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拜名士南陽逢對手 “月旦評”神駿得天書

關燈
“先生已有安排,請你稍候片刻。

    ” 司馬懿這才發現自己求見心切,竟比約定的時間早了半個時辰。

    便耐心站在廊下等候。

     “許名士在哪裡?許名士在哪裡?”門外一陣喊叫,紮紮乎乎鳳風火火大大咧咧進來一個漢子。

    此人年齡二十多歲,一張國字臉,滿面絡腮胡,一雙環豹眼。

    相貌兇狠,神态傲慢。

    司馬懿不覺厭惡地皺了皺眉頭,扭過臉去,不去看他。

     “誰在外面喧嘩?” 廳堂内傳出一聲低沉威嚴的喝問。

     童子忙跑過來制止:“這位先生,請問尊姓大名,找我主人何事?” 漢子停住喊叫,打量了童子一眼:“噢,你是許名士的書童吧?在下姓曹名爽。

    現有我叔曹丞相手書一封,須面交許名士計個口彩。

    來人,”他向後一招手,一個家人挑一擔禮品進來。

     “區區薄禮,不成敬意,請先生笑納。

    ” 曹爽!這名字好熟。

    司馬懿扭回身細看,心中一格登,果然是十年前在京郊校場遇到的那個惡少。

    他怎麼也來啦?難道也想讓許名士品評?如此粗俗之人。

    能會有什麼好評呢? 童子看也不看禮品,隻接了書信,說句:“稍候。

    ”便進了廳堂。

     曹爽見廊下站一書生,便得意地掃他一眼,才待要掃到别處,眼珠卻一怔。

    此人怎麼面熟?不覺仔細打量起面前這個書生。

     “喂,大爺怎麼看你好生面熟呀?你姓甚名誰?” 司馬懿見他惡習不改,還這樣傲慢無禮,便不予理睬,隻顧背着雙手環顧左右。

     “喂,大爺問你呐!你耳朵裡塞驢毛啦?” 司馬忠一旁沒好氣他說:“你嘴裡吃狗臭屁啦?” “什麼?你個賤人,敢罵大爺!” “是你先罵我家公子司馬懿的。

    ” “噢。

    ”曹爽想起來了,“原來是司馬二公子。

    我說怎麼面熟。

    十年啦,想不到在這兒又見面啦。

    ” 司馬懿不冷不熱地:“原來是曹公子。

    你還是那麼威風呀?” 曹爽:“啊,啊。

    你還是那麼、那麼不卑不亢呀。

    可惜,你那當京兆尹的爹爹死啦。

    ”言外之意:你已失去了靠山,還傲氣什麼? “不過,我家的祖墳近些時常冒紫氣。

    看來,我們弟兄有祖宗蔭德庇佑,自會有出息的。

    ” “呀!還不去靠祖墳上的紫氣去升官發财,跑這兒來幹嘛?” 司馬懿反唇相譏:“你不去找你叔叔讨個官做,也跑到這兒幹嘛?” “曹公子”童子打廳堂裡出來,沖曹爽道:“我家主人說“了、禮物退回,請曹先生兩日後來見。

    ” 、曹爽一聽,火道:“什麼?你沒讓許名士看我叔叔的書信?我叔叔可是曹丞相呀!” 童子:“如果沒有曹丞相的書信,先生恐怕要等十天半個月哩。

    ” 司馬懿故意感歎道:“哎呀呀,到底是曹丞相的侄子,好大的面子呀!” “哼!”曹爽可沒受過這等窩囊氣。

     司馬懿又火上澆油道:“哎,何苦找氣生。

    這兒又不是曹府。

    何況,俺司馬懿不也等了一日?” “啊?!”曹爽不聽則已,一聽氣得豹眼圓睜,哇哇直叫,“你等了一日,偏叫俺等兩日。

    這不是太小瞧大爺我了嗎? 走,大爺不見他了。

    有什麼了不起?不經過他品評,老子就做不了官了嗎?”說罷,揮手讓家人挑上禮物,氣咻咻走了。

     司馬懿見許名士不畏權不媚上,心中愈加敬佩。

    他忍不住倚着廊柱,透過竹簾,向堂中窺視。

     廳堂正中打坐着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古貌清奇,體态清瘦,精神矍铄。

    颔下一絡整齊的灰須,鬓邊微有幾莖白絲,風采翩翩。

    他對面跪坐着一個年輕後生,生得眉清目秀。

    面對老者的言談,不住地點頭,神态十分專注、虔誠,猶如佛門弟子在聽禅師講經布道。

    下首還坐着十幾個學生,個個正襟危坐,不時地點頭,似乎從老者的育講中悟出了什麼。

     房中擺設極為筒潔,但古樸有緻。

    先生身後挂一幅長卷山水畫,高山嶺岩,飛瀑流泉,蒼松古藤,對弈老人,畫得濃淡疏密有緻。

    畫兩邊是幅對聯。

    上聯是:深山大澤龍蛇遠;下聯是:古木蒼藤日月昏。

    含義高古隽永,字體飄逸灑脫。

     先生面前有一張紫檀木雕螭書案。

    案上擺着幾卷攤開和未攤開的書籍;邊上有一隻青銅香爐,不知燃的什麼香,香氣從竹簾間袅袅溢出,是一種奇特的香氣。

     此情此境,立刻使司馬懿産生一種肅穆敬仰而又忐忑不安的感情。

     他默默地侍立在廊下等侯。

    俟那案上的一柱香燃完,便見先生微閉雙目,擺了擺手。

    面前的年輕後生起身,虔敬地向先生長揖一禮,告退出來。

     房中童子掀開門簾,沖司馬懿道:“司馬公子請進。

    ” 司馬懿聞聽,急整冠趨前,恰與喜氣洋洋邁出門檻的年輕人交臂而過。

     不知何故,二人竟同時互視一眼,僅僅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