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吳觚上
關燈
小
中
大
。
馬随雞唱發,心逐雁飛還。
東道多賢主,葡萄壯客顔。
” ○秋燈 元宵張燈,是處皆然。
而我邑獨盛于中秋,且作龍艦數十,俱籠燈為鱗甲,蛇蜒垂虹、釣雪間,波光月色,上下輝映。
香輿夾路,畫舫盈湖,箫鼓管弦之聲,達曙不辍。
顧英白有《江城秋燈》篇雲:“吳中燈市元宵盛,萬戶千門共輝映。
土風又見賽秋燈,龍舟采相誇競。
昔日天家正太平,秋宵燈火徹江城。
争連冶袂探花飲,共踏長橋玩月行。
家家賭勝經營遍,插竹懸球光彩現。
制成采勝出文鴛,剪就銀花回舞燕。
還将百寶結流蘇,繡戶珠簾拟畫圖。
燦燦遊人齊祛服,盈盈豔女特當垆。
豪門得賞鳌山景,深夜甯愁涼露冷。
釣雪灘邊火樹新,垂虹亭下星橋整。
别有殊方獻鬼功,機關走馬實玲珑。
雕锼雲母矜滇巧,錯落珍珠羨閩工。
最是龍舟喧夜棹,滿湖絲管争歡笑。
楓岸遙聞蘭氣香,蘆洲震聽鼍聲鬧。
誰知鞞鼓揭天來,人去城空事可哀。
女牆吊月啼寒蟪,露井臨風墜綠槐。
凄涼亦止十年餘,江上繁華轉勝初。
何人不慶升平樂,每事還嫌舊日疏。
土谷靈祠高樹幟,建作勾欄呈百戲。
歌時畫棟遏雲流,舞罷朱欄叢绮綴。
清秋明月勝元宵,寶鏡懸空駕彩橋。
仙樂霓裳雲外聽,天香丹桂月中飄。
秋燈更比春燈好,是處樓台似瑤島。
步月争看響さ來,踏燈又聽清歌繞。
借問觀燈孰可誇,千行寶炬擁香車。
競梳高髻稱浮渲,并曳新裾号月霞。
先時甲第多更主,宴樂燈筵靡舊侶。
遊俠歡邀馔玉珍,屠沽意滿尊金縷。
窄袖輕衫樣最時,邊關曲調有情癡。
止知勝賞年年是,豈料滄桑事事非。
蕭條獨有楊雄宅,不藉餘光來照壁。
閑吟聊備采風篇,獨看江秋蘆月白。
”顧英白名偉,以字行,吳江之同裡人。
笃志好學,所輯有《唐詩、明詩彙選》、《古文粹選》。
惜其後嗣不振,而卷帙浩繁,無有能行之者。
英白論詩,專以格律深細、對屬精切為工,故微傷于氣。
然《秋燈》一篇,婉麗悲宕,而奢儉盛衰之感寓焉。
洵無愧為風人也。
○虎丘題詩 虞山錢宗伯以譴歸,有題詩虎丘刺之者曰:“入洛紛纭意太濃,莼鲈此日又相逢。
黑頭蚤已羞江總,青史何曾借蔡邕。
昔去尚寬沉白馬,今來應悔賣盧龍。
可憐折盡章台柳,日暮東風怨阿侬。
”或雲雲間陳卧子作。
○逸老堂對 苕中吳磐,家饒于赀,工書博學。
鼎革後,絕意進取,學使者張安茂題其居為“人才節士之廬”。
然負氣自高,未甚韬晦。
順治中,官方山備兵吳興,與之友善,因重修逸老堂,乞其長句一聯,镌懸堂柱。
吳走筆書曰:“山川無恙,歎前輩風流何處!見冷煙衰碣,古道斜陽。
盡悲涼人物,止剩寒鴉。
台閣重新,問蒼穹英雄誰是?有補天巨手,回日周戈。
待整頓乾坤,再來杯酒。
”詞既悲壯,書複蔚。
有怨家潛錄其語,以吳陰蓄異謀,首之帥府,禍幾不測。
方山知之,乘夜撤去。
力為回斡,費千餘金,事乃已。
○秀門三絕 寒山趙均室人文淑,工寫形畫,并無粉本,但詠玩山中花草蜂蝶,遇物成圖,自得天趣。
其姑陸卿子妙有文筆;均蚤善篆書,淑精能繪事,一家三絕,吳中以為秀門。
○酒芝 江右李太虛為諸生時,嗜酒落拓,而家甚貧。
太倉王司馬岵雲備兵九江,校士列郡,拔太虛第一,引見之,謂曰:“吾固多子,擇師無若子者。
