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詩人英雄
關燈
小
中
大
h開拓了他對不同事物領域的深刻洞察力。
但丁天性認真聰明,我們可以确信他所學的已超過了絕大部分可以學到的東西。
他有一種高度明晰的理解力,而且非常敏銳,這種優秀的成果是來自他對經院哲學的努力學習。
他雖準确通曉周圍的事物,可是在那樣的時代,因為沒有印刷書籍和自由讨論,他不可能認識更為遙遠的事物。
正如一盞小小的明燈,能将近處照亮,可是對遠處隻能照得或明或暗。
這就是但丁從學校學到知識的情況。
在生活中,他也經曆了一般人的相同命運。
他曾兩次作為戰士為佛羅倫薩政府出征,當過外交使節。
在他35歲時,由于天賦的才能和貢獻,被任命為一員佛羅倫薩主要的地方行政官。
他在童年時代曾遇到一位與他的年齡和門第相當的美麗小姑娘,名叫貝亞德·波特納利〔17〕,長大以後,曾有過不多的交往,對她有深刻的印象。
讀者都知道他對此情景作了優美動人的描述,叙說他們的分離,她同别人結婚後不久去世。
她成為但丁詩中的重要角色,看來,也是他生平中的重要人物。
在所有的人中,她似乎是他惟一癡心鐘愛的人。
可是她離開了他,直到最後永别。
她死後,但丁本人雖然結了婚,但是,看來并不美滿,而且很不幸福。
我想,這位如此真誠執着的人,懷有強烈的激情,是很難輕易改變其初衷而使他幸福的。
我們毋庸為但丁的不幸申訴:如果他的一切都能如願以償,他就可能當上了佛羅倫薩的最高執政官、市長或者其他什麼要職,受到周圍人們的擁戴&mdash&mdash然而,人間卻因此少了一位曾經說唱出這個世界真谛的最傑出的人物。
佛羅倫薩會有一位成功的市長,然而,那中世紀千年的沉寂依舊,即使再傾聽千年(以至于超過千年),也聽不到他的《神曲》的聲音了!所以我們沒有什麼必要為他抱不平。
這位但丁有更為高貴的命運,他像一個被判将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一樣,肯定要掙紮一番,他勢必要去實現他的命運。
由他去選擇他的幸福吧!他對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什麼是真正的不幸,比我們更不了解。
在但丁任修道院院長時,教皇派和皇帝派〔18〕之間、白黨和黑黨〔19〕之間以及其他混雜的鬥争,達到白熱化程度。
但丁所屬的派别,看起來是比較強大的,可是他和他的戰友卻出乎意料地被放逐。
從那以後,就過着苦難的流浪生涯。
而且,他的财産全部被沒收。
他極其強烈地覺得,無論是神或人看來,這完全是不公正的,非常惡劣的。
他曾企圖拼力挽回原有的局面,甚至用武器進行戰鬥奇襲,但都終未成功,結果反而每況愈下。
我相信在佛羅倫薩的檔案館至今仍保存着一份記錄,判決這個但丁,不論在何地抓獲,就要将他活活燒死。
據說,判決書上就是這樣寫的:活活燒死。
這是一份十分珍貴的公民文件。
〔20〕經過許多年後,還有另一份珍貴的文件,是但丁緻佛羅倫薩行政官有關一項較為溫和的建議的答複。
他們的建議是允許但丁在認罪并付一筆罰金的條件下返回。
但丁在複信中以堅定、嚴正和傲慢的口氣答道:&ldquo如果我不認罪就不能返回的話,那我絕不回去&rdquo。
于是,但丁以四海為家,到處遊蕩,尋求庇護者;用他自己辛酸的話說:&ldquo路程是多麼艱難〔21〕,&rdquo這道出了他當時的處境。
不幸的人們是不會成為歡樂伴侶的。
但丁雖然貧困潦倒,但他生性傲慢認真,加上脾性易怒,是一個不會讨人歡心的人。
據彼特拉克叙述,他在坎·德拉·斯卡拉〔22〕的宮廷中,有一天,因他陰郁寡言而受到責問時,他不以廷臣的禮節作答。
當時,德拉·斯卡拉在群臣簇擁下觀看摹拟表演和滑稽戲,非常開心。
他轉身對但丁說:&ldquo這些低下的傻瓜都能使大家為他感到歡樂,而你呢,一個聰明的人,卻一天天悶坐着,一點也不能為我們逗樂,你覺得奇怪嗎?&rdquo但丁譏諷地回答:&ldquo不,一點也不奇怪。
殿下應該記得一句格言:&ldquo物以類聚;&rdquo&mdash&mdash這就是說,有逗樂的人,必然會有取樂的人!但丁這樣的人,既清高又寡言,既愛挖苦人,又郁郁寡歡,在宮廷中是不會受寵的。
他逐漸感到在這個世界他已無立足之地,也沒有獲得恩澤的希望了。
人世已經把他抛棄,讓他到處流浪,現在沒有一個熱心腸的人鐘愛他,他受到極度的不幸,得不到一點安慰。
