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計脫袁術
關燈
小
中
大
舊部,這很合情理,他會答應的。
如果我們攻占了曲阿,就是魚歸大海了。
” 孫策興奮得摩拳擦掌:“此計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 “不是很大,而是一定能成功。
”周瑜拉近孫策,低聲說:“我還有一招,就是買通幾個從兖州來的客商,捏造曹操頻頻調兵遣将的謠言,再加上曲阿兵敗的消息和我這三寸不爛之舌,袁術一定會中計。
” 二人當即分頭行動,周瑜去尋兖州來的客商,孫策去找舅舅和堂兄。
周瑜自幼就和各地的客商打交道,此事對他來說是輕車熟路。
吳景和孫贲都是孫策的至親,又覺得他有君主之風範,一心想輔佐他,答應按計行事。
事态發展,正如周瑜所料。
吳景和孫贲率兩萬大軍向曲阿進發,在橫江和劉繇的部将樊能遭遇,大敗之後,揮軍向曲阿另一個門戶當利口進發,又被劉繇的部将于麋打敗,潰不成軍,隻好退守曆陽。
沒過幾天,又傳來了更壞的消息———樊能和于麋的兩路大軍相聚曆陽城下,吳景和孫贲正在拼死抵抗。
消息傳到壽春,袁術大驚失色,不知所措。
周瑜趁機進言:“劉繇即使攻下了曆陽,也不足懼,隻是兖州還有一個曹操。
若不能迅速擊潰劉繇,将來我們和曹操惡戰時,劉繇這顆背上之芒就會變成一把尖刀。
” 袁術聽了,不由得扭了一下肩,仿佛真有“芒”在背。
“除了劉繇,還有會稽太守王朗,也可能變成曹操的尖刀。
千裡堤壩上的一個螞穴很不起眼,但洪水來時,卻要毀了整個長堤。
我們不能隻注意洪水,而忽略了螞穴。
” 就在前兩天,袁術手下大将張勳聽兩個從許昌來的客商說,最近,曹軍調動十分頻繁,不知又要征讨誰了。
袁術聽了,一陣心驚肉跳。
除了他,曹操還能征讨誰呢。
後方不穩,如何能擋住曹操的虎狼之師。
袁術睡不着了,無心再飲酒聽歌。
這天晚上,孫策來找袁術,願意去征讨劉繇,條件是歸還他父親的舊部。
袁術當時沒表态,想了好幾天,實在找不到比孫策更勇猛善戰的人了,就答應了。
孫堅的舊部不到五千人,而劉繇和王朗卻有五萬人,孫策即使能打敗他們也是慘勝。
兩敗俱傷,換來他後方的安定,豈不更好。
“伯父,讓公謹随我一起出征吧。
” 為了拔去後背上的兩把尖刀,袁術一狠心,也答應了。
就在周瑜和孫策得意之際,袁術卻想了一條萬無一失之計,每次隻給孫策半月的糧草。
孫策若是趁機逃回江東,他就切斷糧草供應,不到孫策回到江東,糧草就盡了,不戰自潰,根本不用下令封殺他們。
孫子說:用兵之法,馳車千驷,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裡饋糧,則内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沒有足夠的錢糧,無論多善于用兵之人,也無能為力。
這一招太有效了。
周瑜又重新評價袁術:官宦子弟很多,但能割據一方的很少。
袁術也有過人之處、過人之時。
他不靠家族的背景,不會有今天,如果他僅僅靠家族的背景,更不會有今天。
“袁術又在我們的脖子上套上一條鐵鍊,怎麼辦呢? 周瑜望着氣急敗壞的孫策,陷入深思:即使攻占了曲阿,在轉戰江東各地之前,最少要籌集到兩個月的糧草,否則,不等籌到新的糧草,舊的糧草就吃完了,我們就不戰而潰了。
袁術每月隻發給半個月的糧草,那半月的糧草如何籌集呢?絕不能搶劫江東的富戶,那是自毀根基。
周瑜想到了叔叔丹楊郡太守周尚,請他資助孫策。
我叔叔接受袁術的任命,一是權宜之計,二是袁術重情義,待人寬和,做他的官較舒服。
他很清楚,袁術最終很難成大事,早就想投靠明主,隻是礙于袁術的厚愛,才遲遲未行動。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他會幫助我和伯符的。
萬一不行,我就是盜取他的兵符,也要把糧運出來。
孫策聽了周瑜的計策,十分感動,卻堅決不同意。
“公謹,你的好意我知道了,但不能因為我,使你們叔侄二人反目成仇。
” “反目成仇,談不上,他隻是恨我一段日子罷了,沒關系,隻要我們占據了江東,還他數倍的糧草就行了。
伯符,這件事你不要再想了。
” 孫策把手搭在周瑜的肩上,眼睛濕了,剛想說什麼,被周瑜攔住了。
