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關燈
小
中
大
盡人皆知時間有時像鳥疾飛,有時像蟲爬行。
但要是壓根兒不知時間快慢,那他就分外幸福了。
阿爾卡季和巴紮羅夫在奧金左娃家的半個月時間就是在不知不覺中度過的。
這部分歸功于她規定的家庭生活秩序,她嚴格地執行這些秩序,也要求其他人對此服從。
從早到晚,要做的事情各有一定的時間,早晨八點整全體成員進早茶;早茶與早餐之間的時間由各人自由支配,女主人則跟總管(田産是出租了的)、管事和女管家商談事務;午飯前家庭成員又聚到一起,或交談,或讀書;傍晚用于散步,打牌,聽音樂;十點半鐘安娜-謝爾蓋耶芙娜回自己的房間,吩咐明天要做的事,之後上床睡覺。
但巴紮羅夫不喜歡這種有條理、甚至是刻闆的日常生活,“就像是在軌道上跑車,”他取笑道。
穿制服的仆役,恪守禮節的總管,無不傷害着他的民主精神。
他說:真要是這麼一闆三眼,午餐時就該按英國規矩,穿上燕尾服,系上白領結。
有一次他真把這意見說給了安娜-謝爾蓋耶芙娜聽,因為她總是叫人坦率地當面陳述意見。
她聽完後說:“從您的觀點來說這都正确,也許真是我貴族夫人氣派太多了些,但鄉村生活不能沒有條理,否則要寂寞死的。
”于是仍舊我行我素。
巴紮羅夫嘀咕,叨叨,可是正因為“就像是在軌道上跑車”,他得以和阿爾卡季在奧金左娃家過得那麼地舒服。
自從來到尼科裡村,兩個年輕朋友已經有了變化。
巴紮羅夫顯然得寵于安娜-謝爾蓋耶芙娜(雖然後者很少同意他的觀點),但由此他滋生了從未有過的不安,心像被攪亂了似的,容易發脾氣,說起話來仿佛老大不願意,生氣地瞧人,鬼附着他般坐立不安。
阿爾卡季在一旁悄悄地憂傷,他自以為徹頭徹尾愛上了奧金左娃。
但憂傷并不妨礙他和卡捷琳娜接近,恰恰相反,促使他和這位姑娘建立了親昵的感情。
他想:“她姐姐瞧不起我,也罷!……這位好心眼兒的姑娘卻不推開我。
”于是他的内心得到寬解,感覺也不再那麼苦澀了。
從卡捷琳娜這方面說,她隐約感到他在與她交往中尋找某種安慰,她既不拒絕阿爾卡季,也不拒絕自己,她享受着天真無邪的快樂,這快樂裡有羞怯,有作為知心朋友的體諒。
不過,有安娜-謝爾蓋耶芙娜在場的時候。
她從不和他交談,在姐姐犀利的目光下她像是縮成一團,躲藏起來了。
而阿爾卡季一如所有沉溺于愛河的人,在他所愛的人面前根本不注意到世界上還有别的。
但和卡捷琳娜單獨呆在一起就兩碼事了,感到自在多了,不那麼膽怯、心慌了。
他覺察到奧金左娃對他沒興趣。
真也是,奧金左娃不知該和他談什麼好,按年齡,他太小了。
阿爾卡季跟卡捷琳娜相處就像跟自己家裡人似的,帶幾分遷就聽她說關于音樂、詩歌、小說及其他瑣事的感受,不知不覺也被這些瑣事迷上了。
阿爾卡季和卡捷琳娜處得很好,巴紮羅夫和奧金左娃也是如此,從而情況發展成四人相聚不多會兒,兩對兒便各走各的,尤其是散步的時候。
卡捷琳娜迷戀大自然,阿爾卡季也是,隻嘴裡不說罷了。
奧金左娃和巴紮羅夫一樣對大自然漫不經心。
各行其是的結果,巴紮羅夫不再對着阿爾卡季談論奧金左娃,甚至再也不罵她的“貴族夫人氣派”,他照舊稱贊卡捷琳娜,還規勸阿爾卡季适當抑制她的感傷成份,但這都一帶而過。
總之,交談次數比以前少多了……他好像是在躲閃,怕見阿爾卡季…… 所有這一切阿爾卡季都看在眼裡,放在心裡。
巴紮羅夫“變化”的真實原因,在于他受到奧金左娃影響後感情有了轉折。
這種感情使他痛苦、惱火。
若在以前,如果有什麼人暗示他也可能産生這種感情,他非但會矢口否認,而且會打起哈哈罵那人一通。
巴紮羅夫喜愛女性,喜愛女性美,然而對理想式的愛情或他所謂浪漫式的愛情常嗤之以鼻,認為是胡扯蛋,不可饒恕的傻事;他把騎士式的愛情當作一種殘疾,一種病症;他不止一次表示過驚奇,為什麼不把托更堡①,把行吟詩人和專唱愛情的歌手送進精神病院;他常常說:“你喜歡一個女人,你就努力去達到目的,如不可能,便及時罷手,反正大千世界不隻有她一人。
”他喜歡奧金左娃,有關她的傳聞,她的人身獨立和自由思想以及對他的好感,一切都似乎與他有利,然而他很快明白了他是無法“達到目的”的,而及時罷手呢,卻又辦不到。
一想起她,他的血液便像在燃燒。
他本可以輕易地平息騷動,但他體内活躍着某種新的因子,對此他從未允許存在并刻意加以抑制過,他的自傲也曾堅決反對過。
和安娜-謝爾蓋耶芙娜談話的時候,他以更冷漠、更輕蔑的态度對待一切浪漫傾向,而