但丁的處境很自然地深化了他對永恒世界的觀念,那個令人畏懼的現實,即包括佛羅倫薩人和放逐活動的暫時世界,終究都隻是非實在的幻影在浮動而已。
佛羅倫薩,你将永遠見不到它,惟有地獄、淨界〔23〕和天堂,你一定會見到!佛羅倫薩、坎·德拉·斯卡拉以及塵世和人生統統是什麼呢?事實上,你們和萬物的歸宿正是那永恒世界,而不是别的地方!但丁這個偉大的靈魂,在塵世無處栖身,就愈益在另一個令人敬畏的世界裡建造其住處。
他自然把它作為一件重要的事情進行思索。
這另一個世界不論是實在的或不實在的,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一個重要問題。
&mdash&mdash但是,對當時的但丁來說,它是實在的,有科學形式的穩定确實性。
他不懷疑地獄中有馬納波其之淵〔24〕,四面圍繞着鐵血的石壁,還能聽到那深沉的呻吟〔25〕,并且認為如果能走到那裡去的話,他自己能見到它,正如人們不懷疑能見到君士坦丁堡一樣。
這種設想長期在但丁心中萦繞,以敬畏之情默默無聲地思索着,終于結出了&ldquo神秘莫測的歌曲&rdquo之果,這就是他的《神曲》〔26〕,堪稱近代一切傑作之冠。
這對但丁肯定是一個莫大的安慰。
我們可以想象,他時常引以自豪,他在流放中竟能完成這部著作;不論是佛羅倫薩或者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他寫這部書,相反,卻大大促成了他的寫作。
他在一定程度上也意識到創作此書的重大意義,是一個人能作出的最大成果。
這位英雄正是遵循&ldquo假如你跟着你的星〔27〕&rdquo這句箴言達到如此成果。
&mdash&mdash在他被放逐,遭到極度困難的時刻,他更加以此勉勵自己:&ldquo你跟着你的星,你不會不達到那光榮的歸宿處&rdquo。
我們知道,寫作勞動對他來說是飽含痛苦的,這确是可以理解的。
他說:這部書&ldquo許多年來使我消瘦了&rdquo。
〔28〕是的,他是在苦難中辛勤勞動,&mdash&mdash不是輕輕松松地,而是在嚴肅認真的工作中取得的成功。
他這本書像很多傑作一樣,可以說是用盡心血寫成的。
這部書反映出他一生坎坷。
此書寫成以後,他就與世長辭了。
當時,他并不很老,隻有56歲。
&mdash&mdash據說他因過度憂傷而死。
被葬于他去世的城市拉文納〔29〕。
一個世紀以後,佛羅倫薩人想要回他的遺骨,拉文納人民沒有同意。
在但丁的墓碑上刻着:&ldquo我但丁葬在此地,是被家鄉拒之在外的人&rdquo。
我說過,但丁的詩是一首歌曲,蒂克〔30〕說它是&ldquo神秘莫測之歌&rdquo,這是毫不誇張的說法。
柯勒律治〔31〕作過非常恰當的評論。
他說:凡是由音樂和諧的語言組成的句子,其中确有韻律和旋律,那麼,它就會富有某種深刻的含義。
因為肉體和靈魂、語言和觀念無論在哪裡總是奇妙地結合在一起的。
我們前面說過,歌是英雄詩體的語言!一切古詩,荷馬以及其他人的詩,都是真正的歌。
嚴格說來,凡是好詩都是歌,而那些不能詠唱的歌根本不是詩,隻是一種壓縮成簡單韻律的散文而已,&mdash&mdash大部分極度破壞語法,使讀者感到痛心!讀者想從中得到的是作者的思想,如果他有思想要表達,隻要他能清楚表述出來,又何必非要硬湊成韻文不可呢?隻有當他心醉神迷于真正激情的旋律之中,就像柯勒律治所說的,他的音調恰好由于其思想内容的崇高、深邃與音樂般的和諧而有音樂性,這樣,我們才能承認它是真正的韻律和吟詠,稱他為詩人,就像聽演說家的英雄詩那樣去傾聽他,&mdash&mdash他的言語就是歌。
冒充的韻文作品是很多的,我猜想,對真誠的讀者來說,讀他們的押韻詩,即便不是難以忍受,大多也是令人傷感的事!這種韻文沒有要求韻律的内在必然性,&mdash&mdash應當把所要表達的意思直截了當地說出來,根本不需要押什麼韻。
我願奉勸所有的人們,凡是能說出來的思想,就不必把它唱出來。
應該明白,在嚴肅時代的認真的人們中,不會有人去歌唱它的。
正如我們熱愛真正的歌,好似被某種神聖東西的魅力所吸引似的,我們也憎恨虛假的歌,把它當作純粹的呆闆噪聲,空洞而無用,完全是不真誠的和令人厭煩的。
每當我提到但丁的《神曲》我總要對他作最高的贊揚,不論從何種意義上說,《神曲》是一首真正的歌。
其語調中有一種主旋律,它唱起來像是贊美詩。