“你又來了,一家人别說兩家話。
”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是一家人,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天地作證,有違此誓……” “伯符,别再哆嗦了,快想着怎麼打敗劉繇吧。
” 大軍出征的前三天,周瑜向袁術辭行。
“出征作戰,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
伯父,我想先行一步,去丹楊郡看望我的叔叔,在那裡等伯符。
” 袁術稍稍想想,就答應了。
袁術手下有一個謀臣,複姓諸葛名玄,其祖上諸葛豐曾任司隸校尉,很有才學。
周瑜和他并無深交,隻是見面問候而已。
周瑜即将去丹楊郡的前一天晚上,他卻來拜訪。
“周公子謀略深遠,孫伯符勇冠天下,你們此次出征,必能戰無不勝。
但要成大事,人才是越多越好啊!” 周瑜聽出他話中之意:“不知諸葛大人可有良才推薦啊!” “良才倒談不上,隻是我有個侄兒卻聰明過人,才學淵博,很想投奔明主,創立一番功業。
” “哦,諸葛大人深得袁術器重,為什麼不推薦給他呢?” 諸葛玄長歎一聲:“在周公子這樣智明的人面前,我不敢說假話。
袁術成不了大業,有眼光的青年才俊,誰會跟随他。
你和孫伯符不正是這麼看的,才……” 周瑜不知諸葛豐的虛實,急忙打斷他的話:“諸葛大人此言差矣,我和孫伯符起兵讨伐劉繇,也是……” 諸葛玄又打斷了他的話:“好了,周公子,剛才的話,誰也不要再提了。
先說我那個侄子。
我大哥諸葛君貢死的早,留下三個兒子,老大諸葛瑾,老二諸葛亮,老三諸葛均。
老大諸葛瑾現住在京城,攻讀《詩經》、《尚書》《春秋左傳》,老三諸葛均還小,老二諸葛亮年方十四歲,現在豫章郡。
不是我自吹自擂,他資質過人,滿腹神機,将來必是當世奇才。
我想把他交給你和孫伯符,幹一番事業。
” 周瑜害怕諸葛玄是袁術派來,試探他和孫策。
“諸葛大人誤會了,我和孫伯符此次出征,隻是奉命行事,無論勝敗,遲早都要回來的。
您還是把令侄推薦給袁術吧。
何況,十四歲的少年太小,随軍作戰還早。
” 諸葛玄見周瑜執意不肯,搖頭歎息地離去了。
如果我們攻占了曲阿,就是魚歸大海了。
” 孫策興奮得摩拳擦掌:“此計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 “不是很大,而是一定能成功。
”周瑜拉近孫策,低聲說:“我還有一招,就是買通幾個從兖州來的客商,捏造曹操頻頻調兵遣将的謠言,再加上曲阿兵敗的消息和我這三寸不爛之舌,袁術一定會中計。
” 二人當即分頭行動,周瑜去尋兖州來的客商,孫策去找舅舅和堂兄。
周瑜自幼就和各地的客商打交道,此事對他來說是輕車熟路。
吳景和孫贲都是孫策的至親,又覺得他有君主之風範,一心想輔佐他,答應按計行事。
事态發展,正如周瑜所料。
吳景和孫贲率兩萬大軍向曲阿進發,在橫江和劉繇的部将樊能遭遇,大敗之後,揮軍向曲阿另一個門戶當利口進發,又被劉繇的部将于麋打敗,潰不成軍,隻好退守曆陽。
沒過幾天,又傳來了更壞的消息———樊能和于麋的兩路大軍相聚曆陽城下,吳景和孫贲正在拼死抵抗。
消息傳到壽春,袁術大驚失色,不知所措。
周瑜趁機進言:“劉繇即使攻下了曆陽,也不足懼,隻是兖州還有一個曹操。
若不能迅速擊潰劉繇,将來我們和曹操惡戰時,劉繇這顆背上之芒就會變成一把尖刀。
” 袁術聽了,不由得扭了一下肩,仿佛真有“芒”在背。
“除了劉繇,還有會稽太守王朗,也可能變成曹操的尖刀。
千裡堤壩上的一個螞穴很不起眼,但洪水來時,卻要毀了整個長堤。
我們不能隻注意洪水,而忽略了螞穴。
” 就在前兩天,袁術手下大将張勳聽兩個從許昌來的客商說,最近,曹軍調動十分頻繁,不知又要征讨誰了。
袁術聽了,一陣心驚肉跳。
除了他,曹操還能征讨誰呢。
後方不穩,如何能擋住曹操的虎狼之師。
袁術睡不着了,無心再飲酒聽歌。
這天晚上,孫策來找袁術,願意去征讨劉繇,條件是歸還他父親的舊部。
袁術當時沒表态,想了好幾天,實在找不到比孫策更勇猛善戰的人了,就答應了。
孫堅的舊部不到五千人,而劉繇和王朗卻有五萬人,孫策即使能打敗他們也是慘勝。
兩敗俱傷,換來他後方的安定,豈不更好。
