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别傳》與《紅樓夢》
關燈
小
中
大
京、顧眉樓、黃皆令、林天素、王修微、楊宛叔、寇白門等,《别傳》都或詳或略地有所論列。
而且在氣節上,大都是這些婉婪小婦高過“當日之士大夫”。
至于《紅樓夢》的思想裡面,顯然同樣包含有女性更要勝過男性的思想傾向。
“金紫萬千誰治國,裙钗一二可齊家”、“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這樣一些詩句,已将此種傾向表露得非常直接。
再聯系到清初流行的“今日衣冠愧女兒”的說法,如果有論者說生于康熙末年、直接遭遇抄家之變的曹雪芹,很可能與明清易代所引發的思想沖突存在某種曆史淵源,我們于是就說這是“猜笨謎”,恐怕不合于現在人人都在倡導的學術自由和學術民主的風尚。
《柳如是别傳》的第三章有下面一段話尤其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寅恪嘗謂河東君及其同時名姝,多善吟詠,工書畫,與吳越黨社勝流交遊,以男女之情兼師友之誼,記載流傳,今古樂道。
推原其故,雖由于諸人天資明慧,虛心向學所使然。
但亦因其非閨房之閉處,無禮法之拘牽,遂得從容與一時名士往來,受其影響,有以緻之也。
”《柳如是别傳》上冊,第75頁。
寅恪先生描述的這種情形,适可與《紅樓夢》中大觀園裡面的衆女性相比勘。
隻是寅恪先生在這裡沒有征引《紅樓夢》,他用來取比的是與《紅樓夢》同時的另一部小說《聊齋志異》。
他說:“清初淄川蒲留仙松齡聊齋志異所記諸狐女,大都妍質清言,風流放誕,蓋留仙以齊魯之文士,不滿其社會環境之限制,遂發遐思,聊托靈怪以寫其理想中之女性耳。
實則自明季吳越勝流觀之,此輩狐女,乃真實之人,且為籬壁間物,不待寓意遊戲之文,于夢寐中以求之也。
若河東君者,工吟善谑,往來飄忽,尤與留仙所述之物語髣髴近似,雖可發笑,然亦足藉此窺見三百年前南北社會風氣歧異之點矣。
”同上。
《聊齋》作者的意中人恰合于明季南國名姝的性格特點,那麼明季南國名姝的生平行事為什麼不可以通過《紅樓夢》的方式得到藝術的再現呢? 另據陳寅恪先生考證,柳如是在與錢牧齋結缡之後,有三年左右的時間都是在病中度過的。
追尋其原因,則身體和精神兩方面均可有說。
飲酒過量、對舊情人陳子龍的眷戀等等,都可以成為病因。
錢牧齋的詩中因而有“薄病輕寒禁酒天”、“薄病如中酒”之句可證。
寅恪先生寫道:“今日思之,抑可傷矣。
清代曹雪芹糅合王實甫‘多愁多病身’及‘傾國傾城貌’,形容張崔兩方之詞,成為一理想中之林黛玉。
殊不知雍乾百年之前,吳越一隅之地,實有将此理想而具體化之河東君。
真如湯玉茗所寫柳春卿夢中之美人,杜麗娘夢中之書生,後來果成為南安道院之小姐,廣州學宮之秀才。
居然中國老聃所謂‘虛者實之’者,可與希臘柏拉圖意識形态之學說,互相證發,豈不異哉!”《柳如是别傳》中冊,第572至573頁。
寅恪先生此論無異于給我們提供一種小說解釋理論,按照這種理論,則《紅樓夢》所寫完全可以有“雍乾百年之前,吳越一隅之地”人物故事的依據,即所謂“虛者實之”之意。
而且在氣節上,大都是這些婉婪小婦高過“當日之士大夫”。
至于《紅樓夢》的思想裡面,顯然同樣包含有女性更要勝過男性的思想傾向。
“金紫萬千誰治國,裙钗一二可齊家”、“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這樣一些詩句,已将此種傾向表露得非常直接。
再聯系到清初流行的“今日衣冠愧女兒”的說法,如果有論者說生于康熙末年、直接遭遇抄家之變的曹雪芹,很可能與明清易代所引發的思想沖突存在某種曆史淵源,我們于是就說這是“猜笨謎”,恐怕不合于現在人人都在倡導的學術自由和學術民主的風尚。
《柳如是别傳》的第三章有下面一段話尤其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寅恪嘗謂河東君及其同時名姝,多善吟詠,工書畫,與吳越黨社勝流交遊,以男女之情兼師友之誼,記載流傳,今古樂道。
推原其故,雖由于諸人天資明慧,虛心向學所使然。
但亦因其非閨房之閉處,無禮法之拘牽,遂得從容與一時名士往來,受其影響,有以緻之也。
”《柳如是别傳》上冊,第75頁。
寅恪先生描述的這種情形,适可與《紅樓夢》中大觀園裡面的衆女性相比勘。
隻是寅恪先生在這裡沒有征引《紅樓夢》,他用來取比的是與《紅樓夢》同時的另一部小說《聊齋志異》。
他說:“清初淄川蒲留仙松齡聊齋志異所記諸狐女,大都妍質清言,風流放誕,蓋留仙以齊魯之文士,不滿其社會環境之限制,遂發遐思,聊托靈怪以寫其理想中之女性耳。
實則自明季吳越勝流觀之,此輩狐女,乃真實之人,且為籬壁間物,不待寓意遊戲之文,于夢寐中以求之也。
若河東君者,工吟善谑,往來飄忽,尤與留仙所述之物語髣髴近似,雖可發笑,然亦足藉此窺見三百年前南北社會風氣歧異之點矣。
”同上。
《聊齋》作者的意中人恰合于明季南國名姝的性格特點,那麼明季南國名姝的生平行事為什麼不可以通過《紅樓夢》的方式得到藝術的再現呢? 另據陳寅恪先生考證,柳如是在與錢牧齋結缡之後,有三年左右的時間都是在病中度過的。
追尋其原因,則身體和精神兩方面均可有說。
飲酒過量、對舊情人陳子龍的眷戀等等,都可以成為病因。
錢牧齋的詩中因而有“薄病輕寒禁酒天”、“薄病如中酒”之句可證。
寅恪先生寫道:“今日思之,抑可傷矣。
清代曹雪芹糅合王實甫‘多愁多病身’及‘傾國傾城貌’,形容張崔兩方之詞,成為一理想中之林黛玉。
殊不知雍乾百年之前,吳越一隅之地,實有将此理想而具體化之河東君。
真如湯玉茗所寫柳春卿夢中之美人,杜麗娘夢中之書生,後來果成為南安道院之小姐,廣州學宮之秀才。
居然中國老聃所謂‘虛者實之’者,可與希臘柏拉圖意識形态之學說,互相證發,豈不異哉!”《柳如是别傳》中冊,第572至573頁。
寅恪先生此論無異于給我們提供一種小說解釋理論,按照這種理論,則《紅樓夢》所寫完全可以有“雍乾百年之前,吳越一隅之地”人物故事的依據,即所謂“虛者實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