,也不會看到樹下有人。
淑娴站在這裡等人,已經不是第一個夜晚了。
這淑娴,幼年亡雙親,使她的心靈凝固着悲哀的郁結。
她從小跟伯父老東山生活,受着森嚴的家教的管束,形成她心情孤僻,性兒和水樣軟。
她感到自己伶仃一身,奇人籬下,甚是悲慘凄楚。
她很少接近人,哭臉多于笑面。
她不敢上别人家去,怕聽到叫媽聲;聽到後,就獨坐垂淚,米水不咽。
但是新生活對青年人有特别的吸引力,老東山的門無論關得如何嚴實,還是擋不住先進思想的潮流的沖擊。
淑娴在别的姑娘吸引和幫助下,有了走出閨房、投入集體中去的渴望。
老東山當然反對,可是對淑娴他不能象對自己兒子那樣嚴厲,因為他日夜擔心,怕侄女鬧分家。
如果能好好地籠絡住她,等她大了嫁出去,自己得一份聘禮是小事,淑娴父親那份家産就是他的了。
在這種思想支配下,老東山放寬了對侄女的約束,心想反正過不了幾年,她就成别人的人了,還是不惹她的好。
這幾年,淑娴參加了青婦隊,上識字班,思想開朗了許多,還在春玲的鼓勵下進了村劇團。
淑娴秉性不好說笑,臉皮最薄,更不和青年男子接近。
起始演劇,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