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抗戰勝利紀功碑濃黑①,隐沒在灰蒙蒙的霧海裡,長江、嘉陵江彙合處的山城,被濃雲迷霧籠罩着。
這個陰沉沉的早晨,把人們帶進了動蕩年代裡的又一個年頭。
在這變态繁榮的市區裡,盡管天色是如此晦暗,元旦的街頭,還是照例擠滿了行人。
&ldquo賣報,賣報!《中央日報》!《和平日報》&hellip&hellip&rdquo 赤腳的報童,在霧氣裡邊跑邊喊:&ldquo看1948年中國往何處去?&hellip&hellip看美國原子軍事演習,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将爆發&hellip&hellip&rdquo 賣報聲裡,忽然喊出這麼一句:&ldquo看警備司令部命令!新年期間,禁止放爆竹,禁止放焰火,嚴防火警!&rdquo 在川流不息的人海裡,一個匆忙走着的青年,忽然聽到&ldquo火警!&rdquo的叫喊聲,當他轉過頭來看時,報童已經不見了,隻是在人叢中傳來漸遠漸弱的喊聲: &ldquo快看本市新聞,公教人員困年關,全家服毒,留下萬言①現為重慶市人民解放紀念碑。
絕命書&hellip&hellip&rdquo 這個匆忙走着的青年,便是餘新江。
今天,他沒有穿工人服,茁壯的身上,換了一套幹幹淨淨的藍布中山裝。
的眉下,深嵌着一對直視一切的眼睛;他不過二十幾歲,可是神情分外莊重,比同樣年紀的小夥子,顯得精幹而沉着。
聽了報童的喊聲,他的眉頭微微聚縮了一下,更加放快腳步。
兩條碩長的胳臂,急促地前後擺動着,衣袖擦着衣襟,有節奏地索索發響。
不知是走熱了,還是為了方便,他把稍長一點的袖口,挽在胳臂上,露出了一長截黝黑的手腕和長滿繭巴的大手。
穿過這亂哄哄的街頭,他一再讓過噴着黑煙尾巴的公共汽車。
這種破舊的柴油車,軋軋地颠簸着,發出刺耳的噪音,加上兜售美國剩餘物資的小販和地攤上的叫賣聲,倉倉皇皇的人力車案的喊叫聲和滿街行人的喧嚣聲,使節日的街頭,變成了上下翻滾的一鍋粥。
餘新江心裡有事,急促地走着。
可是,滿街光怪陸離的景色,不斷地闖進他的眼簾。
街道兩旁的高樓大廈,商場、銀行、餐館、舞廳、職業介紹所和生意畸形地興隆的拍賣行,全都張燈結彩,高懸着&ldquo慶祝元旦&rdquo&ldquo恭賀新禧&rdquo之類的大字裝飾。
不知是哪一家别出心裁的商行帶頭,今年又出現了往年未曾有過的新花樣:一條條用嶄新的萬元大鈔結連成的長長彩帶,居然代替了紅綠彩綢,從霧氣彌漫的一座座高樓頂上垂懸下來。
有些地方甚至用才出籠的十萬元大鈔,來代替萬元鈔票,仿佛有意歡迎即将問世的百萬元鈔票的出台。
也許商人算過帳,鈔票比紅綠彩綢更便宜些?可惜十萬元鈔票的紙張和印刷,并不比萬元的更大、更好,反而因為它的色彩模糊,倒不如萬元的那樣引人注目。
微風過處,這些用&ldquo法币&rdquo作成的彩帶滿空飛舞,嘩嘩作響。
這種奇特景象似乎并不犯諱,所以不象燃放爆竹和焰火那樣,被官方明令禁止。
餘新江不屑去看更多的花樣,任那些&ldquo新年大賤賣,不顧血本!&rdquo&ldquo買一送一,忍痛犧牲!&rdquo的大字招貼,在凜冽的寒風中抖索。
誰也知道,那些招貼貼出之前,幾乎所有商品的價格标簽上都增加了個&ldquo0”而且,那些招貼的後面,誰知道隐藏着多少垂死掙紮、瀕于破産的苦臉? 幾聲拖長的汽車喇叭,驚動了滿街行人,也驚散了一群搶奪煙蒂的流浪兒童。