但要是壓根兒不知時間快慢,那他就分外幸福了。
阿爾卡季和巴紮羅夫在奧金左娃家的半個月時間就是在不知不覺中度過的。
這部分歸功于她規定的家庭生活秩序,她嚴格地執行這些秩序,也要求其他人對此服從。
從早到晚,要做的事情各有一定的時間,早晨八點整全體成員進早茶;早茶與早餐之間的時間由各人自由支配,女主人則跟總管(田産是出租了的)、管事和女管家商談事務;午飯前家庭成員又聚到一起,或交談,或讀書;傍晚用于散步,打牌,聽音樂;十點半鐘安娜-謝爾蓋耶芙娜回自己的房間,吩咐明天要做的事,之後上床睡覺。
但巴紮羅夫不喜歡這種有條理、甚至是刻闆的日常生活,“就像是在軌道上跑車,”他取笑道。
穿制服的仆役,恪守禮節的總管,無不傷害着他的民主精神。
他說:真要是這麼一闆三眼,午餐時就該按英國規矩,穿上燕尾服,系上白領結。
有一次他真把這意見說給了安娜-謝爾蓋耶芙娜聽,因為她總是叫人坦率地當面陳述意見。
她聽完後說:“從您的觀點來說這都正确,也許真是我貴族夫人氣派太多了些,但鄉村生活不能沒有條理,否則要寂寞死的。
”于是仍舊我行我素。
巴紮羅夫嘀咕,叨叨,可是正因為“就像是在軌道上跑車”,他得以和阿爾卡季在奧金左娃家過得那麼地舒服。
自從來到尼科裡村,兩個年輕朋友已經有了變化。
巴紮羅夫顯然得寵于安娜-謝爾蓋耶芙娜(雖然後者很少同意他的觀點),但由此他滋生了從未有過的不安,心像被攪亂了似的,容易發脾氣,說起話來仿佛老大不願意,生氣地瞧人,鬼附着他般坐立不安。
阿爾卡季在一旁悄悄地憂傷,他自以為徹頭徹尾愛上了奧金左娃。
但憂傷并不妨礙他和卡捷琳娜接近,恰恰相反,促使他和這位姑娘建立了親昵的感情。
他想:“她姐姐瞧不起我,也罷!……這位好心眼兒的姑娘卻不推開我。
”于是他的内心得到寬解,感覺也不再那麼苦澀了。
從卡捷琳娜這方面說,她隐約感到他在與她交往中尋找某種安慰,她既不拒絕阿爾卡季,也不拒絕自己,她享受着天真無邪的快樂,這快樂裡有羞怯,有作為知心朋友的體諒。
不過,有安娜-謝爾蓋耶芙娜在場的時候。
她從不和他交談,在姐姐犀利的目光下她像是縮成一團,躲藏起來了。
而阿爾卡季一如所有沉溺于愛河的人,在他所愛的人面前根本不注意到世界上還有别的。
但和卡捷琳娜單獨呆在一起就兩碼事了,感到自在多了,不那麼膽怯、心慌了。
他覺察到奧金左娃對他沒興趣。
真也是,奧金左娃不知該和他談什麼好,按年齡,他太小了。
阿爾卡季跟卡捷琳娜相處就像跟自己家裡人似的,帶幾分遷就聽她說關于音樂、詩歌、小說及其他瑣事的感受,不知不覺也被這些瑣事迷上了。
阿爾卡季和卡捷琳娜處得很好,巴紮羅夫和奧金左娃也是如此,從而情況發展成四人相聚不多會兒,兩對兒便各走各的,尤其是散步的時候。
卡捷琳娜迷戀大自然,阿爾卡季也是,隻嘴裡不說罷了。
奧金左娃和巴紮羅夫一樣對大自然漫不經心。
各行其是的結果,巴紮羅夫不再對着阿爾卡季談論奧金左娃,甚至再也不罵她的“貴族夫人氣派”,他照舊稱贊卡捷琳娜,還規勸阿爾卡季适當抑制她的感傷成份,但這都一帶而過。
總之,交談次數比以前少多了……他好像是在躲閃,怕見阿爾卡季…… 所有這一切阿爾卡季都看在眼裡,放在心裡。
巴紮羅夫“變化”的真實原因,在于他受到奧金左娃影響後感情有了轉折。
這種感情使他痛苦、惱火。
若在以前,如果有什麼人暗示他也可能産生這種感情,他非但會矢口否認,而且會打起哈哈罵那人一通。
巴紮羅夫喜愛女性,喜愛女性美,然而對理想式的愛情或他所謂浪漫式的愛情常嗤之以鼻,認為是胡扯蛋,不可饒恕的傻事;他把騎士式的愛情當作一種殘疾,一種病症;他不止一次表示過驚奇,為什麼不把托更堡①,把行吟詩人和專唱愛情的歌手送進精神病院;他常常說:“你喜歡一個女人,你就努力去達到目的,如不可能,便及時罷手,反正大千世界不隻有她一人。
”他喜歡奧金左娃,有關她的傳聞,她的人身獨立和自由思想以及對他的好感,一切都似乎與他有利,然而他很快明白了他是無法“達到目的”的,而及時罷手呢,卻又辦不到。
一想起她,他的血液便像在燃燒。
他本可以輕易地平息騷動,但他體内活躍着某種新的因子,對此他從未允許存在并刻意加以抑制過,他的自傲也曾堅決反對過。
和安娜-謝爾蓋耶芙娜談話的時候,他以更冷漠、更輕蔑的态度對待一切浪漫傾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