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元年
關燈
小
中
大
"請回吧!"
"莫非你不肯代為通報?"
曹操怒視着對方。
對方約莫是三十來歲的人,厚唇大眼。
嚴肅的臉孔上長着一個不協調的小鼻子。
"主人一向不見佩劍訪客。
" 那男子說道。
曹操倏地拔出佩劍,以劍尖指向男子胸前。
男子微微顫抖。
"你是子将吧?" 聽到曹操這般問起,男子輕輕颔首。
"若求見獲準,當然會卸下佩劍,但在門前是何道理不準我佩劍?你快替我看相!"劍尖朝前一遞,許劭不禁往後退了一步。
"孟德果然粗魯。
" 許劭說道。
"哦,你聽何人說起我?" "袁本初。
" "哈哈哈,原來是他。
" 曹操收劍入鞘。
許劭吐了一口氣後,方才說道: "我僅說一句。
" "如此最好!我也讨厭長篇贅言。
" "你乃清平(太平時期)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也。
""哈哈哈。
"曹操朗聲大笑,"我也以看相作為回謝,你有遁甲之相,可喜也!"言訖,曹操便轉身大步離去,徑自前往搭船。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也……" 他獨自喃喃道。
所謂"遁甲",是指避開旁人眼光,隐其身以求免除災禍,故而可喜。
(嗯,那厮在做月旦評時将會如何議論我呢?) 曹操在船上一想到此,不禁露出笑容。
"我兒離開已久,覺得如今洛陽如何?" 一聽父親問起,曹操答道: "甚熱。
" 陰曆五月已是盛夏,而這年的夏天又特别炎熱。
"甚熱?……"曹嵩對兒子的回答露出苦笑,"可知為父為了你,遭人忌恨,如受火炙之苦。
""孩兒如今謹言慎行,請爹寬心!" 曹操答道。
幼年時期,曹操被喚作"阿瞞",這并不是乳名,而是綽号。
他的乳名叫作"吉利",但從兒時起,便不喜歡"吉利"這個名字。
--吉與利皆太俗氣。
這是他的理由。
他反倒是喜歡阿瞞這名字。
"瞞"是"欺騙"之意,說起來并不是個好名字。
其由來是他從小便以欺騙别人為樂。
--少機警(富機智),有權術。
這是《三國志·武帝紀》中的記載,由此可見其智謀之一斑。
少年時期,曹操是個令人頭痛的頑童,他的叔父常向曹嵩告狀。
因為當時厲行連坐制,一旦家族中出了不肖子弟,則全體族人都會受到連累,所以當然需要彼此注意。
話雖如此,不過叔父實在過于唠叨,因此曹操心生一計。
有次見叔父來,便口吐泡沫詐倒于地。
叔父問起,曹操答曰:"卒中惡風(癫痫)"。
叔父驚告兄長曹嵩,嵩急視之,孰料曹操竟口貌如常,且曰:"兒中惡風?焉有此事?皆叔父胡言也……"自此之後,曹嵩便不再聽信胞弟之言。
--任俠放蕩,不治行業(品性)。
這是《三國志·武帝紀》上的記載。
曹嵩對兒子簡直束手無策。
根據後漢制度,郡國人口每二十萬人中,每年可推舉一名"孝廉"。
以筆試作為選吏标準的"科舉"是在七世紀的隋朝始創。
在此之前,皆是由夠資格的人士推薦。
雖說是推薦孝子跟廉吏,但這不比考試,沒有一定的标準。
結果,地方豪族子弟當然順理成章受到推薦。
熹平三年(公元一七四年),曹操時年二十,受推薦為孝廉而取得官職"郎"。
所謂"郎",是侍從及宿衛之類的小吏,算是候補的官吏。
至于郎以上的官職,也是全憑推薦制。
曹操先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
首都洛陽的治安管理工作,共分東、南、西、北四部,每部各有一名部尉負責其事。
北部尉曹操一上任,便在門口挂上十餘根五色棒,凡有違犯禁令者,以此棒杖責之。
由于打得兇,故而經常會打死人。
夜間通行受到禁止,違者須被杖斃。
犯禁的通常是那些跟宦官或顯貴有關系,相信夜行之類的微罪不至于讓自己受罰的人。
偏偏曹操不理這一套,對他們一律大刑伺候。
小黃門蹇碩深受靈帝寵信,他的叔父仗着有侄兒撐腰而違禁,于夜間外出。