這時,紀功碑頂上的廣播喇叭裡,一個女人的顫音,正在播唱:&ldquo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hellip&hellip&rdquo 餘新江不經意地回頭,隻見一輛白色的警備車,飛快地駛過街心,後面緊跟着幾輛同樣飛馳的流線型轎車。
轎車上插着星條旗,塗有顯眼的中國字:&ldquo美國新聞處&rdquo。
這些轎車,由全副武裝的軍警用警備車開路,駛向勝利大廈,去參加市政當局為&ldquo盟邦&rdquo舉行的新年招待會。
餘新江冷眼望着一輛輛快速駛過身邊的汽車,仿佛從車窗裡看見了那些常到兵工廠去的美國人。
這時,他忽然發現,最後一輛汽車高翹着的屁股上,被貼上了一張大字标語:&ldquo美國佬滾出中國去!&rdquo &ldquo呸!&rdquo餘新江向那汽車輾過的地方,狠狠地吐了一口痰,然後穿過鬧市,繼續朝前走。
他沉着地轉過幾條街,确信身後沒有盯梢的&ldquo尾巴&rdquo①,便①指跟蹤的特務。
向大川銀行5号宿舍徑直走去。
這裡是鄰近市中心的住宅區,路邊栽滿樹木,十分幽靜,新年裡街道上也很少行人。
他伸手按按電鈴,等了不久,黑漆大門緩緩地開了。
一個穿藏青色哔叽西服的中年人,披了件大衣出現在門口。
見了餘新江,微微點頭,讓進去。
關門以前,又習慣地望了望街頭的動靜。
看得出來,這是個在複雜環境裡生活慣了的人。
小小的客廳,經過細心布置,顯得很整潔。
小圓桌鋪上了台布,添了瓶盛開的臘梅,吐着幽香;一些彩色賀年片和幾碟糖果,點綴着新年氣氛。
壁上挂的單條,除原來的幾
這個陰沉沉的早晨,把人們帶進了動蕩年代裡的又一個年頭。
在這變态繁榮的市區裡,盡管天色是如此晦暗,元旦的街頭,還是照例擠滿了行人。
&ldquo賣報,賣報!《中央日報》!《和平日報》&hellip&hellip&rdquo 赤腳的報童,在霧氣裡邊跑邊喊:&ldquo看1948年中國往何處去?&hellip&hellip看美國原子軍事演習,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将爆發&hellip&hellip&rdquo 賣報聲裡,忽然喊出這麼一句:&ldquo看警備司令部命令!新年期間,禁止放爆竹,禁止放焰火,嚴防火警!&rdquo 在川流不息的人海裡,一個匆忙走着的青年,忽然聽到&ldquo火警!&rdquo的叫喊聲,當他轉過頭來看時,報童已經不見了,隻是在人叢中傳來漸遠漸弱的喊聲: &ldquo快看本市新聞,公教人員困年關,全家服毒,留下萬言①現為重慶市人民解放紀念碑。
絕命書&hellip&hellip&rdquo 這個匆忙走着的青年,便是餘新江。
今天,他沒有穿工人服,茁壯的身上,換了一套幹幹淨淨的藍布中山裝。
的眉下,深嵌着一對直視一切的眼睛;他不過二十幾歲,可是神情分外莊重,比同樣年紀的小夥子,顯得精幹而沉着。
聽了報童的喊聲,他的眉頭微微聚縮了一下,更加放快腳步。
兩條碩長的胳臂,急促地前後擺動着,衣袖擦着衣襟,有節奏地索索發響。
不知是走熱了,還是為了方便,他把稍長一點的袖口,挽在胳臂上,露出了一長截黝黑的手腕和長滿繭巴的大手。
穿過這亂哄哄的街頭,他一再讓過噴着黑煙尾巴的公共汽車。
