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崔尚書作伐張汪女 司馬懿登門求婚姻
關燈
小
中
大
粟邑令張汪,有女張春華,品貌雙全;司馬懿攜劄登門求婚,張汪不悅,生出惡作劇;小組傾心,巧助意中人。
說到孝廉,這是漢代發現和培養官吏預備人選的一種方法。
它規定每二十萬戶中每年要推舉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職。
被舉之學子,除博學多才外,更須孝順父母,行為清廉,故稱為孝廉。
漢代是個很重視門第出身的時代。
司馬氏的族譜中,有着顯赫的曆史。
據說,司馬氏的先祖是祝融,祝融出自軒轅黃帝的長子重黎。
以後曆堯、舜、禹、夏、商數代,世世充任夏官。
周代改夏官為司馬。
到周宣王時,因家族功勳卓著被恩準以司馬官名為姓氏。
楚漢相争時,趙将司馬印,與諸侯共同伐秦。
秦朝滅亡後,司馬印被封為殷王,建都于河内。
于是,河内就成為司馬氏後來的祖籍。
從司馬印下傳八代,生征西将軍司馬鈞,司馬鈞之後又連出了幾個太守,最後傳到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
司馬懿出身于這樣一個以儒學禮法傳家的世家望族,又博學多聞,孝順父母,自然,孝廉非他莫屬了。
這年,司馬懿一十八歲,也該成家了。
一日,尚書崔琰來看望司馬防。
談話問提到司馬懿婚事,崔琰一拍巴掌,叫道:“巧極!”他說,粟邑令張汪,是本郡北平臯村人,有女張春華,年方二八,溫柔賢惠,品貌雙全,智識過人,既會女紅劊·鑿,又能賦詩作文,現待字閨中。
他願作月老,牽線聯姻。
“此話一說,司馬防和夫人都覺得不錯,就央崔琰尚書作伐,至成好事。
當下叫來司馬懿,講了意思。
想來兒子會高興,卻不料司馬懿對崔尚書說:“崔大人的好意,侄兒實在感激,本該從命。
不過,侄兒認為,婚姻是人一生的大事,不單容貌、品行要雙方滿意,性情亦應相投才好。
是否讓侄兒自己登門拜訪,見得張小姐再作定奪?” 崔琰一聽,心說,你小子真不同于一般人。
自古以來,男婚女嫁,如何少得了父母之命、媒的之言? 司馬防卻說:“說起來,張家雖不是名門士族,也是官宦人家,兩家還算門當戶對,現有崔大人作伐,求之不得。
不過,懿兒自小就有主見。
他既要登門求婚,就由他走一趟也好。
” 崔琰知道司馬防最疼愛二公子,隻好說:“既如此,待俺寫封書信。
張大人正好回鄉祭祖,賢侄可自拿去見張大人便了。
” 司馬懿擇一吉日,備了禮品,換上新衣,帶了家人司馬忠,徑到張府去了。
北平臯村離孝敬裡十幾裡地,隻一個時辰,便來到張府。
司馬懿拜見了張大人,遞上崔大人的書信。
張汪拆信看後,便有些不快。
自古男婚女嫁,謹遵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哪有自個登門求婚的?你的生辰八字合嘛?你的品貌匹配嗎?你……雖是名門望族,但信中說你已舉孝廉,更應該懂得禮儀規矩。
莫不是你這孝廉,是靠祖上蔭德所來?或是花銀兩賺來的?若是這樣,要這樣一個龌龊女婿豈不惹人恥笑? 說來也是元巧不成書。
偏偏此時,曹操的侄兒曹爽也聞聽張汪的女兒色藝雙全;前來求婚。
張汪秉性耿介倔強,愛認死理,加之在外做官,回來的有數;回來一次,也是祭祖掃墳,忙上幾天就又趕赴任上,所以他不了解司馬懿。
正自不快,家人來報,又有一個闊家公子來求婚。
張汪一聽,氣得七竅生煙,一揮手斥道:“不見,不見。
任他是誰也不見。
” “真的不見嗎?” 随着一聲高門大嗓,便見一黑壯漢子咚咚咚大步走了進來。
