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寶黛愛情三題
關燈
小
中
大
手帕,為黛玉所珍重。
舊小說裡的信物,非金即玉,總是祖傳的寶物,瓊瑤小說裡的男女,動辄海誓山盟,無不用力過猛,一看就是愛情小說而不是愛情,其間區别如同雞精與雞湯。
真正的大師卻四兩撥千斤,愛情不是單摘出來的一個奇怪的東西,而是融入生活,就像那個順手撈起的手帕,樣樣可以傳情達意。
隻是,這樣一種表述,未必每個人都能理解,你在這廂意味深長,他(她)那邊卻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乃至刨根問底,讓人跌倒。
抒情就像講笑話,隻能說一遍,若是聽不懂,刨除悟性太差的,就是入戲不深,打不好這愛情的啞謎,所謂多情反被無情惱。
不是每一樁愛情都有這樣電光火石莫逆于心的一閃,它可遇不可求。
曾經無數次地回味寶玉說“你放心,她自然會懂”時的笑容,那樣自信、溫存,充滿愛者的光明與慈悲,他确信通過這兩條舊手帕,他的林妹妹,能将所有的情意都接收到。
3、托付——最後總是慈悲 我始終相信,寶玉所以娶了寶钗,是遵從黛玉最後的心願。
不然就沒法解釋,紫鵑隻說了句你妹妹要回蘇州,寶玉頓時紅頭漲臉,整個人死了一半,好容易醒轉過來,對紫鵑說,我隻告訴你一句話,活着,咱們一道活着,不活,咱們一道化灰化煙,又說,若是已經訂下寶琴,我怎麼還會是那個光景呢? 又有很多次,寶玉對黛玉說,若你死了,我就去做和尚。
這樣的他,又怎麼在黛玉死去之後,若無其事地為人夫為人父? 可判詞上分明寫着,縱然齊眉并案,到底意難平,他确實娶了寶钗,也許,真的還生了兒子。
其中必有一個緣由,峰回路轉,别有洞天,高鹗的辦法是讓鳳姐做壞人:瞞消息鳳姐設奇謀。
令俞平伯一曬:這奇謀,不值一個大。
想想看,要是那樣,當寶玉向着他的幸福伸出手去,蓋頭下卻出現一張意料之外的面孔,以他自稱的為黛玉也弄出一身病來的“多愁多病的身”,怕不口吐白沫立即昏厥,喜事也成了喪事。
它不像紅樓裡的情節,倒更像如今家庭倫理雜志裡的故事,聳人聽聞,破綻百出,卻因強烈的故事性,擁有最為廣泛的讀者。
也有說是元春指婚的,那又怎樣,若寶玉的愛情能夠臣服于一道谕旨,在貴妃姐姐的威嚴中收斂所有叛逆性,做一個俯首貼耳的臣子,回頭再對黛玉說,你看,責任在肩,我也沒辦法。
似此嘴臉,倒是影視劇裡自私男性的面孔,黛玉也白為他陪了一世的眼淚。
必然有個緣由,我不知道它是什麼,生活有無數的可能性,向四面八方無限沿展,我姑且也來猜一猜。
我想,應該是黛玉的托付,病入膏肓之際,黛玉最不放心的就是寶玉,她知道一旦她辭别世間,寶玉便不複“這個光景”,她曾為這承諾暗喜,但這一刻,她唯一的願望,是他能夠好好活下去,她希望有個人陪在他身邊,最好的人選便是寶钗。
“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之後,黛玉改變了對寶钗的看法,這不但讓寶玉驚喜,也使讀者們愉快,那樣美好的兩個女孩子,能成為朋友而不是相互猜忌,豈不是世間一道風景,愛情之外,紅樓夢裡寫友誼同樣不俗。
黛玉深服寶钗的溫柔與理性,也知道寶玉對于寶钗有着或多或少的戀慕,而且,黛玉死後,賈母和王夫人她們很可能将寶玉妻子的人選鎖定為寶钗,黛玉希望,寶玉能夠接受寶钗,将時日延續下去。
最後的時刻,黛玉向魂銷骨立的寶玉含蓄地表達了這想法,她要他們倆在一起,要他們彼此安慰,最後的黛玉,應該有一種大慈悲,愛情與友誼的光芒聚攏在她靈魂上方,甚至暫時壓下了死亡的氣焰。
不喜歡高鹗寫的黛玉焚稿斷癡情,她冷冷清清地躺在病榻上,賈母們很絕情地不來看她,事後還抱怨她“有些呆”,天哪,曾經那麼讨人喜歡的黛玉也忒寒碜了點?我也不喜歡黛玉臨死時候那一聲高呼,那不是黛玉的做法,是司棋的做法,黛玉隻會咬緊牙,把疼抵進心裡,如果還是要向外湧,那就散到骨頭裡,總之,以她的清高,以她此刻的絕望到底,決不會抱怨一句。
至于那句沒完的“你好……”,是你好狠心,還是你好好過吧,都不像黛玉的口吻。
若她真的淪落至此,我估計,她會像晴雯那樣,輕聲地喊自己的母親。
高鹗寫這一段,過于強烈的對比,極度的抒情,簡直和瓊瑤劇有一拼了。
