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賈假甄真與曹家舊事(1)

關燈
分,認不出它的原貌來。

    但作者又不願使人終于“認不出”,所以又要留下一些可以從中窺見真事的隙縫,讓人有蛛絲馬迹可尋,這就像作者遵長輩親友之命,隐去初稿中“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情節而将秦氏改寫為病死,卻又在薄命司的冊子中故意留下她懸梁自盡的圖畫和判詞一樣(這并非曹雪芹改寫中的疏忽)。

     曹雪芹是将自己曹家的真事分拆作金陵甄府和都中賈府兩處來寫的。

    曹家破敗之前,地位是煊赫的,真事多為同時人所知。

    所以在前八十回中,用變形的辦法,大寫賈府之事,以所謂假象幻相示人。

    當然,假中有真。

    通過人物對話偶爾提到的,仿佛是賈府的影子的甄府,其作用就是在大關節處透露這種真事的信息。

    但真中也有假。

    如果第一回回目如甲戌本《凡例》第五條(即他本開卷第一段)所揭示的,作者意在隐寓此書用“假語村言”将“真事隐去”的話,那麼,第二回既寫冷子興說賈府,又寫賈雨村說甄府,作者的用意,則是讓讀者從兩府的隐約異同中,領悟到甄與賈,原非俨然二家。

    為此,作者才寫“這甄府和賈府就是老親,又系世交,兩家來往極其親熱的”,甄家不但也有一個一模一樣的寶玉,而且“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過幾次,無奈竟不能改”;還有一個“溺愛不明”的祖母,居然也常常“因孫辱師責子”等等。

    這固然可以說是用甄府為賈府寫照,但也未始不可反過來說,寫賈府是為了寫甄府,如果從“假賈真甄”去理解的話。

    脂硯齋等人批“甄家”時就是說:“又一個真正之家,持與假家遙對,故寫假則知真。

    ”總之,是暗示甄與賈所寫是同一個對象——曹家。

    所以列舉金陵“大族名宦之家”的“護官符”上,有了賈家,就不列甄家,甄已被包括在“賈不假(不假即真也)”之中了。

     賈府在都中,甄府在金陵。

    以盛時的曹家說,都中是假,是“變形”;金陵是真,隻暗點。

    稱賈府門第為“甯、榮二公之後”,既有“變形”,不妨說是假,但不太令人注目處,卻又用真。

    寫冷子興說到“皇上因恤先臣……額外賜了這政老爹一個主事之銜”時,脂評就指出:“嫡真實事,非妄拟也。

    ”我們知道,曹寅死後,康熙甚憐恤曹家,曹除承父職掌江甯織造外,又“蒙天恩加授主事職銜”(《江甯織造曹奏謝繼承父職折》)。

    後來,曹也承此職。

    這些被寫在賈政身上了。

    但如曹寅所任通政使、兼巡視兩淮鹽漕監察禦史、督江甯織造顯職,是不能在寫賈府中明言的。

    于是就借甄家來透露其真,說甄家是“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攝通政使、出為監察禦史和掌織造關防,都是“欽差”;“體仁”,即所謂“仰體皇仁”,是對皇帝常用的感恩頌聖的話;曹家祖孫三代四人,蒙康熙特加恩私,任江甯織造半個多世紀,所以虛構此銜。

    脂評說:“此銜無考,亦因寓懷而設,置而勿論。

    ”顯然是明知而不肯道破。

    可見,說真時,也要用點假。

     康熙南巡,以江甯織造署為行宮,曹寅曾四次接駕。

    其中康熙四十四年的一次南巡,曹寅除在南京接駕外,又以巡鹽禦史身份趕到揚州接駕,在蘇州還得到禦賜手書對聯等禮物。

    康熙因曹寅預備行宮勤勞誠敬,命授以通政使之銜。

    如此種種是曹家門中引為極大榮耀的盛事,雖後生小輩如鳳姐所說未早生二三十年,不及親見大世面,也早聽長輩不知說過多少遍了。

    所以,在小說中不寫昔日繁華盛況則已,要寫則非得寫南巡接駕不可。

    但這樣的盛事又不能明寫,否則《紅樓夢》一抄傳,作者圈子外的人也都知道小說是寫曹寅家的事了。

    因此,就構思了元妃省親、建造大觀園等經過變形的人物、地點、事件、情節來曲折地加以反映。

    這就是脂評向我們揭示的作者意圖: 借省親事寫南巡,出脫心中多少憶昔感今!(甲戌本第十六回總批) 康熙南巡,豪華奢靡,在作為行宮的江甯織造府署中進宴演戲,君臣賦詩,分賜禮物等等,史料記載甚多(參見周汝昌《紅樓夢新證·史事稽年》)。

    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