顧遠在婁東,子能一往乎?”李許諾。
次日即遣使送至家。
時王氏二長子已受業同裡吳蘊玉先生。
蘊玉者,梅村先生父也。
而太虛教其第四、五諸郎。
兩人共晨夕甚歡。
梅村甫髫齡,亦随課王氏塾中。
李奇其文,蔔為異日偉器。
歲将闌,主家設具宴兩師,酒半,出所藏玉卮侑酒。
李醉揮而碎之,王氏子面加诮讓,李亦盛氣不相下。
席罷後,謂吳曰:“我安可複留此!”遂拂衣去。
吳知其不能行也,翼日蚤起,追于城,出館俸十金為贈。
乃附賈舶歸。
然所贈赀,大半耗于酒,及抵家,垂橐蕭然,亟呼婦治具。
婦曰:“吾絕糧已久,安所得粟?憶君去後,猶存故人酒一罂。
請佐君軟飽可乎?”婦往鄰家覓薪,李即發罂。
罂内産一芝如盤,紫光煜煜。
喜且愕曰:“此瑞徵也,顧酒敗不可飲奈何?”挹之,則清冽異常。
乃泛白獨斟。
婦負薪歸,則罂已罄矣。
是秋登鄉薦,明年成進士,入詞館。
數載後,以典試複命過吳門。
王氏子谒于舟次,李亟詢吳先生近狀,是時梅村亦登賢書,因購吳行卷,攜以北上,為延譽京師。
辛未,梅村遂為太虛所薦,登南宮第一,及第第二人,年僅弱冠。
蘊玉先生享榮養者三十年,可為疏财敦友之報。
而岵雲諸子,自司馬沒後,家漸替矣。
○陶庵剛正 黃陶庵先生少有盛名,館于同裡侯氏,以道義相切靡刂。
虞山錢宗伯有一子名孫愛,甫成童,欲延師教之,而難其人,商之程孟陽。
孟陽曰:“我有故人子嘉定黃蘊生,奇士也。
與同裡侯氏交三世矣。
未可輕緻。
公雅與侯善,以情告侯,公可得也。
”宗伯乃具厚币,遣門下客李生,至嘉定延之。
李先是侯,道宗伯指。
侯力為勸駕,黃意不悅,強而後可。
遂與李偕至宗伯家,宗伯待以殊禮。
居浃月,孟陽出海棠小箋示黃。
黃詢唱者為誰。
孟陽曰:“宗伯如君柳夫人作也。
子于帖括之暇,試點筆焉。
”陶庵變色曰:“忝居師席,可與小君酬和乎?”孟陽曰:“此何傷?我亦偕諸君子和之矣。
”陶庵曰:“先生耆年碩德,與主人為老友,固可無嫌,諸君亦非下帷于此者,若淳耀則斷不可。
”孟陽慚退。
先是,曾館某撫軍幕府,有邑令聞先生在署,橐數百金,賂先生父,令緻書,俾為之左右。
先生複父書曰:“父生男之身,尤望生男之心。
若行一不義,取一非有,男心先死矣,尚何以養父乎?”其自命剛正如此。
忠孝大節,豈臨時激于意氣者所能為乎! ○釋氏親送 吳易字日生,其母夫人善繡觀音,技同針絕,乞繡者一金始得一幅。
生易之夕,遙見雙燈前導,有帕首少婦引朱衣童入室,倏然不見,而易堕地。
蓋釋氏親送也。
長而文譽日著,膂力過人。
以癸未進士,授兵部職方司。
時南都已陷,歸舉義旗,聚舟師數千,結營長白蕩。
吳提督兵下吳江,衆遂解散,全家俱溺于水。
易乘小舴艋遁去,匿嘉善錢氏園中,日夜酣飲,痛哭不發一言。
為邏者執送武林,軍門谕降,不從,竟磔于市。
○奏毀淫祠 舊傳明祖既定天下,大封功臣,夢兵卒千萬,羅拜殿前,曰:“我輩從陛下四方征讨,雖沒于行陣,夫豈無功,請加恩恤。
”高皇曰:“汝固多人,無從稽考姓氏,但五人為伍,處處血食足矣。
”因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廟祀之,俗稱“五聖祠”。
是後日漸蕃衍,甚至樹頭花前,雞埘豕圈,小有萎夭,辄曰:“五聖為禍”。
吾吳上方山,尤極淫侈,娶婦貸錢,夭詭百出。