舊小說裡的信物,非金即玉,總是祖傳的寶物,瓊瑤小說裡的男女,動辄海誓山盟,無不用力過猛,一看就是愛情小說而不是愛情,其間區别如同雞精與雞湯。
真正的大師卻四兩撥千斤,愛情不是單摘出來的一個奇怪的東西,而是融入生活,就像那個順手撈起的手帕,樣樣可以傳情達意。
隻是,這樣一種表述,未必每個人都能理解,你在這廂意味深長,他(她)那邊卻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乃至刨根問底,讓人跌倒。
抒情就像講笑話,隻能說一遍,若是聽不懂,刨除悟性太差的,就是入戲不深,打不好這愛情的啞謎,所謂多情反被無情惱。
不是每一樁愛情都有這樣電光火石莫逆于心的一閃,它可遇不可求。
曾經無數次地回味寶玉說“你放心,她自然會懂”時的笑容,那樣自信、溫存,充滿愛者的光明與慈悲,他确信通過這兩條舊手帕,他的林妹妹,能将所有的情意都接收到。
3、托付——最後總是慈悲 我始終相信,寶玉所以娶了寶钗,是遵從黛玉最後的心願。
不然就沒法解釋,紫鵑隻說了句你妹妹要回蘇州,寶玉頓時紅頭漲臉,整個人死了一半,好容易醒轉過來,對紫鵑說,我隻告訴你一句話,活着,咱們一道活着,不活,咱們一道化灰化煙,又說,若是已經訂下寶琴,我怎麼還會是那個光景呢? 又有很多次,寶玉對黛玉說,若你死了,我就去做和尚。
這樣的他,又怎麼在黛玉死去之後,若無其事地為人夫為人父? 可判詞上分明寫着,縱然齊眉并案,到底意難平,他确實娶了寶钗,也許,真的還生了兒子。
其中必有一個緣由,峰回路轉,别有洞天,高鹗的辦法是讓鳳姐做壞人:瞞消息鳳姐設奇謀。
令俞平伯一曬:這奇謀,不值一個大。
想想看,要是那樣,當寶玉向着他的幸福伸出手去,蓋頭下卻出現一張意料之外的面孔,以他自稱的為黛玉也弄出一身病來的“多愁多病的身”,怕不口吐白沫立即昏厥,喜事也成了喪事。
它不像紅樓裡的情節,倒更像如今家庭倫理雜志裡的故事,聳人聽聞,破綻百出,卻因強烈的故事性,擁有最為廣泛的讀者。
也有說是元春指婚的,那又怎樣,若寶玉的愛情能夠臣服于一道谕旨,在貴妃姐姐的威嚴中收斂所有叛逆性,做一個俯首貼耳的臣子,回頭再對黛玉說,你看,責任在肩,我也沒辦法。
似此嘴臉,倒是影視劇裡自私男性的面孔,黛玉也白為他陪了一世的眼淚。
必然有個緣由,我不知道它是什麼,生活有無數的可能性,向四面八方無限沿展,我姑且也來猜一猜。
我想,應該是黛玉的托付,病入膏肓之際,黛玉最不放心的就是寶玉,她知道一旦她辭别世間,寶玉便不複“這個光景”,她曾為這承諾暗喜,但這一刻,她唯一的願望,是他能夠好好活下去,她希望有個人陪在他身邊,最好的人選便是寶钗。
“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之後,黛玉改變了對寶钗的看法,這不但讓寶玉驚喜,也使讀者們愉快,那樣美好的兩個女孩子,能成為朋友而不是相互猜忌,豈不是世間一道風景,愛情之外,紅樓夢裡寫友誼同樣不俗。
黛玉深服寶钗的溫柔與理性,也知道寶玉對于寶钗有着或多或少的戀慕,而且,黛玉死後,賈母和王夫人她們很可能将寶玉妻子的人選鎖定為寶钗,黛玉希望,寶玉能夠接受寶钗,将時日延續下去。
最後的時刻,黛玉向魂銷骨立的寶玉含蓄地表達了這想法,她要他們倆在一起,要他們彼此安慰,最後的黛玉,應該有一種大慈悲,愛情與友誼的光芒聚攏在她靈魂上方,甚至暫時壓下了死亡的氣焰。
不喜歡高鹗寫的黛玉焚稿斷癡情,她冷冷清清地躺在病榻上,賈母們很絕情地不來看她,事後還抱怨她“有些呆”,天哪,曾經那麼讨人喜歡的黛玉也忒寒碜了點?我也不喜歡黛玉臨死時候那一聲高呼,那不是黛玉的做法,是司棋的做法,黛玉隻會咬緊牙,把疼抵進心裡,如果還是要向外湧,那就散到骨頭裡,總之,以她的清高,以她此刻的絕望到底,決不會抱怨一句。
至于那句沒完的“你好……”,是你好狠心,還是你好好過吧,都不像黛玉的口吻。
若她真的淪落至此,我估計,她會像晴雯那樣,輕聲地喊自己的母親。
高鹗寫這一段,過于強烈的對比,極度的抒情,簡直和瓊瑤劇有一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