曹操毫不留情地将他杖打至死。
此事震驚了全洛陽。
--不可!此事未免過分。
衆顯貴雖議論紛紛,但因曹操是奉公行事,故而無從處罰他。
此時,曹嵩為了兒子而四處向人賠不是。
--那就幹脆讓他升遷吧!他之所以會惹禍,問題就出在現今的職務。
這事便以此一結局收場。
盡忠職守的曹操于是獲升一級。
北部尉的俸祿為四百石,再上一級便是縣令。
這便是曹操任頓丘縣令的由來。
曹操自身亦知曉其中原委。
--豈有此理…… 之後,曹操便急轉直下,開始怠忽職務。
他經常不在縣衙,随性所至,動辄外出。
曹嵩于是又提着禮物,為兒子之事到處奔走。
--犬子因追求學問而四處尋訪名師。
曹嵩隻能替兒子如此辯解。
"光憑謹言慎行,無法處世安然。
我兒應該多磨煉才能。
"曹嵩告誡兒子。
"先前曾請公祖先生看相,他說孩兒有異才,名之為命世之才。
爹的意思是要孩兒磨煉此一才能嗎?"曹操答道。
"嗯……"曹嵩歪着腦袋沉吟,"想必知道是我兒,所以才會說這種中聽的話語。
面相哪能作準?""對了,孩兒拿着公祖先生的薦書去見許子将,卻故意不出示薦書,結果遭到冷落。
量此人也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但此人的月旦評可是有頗高評價。
你請他看相了嗎?""他說孩兒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 "哦,這話倒是刻薄。
" "那是因為孩兒觸怒了他。
其實孩兒已經知道個中把戲。
""什麼把戲?" "此人大概收集了天下孝廉以上所有人物的資料。
關于孩兒的事,他自己說是自袁本初口中得知。
""袁本初是汝南出身吧?" "正是。
是孩兒的幼時玩伴,對孩兒知之甚詳。
說不定就連在劉家搶婚之事都說了出去……不過,話說回來,能夠成為英雄倒也不錯。
"在父親面前,曹操總算不敢笑得太放肆。
在那個時代,各地的地方豪族名門都将子弟舉為孝廉送往洛陽,這些人獲擢升後,大多在該地置産居住。
跟曹
對方約莫是三十來歲的人,厚唇大眼。
嚴肅的臉孔上長着一個不協調的小鼻子。
"主人一向不見佩劍訪客。
" 那男子說道。
曹操倏地拔出佩劍,以劍尖指向男子胸前。
男子微微顫抖。
"你是子将吧?" 聽到曹操這般問起,男子輕輕颔首。
"若求見獲準,當然會卸下佩劍,但在門前是何道理不準我佩劍?你快替我看相!"劍尖朝前一遞,許劭不禁往後退了一步。
"孟德果然粗魯。
" 許劭說道。
"哦,你聽何人說起我?" "袁本初。
" "哈哈哈,原來是他。
" 曹操收劍入鞘。
許劭吐了一口氣後,方才說道: "我僅說一句。
" "如此最好!我也讨厭長篇贅言。
" "你乃清平(太平時期)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也。
""哈哈哈。
"曹操朗聲大笑,"我也以看相作為回謝,你有遁甲之相,可喜也!"言訖,曹操便轉身大步離去,徑自前往搭船。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也……" 他獨自喃喃道。
所謂"遁甲",是指避開旁人眼光,隐其身以求免除災禍,故而可喜。
(嗯,那厮在做月旦評時将會如何議論我呢?) 曹操在船上一想到此,不禁露出笑容。
"我兒離開已久,覺得如今洛陽如何?" 一聽父親問起,曹操答道: "甚熱。
" 陰曆五月已是盛夏,而這年的夏天又特别炎熱。
"甚熱?……"曹嵩對兒子的回答露出苦笑,"可知為父為了你,遭人忌恨,如受火炙之苦。
""孩兒如今謹言慎行,請爹寬心!" 曹操答道。
幼年時期,曹操被喚作"阿瞞",這并不是乳名,而是綽号。
他的乳名叫作"吉利",但從兒時起,便不喜歡"吉利"這個名字。
--吉與利皆太俗氣。
這是他的理由。
他反倒是喜歡阿瞞這名字。
"瞞"是"欺騙"之意,說起來并不是個好名字。
其由來是他從小便以欺騙别人為樂。
--少機警(富機智),有權術。