它的文字語言用的是簡練的三行體詩〔32〕,無疑為它增進效果,人們讀起來自然會感到輕快有節奏。
但是,我要補充一句,它不可能是别的樣子,因為這部著作的精髓和素材本身都有韻律。
由于它的深度和心醉神迷的熾情和真誠,使它具有音樂感&mdash&mdash作品隻要有足夠的深度,處處就會有音樂。
《神曲》中占主導地位的一種真正的對稱,即人們稱之為結構上的和諧,使全書的比例均衡協調,正是這種結構上的對稱,使它具有音樂的特色。
書中講的三個領域:地獄、淨界和天堂,一個對着一個,好像是一個大廈的三個部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超自然的世界大教堂,聳立在那裡,莊嚴肅穆,令人敬畏;這是但丁的靈魂世界!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切詩作中最真誠的一部;在這裡,我們也發現了真誠是價值尺度。
它發自作者内心深處;曆經漫長歲月,又深入到我們心中。
維羅納〔33〕的人民,在街上看到他時,常常會說:&ldquo看!這就是去過地獄的那個人!&rdquo啊,是的,他去過地獄;&mdash&mdash可以說,在那長期嚴峻的痛苦掙紮中,他那個樣子,真是非常恰當地說明他是去過那個十足的地獄。
不然,他那神的喜劇也不可能完成。
思想即是某種真實的勞動,其本身是至善,難道它不就是痛苦的産物嗎?它像從黑旋風中産生&mdash&mdash實際上,像是一個被監禁的人為争取自由而取得的真正成果,這就是思想。
無論何事,&ldquo隻有經曆苦難才能完善&rdquo,〔34〕&mdash&mdash但是,我認為沒有哪本著作能像但丁的《神曲》那樣如此煞費苦心。
它好像是在他那沸騰的靈魂熔爐中熔煉過的。
這本著作曾經使他&ldquo消瘦&rdquo了許多年。
不僅在總體上,而且在它的每個部分都是以強烈的真誠寫出來的,真實而又清晰明了。
各個方面都互相協調,就像一塊精心雕琢的光潔大理石一樣得體。
這是但丁的精心之作,它把中世紀的靈魂有節奏地描繪出來,使之永遠清晰可見。
這當然不是輕松的工作,而是極其緊張的工作。
但是,它終究做成了。
也許有人會說,但丁天才的主要特征是熱情,很多事情都要取決于它。
可是,但丁并沒有表現出天主教寬容的胸懷,卻顯得心境狹隘,甚至偏執。
這部分是由于他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的局限,部分也取決于他的本性。
但不論怎麼說,他的可貴精神集中體現為火熱的激情和深沉。
他是世界性的偉人,并不是因為他的極其廣泛的世界性影響,而在于他的世界性的深邃修養。
可以說,他能夠透過一切對象洞察存在的核心,沒有任何人能像但丁那樣,有如此強烈的熱情。
例如,我們首先考慮他的熱情的最明顯的表現,估量他是怎樣進行描繪的。
他有深刻的洞察能力;能抓住事物的真正典型;非常準确地将它表現出來。
大家記得他初見地帝城〔35〕時那種情景:紅色的尖頂樓,灼熱的鐵錐透過陰森的地獄閃着火光,&mdash&mdash如此強烈,如此鮮明,一旦看到,終生難忘!這正是但丁全部天才的象征。
他的表述既簡潔又非常精确:塔西陀〔36〕也并不比他更簡潔,更凝煉;但丁的簡練,看來是天生的、自發的。
他時常一語驚人,然後保持深默,再不說什麼,而他的沉默卻勝于雄辯。
令人驚奇的是他那敏銳的決斷風度,他像是有一枝噴火的筆,能插入事物内部,掌握事物内在真相。
百路督〔37〕是個暴跳如雷的巨魔,經不起維吉爾〔38〕的一陣指責而癱倒,&ldquo好像風吹桅斷,帆布墜落一樣&rdquo。
〔39〕那可憐的柏呂奈多·拉丁尼〔40〕長着一副&ldquo烘焦的面孔&rdquo,烤得面黃肌瘦〔41〕;那&ldquo火星下雪般&rdquo飄落在人們身上,那是&ldquo無風時的火星雪&rdquo緩慢而稠密地下個不停〔42〕!再看那些墳墓的蓋;安放在寂靜和鬼火昏暗的殿堂裡的方形石棺,每一個都裝着受苦受難的靈魂;棺蓋是開着的,隻有經曆了永恒,直到末日審判那天,才能蓋棺論定〔43〕。
還有描寫法利那〔44〕怎樣站起來(昂首挺胸對地獄表示輕蔑);加佛爾又怎樣倒了下去。
&mdash&mdash因為聽到有人說他的兒子時,用了&ldquofue&rdquo的過去式,以為他兒子死了!〔45〕但丁筆下描繪的情節,都很簡潔、敏捷、果斷,猶如作戰用兵一樣。