張汪一見來人不請自進,十分氣惱,斥道:“你,你是何人?竟敢如此無禮!” “小生姓曹名爽字默,叔叔曹孟德乃當朝司
說到孝廉,這是漢代發現和培養官吏預備人選的一種方法。
它規定每二十萬戶中每年要推舉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職。
被舉之學子,除博學多才外,更須孝順父母,行為清廉,故稱為孝廉。
漢代是個很重視門第出身的時代。
司馬氏的族譜中,有着顯赫的曆史。
據說,司馬氏的先祖是祝融,祝融出自軒轅黃帝的長子重黎。
以後曆堯、舜、禹、夏、商數代,世世充任夏官。
周代改夏官為司馬。
到周宣王時,因家族功勳卓著被恩準以司馬官名為姓氏。
楚漢相争時,趙将司馬印,與諸侯共同伐秦。
秦朝滅亡後,司馬印被封為殷王,建都于河内。
于是,河内就成為司馬氏後來的祖籍。
從司馬印下傳八代,生征西将軍司馬鈞,司馬鈞之後又連出了幾個太守,最後傳到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
司馬懿出身于這樣一個以儒學禮法傳家的世家望族,又博學多聞,孝順父母,自然,孝廉非他莫屬了。
這年,司馬懿一十八歲,也該成家了。
一日,尚書崔琰來看望司馬防。
談話問提到司馬懿婚事,崔琰一拍巴掌,叫道:“巧極!”他說,粟邑令張汪,是本郡北平臯村人,有女張春華,年方二八,溫柔賢惠,品貌雙全,智識過人,既會女紅劊·鑿,又能賦詩作文,現待字閨中。
他願作月老,牽線聯姻。
“此話一說,司馬防和夫人都覺得不錯,就央崔琰尚書作伐,至成好事。
當下叫來司馬懿,講了意思。
想來兒子會高興,卻不料司馬懿對崔尚書說:“崔大人的好意,侄兒實在感激,本該從命。
不過,侄兒認為,婚姻是人一生的大事,不單容貌、品行要雙方滿意,性情亦應相投才好。
是否讓侄兒自己登門拜訪,見得張小姐再作定奪?” 崔琰一聽,心說,你小子真不同于一般人。
自古以來,男婚女嫁,如何少得了父母之命、媒的之言? 司馬防卻說:“說起來,張家雖不是名門士族,也是官宦人家,兩家還算門當戶對,現有崔大人作伐,求之不得。
不過,懿兒自小就有主見。
他既要登門求婚,就由他走一趟也好。
” 崔琰知道司馬防最疼愛二公子,隻好說:“既如此,待俺寫封書信。
張大人正好回鄉祭祖,賢侄可自拿去見張大人便了。
” 司馬懿擇一吉日,備了禮品,換上新衣,帶了家人司馬忠,徑到張府去了。
北平臯村離孝敬裡十幾裡地,隻一個時辰,便來到張府。
司馬懿拜見了張大人,遞上崔大人的書信。
張汪拆信看後,便有些不快。
自古男婚女嫁,謹遵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哪有自個登門求婚的?你的生辰八字合嘛?你的品貌匹配嗎?你……雖是名門望族,但信中說你已舉孝廉,更應該懂得禮儀規矩。
莫不是你這孝廉,是靠祖上蔭德所來?或是花銀兩賺來的?若是這樣,要這樣一個龌龊女婿豈不惹人恥笑? 說來也是元巧不成書。
偏偏此時,曹操的侄兒曹爽也聞聽張汪的女兒色藝雙全;前來求婚。
張汪秉性耿介倔強,愛認死理,加之在外做官,回來的有數;回來一次,也是祭祖掃墳,忙上幾天就又趕赴任上,所以他不了解司馬懿。
正自不快,家人來報,又有一個闊家公子來求婚。
張汪一聽,氣得七竅生煙,一揮手斥道:“不見,不見。
任他是誰也不見。
” “真的不見嗎?” 随着一聲高門大嗓,便見一黑壯漢子咚咚咚大步走了進來。
張汪一見來人不請自進,十分氣惱,斥道:“你,你是何人?竟敢如此無禮!” “小生姓曹名爽字默,叔叔曹孟德乃當朝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