這種破舊的柴油車,軋軋地颠簸着,發出刺耳的噪音,加上兜售美國剩餘物資的小販和地攤上的叫賣聲,倉倉皇皇的人力車案的喊叫聲和滿街行人的喧嚣聲,使節日的街頭,變成了上下翻滾的一鍋粥。
餘新江心裡有事,急促地走着。
可是,滿街光怪陸離的景色,不斷地闖進他的眼簾。
街道兩旁的高樓大廈,商場、銀行、餐館、舞廳、職業介紹所和生意畸形地興隆的拍賣行,全都張燈結彩,高懸着&ldquo慶祝元旦&rdquo&ldquo恭賀新禧&rdquo之類的大字裝飾。
不知是哪一家别出心裁的商行帶頭,今年又出現了往年未曾有過的新花樣:一條條用嶄新的萬元大鈔結連成的長長彩帶,居然代替了紅綠彩綢,從霧氣彌漫的一座座高樓頂上垂懸下來。
有些地方甚至用才出籠的十萬元大鈔,來代替萬元鈔票,仿佛有意歡迎即将問世的百萬元鈔票的出台。
也許商人算過帳,鈔票比紅綠彩綢更便宜些?可惜十萬元鈔票的紙張和印刷,并不比萬元的更大、更好,反而因為它的色彩模糊,倒不如萬元的那樣引人注目。
微風過處,這些用&ldquo法币&rdquo作成的彩帶滿空飛舞,嘩嘩作響。
這種奇特景象似乎并不犯諱,所以不象燃放爆竹和焰火那樣,被官方明令禁止。
餘新江不屑去看更多的花樣,任那些&ldquo新年大賤賣,不顧血本!&rdquo&ldquo買一送一,忍痛犧牲!&rdquo的大字招貼,在凜冽的寒風中抖索。
誰也知道,那些招貼貼出之前,幾乎所有商品的價格标簽上都增加了個&ldquo0”而且,那些招貼的後面,誰知道隐藏着多少垂死掙紮、瀕于破産的苦臉? 幾聲拖長的汽車喇叭,驚動了滿街行人,也驚散了一群搶奪煙蒂的流浪兒童。
這時,紀功碑頂上的廣播喇叭裡,一個女人的顫音,正在播唱:&ldquo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hellip&hellip&rdquo 餘新江不經意地回頭,隻見一輛白色的警備車,飛快地駛過街心,後面緊跟着幾輛同樣飛馳的流線型轎車。
轎車上插着星條旗,塗有顯眼的中國字:&ldquo美國新聞處&rdquo。
這些轎車,由全副武裝的軍警用警備車開路,駛向勝利大廈,去參加市政當局為&ldquo盟邦&rdquo舉行的新年招待會。
餘新江冷眼望着一輛輛快速駛過身邊的汽車,仿佛從車窗裡看見了那些常到兵工廠去的美國人。
這時,他忽然發現,最後一輛汽車高翹着的屁股上,被貼上了一張大字标語:&ldquo美國佬滾出中國去!&rdquo &ldquo呸!&rdquo餘新江向那汽車輾過的地方,狠狠地吐了一口痰,然後穿過鬧市,繼續朝前走。
他沉着地轉過幾條街,确信身後沒有盯梢的&ldquo尾巴&rdquo①,便①指跟蹤的特務。
向大川銀行5号宿舍徑直走去。
這裡是鄰近市中心的住宅區,路邊栽滿樹木,十分幽靜,新年裡街道上也很少行人。
他伸手按按電鈴,等了不久,黑漆大門緩緩地開了。
一個穿藏青色哔叽西服的中年人,披了件大衣出現在門口。
見了餘新江,微微點頭,讓進去。
關門以前,又習慣地望了望街頭的動靜。
看得出來,這是個在複雜環境裡生活慣了的人。
小小的客廳,經過細心布置,顯得很整潔。
小圓桌鋪上了台布,添了瓶盛開的臘梅,吐着幽香;一些彩色賀年片和幾碟糖果,點綴着新年氣氛。
壁上挂的單條,除原來的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