這是他的天才描述的最深刻本質。
這位意大利人熾熱敏捷的性格,如此沉靜熱情,動作雷厲風行,以及他沉默而&ldquo蒼白的怒容&rdquo都通過那些描述而統統反映出來了。
這種描寫雖是一個人最表面的顯現之一,卻和其他一切顯現一樣,是發自本質的能力;它反映這個人的整體面貌。
當你發覺一個人能用言語描述人們的真相,這意味着你發現了一個有某種價值的人;隻要注意他做事的方式,那就看到了他的真正性格。
他所以能完全識别對象,或者說,能抓住事物極其重要的典型,首先在于他有我們稱之為對事物的同情,&mdash&mdash能賦予事物以由衷的同情心。
同時,他還必須對事物有真誠;必須具備真誠和同情:一個沒有價值的人,就不能表述任何事物的真相;他隻能停留在一切事物粗淺的表面現象、謬誤和瑣細的傳說之中。
實際上,所謂才智不就是集中體現在這種識别事物的能力上嗎?一個人不論有什麼思維能力,都要借此表現出來。
一種事業,一件該做的事情,不也是這樣嗎?天才人物就在于他能看到本質的東西,而撇開枝節的東西:這也是他的才能,一個事業家的才能,他能識别他所從事的工作的實際真相,不受表面假象的迷惑。
我們以這樣一種洞察力去看待任何事物,其寓意是多麼深遠。
&ldquo觀察一切事物的眼睛隻能提供這種視覺器官所能看到的東西&rdquo!而平庸的眼光中,一切事物都是平凡的,正像在黃膽病人眼中,一切都是黃色的一樣。
而且,據畫家們指出,拉斐爾〔46〕是所有肖像畫家中最傑出的。
可是,最有天賦的眼睛也不能詳盡無遺地看出任何對象的特征。
即使是普通人的面孔,也有拉斐爾反映不出來的東西。
但丁的描述,不僅生動,而且簡潔、真實,像黑暗中的火焰一樣耀眼;更廣泛地看來,它的每一方面都是高尚的,它是一個崇高靈魂的産物。
其中關于法朗賽斯加和她的情人的〔47〕描繪是多麼優美動人!這是以地獄為背景編織出來的五彩缤紛的故事。
它像長笛一樣輕輕吹出那無限傷感的笛音,深深扣動人們的心弦。
其中還有女子的情意:愛從我這裡離去,使我經受着折磨。
可不是嗎!即使到了悲慘的地獄裡,他将不再與她分離,這件事,也是一種安慰!這些深沉的呻吟,是最使人傷心的悲劇。
在那地獄棕色的空中,狂風又把他們卷走,令他們悲痛不止!&mdash&mdash想起來也覺得難過:但丁是那個可憐的法朗賽斯加的父親的朋友,在法朗賽斯加天真活潑的幼年,也許還曾坐在詩人的膝上。
真是無比的惋惜,然而這卻是規律的嚴酷無情,是自然決定的,但丁意識到她的悲劇也在于此。
有人認為他的《神曲》是對人間怨恨的無力而貧乏的诽謗,他把那些在人世無法給以報複的人打入地獄,這種說法是何等的低劣!我認為,任何有慈母般的憐憫和溫情的人,莫過于但丁。
不過,一個人不懂得嚴厲,也不會懂得憐憫。
這種人的憐憫不過是懦怯的、自私的、&mdash&mdash傷感的,以及不會比這些更好的情感。
我不知道世界上有誰的感情能與但丁的感情相媲美。
它是一種柔情,一種憂心、期望和同情的愛,像風神的豎琴奏出的悲曲,柔情纏綿,像是孩子純潔的心靈&mdash&mdash然而卻又是嚴厲而有強烈同情感的心靈!他對他的貝亞德的種種思念,他們相聚在天堂,他對她美麗明亮的眼睛的凝視,她被死亡淨化如此之久,離他如此遙遠。
&mdash&mdash凡此種種,人們将它比作天使之歌,是感情的最完美的表述,這也許是發自一個人道精神者最純潔的感情。
由于感情強烈的但丁對一切事物都有強烈的感情,他必然要深入事物的本質。
他像畫家,有時也像理論家那樣有理智的洞察力,是他各種各樣熱情的結果。
所以我們首先認為他是道義上的崇高,這是一切的起點。
他的高傲和傷感和他的愛一樣是非凡的。
&mdash&mdash其實,這些不是他的愛的反面或反題,又能是什麼呢?&ldquo既為天國所擯斥,又不為地獄所收容&rdquo:高傲的蔑視,難以平息的沉默譴責和厭憎;&ldquo我們不必多說他們了,僅僅給予一瞥,就走罷&rdquo。
或者想到:&ldquo他們沒有寂滅的希望&rdquo。
〔48〕于是,在但丁受損害的心靈中産生極其寬容之情,感到像他那種不幸的境況,無休止的勞累和筋疲力竭,完全肯定有一天會死的,&ldquo那命運絕不會允許他永生,&rdquo這是他的心裡話。
就他為人嚴謹、認真和深沉來說,在近世中,他是無與倫比的;我們隻有在希伯來的《聖經》中,和古代的先知們中間去尋找類似的人。
我不贊成現代許多評論家認為《神曲》中的《地獄篇》勝過其他兩部分的觀點。
