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關 東聯盟讨董卓 董卓遷都焚洛陽(5)

關燈
曹洪說:“當今天下可以沒有我,但不可以沒有主公啊!”

    後面喊殺已近,曹洪鞭擊曹操坐騎,使之馳騁,而他卻在後面跟着猛跑。一行人又跑了幾裡地,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忽然前面閃出一排火把,大隊人馬攔住去路。

    曹操和曹洪一下子驚呆了,難道天要絕人麼?曹操頓生怒氣,吼道:“如此進退維谷,隻有拼命一途了!”

    正要馳馬上前迎戰,才發現是衛茲的部隊。真是一場虛驚,心中一塊石頭頓時落地。可是不見了衛茲,曹操一問,才知衛茲是為流矢射中,不幸當場陣亡。

    衛茲乃曹操的恩人,這次又自告奮勇來協助曹操,竟然陣亡,他不能不為此悲痛,他仰天歎曰:“衛公好人,天意何逆?”

    但是情勢仍很緊急,不容許他們再多停留,兩支人馬隻得彙合在一起,連夜趕路,離開荥陽。而徐榮這時已停止追趕,他雖然打敗了曹操,卻已經認識到了曹操的勇武,況且酸棗還有十多萬兵馬,不可冒昧逼近,所以追趕一陣就收兵回去了。

    關東軍團動用十餘萬兵力,冀、豫、兖、青四大精華州的郡縣幾乎全部響應,實際的人力、物力和聲勢上超過了董卓的長安政府。尤其在董卓西遷後,所屬軍團士氣低落,作戰力大減。而且司隸軍區中,由左将軍皇甫嵩統領的三萬餘直屬軍團,屯駐長安附近的挾風,不但不接受董卓的指揮,而且随時還有倒戈相向的可能。誠如曹操的估算,隻要關東軍團策略運用正确,一次大會戰,即可使大局扭轉。

    問題是,各州郡領袖真正想做的,并非表面喊的“抗暴”及“勤王”,而是想乘機切斷和長安政府的從屬關系,從此不必接受調動,以取得獨立的領土及軍隊控制權,并伺機謀奪天下。後來袁紹及韓馥便公開想擁幽州牧劉虞為皇帝,袁術更進一步想自己稱帝———這也是後話。不過在此說明各州郡領袖是為了保留自己的實力,誰也不肯和董卓進行有危險性的硬戰,包圍洛陽也不過為了表表姿态而已。

    曹操此時領的隻是一支私人部隊,他沒有領土也沒有領民,軍資糧草完全靠自己供應,根本不宜做持久性的戰略。他孤軍奮戰,不惜以雞蛋碰石頭,最主要也是希望以行動暴露關東軍團州郡領袖的私心,激起有心之士同情,以增加自己的力量。

    曹操引兵回到酸棗,隻剩了五六百人,幸虧幾個将軍都沒有傷亡。曹操看着自己的兵這麼少,但他估計張邈、劉岱、橋瑁、袁術他們駐紮酸棗的兵馬一定不下十數萬。這十數萬衆難道還不能去打董卓嗎?

    但是,曹操看到的是駐紮戰地的十幾萬關東軍團在營中設酒置宴,歌舞升平,似乎早忘了東漢皇帝的悲劇,也根本忘掉勤王抗暴的起義目的了。

    悲憤到極點的曹操,不禁大聲疾呼:

    “各位請仔細考慮我的計劃,屯駐河内的渤海軍團可進據到孟津渡口,駐紮在酸棗的各軍團,則建構防禦工程,并堅守敖倉,以完全控制太谷的險要地勢。袁術将軍的南陽軍團,則由丹水及沂水順流而上,直接侵入武關。如此便足以讓長安政府為之震動了。”

    又說:“我們隻要在這些地方築好防禦工程,多布置疑、虛與周旋應對,不必真正和對方拼戰,也可以制造聲勢,并展示天下大勢之所趨。如此,董卓政權必将受到嚴重的打擊。從古至今,順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此一計劃必定可以成功。”

    曹操雖然一席正義熱血之詞,卻沒有一個人接受。連一向和他較為友好的張邈,也不表示贊同。

    其實,曹操這種由三方面向洛陽包圍的戰略,是相當高明的。董卓軍團西遷後,士氣大受影響,甚至已趨潰散。加上扶風的皇甫嵩軍團及河南伊朱俊、京兆尹蓋勳随時可能倒戈。東、西、南三方面同時加壓,很可能使董卓的西涼軍團放棄長安,退入關州及涼州地帶。如此一來,關東軍團更有讨價還價的談判條件了。

    隻是關東軍團的領導者多屬少壯派軍人,經驗不足,而且根本缺乏總理天下大勢的眼光。即使身為盟主的袁紹,也隻是急着想擴充自己的勢力,以獲得穩定的地盤而已。“勤王義師”,不過是乘機擴充兵力的一個借口而已。

    曹操自認對天下大勢,敵我雙方,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故而才敢大膽地高聲指責他的同盟,并提出他自認為卓越的戰略建議。

    但是,大家并不為其所動,曹操看到同盟者如此反應,也終于領悟到時代變了,漢室的天下再也不存在了。亂世将至,這已是群雄并起,各憑實力打天下的時代了,于是,曹操決定退出關東軍團,自己再去招兵。

    曹操帶着夏侯惇及曹洪等人,離開酸棗,到了揚州。他專門去拜見了揚州刺史陳溫及丹陽太守周昕,向他們發表了一通征讨董卓的演說。陳溫和周昕分别為其鼓動起來,便給了他幾千士兵。

    曹操就帶着這四千贈送的士兵走了。

    但是曹操沒有料到,這些人根本不願跟着他去打仗,到了龍亢,即今安徽省懷遠縣西北,就發生了叛變。叛兵居然襲擊曹操,目的是為了回到他們原先的安樂窩去。

    曹操和夏侯惇、曹洪等力戰叛兵,将其殺散,才得以保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