吳人驚
馬随雞唱發,心逐雁飛還。
東道多賢主,葡萄壯客顔。
” ○秋燈 元宵張燈,是處皆然。
而我邑獨盛于中秋,且作龍艦數十,俱籠燈為鱗甲,蛇蜒垂虹、釣雪間,波光月色,上下輝映。
香輿夾路,畫舫盈湖,箫鼓管弦之聲,達曙不辍。
顧英白有《江城秋燈》篇雲:“吳中燈市元宵盛,萬戶千門共輝映。
土風又見賽秋燈,龍舟采相誇競。
昔日天家正太平,秋宵燈火徹江城。
争連冶袂探花飲,共踏長橋玩月行。
家家賭勝經營遍,插竹懸球光彩現。
制成采勝出文鴛,剪就銀花回舞燕。
還将百寶結流蘇,繡戶珠簾拟畫圖。
燦燦遊人齊祛服,盈盈豔女特當垆。
豪門得賞鳌山景,深夜甯愁涼露冷。
釣雪灘邊火樹新,垂虹亭下星橋整。
别有殊方獻鬼功,機關走馬實玲珑。
雕锼雲母矜滇巧,錯落珍珠羨閩工。
最是龍舟喧夜棹,滿湖絲管争歡笑。
楓岸遙聞蘭氣香,蘆洲震聽鼍聲鬧。
誰知鞞鼓揭天來,人去城空事可哀。
女牆吊月啼寒蟪,露井臨風墜綠槐。
凄涼亦止十年餘,江上繁華轉勝初。
何人不慶升平樂,每事還嫌舊日疏。
土谷靈祠高樹幟,建作勾欄呈百戲。
歌時畫棟遏雲流,舞罷朱欄叢绮綴。
清秋明月勝元宵,寶鏡懸空駕彩橋。
仙樂霓裳雲外聽,天香丹桂月中飄。
秋燈更比春燈好,是處樓台似瑤島。
步月争看響さ來,踏燈又聽清歌繞。
借問觀燈孰可誇,千行寶炬擁香車。
競梳高髻稱浮渲,并曳新裾号月霞。
先時甲第多更主,宴樂燈筵靡舊侶。
遊俠歡邀馔玉珍,屠沽意滿尊金縷。
窄袖輕衫樣最時,邊關曲調有情癡。
止知勝賞年年是,豈料滄桑事事非。
蕭條獨有楊雄宅,不藉餘光來照壁。
閑吟聊備采風篇,獨看江秋蘆月白。
”顧英白名偉,以字行,吳江之同裡人。
笃志好學,所輯有《唐詩、明詩彙選》、《古文粹選》。
惜其後嗣不振,而卷帙浩繁,無有能行之者。
英白論詩,專以格律深細、對屬精切為工,故微傷于氣。
然《秋燈》一篇,婉麗悲宕,而奢儉盛衰之感寓焉。
洵無愧為風人也。
○虎丘題詩 虞山錢宗伯以譴歸,有題詩虎丘刺之者曰:“入洛紛纭意太濃,莼鲈此日又相逢。
黑頭蚤已羞江總,青史何曾借蔡邕。
昔去尚寬沉白馬,今來應悔賣盧龍。
可憐折盡章台柳,日暮東風怨阿侬。
”或雲雲間陳卧子作。
○逸老堂對 苕中吳磐,家饒于赀,工書博學。
鼎革後,絕意進取,學使者張安茂題其居為“人才節士之廬”。
然負氣自高,未甚韬晦。
順治中,官方山備兵吳興,與之友善,因重修逸老堂,乞其長句一聯,镌懸堂柱。
吳走筆書曰:“山川無恙,歎前輩風流何處!見冷煙衰碣,古道斜陽。
盡悲涼人物,止剩寒鴉。
台閣重新,問蒼穹英雄誰是?有補天巨手,回日周戈。
待整頓乾坤,再來杯酒。
”詞既悲壯,書複蔚。
有怨家潛錄其語,以吳陰蓄異謀,首之帥府,禍幾不測。
方山知之,乘夜撤去。
力為回斡,費千餘金,事乃已。
○秀門三絕 寒山趙均室人文淑,工寫形畫,并無粉本,但詠玩山中花草蜂蝶,遇物成圖,自得天趣。
其姑陸卿子妙有文筆;均蚤善篆書,淑精能繪事,一家三絕,吳中以為秀門。
○酒芝 江右李太虛為諸生時,嗜酒落拓,而家甚貧。
太倉王司馬岵雲備兵九江,校士列郡,拔太虛第一,引見之,謂曰:“吾固多子,擇師無若子者。
顧遠在婁東,子能一往乎?”李許諾。
次日即遣使送至家。
時王氏二長子已受業同裡吳蘊玉先生。
蘊玉者,梅村先生父也。