我想,這種偏見是流行的拜倫
但丁天性認真聰明,我們可以确信他所學的已超過了絕大部分可以學到的東西。
他有一種高度明晰的理解力,而且非常敏銳,這種優秀的成果是來自他對經院哲學的努力學習。
他雖準确通曉周圍的事物,可是在那樣的時代,因為沒有印刷書籍和自由讨論,他不可能認識更為遙遠的事物。
正如一盞小小的明燈,能将近處照亮,可是對遠處隻能照得或明或暗。
這就是但丁從學校學到知識的情況。
在生活中,他也經曆了一般人的相同命運。
他曾兩次作為戰士為佛羅倫薩政府出征,當過外交使節。
在他35歲時,由于天賦的才能和貢獻,被任命為一員佛羅倫薩主要的地方行政官。
他在童年時代曾遇到一位與他的年齡和門第相當的美麗小姑娘,名叫貝亞德·波特納利〔17〕,長大以後,曾有過不多的交往,對她有深刻的印象。
讀者都知道他對此情景作了優美動人的描述,叙說他們的分離,她同别人結婚後不久去世。
她成為但丁詩中的重要角色,看來,也是他生平中的重要人物。
在所有的人中,她似乎是他惟一癡心鐘愛的人。
可是她離開了他,直到最後永别。
她死後,但丁本人雖然結了婚,但是,看來并不美滿,而且很不幸福。
我想,這位如此真誠執着的人,懷有強烈的激情,是很難輕易改變其初衷而使他幸福的。
我們毋庸為但丁的不幸申訴:如果他的一切都能如願以償,他就可能當上了佛羅倫薩的最高執政官、市長或者其他什麼要職,受到周圍人們的擁戴&mdash&mdash然而,人間卻因此少了一位曾經說唱出這個世界真谛的最傑出的人物。
佛羅倫薩會有一位成功的市長,然而,那中世紀千年的沉寂依舊,即使再傾聽千年(以至于超過千年),也聽不到他的《神曲》的聲音了!所以我們沒有什麼必要為他抱不平。
這位但丁有更為高貴的命運,他像一個被判将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一樣,肯定要掙紮一番,他勢必要去實現他的命運。
由他去選擇他的幸福吧!他對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什麼是真正的不幸,比我們更不了解。
在但丁任修道院院長時,教皇派和皇帝派〔18〕之間、白黨和黑黨〔19〕之間以及其他混雜的鬥争,達到白熱化程度。
但丁所屬的派别,看起來是比較強大的,可是他和他的戰友卻出乎意料地被放逐。
從那以後,就過着苦難的流浪生涯。
而且,他的财産全部被沒收。
他極其強烈地覺得,無論是神或人看來,這完全是不公正的,非常惡劣的。
他曾企圖拼力挽回原有的局面,甚至用武器進行戰鬥奇襲,但都終未成功,結果反而每況愈下。
我相信在佛羅倫薩的檔案館至今仍保存着一份記錄,判決這個但丁,不論在何地抓獲,就要将他活活燒死。
據說,判決書上就是這樣寫的:活活燒死。
這是一份十分珍貴的公民文件。
〔20〕經過許多年後,還有另一份珍貴的文件,是但丁緻佛羅倫薩行政官有關一項較為溫和的建議的答複。
他們的建議是允許但丁在認罪并付一筆罰金的條件下返回。
但丁在複信中以堅定、嚴正和傲慢的口氣答道:&ldquo如果我不認罪就不能返回的話,那我絕不回去&rdquo。
于是,但丁以四海為家,到處遊蕩,尋求庇護者;用他自己辛酸的話說:&ldquo路程是多麼艱難〔21〕,&rdquo這道出了他當時的處境。
不幸的人們是不會成為歡樂伴侶的。
但丁雖然貧困潦倒,但他生性傲慢認真,加上脾性易怒,是一個不會讨人歡心的人。
據彼特拉克叙述,他在坎·德拉·斯卡拉〔22〕的宮廷中,有一天,因他陰郁寡言而受到責問時,他不以廷臣的禮節作答。
當時,德拉·斯卡拉在群臣簇擁下觀看摹拟表演和滑稽戲,非常開心。
他轉身對但丁說:&ldquo這些低下的傻瓜都能使大家為他感到歡樂,而你呢,一個聰明的人,卻一天天悶坐着,一點也不能為我們逗樂,你覺得奇怪嗎?&rdquo但丁譏諷地回答:&ldquo不,一點也不奇怪。
殿下應該記得一句格言:&ldquo物以類聚;&rdquo&mdash&mdash這就是說,有逗樂的人,必然會有取樂的人!但丁這樣的人,既清高又寡言,既愛挖苦人,又郁郁寡歡,在宮廷中是不會受寵的。
他逐漸感到在這個世界他已無立足之地,也沒有獲得恩澤的希望了。
人世已經把他抛棄,讓他到處流浪,現在沒有一個熱心腸的人鐘愛他,他受到極度的不幸,得不到一點安慰。
但丁的處境很自然地深化了他對永恒世界的觀念,那個令人畏懼的現實,即包括佛羅倫薩人和放逐活動的暫時世界,終究都隻是非實在的幻影在浮動而已。