這是《三國志·武帝紀》中的記載,由此可見其智謀之一斑。
少年時期,曹操是個令人頭痛的頑童,他的叔父常向曹嵩告狀。
因為當時厲行連坐制,一旦家族中出了不肖子弟,則全體族人都會受到連累,所以當然需要彼此注意。
話雖如此,不過叔父實在過于唠叨,因此曹操心生一計。
有次見叔父來,便口吐泡沫詐倒于地。
叔父問起,曹操答曰:"卒中惡風(癫痫)"。
叔父驚告兄長曹嵩,嵩急視之,孰料曹操竟口貌如常,且曰:"兒中惡風?焉有此事?皆叔父胡言也……"自此之後,曹嵩便不再聽信胞弟之言。
--任俠放蕩,不治行業(品性)。
這是《三國志·武帝紀》上的記載。
曹嵩對兒子簡直束手無策。
根據後漢制度,郡國人口每二十萬人中,每年可推舉一名"孝廉"。
以筆試作為選吏标準的"科舉"是在七世紀的隋朝始創。
在此之前,皆是由夠資格的人士推薦。
雖說是推薦孝子跟廉吏,但這不比考試,沒有一定的标準。
結果,地方豪族子弟當然順理成章受到推薦。
熹平三年(公元一七四年),曹操時年二十,受推薦為孝廉而取得官職"郎"。
所謂"郎",是侍從及宿衛之類的小吏,算是候補的官吏。
至于郎以上的官職,也是全憑推薦制。
曹操先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
首都洛陽的治安管理工作,共分東、南、西、北四部,每部各有一名部尉負責其事。
北部尉曹操一上任,便在門口挂上十餘根五色棒,凡有違犯禁令者,以此棒杖責之。
由于打得兇,故而經常會打死人。
夜間通行受到禁止,違者須被杖斃。
犯禁的通常是那些跟宦官或顯貴有關系,相信夜行之類的微罪不至于讓自己受罰的人。
偏偏曹操不理這一套,對他們一律大刑伺候。
小黃門蹇碩深受靈帝寵信,他的叔父仗着有侄兒撐腰而違禁,于夜間外出。
曹操毫不留情地将他杖打至死。
此事震驚了全洛陽。
--不可!此事未免過分。
衆顯貴雖議論紛紛,但因曹操是奉公行事,故而無從處罰他。
此時,曹嵩為了兒子而四處向人賠不是。
--那就幹脆讓他升遷吧!他之所以會惹禍,問題就出在現今的職務。
這事便以此一結局收場。
盡忠職守的曹操于是獲升一級。
北部尉的俸祿為四百石,再上一級便是縣令。
這便是曹操任頓丘縣令的由來。
曹操自身亦知曉其中原委。
--豈有此理…… 之後,曹操便急轉直下,開始怠忽職務。
他經常不在縣衙,随性所至,動辄外出。
曹嵩于是又提着禮物,為兒子之事到處奔走。
--犬子因追求學問而四處尋訪名師。
曹嵩隻能替兒子如此辯解。
"光憑謹言慎行,無法處世安然。
我兒應該多磨煉才能。
"曹嵩告誡兒子。
"先前曾請公祖先生看相,他說孩兒有異才,名之為命世之才。
爹的意思是要孩兒磨煉此一才能嗎?"曹操答道。
"嗯……"曹嵩歪着腦袋沉吟,"想必知道是我兒,所以才會說這種中聽的話語。
面相哪能作準?""對了,孩兒拿着公祖先生的薦書去見許子将,卻故意不出示薦書,結果遭到冷落。
量此人也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但此人的月旦評可是有頗高評價。
你請他看相了嗎?""他說孩兒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 "哦,這話倒是刻薄。
" "那是因為孩兒觸怒了他。
其實孩兒已經知道個中把戲。
""什麼把戲?" "此人大概收集了天下孝廉以上所有人物的資料。
關于孩兒的事,他自己說是自袁本初口中得知。
""袁本初是汝南出身吧?" "正是。
是孩兒的幼時玩伴,對孩兒知之甚詳。
說不定就連在劉家搶婚之事都說了出去……不過,話說回來,能夠成為英雄倒也不錯。
"在父親面前,曹操總算不敢笑得太放肆。
在那個時代,各地的地方豪族名門都将子弟舉為孝廉送往洛陽,這些人獲擢升後,大多在該地置産居住。
跟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