“伯父,讓公謹随我一起出征吧。
” 為了拔去後背上的兩把尖刀,袁術一狠心,也答應了。
就在周瑜和孫策得意之際,袁術卻想了一條萬無一失之計,每次隻給孫策半月的糧草。
孫策若是趁機逃回江東,他就切斷糧草供應,不到孫策回到江東,糧草就盡了,不戰自潰,根本不用下令封殺他們。
孫子說:用兵之法,馳車千驷,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裡饋糧,則内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沒有足夠的錢糧,無論多善于用兵之人,也無能為力。
這一招太有效了。
周瑜又重新評價袁術:官宦子弟很多,但能割據一方的很少。
袁術也有過人之處、過人之時。
他不靠家族的背景,不會有今天,如果他僅僅靠家族的背景,更不會有今天。
“袁術又在我們的脖子上套上一條鐵鍊,怎麼辦呢? 周瑜望着氣急敗壞的孫策,陷入深思:即使攻占了曲阿,在轉戰江東各地之前,最少要籌集到兩個月的糧草,否則,不等籌到新的糧草,舊的糧草就吃完了,我們就不戰而潰了。
袁術每月隻發給半個月的糧草,那半月的糧草如何籌集呢?絕不能搶劫江東的富戶,那是自毀根基。
周瑜想到了叔叔丹楊郡太守周尚,請他資助孫策。
我叔叔接受袁術的任命,一是權宜之計,二是袁術重情義,待人寬和,做他的官較舒服。
他很清楚,袁術最終很難成大事,早就想投靠明主,隻是礙于袁術的厚愛,才遲遲未行動。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他會幫助我和伯符的。
萬一不行,我就是盜取他的兵符,也要把糧運出來。
孫策聽了周瑜的計策,十分感動,卻堅決不同意。
“公謹,你的好意我知道了,但不能因為我,使你們叔侄二人反目成仇。
” “反目成仇,談不上,他隻是恨我一段日子罷了,沒關系,隻要我們占據了江東,還他數倍的糧草就行了。
伯符,這件事你不要再想了。
” 孫策把手搭在周瑜的肩上,眼睛濕了,剛想說什麼,被周瑜攔住了。
“你又來了,一家人别說兩家話。
”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是一家人,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天地作證,有違此誓……” “伯符,别再哆嗦了,快想着怎麼打敗劉繇吧。
” 大軍出征的前三天,周瑜向袁術辭行。
“出征作戰,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
伯父,我想先行一步,去丹楊郡看望我的叔叔,在那裡等伯符。
” 袁術稍稍想想,就答應了。
袁術手下有一個謀臣,複姓諸葛名玄,其祖上諸葛豐曾任司隸校尉,很有才學。
周瑜和他并無深交,隻是見面問候而已。
周瑜即将去丹楊郡的前一天晚上,他卻來拜訪。
“周公子謀略深遠,孫伯符勇冠天下,你們此次出征,必能戰無不勝。
但要成大事,人才是越多越好啊!” 周瑜聽出他話中之意:“不知諸葛大人可有良才推薦啊!” “良才倒談不上,隻是我有個侄兒卻聰明過人,才學淵博,很想投奔明主,創立一番功業。
” “哦,諸葛大人深得袁術器重,為什麼不推薦給他呢?” 諸葛玄長歎一聲:“在周公子這樣智明的人面前,我不敢說假話。
袁術成不了大業,有眼光的青年才俊,誰會跟随他。
你和孫伯符不正是這麼看的,才……” 周瑜不知諸葛豐的虛實,急忙打斷他的話:“諸葛大人此言差矣,我和孫伯符起兵讨伐劉繇,也是……” 諸葛玄又打斷了他的話:“好了,周公子,剛才的話,誰也不要再提了。
先說我那個侄子。
我大哥諸葛君貢死的早,留下三個兒子,老大諸葛瑾,老二諸葛亮,老三諸葛均。
老大諸葛瑾現住在京城,攻讀《詩經》、《尚書》《春秋左傳》,老三諸葛均還小,老二諸葛亮年方十四歲,現在豫章郡。
不是我自吹自擂,他資質過人,滿腹神機,将來必是當世奇才。
我想把他交給你和孫伯符,幹一番事業。
” 周瑜害怕諸葛玄是袁術派來,試探他和孫策。
“諸葛大人誤會了,我和孫伯符此次出征,隻是奉命行事,無論勝敗,遲早都要回來的。
您還是把令侄推薦給袁術吧。
何況,十四歲的少年太小,随軍作戰還早。
” 諸葛玄見周瑜執意不肯,搖頭歎息地離去了。