佛羅倫薩,你将永遠見不到它,惟有地獄、淨界〔23〕和天堂,你一定會見到!佛羅倫薩、坎·德拉·斯卡拉以及塵世和人生統統是什麼呢?事實上,你們和萬物的歸宿正是那永恒世界,而不是别的地方!但丁這個偉大的靈魂,在塵世無處栖身,就愈益在另一個令人敬畏的世界裡建造其住處。
他自然把它作為一件重要的事情進行思索。
這另一個世界不論是實在的或不實在的,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一個重要問題。
&mdash&mdash但是,對當時的但丁來說,它是實在的,有科學形式的穩定确實性。
他不懷疑地獄中有馬納波其之淵〔24〕,四面圍繞着鐵血的石壁,還能聽到那深沉的呻吟〔25〕,并且認為如果能走到那裡去的話,他自己能見到它,正如人們不懷疑能見到君士坦丁堡一樣。
這種設想長期在但丁心中萦繞,以敬畏之情默默無聲地思索着,終于結出了&ldquo神秘莫測的歌曲&rdquo之果,這就是他的《神曲》〔26〕,堪稱近代一切傑作之冠。
這對但丁肯定是一個莫大的安慰。
我們可以想象,他時常引以自豪,他在流放中竟能完成這部著作;不論是佛羅倫薩或者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他寫這部書,相反,卻大大促成了他的寫作。
他在一定程度上也意識到創作此書的重大意義,是一個人能作出的最大成果。
這位英雄正是遵循&ldquo假如你跟着你的星〔27〕&rdquo這句箴言達到如此成果。
&mdash&mdash在他被放逐,遭到極度困難的時刻,他更加以此勉勵自己:&ldquo你跟着你的星,你不會不達到那光榮的歸宿處&rdquo。
我們知道,寫作勞動對他來說是飽含痛苦的,這确是可以理解的。
他說:這部書&ldquo許多年來使我消瘦了&rdquo。
〔28〕是的,他是在苦難中辛勤勞動,&mdash&mdash不是輕輕松松地,而是在嚴肅認真的工作中取得的成功。
他這本書像很多傑作一樣,可以說是用盡心血寫成的。
這部書反映出他一生坎坷。
此書寫成以後,他就與世長辭了。
當時,他并不很老,隻有56歲。
&mdash&mdash據說他因過度憂傷而死。
被葬于他去世的城市拉文納〔29〕。
一個世紀以後,佛羅倫薩人想要回他的遺骨,拉文納人民沒有同意。
在但丁的墓碑上刻着:&ldquo我但丁葬在此地,是被家鄉拒之在外的人&rdquo。
我說過,但丁的詩是一首歌曲,蒂克〔30〕說它是&ldquo神秘莫測之歌&rdquo,這是毫不誇張的說法。
柯勒律治〔31〕作過非常恰當的評論。
他說:凡是由音樂和諧的語言組成的句子,其中确有韻律和旋律,那麼,它就會富有某種深刻的含義。
因為肉體和靈魂、語言和觀念無論在哪裡總是奇妙地結合在一起的。
我們前面說過,歌是英雄詩體的語言!一切古詩,荷馬以及其他人的詩,都是真正的歌。
嚴格說來,凡是好詩都是歌,而那些不能詠唱的歌根本不是詩,隻是一種壓縮成簡單韻律的散文而已,&mdash&mdash大部分極度破壞語法,使讀者感到痛心!讀者想從中得到的是作者的思想,如果他有思想要表達,隻要他能清楚表述出來,又何必非要硬湊成韻文不可呢?隻有當他心醉神迷于真正激情的旋律之中,就像柯勒律治所說的,他的音調恰好由于其思想内容的崇高、深邃與音樂般的和諧而有音樂性,這樣,我們才能承認它是真正的韻律和吟詠,稱他為詩人,就像聽演說家的英雄詩那樣去傾聽他,&mdash&mdash他的言語就是歌。
冒充的韻文作品是很多的,我猜想,對真誠的讀者來說,讀他們的押韻詩,即便不是難以忍受,大多也是令人傷感的事!這種韻文沒有要求韻律的内在必然性,&mdash&mdash應當把所要表達的意思直截了當地說出來,根本不需要押什麼韻。
我願奉勸所有的人們,凡是能說出來的思想,就不必把它唱出來。
應該明白,在嚴肅時代的認真的人們中,不會有人去歌唱它的。
正如我們熱愛真正的歌,好似被某種神聖東西的魅力所吸引似的,我們也憎恨虛假的歌,把它當作純粹的呆闆噪聲,空洞而無用,完全是不真誠的和令人厭煩的。
每當我提到但丁的《神曲》我總要對他作最高的贊揚,不論從何種意義上說,《神曲》是一首真正的歌。
其語調中有一種主旋律,它唱起來像是贊美詩。
它的文字語言用的是簡練的三行體詩〔32〕,無疑為它增進效果,人們讀起來自然會感到輕快有節奏。
但是,我要補充一句,它不可能是别的樣子,因為這部著作的精髓和素材本身都有韻律。