而太虛教其第四、五諸郎。
兩人共晨夕甚歡。
梅村甫髫齡,亦随課王氏塾中。
李奇其文,蔔為異日偉器。
歲将闌,主家設具宴兩師,酒半,出所藏玉卮侑酒。
李醉揮而碎之,王氏子面加诮讓,李亦盛氣不相下。
席罷後,謂吳曰:“我安可複留此!”遂拂衣去。
吳知其不能行也,翼日蚤起,追于城,出館俸十金為贈。
乃附賈舶歸。
然所贈赀,大半耗于酒,及抵家,垂橐蕭然,亟呼婦治具。
婦曰:“吾絕糧已久,安所得粟?憶君去後,猶存故人酒一罂。
請佐君軟飽可乎?”婦往鄰家覓薪,李即發罂。
罂内産一芝如盤,紫光煜煜。
喜且愕曰:“此瑞徵也,顧酒敗不可飲奈何?”挹之,則清冽異常。
乃泛白獨斟。
婦負薪歸,則罂已罄矣。
是秋登鄉薦,明年成進士,入詞館。
數載後,以典試複命過吳門。
王氏子谒于舟次,李亟詢吳先生近狀,是時梅村亦登賢書,因購吳行卷,攜以北上,為延譽京師。
辛未,梅村遂為太虛所薦,登南宮第一,及第第二人,年僅弱冠。
蘊玉先生享榮養者三十年,可為疏财敦友之報。
而岵雲諸子,自司馬沒後,家漸替矣。
○陶庵剛正 黃陶庵先生少有盛名,館于同裡侯氏,以道義相切靡刂。
虞山錢宗伯有一子名孫愛,甫成童,欲延師教之,而難其人,商之程孟陽。
孟陽曰:“我有故人子嘉定黃蘊生,奇士也。
與同裡侯氏交三世矣。
未可輕緻。
公雅與侯善,以情告侯,公可得也。
”宗伯乃具厚币,遣門下客李生,至嘉定延之。
李先是侯,道宗伯指。
侯力為勸駕,黃意不悅,強而後可。
遂與李偕至宗伯家,宗伯待以殊禮。
居浃月,孟陽出海棠小箋示黃。
黃詢唱者為誰。
孟陽曰:“宗伯如君柳夫人作也。
子于帖括之暇,試點筆焉。
”陶庵變色曰:“忝居師席,可與小君酬和乎?”孟陽曰:“此何傷?我亦偕諸君子和之矣。
”陶庵曰:“先生耆年碩德,與主人為老友,固可無嫌,諸君亦非下帷于此者,若淳耀則斷不可。
”孟陽慚退。
先是,曾館某撫軍幕府,有邑令聞先生在署,橐數百金,賂先生父,令緻書,俾為之左右。
先生複父書曰:“父生男之身,尤望生男之心。
若行一不義,取一非有,男心先死矣,尚何以養父乎?”其自命剛正如此。
忠孝大節,豈臨時激于意氣者所能為乎! ○釋氏親送 吳易字日生,其母夫人善繡觀音,技同針絕,乞繡者一金始得一幅。
生易之夕,遙見雙燈前導,有帕首少婦引朱衣童入室,倏然不見,而易堕地。
蓋釋氏親送也。
長而文譽日著,膂力過人。
以癸未進士,授兵部職方司。
時南都已陷,歸舉義旗,聚舟師數千,結營長白蕩。
吳提督兵下吳江,衆遂解散,全家俱溺于水。
易乘小舴艋遁去,匿嘉善錢氏園中,日夜酣飲,痛哭不發一言。
為邏者執送武林,軍門谕降,不從,竟磔于市。
○奏毀淫祠 舊傳明祖既定天下,大封功臣,夢兵卒千萬,羅拜殿前,曰:“我輩從陛下四方征讨,雖沒于行陣,夫豈無功,請加恩恤。
”高皇曰:“汝固多人,無從稽考姓氏,但五人為伍,處處血食足矣。
”因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廟祀之,俗稱“五聖祠”。
是後日漸蕃衍,甚至樹頭花前,雞埘豕圈,小有萎夭,辄曰:“五聖為禍”。
吾吳上方山,尤極淫侈,娶婦貸錢,夭詭百出。
吳人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