由于它的深度和心醉神迷的熾情和真誠,使它具有音樂感&mdash&mdash作品隻要有足夠的深度,處處就會有音樂。
《神曲》中占主導地位的一種真正的對稱,即人們稱之為結構上的和諧,使全書的比例均衡協調,正是這種結構上的對稱,使它具有音樂的特色。
書中講的三個領域:地獄、淨界和天堂,一個對着一個,好像是一個大廈的三個部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超自然的世界大教堂,聳立在那裡,莊嚴肅穆,令人敬畏;這是但丁的靈魂世界!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切詩作中最真誠的一部;在這裡,我們也發現了真誠是價值尺度。
它發自作者内心深處;曆經漫長歲月,又深入到我們心中。
維羅納〔33〕的人民,在街上看到他時,常常會說:&ldquo看!這就是去過地獄的那個人!&rdquo啊,是的,他去過地獄;&mdash&mdash可以說,在那長期嚴峻的痛苦掙紮中,他那個樣子,真是非常恰當地說明他是去過那個十足的地獄。
不然,他那神的喜劇也不可能完成。
思想即是某種真實的勞動,其本身是至善,難道它不就是痛苦的産物嗎?它像從黑旋風中産生&mdash&mdash實際上,像是一個被監禁的人為争取自由而取得的真正成果,這就是思想。
無論何事,&ldquo隻有經曆苦難才能完善&rdquo,〔34〕&mdash&mdash但是,我認為沒有哪本著作能像但丁的《神曲》那樣如此煞費苦心。
它好像是在他那沸騰的靈魂熔爐中熔煉過的。
這本著作曾經使他&ldquo消瘦&rdquo了許多年。
不僅在總體上,而且在它的每個部分都是以強烈的真誠寫出來的,真實而又清晰明了。
各個方面都互相協調,就像一塊精心雕琢的光潔大理石一樣得體。
這是但丁的精心之作,它把中世紀的靈魂有節奏地描繪出來,使之永遠清晰可見。
這當然不是輕松的工作,而是極其緊張的工作。
但是,它終究做成了。
也許有人會說,但丁天才的主要特征是熱情,很多事情都要取決于它。
可是,但丁并沒有表現出天主教寬容的胸懷,卻顯得心境狹隘,甚至偏執。
這部分是由于他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的局限,部分也取決于他的本性。
但不論怎麼說,他的可貴精神集中體現為火熱的激情和深沉。
他是世界性的偉人,并不是因為他的極其廣泛的世界性影響,而在于他的世界性的深邃修養。
可以說,他能夠透過一切對象洞察存在的核心,沒有任何人能像但丁那樣,有如此強烈的熱情。
例如,我們首先考慮他的熱情的最明顯的表現,估量他是怎樣進行描繪的。
他有深刻的洞察能力;能抓住事物的真正典型;非常準确地将它表現出來。
大家記得他初見地帝城〔35〕時那種情景:紅色的尖頂樓,灼熱的鐵錐透過陰森的地獄閃着火光,&mdash&mdash如此強烈,如此鮮明,一旦看到,終生難忘!這正是但丁全部天才的象征。
他的表述既簡潔又非常精确:塔西陀〔36〕也并不比他更簡潔,更凝煉;但丁的簡練,看來是天生的、自發的。
他時常一語驚人,然後保持深默,再不說什麼,而他的沉默卻勝于雄辯。
令人驚奇的是他那敏銳的決斷風度,他像是有一枝噴火的筆,能插入事物内部,掌握事物内在真相。
百路督〔37〕是個暴跳如雷的巨魔,經不起維吉爾〔38〕的一陣指責而癱倒,&ldquo好像風吹桅斷,帆布墜落一樣&rdquo。
〔39〕那可憐的柏呂奈多·拉丁尼〔40〕長着一副&ldquo烘焦的面孔&rdquo,烤得面黃肌瘦〔41〕;那&ldquo火星下雪般&rdquo飄落在人們身上,那是&ldquo無風時的火星雪&rdquo緩慢而稠密地下個不停〔42〕!再看那些墳墓的蓋;安放在寂靜和鬼火昏暗的殿堂裡的方形石棺,每一個都裝着受苦受難的靈魂;棺蓋是開着的,隻有經曆了永恒,直到末日審判那天,才能蓋棺論定〔43〕。
還有描寫法利那〔44〕怎樣站起來(昂首挺胸對地獄表示輕蔑);加佛爾又怎樣倒了下去。
&mdash&mdash因為聽到有人說他的兒子時,用了&ldquofue&rdquo的過去式,以為他兒子死了!〔45〕但丁筆下描繪的情節,都很簡潔、敏捷、果斷,猶如作戰用兵一樣。
這是他的天才描述的最深刻本質。
這位意大利人熾熱敏捷的性格,如此沉靜熱情,動作雷厲風行,以及他沉默而&ldquo蒼白的怒容&rdquo都通過那些描述而統統反映出來了。
這種描寫雖是一個人最表面的顯現之一,卻和其他一切顯現一樣,是發自本質的能力;它反映這個人的整體面貌。
當你發覺一個人能用言語描述人們的真相,這意味着你發現了一個有某種價值的人;隻要注意他做事的方式,那就看到了他的真正性格。
他所以能完全識别對象,或者說,能抓住事物極其重要的典型,首先在于他有我們稱之為對事物的同情,&mdash&mdash能賦予事物以由衷的同情心。
同時,他還必須對事物有真誠;必須具備真誠和同情:一個沒有價值的人,就不能表述任何事物的真相;他隻能停留在一切事物粗淺的表面現象、謬誤和瑣細的傳說之中。
實際上,所謂才智不就是集中體現在這種識别事物的能力上嗎?一個人不論有什麼思維能力,都要借此表現出來。
一種事業,一件該做的事情,不也是這樣嗎?天才人物就在于他能看到本質的東西,而撇開枝節的東西:這也是他的才能,一個事業家的才能,他能識别他所從事的工作的實際真相,不受表面假象的迷惑。
我們以這樣一種洞察力去看待任何事物,其寓意是多麼深遠。
&ldquo觀察一切事物的眼睛隻能提供這種視覺器官所能看到的東西&rdquo!而平庸的眼光中,一切事物都是平凡的,正像在黃膽病人眼中,一切都是黃色的一樣。
而且,據畫家們指出,拉斐爾〔46〕是所有肖像畫家中最傑出的。
可是,最有天賦的眼睛也不能詳盡無遺地看出任何對象的特征。
即使是普通人的面孔,也有拉斐爾反映不出來的東西。
但丁的描述,不僅生動,而且簡潔、真實,像黑暗中的火焰一樣耀眼;更廣泛地看來,它的每一方面都是高尚的,它是一個崇高靈魂的産物。
其中關于法朗賽斯加和她的情人的〔47〕描繪是多麼優美動人!這是以地獄為背景編織出來的五彩缤紛的故事。
它像長笛一樣輕輕吹出那無限傷感的笛音,深深扣動人們的心弦。
其中還有女子的情意:愛從我這裡離去,使我經受着折磨。
可不是嗎!即使到了悲慘的地獄裡,他将不再與她分離,這件事,也是一種安慰!這些深沉的呻吟,是最使人傷心的悲劇。
在那地獄棕色的空中,狂風又把他們卷走,令他們悲痛不止!&mdash&mdash想起來也覺得難過:但丁是那個可憐的法朗賽斯加的父親的朋友,在法朗賽斯加天真活潑的幼年,也許還曾坐在詩人的膝上。
真是無比的惋惜,然而這卻是規律的嚴酷無情,是自然決定的,但丁意識到她的悲劇也在于此。
有人認為他的《神曲》是對人間怨恨的無力而貧乏的诽謗,他把那些在人世無法給以報複的人打入地獄,這種說法是何等的低劣!我認為,任何有慈母般的憐憫和溫情的人,莫過于但丁。
不過,一個人不懂得嚴厲,也不會懂得憐憫。
這種人的憐憫不過是懦怯的、自私的、&mdash&mdash傷感的,以及不會比這些更好的情感。
我不知道世界上有誰的感情能與但丁的感情相媲美。
它是一種柔情,一種憂心、期望和同情的愛,像風神的豎琴奏出的悲曲,柔情纏綿,像是孩子純潔的心靈&mdash&mdash然而卻又是嚴厲而有強烈同情感的心靈!他對他的貝亞德的種種思念,他們相聚在天堂,他對她美麗明亮的眼睛的凝視,她被死亡淨化如此之久,離他如此遙遠。
&mdash&mdash凡此種種,人們将它比作天使之歌,是感情的最完美的表述,這也許是發自一個人道精神者最純潔的感情。
由于感情強烈的但丁對一切事物都有強烈的感情,他必然要深入事物的本質。
他像畫家,有時也像理論家那樣有理智的洞察力,是他各種各樣熱情的結果。
所以我們首先認為他是道義上的崇高,這是一切的起點。
他的高傲和傷感和他的愛一樣是非凡的。
&mdash&mdash其實,這些不是他的愛的反面或反題,又能是什麼呢?&ldquo既為天國所擯斥,又不為地獄所收容&rdquo:高傲的蔑視,難以平息的沉默譴責和厭憎;&ldquo我們不必多說他們了,僅僅給予一瞥,就走罷&rdquo。
或者想到:&ldquo他們沒有寂滅的希望&rdquo。
〔48〕于是,在但丁受損害的心靈中産生極其寬容之情,感到像他那種不幸的境況,無休止的勞累和筋疲力竭,完全肯定有一天會死的,&ldquo那命運絕不會允許他永生,&rdquo這是他的心裡話。
就他為人嚴謹、認真和深沉來說,在近世中,他是無與倫比的;我們隻有在希伯來的《聖經》中,和古代的先知們中間去尋找類似的人。
我不贊成現代許多評論家認為《神曲》中的《地獄篇》勝過其他兩部分的觀點。
我想,這種偏見是流行的拜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